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了指导再造梗丝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控制,研究回填率对再造梗丝品质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回填率对再造梗丝物理指标、常规化学成分、烟气指标和感官品质等质量指标的影响,总结回填率对再造梗丝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填率的增加,常规化学指标呈上升趋势,填充值呈下降趋势,主流烟气中总粒相物、焦油和烟碱呈上升趋势,且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感官质量随着回填率的增加,整体感官质量变好,回填率控制在40%~43%,能保持再造梗丝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烟叶等级和醇化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9种不同醇化时间和不同等级的云南K326烤烟品种为研究对象,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并测定其pH值。结果表明: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烟叶中总氮、烟碱和挥发碱的含量均有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还原糖、总糖和纤维素的含量没有规律性变化,三者含量的变化与烟叶等级相关。对于上部烟叶(B3F),还原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总糖含量逐渐下降,纤维素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对于中部烟叶(C3F),还原糖含量逐渐上升,总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纤维素含量逐渐上升;对于下部烟叶(X3F),还原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总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纤维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随着烟叶醇化时间的延长,烟叶pH值逐渐下降,其中中部烟叶(C3F)的pH值变化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打叶复烤生产过程中增温增湿工序处理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打叶复烤均质化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于打叶复烤规模化生产的半叶对照法,研究打叶复烤生产过程中真空回潮、润叶和烟片复烤3个增温增湿工序对复烤前后及原烟与复烤烟片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筛选烟叶加工过程和成品烟片稳定性的评价指标。【结果】真空回潮、润叶和烟片复烤3个工序对烟叶化学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真空回潮加工后,烟叶的烟碱、总糖、还原糖、总糖/烟碱、总氮、pH和淀粉的含量分别降低0.05%、0.16%、1.46%、0.43、0.03%、0.07和0.41%。其中,总糖/烟碱、总氮和淀粉的含量在加工前后差异显著,还原糖含量和pH差异极显著,烟碱和总糖含量在加工前后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经润叶和烟片复烤工序加工后,烟叶的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0.34%和0.59%,加工前后还原糖含量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复烤烟片各成分含量均较原烟下降,其中,总糖、还原糖、总氮及淀粉含量分别下降0.44%、0.87%、0.10%和0.48%,差异极显著;总糖/烟碱和pH分别下降0.39和0.06,差异显著;烟碱含量下降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昭通烤烟烟气成分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为昭通烤烟的生产、调控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昭通烟区8个产地的烤烟主栽品种K326为材料,对其烟气成分与烟叶化学成分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预测卷烟烟气成分的回归方程.[结果]昭通烤烟烟气成分与大多数烟叶化学成分指标存在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相关性.基于烟叶化学成分建立的预测烟气中总粒相物、烟碱、焦油、一氧化碳的回归方程均达极显著水平,回归方程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烟叶中挥发酸、挥发碱、钾和石油醚提取物是影响烟气总粒相物的主要化学成分指标;总糖、烟碱和总灰分是影响烟气烟碱的主要化学成分指标;总氮、挥发酸、钾、pH、总灰分和多酚是影响烟气焦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指标;还原糖、钾、pH和水溶性灰分碱度是影响烟气一氧化碳的重要化学成分指标.[结论]昭通烤烟烟气成分与烟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烟叶使用时可根据烟叶含氮化合物或羰基化合物含量特点进行组配以调节烟气的常规成分;基于昭通烟叶化学成分建立的预测卷烟烟气成分回归方程,可实现对卷烟烟气成分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粒状梗丝膨胀(ESS)在卷烟中的影响。文中对原梗丝成品烟、ESS梗丝成品烟以及添加不同含量比例的ESS梗丝的成品烟中的烟气成分、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进行了感官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添加ESS梗丝可以有效地降低焦油、一氧化碳及烟碱等烟气指标含量;对化学成分指标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掺配适量的ESS梗丝对卷烟的风格和感官质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陈化前期三明烟叶与遵义烟叶的化学特性。[方法]取三明和遵义C3F等级烟叶在实验室内陈化,研究其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地烟叶的总氮、烟碱和挥发碱含量都在前3个月下降,中间3个月上升,后3个月继续上升或保持稳定;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与含氮化合物的变化趋势相反。三明烟叶的总氮、烟碱、总糖、还原糖和挥发碱含量以前3个月的变化幅度最大,且明显大于遵义烟叶同期变化;遵义烟叶的总氮、总糖、还原糖含量以中间3个月的变化幅度最大,挥发酸、挥发碱和烟碱含量以最后3个月变化幅度最大。[结论]陈化前期三明烟叶的化学成分变化早,醇化速度明显快于遵义烟叶。  相似文献   

7.
