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A市B区为例,在农用地分等更新的基础上,评价规划基本农田的质量。分析表明,不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本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利用等为16.82等,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后基本农田利用等提高了0.08等,但仍比上轮规划降低了0.11等。分析了新一轮规划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城市发展定位对基本农田保护考虑不足;二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忽视对基本农田质量的检查;三是土地整理后优质耕地未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四是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不及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加强对基本农田质量的考虑;将土地整理后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及时进行农用地分等更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纳入"一张图"工程。  相似文献   

2.
在原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以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全面调查句容市耕地自然质量状况、土地利用状况、投入-产出状况,以经过论证的耕地质量等级指标体系、方法体系、参数体系等为基础,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的思路与要求,更新评价耕地质量等别,形成完整、实用的耕地质量等级成果。其结果可以为基本农田划定选区、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划定选区、高产农田规划项目选址等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农用地分等定级是依据农用土地的自然属性(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经济属性(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产出),按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规程进行综合评定.宁夏隆德县农用地共划分出3 584个分等单元,3个自然等,6个利用等,6个经济等.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应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一般农地区,以及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规划期间被占用的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调整布局要求,应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基于GIS 技术形成了 农用地等别转绘平均等别计算,耕地集中连片性分析基于多因素的同一等别较高质量耕地地块筛选按等折算等 技术建立了一套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本农田空间布局技术方法。并以重庆市大足县为例,研究县级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中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调整布局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用地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这将会对基本农田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立足于两规合一,以江西省贵溪市为研究区域,拟探索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方法。在考虑两规、城市开发边界和耕地综合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从自然质量条件、空间形态和区位条件三方面选取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耕地连片性、斑块形状指数、耕地到农村道路的距离、耕地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等5个指标,建立耕地入选永久基本农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数法对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进行分值确定,根据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分值来判断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优先程度,同时遵循最大相似性原理划分为优先划入型、适宜调入型、重点调控型和缩减退出型4种类型耕地,从而确定划入基本农田的耕地。将城市周边和道路沿线应划入却尚未划入的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达到上级下达指标,做到基本农田保护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且布局更优化。  相似文献   

6.
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中间成果,以农用地分等定级划分的单元为基础,对影响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其他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然后对每个单元的耕地质量进行量化,提出了一套从质量上定量的划定基本农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杰  耿志阔  许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38-11940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质量依据与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因素范围与具体内容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且许多因素在两者中所起的作用程度也不一样。这就要求在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时,一方面要充分借鉴农用地分等成果,另一方面要对农用地分等中未考虑或考虑较少的方面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本农田保护是指质量和数量的双重保护。目前,基本农田仅定量地划定,而无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农用地分等是基于土地的自然特性辅以科学的计算方法并得出农用地的自然质量等的一项技术。文中以农用地自然质量等作为依据,分析了云南省耕地的质量分布规律,并对基本农田的数量确定和范围划定进行研究。自然质量等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弥补了对耕地的质量评价,有利于实现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9.
参考农用地分等成果,依据最新的基本农田调入调出规划理念,利用GIS软件平台,确定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崇仁县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并且从质量、分布、紧凑度和可操作性方面对两轮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进行对比,确定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布局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
永久基本农田制度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农用地的分等定级而划定基本农田,并对划定部分进行永久保护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阐述了永久基本农田制度的重要性,分析了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制度的可行性和艰巨性,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耕地后备资源的储备、工作机制的健全、监管力度的加强、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保障永久基本农田制度良好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狄春雷  谭永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242-4246
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农用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理解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内涵的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规划区进行农用地分等定级一体化研究,并对长株潭城市规划区农用地等别、级别的面积、分布特征、等级间相互关系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以期为科学量化长株潭地区农用地数量、质量及分布,为长株潭地区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参考,为科学核算耕地生产力,确定土地整理中的耕地质量标准服务.  相似文献   

12.
农用地定级估价研究是《土地管理法》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根据新的农用地定级估价规程,制订石柱县耕地定级估价的整体思路和技术路线。在耕地定级基础上,应用样点数据,构建"纯收益—定级指数"模型,测算耕地级别基准地价,然后分别测算耕地的社会保障价格和社会稳定价格,最终得到石柱县耕地定级估价成果。  相似文献   

13.
农用地分等是在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及土壤本身质量等原始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对农用地进行适宜农业生产的优劣评定。该项工作对进一步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实行耕地用途管制,推进农村“费改税”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保证分等成果的高质量,就必须首先对用于分等的原始数据的质量进行分析。只有保证了原始数据的质量,才能使分等工作有效性得到保证。以红安县农用地分等工作为例,对其原始数据质量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就如何提高原始数据质量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后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与标准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合兵  李晨  赵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46-6448
以河南省为例,在对土地整理后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耕地的土壤理化性状以及配套设施条件等方面入手,分区构建了整理后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区间划分及样点调查、统计分析等相关分析方法构建了河南省整理后耕地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高军  刘怡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9):171-173,180
以解决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更新业务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从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更新的工作规则、数据组织、技术方法和质量要求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分析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更新的内容、要求、步骤和成果等特点,提出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的更新机制。研究表明在日常工作中,当永久基本农田数据产生微调时,可以通过增量更新的模式对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  相似文献   

16.
杨佩晔  陈朝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748-14750
介绍了利用MAPGIS软件制作涪城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的技术方法。以绵阳市涪城区为例,通过扫描获得的图件资料、校正配准、矢量化、更新、建立基本农田的属性数据库,以及结合相关资料对涪城区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进行布局并取得了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省化州市为研究区域,以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实地调研和分析数据等为主要数据来源,应用GIS叠加分析等方法,结合化州市区域土地利用特点,在分析确定农用地分等更新的思路、技术路线、分等更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分等更新指标赋值与计算,完成了化州市农用地分等更新,为化州市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建立了最新的耕地质量本底数据,为县级耕地质量等级监测的农用地分等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