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试验明确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在中性或偏酸性的条件下有利于冬孢子萌发,pH=3.pH=5和pH=7的冬孢子最高萌发率分别为33.2%,48.8%和37.2%;黑暗促进冬孢子萌发,连续黑暗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分别为28.4%和27.2%;而连续光照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仅为13.2%和11.8%;冬孢子萌发适温为25℃左右,其萌发率为32.06%;冬孢子在60℃热水中处理10min即丧失萌发力;氧气促进冬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2.
稻粒黑粉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和休眠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尽地描述了病菌冬孢子萌发的过程和形态特征,并研究了各种因素对病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中、室温30~32℃、太阳光照下、pH16~7、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最适宜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量也最多;约2%的冬孢子休眠期约一个月,但多数冬孢子需要体眠5~6个月;冬孢子室内保存有约2年的生命力,以保存7~12个月的冬孢子萌发率最多。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试验表明,在供试的9种介质中,菜豆炭疽病菌分生孢子在1%菜豆叶片汁液中萌发最好,而在蒸馏水中没有萌发.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23℃.病菌在低于5℃和高于35℃条件下不能生长;孢子在低于10℃和高于35℃条件下不能萌发.在供试的10种药剂和混剂中,福美双及其混剂对病菌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百菌清及其混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百合炭疽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合炭疽病菌Coletotrichumliliacearum菌丝生长最适温为25℃,产孢温度范围25~35℃,孢子发芽适温为25℃,致死温度54℃10min。孢子萌发适宜相对湿度为RH100%。病菌在pH3.1~9.3范围内都能生长,pH6.2~8.2时产孢量较多,pH5.3~7.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百合茎浸出液能刺激孢子发芽。田间病菌存活期在15个月以上。该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都能利用,而氮源则以硝态氮、氨基酸态氮和有机氮利用较好,氨态氮抑制病菌生长,该菌对碳、氮的利用还受光照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发生原因①大面积推广使用的小麦品种较为单一,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较为狭窄,品种的抗病能力较弱。②小麦根腐病菌在不断的发展,土壤及种子带菌量逐年增大。③部分麦田化肥施用量不均衡,氮肥施入量过多,造成麦苗抗病性降低。④播种时间过早,播种过深,延长了病菌浸染期。⑤2006年秋冬小麦播种后温度一直偏高,在10~20℃之间,有利于病菌孢子迅速萌发浸染,导致苗期发病。  相似文献   

6.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冬孢子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在土壤中可存活10 a以上,该病害的阻断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试验将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冬孢子埋于种植水稻的稻田,通过对埋土前后冬孢子的萌发率和自体荧光率的测定,研究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在稻田中活性的变化及冬孢子萌发与自体荧光之间的关系.2 a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冬孢子的萌发率和自体荧光率均逐渐降低,经过一个完整稻季处理后,病菌冬孢子萌发活性和自体荧光特性都全部丧失,丧失自体荧光的冬孢子,其萌发活性也相应丧失.  相似文献   

7.
研究证明:在人工花器接种的条件下,棉花枯萎病菌可以通过花器侵入,导致棉籽带菌;封花试验研究表明在自然条件下,重病田中存在棉花枯萎病菌孢子经气传从花器侵入引起棉籽带菌的可能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人工花器接种后的花柱、花丝等部位,可看到病菌萌发侵入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hn)冬孢子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在土壤中可存活10 a以上,该病害的阻断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试验将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冬孢子埋于种植水稻的稻田,通过对埋土前后冬孢子的萌发率和自体荧光率的测定,研究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在稻田中活性的变化及冬孢子萌发与自体荧光之间的关系.2a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冬孢子的萌发率和自体荧光率均逐渐降低,经过一个完整稻季处理后,病菌冬孢子萌发活性和自体荧光特性都全部丧失,丧失自体荧光的冬孢子,其萌发活性也相应丧失.  相似文献   