不同比例的梗丝和再造烟叶对烟丝致香成分以及烟气化学成分均有影响,试验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梗丝和再造烟叶考察其影响范围和规律。结果表明,梗丝和再造烟叶的添加对于烟丝致香成分的量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再造烟叶的影响大于梗丝;梗丝和再造烟叶的添加对于烟气化学成分的量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梗丝和再造烟叶添加比例的提高,烟气化学成分的量出现波动,但总体趋于缓慢下降,这将影响卷烟的感官品质;再造烟叶对加香加料表达效果的正向影响优于梗丝,工业企业可以着重考虑添加再造烟叶相关技术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烤烟口感特性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影响口感特性的关键化学成分因子,以我国主产烟区72份烤烟中部叶样品为材料,对烟叶样品的口感特性与化学成分指标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不同口感特性类群烤烟叶片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烤烟中部叶口感特性得分平均值为11.50,变幅为10.00~14.00.总植物碱、总氮、蛋白质、挥发碱与口感特性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总糖、还原糖、pH值、氮碱比、糖碱比与口感特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挥发碱及氮碱比、糖碱比与口感特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的回归关系.总植物碱、还原糖与口感特性在线性条件下拟合程度好,其他指标与口感特性的关系均在非线性条件下拟合度最好.除钾、氯和钾氯比外,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在不同口感特性类群间差异显著,高口感类群烟叶具有较高的总糖、还原糖和pH值,低口感类群烟叶则具有较高的总植物碱、总氮、蛋白质和挥发碱等成分.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5年广元烟区50份土壤样品和烤烟样品,运用酸度计法和重铬酸钾法来测定土壤样品中pH值及有机质含量,并分析在不同pH值和有机质含量下,烟叶的物理特性及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H值升高,烟叶叶长、单叶重、梗重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叶宽和抗张力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当有机质含量逐渐升高时,叶长和单叶重不断减小;叶宽先下降后升高;梗重先升高后下降;抗张力先升高而后不变。对于烟叶化学成分来说,随着pH值升高,总糖、还原糖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总氮和氯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而烟碱和钾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总糖、还原糖含量随着有机质含量升高而升高;总氮和烟碱含量则是不断下降,而氯和钾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可见适宜的pH值和有机质含量有助于提高烟叶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10.
对嵩明、石林两地种植的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烤青烟、杂色烟和枯焦烟三类烤坏烟叶进行研究表明:(1)检测的14项指标中,石油醚提取物和氮碱比不能作为衡量这三类烤坏烟叶的指标。(2)烤青烟叶的淀粉和挥发酸含量明显增加,烟碱含量变化不明显;杂色烟和枯焦烟的淀粉含量明显下降,挥发酸和烟碱含量明显增加。(3)这三类烤坏烟叶均表现为对评吸质量有利的总糖、还原糖、总多酚等指标明显下降,对评吸质量不利的蛋白质、总氮、挥发碱等指标明显增加,糖碱比、糖蛋比和糖氮比的协调性下降,下降或增加的幅度均以枯焦烟叶>杂色烟叶>烤青烟叶,导致各项化学成分指标低于优质烟叶合理范围,最终影响了烟叶的工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评价湘西主产烟区烟叶化学成分,为烟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对湘西主产烟区共计140个烤烟样本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湘西烟区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烟碱含量最大值较大,烟叶糖碱比较大,总氮含量较为适宜;龙山、永顺、保靖烟区烟叶总糖、还原糖、氯含量较高,总烟碱、总氮含量较低,钾含量稍低;而凤凰、花垣、古丈、泸溪烟区烟叶总糖、还原糖、氯含量较低,总烟碱、总氮含量较高,钾含量稍高。2014年,各烟区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较大,总烟碱、总氮含量居中,烟叶化学成分含量较适宜。[结论]针对湘西烟区情况,通过合理施肥,达到营养平衡,协调各产区烟叶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2.
张国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33-834,900
[目的]分析福建烟区烤烟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异情况。[方法]以福建烟区2009、2010年烤烟样品为材料,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烤烟化学成分含量状况。[结果]福建烤烟总糖、还原糖及糖碱比值总体较高,氯含量较低,钾氯比值较大且稳定性较差。不同烟区烤烟除总氮、总糖、还原糖外,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烤烟除总烟碱外,其余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不同部位烤烟除氯含量外,其余各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研究可为福建烤烟种植区划制定、栽培技术调整及原料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部分烤烟产区模块配方烟叶品质特色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合理利用不同烤烟产区的模块配方烟叶,采用9个常见烤烟产区同一模块配方烟叶BF-2-1为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烟叶聚类为3个区,分别为:(1)建石、梅州、郴州、毕节、临沂的烟叶为一类,总糖、还原糖含量分别为16.19%~19.92%,12.73%~17.67%;总氮在2.13%~2.38%;烟碱含量在3.1...  相似文献   

14.
