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的生理调控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种子休眠是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是调节种子萌发的最佳时间和空间分布的有效方法,具有普遍的生物学及生态学意义。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很多种,独立或者交互作用影响着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种子休眠划分为多种类型。本文就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的遗传变异、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代谢、激素平衡、休眠与萌发过程中的信号传导和种子的二次休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白头翁种子吸水特性、种皮透性、种胚成熟度、种子萌发抑制物以及种子破眠方法等,分析白头翁种子休眠机制,确定种子休眠类型,寻找有效打破白头翁种子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白头翁种子浸泡10 h左右吸水饱和;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处理种子,同一时间下,种子百粒重差异不显著;白头翁种子种皮透性较好,不会阻止种子吸收水分;种子成熟时胚多处于球形胚、心形胚阶段,发育不完全;不同浓度的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白头翁种子含有萌发抑制物;150 mg/L GA3能够促进白头翁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指数较高;暖层积+较低温暖层积的处理方法可以缩短种子萌发时间,种子萌发相对较集中,整个萌发周期缩短。综合分析表明,白头翁种子成熟时胚发育不完全,萌发抑制物是导致其休眠的主要原因;GA3可以促进白头翁种子萌发,变温层积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初步判断白头翁种子休眠类型为中度简单形态生理休眠。  相似文献   

3.
吴海波  宋博洋  张烁  张鹏 《种子》2017,(1):76-81
种子休眠与萌发一直是种子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了更广泛深入的发展.对相关概念和术语理解是否正确,研究材料选择是否科学,试验设计是否合理,研究方法是否严谨规范,这些问题都决定着相关研究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决定着研究水平和被同行的认可度.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重点从试验材料选择、试验设置和实施、相关概念和观点的比较几个方面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研究中容易误解和出错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明确了相关概念、观点和做法.建议研究者在从事种子萌发生态学研究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试验材料的选取要考虑具体目的,并注意种子的完整性、成熟度、贮藏时间等问题;2)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和过程,设置合理的样本容量和重复次数进行试验;3)掌握最新的种子体眠概念和分类理论,正确区分种子休眠的概念和类型;4)加强对种子休眠破除与萌发过程的理解和认识,明确相关争议问题的焦点和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4.
吴玉  周亚晶  胡惠  沈永宝 《种子》2021,(5):63-70
种子休眠是植物适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调控.随着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揭示了种子休眠的分子层面,这对于解除种子的休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种子休眠诱导和解除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调控因子、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种子休眠的保护机制,为研究种子休眠和萌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田晓璇  李享  宋红 《种子》2018,(1):18-21,27
采用室内试验测试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桃叶卫矛种子的休眠机制,并探讨种子的催芽方法。结果表明:桃叶卫矛种子休眠属于形态生理休眠。针对该休眠类型催芽试验采用了赤霉素和层积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来打破休眠,最终确定发芽效果最好的方法为:300mg/L赤霉素处理48h后,将种子置于25℃环境条件下层积28d,种子发芽率在10d内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6.
种子休眠性是花生重要且复杂的农艺性状,对花生(ArachishypogaeaL.)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巨大。为深入揭示花生种子休眠维持和解除的分子调控网络,本研究以强休眠品种花育52号(HY52)和弱休眠突变株系M23、M67为试材,种子吸胀处理(0 h、12 h、24 h)后测定其激素ABA和GA含量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吸胀12 h时M23和M67中GA含量显著高于HY52, ABA含量和ABA/GA比值则低于HY52。测序共得到31,37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ABA和GA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在种子休眠维持和解除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挖掘到50个ABA相关基因、8个GA相关基因、49个乙烯相关基因和13个生长素相关基因。此外,还鉴定到许多参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途径相关的DEG,挖掘到糖代谢相关基因5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4个;昼夜节律调控也可能参与花生种子休眠解除。这表明,花生种子休眠维持和解除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网络,植物激素平衡调控可能只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小麦胚休眠的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麦种子休眠解除的机制,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解除休眠前后的小麦胚在ABA和H2O2中的蛋白质表达情况.H2O2能打破种子休眠,而ABA则使种子保持休眠状态.比较2D图谱后,利用MALD1-TOF-MS鉴定了10个在不同处理间表达丰度差异显著的蛋白点,其中一些蛋白在已知的种子萌发中起重要作用.种子休眠的解除是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涉及环境胁迫反应(胚发育后期丰度蛋白、NAD(P)H脱氢酶)、细胞循环(生长素反应蛋白)、信号转导(钙调素相关蛋白)和贮藏蛋白(2S种子清蛋白)代谢等生理活动.为研究H2O2打破小麦休眠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种子休眠与萌发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休眠是高等植物中显花植物(即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经过长期进化而获得的一种对环境条件及季节性变化的生物学适应。休眠的种子可以在不适宜幼苗生长的情况下阻止种子的萌发,减少子代在恶劣环境萌发的的风险,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种群的延续。本综述重点介绍种子休眠的类型、外界环境因素与母体环境因素以及植物激素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并介绍了休眠的进化,各种不同类型的休眠在系统发生树上的分布,以期在阐明种子休眠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生产过程中种子休眠问题的方法与路径,并为破坏严重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打破山桃种子休眠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晓光 《种子》2005,24(5):62-62,66
用山桃干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层积温度、不同浓度的GA3打破山桃种子休眠的效果,以及不同浓度的GA3处理和低温层积相结合打破山桃种子休眠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GA3能代替低温层积显著解除山桃种子休眠.GA3处理和低温层积相结合,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GA3,最有效的处理是用GA3 400mg/L浸渍24h后层积15 d.  相似文献   

10.
种子休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而影响种子休眠的因素众多,其中ABA在种子休眠的形成和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总结分析了水稻种子休眠相关QTL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了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同时探讨了水稻种子休眠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以期为进一步发掘、利用控制水稻种子休眠的基因和选育抗穗发芽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