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对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和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NaCl条件下,光果甘草和苦豆子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胚根胚芽生长长度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在1.8%浓度时,光果甘草种子仍能保持60%以上的发芽率,而苦豆子种子发芽率只有4.8%。光果甘草种子发芽的最适盐浓度为1.6%,临界浓度为1.9%,极限浓度为2.4%。而苦豆子种子发芽的最适盐浓度为0.9%,临界盐浓度为1.2%,极限盐浓度为1.9%。光果甘草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盐害指数迅速下降的浓度都比苦豆子高,而盐害率比苦豆子低很多。盐浓度提高到1.9%时,光果甘草种子的盐害率只有40.06%,而苦豆子的为100%,由此可看出,光果甘草的抗盐能力非常强,能适应含NaCl盐量高达1.8%的恶劣的生态环境。而苦豆子的抗盐能力相对较弱,只能适应含盐量为1.2%的土壤条件。对胚根胚芽生长来讲,在低浓度时NaCl盐对胚根胚芽生长的影响较小,浓度升高到1.2%以上,胚根胚芽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其中胚根生长受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碳酸钠对光果甘草和苦豆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碳酸钠盐(Na2CO3)条件下,光果甘草和苦豆子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胚根胚芽生长长度均随着Na2CO3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Na2CO3浓度提升到0.9%时,光果甘草种子还能保持73%的发芽率,而苦豆子种子发芽率只有26%。光果甘草种子发芽的最适Na2CO3浓度为0.9%,临界浓度为1.2%,极限浓度为2.1%。而苦豆子种子发芽的最适Na2CO3浓度为0.6%,临界浓度在0.6%和0.9%之间,极限浓度为1.8%。光果甘草种子的发芽指数和0.9%以上浓度的活力指数都比苦豆子高,而盐害率比苦豆子种子低很多。Na2CO3浓度提高到0.9%时,光果甘草种子的盐害率只有26.71%,而苦豆子种子的为70.28%,由此可以确定,光果甘草种子萌发抵抗Na2CO3盐的能力比苦豆子种子强,能适应含Na2CO3盐量达0.9%以上的恶劣的碱土生态环境。而苦豆子种子萌发抗Na2CO3盐的能力相对较弱,只能适应Na2CO3含量为0.6%的碱性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3.
3种盐胁迫对苦豆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硫酸钠和碳酸钠对苦豆子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3种盐条件下,苦豆子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争胚根胚芽生长长度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盐害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高.苦豆子在硫酸钠中的盐害率最低,在碳酸钠中的盐害率最高,很难生长在含盐量超过0.6%的碱性土壤环境.在氯化钠中的盐害率在硫酸钠和碳酸钠二者之间,能适应含盐量在1.2%以下的中性盐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4.
采用甘青青兰种子为实验材料,分别以盐浓度为o(蒸馏水,ok),20,40,60,80,100 mmol/L和PEG-6000浓度为0,25,50,75,100,125 g/L处理种子,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甘青青兰种子的萌发,初始萌发时间均被推迟,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甘青青兰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萌发后胚根与胚轴的长度均呈下降趋势,发芽受损率升高,甘青青兰种子对Na2 CO3的耐受性最差,对Na2 SO4的耐受性较强,对NaC1的耐受性最强.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同样抑制甘青青兰种子的萌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随着PEG-6000溶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发芽受损率升高,萌发后胚根和胚轴长度也呈下降趋势,幼苗生长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组织培养下盐胁迫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紫花苜蓿品种Victoria种子为材料,研究组织培养下盐胁迫紫花首蓿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及胚根胚芽的生长。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升高,紫花首蓿种子发芽的时间推后。低盐浓度在短时间内对紫花苜蓿的种子萌发和生长有促进效应。紫花苜蓿耐盐半致死浓度为133.1mmol/L,耐盐极限浓度为224.0mmol/L。盐胁迫对胚根抑制作用大于胚芽。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对糜子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占成  张丽丽  李玮  李海 《作物杂志》2011,27(6):122-123
选择NaCl、Na2SO4和MgCl23种盐溶液,在6个处理梯度下对糜子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在不同盐胁迫下发芽率除盐浓度为0.4%时略高于对照,其余均低于对照,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在NaCl、Na2SO4及MgCl2胁迫下,糜子种子发芽可忍耐的浓度分别为1.2%、1.6%、2.0%。在相同浓度下,各种盐对糜子种子发芽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为NaCl、Na2SO4、MgCl2。  相似文献   

7.