湖南烤烟总糖含量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湖南烤烟总糖含量区域特征,对湖南主产烟区烤烟的总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南主产烟区不同部位的总糖含量是下部>中部>上部,部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主栽的品种之间总糖含量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年度之间总糖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湖南烤烟上、中部烟叶总糖含量在地区间、生态区域间差异显著,但下部烟叶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将湖南烤烟总糖含量大体可分为低总糖区、上中部烟叶高总糖区、下部烟叶高总糖区三大类型。湖南烤烟总糖含量不同部位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大理烟区红花大金元烤烟化学成分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大理烟区红花大金元烤烟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变异分析。[方法]从区域、年际、部位3个方面分析大理烟区红花大金元烤烟化学成分的变异情况。[结果]大理红花大金元烤烟总糖、还原糖含量总体较高,钾含量较低,氯含量变异性较大;大理烟区红花大金元烤烟化学成分存在地区差异,地区化学稳定性较差;不同年份烤烟的总糖、还原糖含量较稳定,其他指标表现不稳定;不同部位的烤烟总植物碱、钾、糖碱比、氮碱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南涧地区红花大金元烤烟化学成分整体比较协调,是大理烟区红花大金元最好的产区;中部叶的化学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地形条件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对河北省昌黎县不同地形条件(平地和坡地)下2种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西拉(Syrah)]的果实成熟度和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赤霞珠和西拉在成熟过程中,其果实总酸含量随还原糖含量的不断增加而下降,而果实糖酸比一直上升;2个品种的还原糖含量均表现为坡地>平地。②赤霞珠果实的总酚、单宁、总花色苷含量和糖酸比均表现为平地>坡地,总酸含量则表现为坡地优于平地;而西拉果实的单宁、总花色苷含量及糖酸比均表现为坡地>平地,总酸和总酚含量则为平地>坡地。③平地与坡地条件下两酿酒葡萄品种的单宁含量呈极显著差异,而总花色素仅赤霞珠表现为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坡地条件下赤霞珠和西拉酿酒葡萄果实品质优于平地。  相似文献   

17.
清香型原料产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7-2010年清香型原料产区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清香型烤烟水溶性糖含量较高,中下部烟叶的糖碱比值偏高,糖碱比值变异较大,表现欠稳定;不同产区间还原糖含量差异显著,其余指标差异极显著,其中云南曲靖烟叶质量稳定性较好;不同年份间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差异显著,中下部烟叶化学成分在不同年份间表现较稳...  相似文献   

18.
四川烟区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2003~2005年四川省主产烟区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了变异分析,并与津巴布韦优质烟叶化学成分含量进行了差异比较。结果表明:①四川烤烟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值总体较高,烟叶氯含量较低且变异性较大,钾氯比值较大但表现欠稳定。②四川烤烟不同部位间除氯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地点间化学成分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间总糖、还原糖、钾、氯及钾氯比差异显著;年际间氯含量、氮碱比、钾氯比表现较不稳定。③四川烤烟与津巴布韦烤烟化学成分间存在显著差异,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值显著高于进口烟叶,钾、氯含量则显著低于进口烟叶。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油菜不育系与菜心杂种后代的品种选育研究。通过对BC3代群体植株品质指标总糖、还原糖、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及生长优势观测,研究了杂种后代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BC3代群体植株具有了较好的营养品质,还原糖、总糖的超亲优势分别为40.39%和39.51%;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的超亲优势分别为16.67%和21.82%;植株BC3代也具有侧芽生长快,收获期长,外形趋于菜心等生长优势,具备了选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菠萝蜜不同种质成熟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了解现有种质群体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9份菠萝蜜种质为材料,其中4份分别在2次不同的时间取样1次,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菠萝蜜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当可溶性总糖含量在16.00%~20.00%时,淀粉含量在0.36%~4.46%;当可溶性总糖含量在20.01%~25.00%时,淀粉含量在0.42%~3.61%;当可溶性总糖含量在25.01%~30.00%时,淀粉含量在0.28%~3.10%;当可溶性总糖含量在30.01%~35.05%时,淀粉含量在2.08%~2.78%。在不同时间取样的4份种质中,后取样种质的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相比先取样种质稍有下降。[结论]菠萝蜜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在一定含量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