9.
菜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生物学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试验表明,在供试的9种介质中,菜豆炭疽病分生孢子在1%菜豆叶片汁液中萌发最好,而在蒸馏水中没有萌发,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23℃,病菌在低于5℃和高于35℃条件下不能生长,孢子在低于10℃和高于35℃条件下不能萌发,在供试的10种药剂和混剂中,福美双及其混剂对病菌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百菌清及其混剂对孢于萌发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烟草赤星病菌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对病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从烟草赤星病斑上分离得到14株拮抗赤星病菌的微生物,对峙培养发现其中6株对赤星病主要病原Alternaria alternata具不同致病力的6个菌株均具拮抗作用。室内离体叶片悬滴法测定发现其中的AM1、AM2、AM6三株拮抗微生物100倍带菌培养液对赤星病的防效均达100%。平皿测定发现AM6 100倍带菌培养液对强致病力病菌的抑制作用为100%,其灭菌滤液的抑制效果为81.8%。其抑菌机理主要是产生拮抗物质,显微镜观察表明AM6能使病菌孢子和菌丝畸变,细胞壁破裂,原生质泄露。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入境小麦腥黑穗病检验检疫中冬孢子区域计数问题,提出了小麦腥黑穗病图像处理的方法和流程.首先介绍了显微镜下腥黑穗病菌冬孢子图像的获取方法;在将冬孢子的彩色图像灰度化后,采用中值滤波抑制噪声,利用metric算法进行图像分割;为了从背景中准确提取冬孢子区域,流程中采用图像形态学方法来消除二值图像中冬孢子区域的背景噪声和孔洞,并剔除图像边界处不完整的冬孢子区域;最后采用区域标记的方法获得了冬孢子数目.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方法和流程能有效地改善图像的质量,并能够自动准确地提取并统计冬孢子区域,便于后续的识别工作.  相似文献   

12.
图像分析技术能够实现对小麦腥黑穗病菌冬孢子特征的定量分析,冬孢子区域的分割则是分析的前提.针对小麦腥黑穗病菌图像的特点,考虑到传统分割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彩色图像的分割算法.研究以病菌彩色图像B分量为聚类对象,以R、G、B分量值之和不变为迭代终止条件,利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分割病菌图像,使类内像素均值的距离和取得局部极小值.与其他分割方法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该分割算法既分割出亮度不均匀的背景,对噪声的敏感度较小,又减少了分割后的冬孢子粘连,分割出的冬孢子数目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赤霉素(GA3)浓度对百脉根种子萌发及其植株萌蘖生长的影响,为百脉根丰产栽培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10、15、20和25℃下开展百脉根种子萌发试验,并在20℃恒温条件下开展100.0、200.0、300.0、400.0和500.0 mg/L GA3溶液浸种萌发试验,对比分析百脉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其植株萌蘖和根系生长情况.[结果]10℃处理的百脉根种子发芽率(64.44%)最高,20℃处理的发芽势(40.00%)和发芽指数(7.17)最高;25℃处理的发芽率最低(42.22%),与10℃处理差异显著(P<0.05,下同);10℃处理下发芽势(10.00%)和发芽指数(0.50)最低,与15、20和25℃处理的差异显著.在20℃恒温条件下,100.0 mg/L GA3处理的百脉根种子发芽率(52.22%)、发芽势(45.56%)和发芽指数(7.41)均显著高于300.0、400.0和500.0 mg/L GA3处理.以秋季的平均净萌蘖株数最多,为4.73株,其他季度平均净萌蘖株数分别为2.23株(春季)、3.40株(夏季)和2.53株(冬季).[结论]百脉根种子以100.0 mg/L GA3浸种24 h后在20℃恒温条件下的萌发效果最佳,秋季萌蘖生长株数最多,可在百脉根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制种田母本粒黑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杂交水稻母本粒黑粉病病原苗的越冬,发病条件及防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在室内需7个月的休眠期方能萌发,存活期2a;在室外需6个月休眠期,存活期1a。  相似文献   