以高山紫菀(Aster alpinus L.)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盐溶液对高山紫菀种子及幼胚生长的影响。使用浓度为0.30%、0.60%、0.90%、1.20%和1.50%的NaCl、Na2SO4、MgCl2和复合盐(NaCl ∶Na2SO4=2 ∶1)溶液模拟盐胁迫,以蒸馏水作为对照,测定不同盐胁迫下高山紫菀种子萌发及幼胚生长指标。结果表明: 1) 4种盐胁迫下,浓度为0.30%的MgCl2盐胁迫的种子发芽率与ck差异不显著,其余处理的发芽率显著低于ck;所有处理的发芽势、发芽指数与ck均有显著性差异。 2)各盐胁迫处理下,胚根长均比对照显著降低;0.30%浓度NaCl盐溶液处理的胚芽长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处理的胚芽长均显著低于对照;浓度大于0.60%的所有处理组的叶面积与对照比显著降低,各浓度MgCl2盐胁迫的叶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浓度为1.50%的复合盐溶液处理的幼胚未生长。研究表明,高山紫菀种子具有一定耐盐性,胚芽、叶片对盐分的敏感程度低于胚根。高山紫菀种子对Na2SO4、NaCl、MgCl2和复合盐的耐受适宜浓度为0.40%、0.24%、0.81%和0.30%,耐受半致死浓度为1.18%、0.53%、1.45%和0.71%,耐受极限浓度为 1.69%、 1.39%、1.98%和1.40%。高山紫菀种子对4种盐耐受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MgCl2>Na2SO4>复合盐>NaCl。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对野大豆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玲  李瑞利  石福臣 《种子》2007,26(8):21-23,26
野大豆(Glycine sojaSieb.et Zucc)为中国特有种,是栽培大豆的野生近缘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探讨了盐(NaCl)胁迫下野大豆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随盐浓度的升高,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及幼苗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轻微的低盐浓度可促进种子萌发;胚芽和胚根的生长受盐胁迫抑制明显,而低浓度盐可促进胚根的生长;胚芽是对盐分胁迫较敏感的部位。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乌拉尔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NaCl和Na2SO4不同浓度下两种中性盐胁迫对乌拉尔甘草种子萌发的效应。结果表明:280mmol/L浓度的NaCl和Na2SO4处理时,发芽率高于60%,高浓度的Na2SO4抑制种子发芽强于NaCl;不同浓度Na2SO4处理的发芽高峰期出现比对照早3~5d,比NaCl处理的早2~6d;Na2SO4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小于相同浓度的NaCl;溶液浓度大于200mmol/L时,种子发芽指数小于对照,NaCl溶液各梯度处理下的发芽指数均高于相应浓度的Na2SO4。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NaCl和Na2SO4浓度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发芽高峰期的出现与NaCl浓度之间呈正相关,与Na2SO4浓度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钠盐胁迫对松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采用0~400 mmol/L的NaCl、0~100 mmol/L的Na2CO3和0~100 mmol/L的NaHCO3溶液处理松柳(Lathyrus quinquenervius)种子,每种溶液设置6个浓度梯度,以此研究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Cl浓度在0~100 mmol/L时对种子发芽的各项指标影响不明显,在浓度大于200 mmol/L时,显著降低了种子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盐害率显著升高;Na2CO3溶液在所有浓度下均显著降低种子发芽指标,盐害率显著升高,仅在2 mmol/L时未影响种子发芽率;NaHCO3溶液在浓度为0~20 mmol/L时对种子发芽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影响,而浓度>20 mmol/L后,对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耐盐指数均产生显著抑制,浓度100 mmol/L时,盐害率显著升高。三种盐胁迫对苗高生长均表现为低浓度显著促进,高浓度显著抑制,NaCl和Na2CO3对胚根生长表现为低浓度无显著影响而高浓度显著抑制,NaHCO3对胚根生长以及三种盐对胚芽生长则始终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光果甘草和苦豆子硬实种子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对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和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硬实种子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水浸泡5 d的种子吸胀率很低,硬实率很高,用硫酸处理1~1.5 h减少硬实率、提高发芽率的效果最好,光果甘草和苦豆子种子发芽率分别可以提高到98%和100%,其次是赤霉素处理,磨损种皮处理效果为第三.  相似文献   

12.
陆婷  李英霜  康健 《种子》2019,(2):12-15,19
以野生橡胶草为研究材料,将中性盐(NaCl、Na_2SO_4)和碱性盐(NaHCO_3、Na_2CO_3)按不同比例和浓度配制成25组梯度混合盐溶液,采用室内培养法观察了混合盐胁迫对橡胶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相对盐害率上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初生根长度均呈下降趋势;在相同盐浓度条件下,pH值高的混合盐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更强;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盐浓度是抑制种子萌发的主导因素,pH值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甜高粱种子在不同钠盐胁迫下的萌发特性,本研究以‘辽甜1号’甜高粱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钠盐(NaCl,Na HCO3,Na2SO4及其复合钠盐)溶液进行处理,分析比较甜高粱种子萌发阶段对不同钠盐胁迫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总体上甜高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萌发指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不同浓度的钠盐胁迫均显著抑制甜高粱种子的干物质转移和早期幼苗的生长(p<0.05),对幼根的抑制高于幼芽。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PC1主要包含芽干重、根干重、根长、活力指数,代表"生长综合因子"(85.87%),PC2主要包含发芽率、发芽势、发芽速度,代表"速率综合因子"(8.36%)。二者共同解释12个萌发指标的94.23%的信息。运用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浓度钠盐胁迫下甜高粱种子的毒害作用,在Na+浓度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组成钠盐对甜高粱种子萌发的抑制程度高低为NaHCO3>复合钠盐>NaCl>Na2SO4。  相似文献   

14.
混合盐碱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aCl、Na2SO4、NaHCO3和Na2CO3四种盐模拟盐碱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表明,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受到环境pH值的直接影响不大,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以及碱性盐离子CO32-和HCO3-比例的升高,种子吸水能力减弱,生长量减少,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种子发芽率降低.抗旱能力强的品种克旱16种子萌发忍耐盐碱胁迫的能力强于喜肥水的品种龙麦26.  相似文献   

15.
增强UV-B辐射对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增强UV-B辐射对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种子萌发第(1d,3d,5d,7d)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对两种甘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的影响不显著,但能极显著抑制两种甘草种子萌发期间胚根和下胚轴伸长,降低两种甘草胚根鲜重、干重,下胚轴鲜重、干重。增强UV-B辐射处理初期,两个品种甘草CAT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CAT酶活性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6.
NaCl和Na2SO4胁迫下萌动的玉米种子发芽和淀粉转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贮藏物质转化的关系,本试验以玉米种子郑单958为材料,选用不同浓度NaCl和Na2SO4对玉米进行了萌发实验,测定了发芽率、芽干重和根干重及其淀粉、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结果表明:随着Na+浓度的增加,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下降幅度增加,胚根和胚芽生长降低,这与种子中淀粉转化、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趋势一致,且发芽率与淀粉转化显著正相关(p<0.05)。NaCl处理玉米种子的蔗糖显著高于Na2SO4处理(p<0.05);然而,较低Na+浓度下,NaCl处理玉米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大于Na2SO4处理,较高的Na+浓度下,NaCl处理下其含量小于Na2SO4处理。可见,Na+浓度增加和阴离子种类的差异改变了淀粉转化率降低与糖分的分配,造成种子发芽过程能量供需的改变,发芽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对棉花种子萌发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淑淑  朱启忠  王蓉  闫杰  孔晓静 《种子》2012,31(4):40-42
用0.1%、0.2%、0.3%、0.4%、0.5%五种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处理棉花种子12h,以蒸馏水浸种12h为对照.室温培养7d,每天自然光照8h,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及α-淀粉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对照高,且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大各指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处理浓度为0.2%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及α-淀粉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6.7%、3.17%、2.63、30.7、96.87%、37.42%、33.78%,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