15.
陆地棉萌发至幼苗期抗冷性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低温胁迫是影响棉花正常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通过对棉花种质进行合理的抗冷性鉴定,可以为棉花的抗冷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先决条件,进而为棉花抗冷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利用4个抗冷性不同的陆地棉品种(系),设置0、4、10和15℃不同温度处理7 d,然后在正常条件(28℃,光照/黑暗,14 h/10 h)恢复生长7 d,筛选适合棉花萌发期进行抗冷性鉴定的低温条件;然后对4个品种(系)进行0℃低温处理1、2、3、4、5、6和7 d,恢复正常生长7 d,筛选萌发期抗冷性鉴定0℃低温处理的天数。对于芽期的抗冷性鉴定,选用抗冷性差异显著的2个陆地棉材料进行4℃低温处理0、1、2、3、4、5、6和7 d,筛选适用于芽期抗冷鉴定的低温处理的天数。将47个陆地棉材料(子叶期)进行4℃处理24 h,恢复正常生长7 d后调查冷害指数,鉴定棉花子叶期的抗冷性。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研制的试剂盒测定芽期和子叶期低温胁迫后的生化指标。【结果】通过对棉花不同时期,包括萌发期、芽期和子叶期进行不同低温胁迫条件的筛选,最终初步建立了适合棉花不同时期的抗冷性鉴定标准。0℃处理4 d,恢复正常生长7 d的相对子叶平展率可以作为萌发期的抗冷鉴定指标;4℃处理5 d,恢复正常生长的7 d的子叶平展率可以作为芽期的抗冷鉴定指标;4℃处理24 h,恢复正常生长的7 d的抗冷指数可以作为子叶期的抗冷鉴定指标。抗冷材料豫2067芽的SOD酶活和POD酶活均在低温处理前期呈上调趋势,之后下降至趋于平稳,而冷敏感材料衡棉3号芽的两种酶在低温处理前期迅速下降,然后上调后趋于平稳;2个材料芽的CAT酶活性在低温处理早期均先上升后下降,在冷处理后期抗冷材料豫2067的CAT酶活一直高于冷敏感材料衡棉3号;2个材料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冷处理早期比较接近,在冷处理后期抗冷材料豫2067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一直高于冷敏感材料衡棉3号。4℃低温处理子叶期棉苗24 h后,抗冷材料豫2067子叶的SOD酶活力、POD酶活力、CAT酶活力均下降,而冷敏感材料衡棉3号的3种酶活力均上升,抗冷材料子叶中可溶性蛋白上升,冷敏感材料中的可溶性蛋白下降。【结论】棉花不同的生育时期应有相应的抗冷性鉴定标准,不同材料和不同生育时期的耐冷性鉴定标准具有差异性。推测棉花芽期抗冷性与酶活力有关。子叶期抗冷性与3种抗氧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可能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用酶法对啤酒酵母细胞破壁优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旨以溶菌酶、蜗牛酶对啤酒酵母进行破壁,从中筛选出最佳的破壁条件。以啤酒酵母作为破壁酵母细胞,采用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酶量10 mg.mL-1,pH 5.0,温度45℃,时间6 h时的破壁率均高于以上各因素的水平。各因素对破壁率的影响顺序为:温度>时间>酶量>pH。蜗牛酶和溶菌酶破壁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揭示本试验条件下溶菌酶、蜗牛酶最佳破壁条件为酶量10 mg.mL-1,pH 5.0,温度45℃,时间6 h。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洋葱种子"Wolska"在PEG8000和水引发条件下的萌发情况,以及杀菌剂(Penncozeb硫锌制剂和Apron爱普荣)和生物制剂(Biozym生物合剂,Promot助长剂)对洋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0℃PEG引发处理中,所有的达到最大萌发率的时间和平均萌发时间较对照极显著减小,在该温度下,水引发处理效果比PEG引发好;20℃时,水引发处理达到最大萌发率的时间和平均萌发时间与对照及PEG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杀菌剂处理在10℃时延缓了萌发速度,而在20℃时所有处理达到最大萌发率的时间和平均萌发时间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生物制剂处理在10℃和20℃下对萌发速度均没有改善;与对照相比,10℃的PEG引发与水引发处理极大地改善了萌发力;20℃时的生物制剂处理、PEG引发和水引发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未显著改善萌发力。  相似文献   

18.
 以大白菜自交系03s205,03s206为试材,研究了温度对大白菜抽薹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2℃种子春化时间的延长,从播种到开花的时间缩短,叶片数减少。从春化开始到现蕾的总计天数来看,春化15 d的处理所需时间最短。而未经春化的对照处理则不能开花。在8℃和10℃条件下,03s205和03s206均能通过春化,但10℃条件下要求更长的持续时间。8℃处理15 d就可开花,而10℃处理要25 d才能通过春化。苗期35℃的持续高温可使春化15 d和24 d的材料发生春化逆转,但对苗龄大于12 d的植株无效。而18 h 23℃和6 h 35℃交替温度下,春化15 d的大白菜不发生春化逆转,仍能够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