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目的]寻找在中国南方高温潮湿气候下,能够安全保存辣椒种子的内包装材料.[方法]用不同包装材料包装的种子置于高温高湿下,贮藏不同的时间后检测其含水量、发芽势、发芽率.[结果]3种袋中铝箔袋最好,镀铝袋次之,纸袋最差.[结论]结构为PET/AL(铝箔)/PE的内包装材料最适于中国南方作辣椒种子的内包装.  相似文献   

2.
黄鹂  潘筱凌 《种子》2008,27(5):86-87
农作物种子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其质量会有一定保证。为探讨在低温贮藏条件下不同包装材料对农作物种子质量的影响,做以下试验,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期望能为正确选材包装贮藏粮油种子,保持种子的优良种性提供一点依据。试验结果为:塑料、铝铂、纸塑、编织袋四种包装材料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对粮油类种子的水分、发芽率变化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同一包装材料对不同种类作物种子水分、发芽率变化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用4种包装材料包装水稻、玉米、油菜种子,常温和低温下同期贮藏,定期检测水分和发芽率.分析后评出:塑料袋,纸塑袋和铝箔袋密闭性好.适宜作种子包装材料;低温、低湿环境有利于种子的贮藏;含水量低的大田作物种子低温下可贮藏10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长期库贮藏条件下不同包装对种子发芽率、活力的影响,筛选适宜的种子包装材料和方法并全面评价不同包装的种子长期保存后的活力变化情况,用铝盒、种子盒、玻璃瓶、聚乙烯薄膜袋、布袋和牛皮纸袋6种材料,对南选红麻种子进行包装后,贮藏于长期库内,31年后取出测定它们的种子发芽力、电导率和田间成苗率等.试验结果表明:初始发芽率为88%的6种包装类型的红麻种子贮藏31年后种子发芽率仍然在79.7%以上,用纸袋和布袋包装、薄膜袋和铝盒密封包装的种子发芽率下降明显,用种子盒、玻璃瓶密封包装的种子发芽率下降不明显,发芽率仍保持在85%以上,种子活力高.种子盒和玻璃瓶是红麻种子长期安全贮藏最适宜的包装材料,安全保存期限达31年以上.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含水量黄瓜包衣种子在不同包装材料中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经过6个月贮藏后,纸袋包装水分变化较大,其他包装材料均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其中以铝箔复合袋最好,其次是铝盒,最后是塑料袋.从发芽试验看,纸袋包装种子发芽率下降最快,塑料袋、铝盒包装中低水分(6.6%~7.3%)的黄瓜包衣种子,经9个月贮藏后,种子发芽率均降至70%以下,而铝箔复合袋包装,种子发芽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在南方潮湿气候下,能够安全保存辣椒种子的内包装材料。方法:用不同包装材料包装的种子置于高温高湿下,贮藏不同的时间后检测其含水量、发芽势、发芽率。结果:三种袋中铝箔袋最好,镀铝袋次之,纸袋最差。结论:结构为PET/AL0.7/PE的内包装材料的包装袋最适合我国南方辣椒的内包装。  相似文献   

7.
欧哲 《中国种业》2012,(2):40-42
选择合理的包装对于蔬菜种子的安全贮藏至关重要,本试验采用萝卜种子作为材料,采用人工高温高湿加速老化的方法,比较了不同包装材料、干燥剂以及除氧剂延缓萝卜种子老化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铝箔袋密封包装,包装袋中添加硅胶干燥剂可以有效延缓种子的衰老,除氧剂未观察到延缓种子衰老的作用。以铝箔袋+硅胶组合包装种子活力效果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8种不同贮藏方法对扁穗雀麦种子在贮藏3、6、12个月时进行发芽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方式在3个月时种子发芽率无差异,6个月和12个月时常温状态贮藏发芽率急剧下降,而4℃和-10℃温度条件下所有处理间发芽率差异不显著.综合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扁穗雀麦种子在4℃条件下以牛皮袋包装保存或在- 10℃下以玻璃瓶贮藏均较好,而常温则不利种子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9.
不同贮藏条件对梓树属不同单株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生活力受贮藏条件的影响。通过对在常温常湿、常温干燥器、4℃冰箱储藏、-20℃冰箱储藏4个贮藏条件下存放1年的梓树属(Catatpa Scop.)3个种14个单株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梓树属13个单株种子发芽率在常温干燥器贮藏的种子平均发芽率最高,黄金树、梓树的平均发芽分别为76.68%和75.55%。在常温常湿、4℃冰箱储藏和-20℃冰箱储藏条件下,黄金树的7个单株种子平均发芽率分别为45.34%、67.68%和67.57%;梓树的5个单株种子平均发芽率分别为65.4%、63.35%和63.85%;滇楸发芽率都低,只有在4℃冰箱储藏和-20℃冰箱储藏下,平均发芽率分别达0.8%和57.5%。由此表明,种子贮藏时,水分条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相对大于低温条件。种内不同单株自然发芽率有差异,不同单株耐储性对储藏条件的反应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常规库存条件下,以玉米、小麦种子及植保型种衣剂为材料,研究了种子包衣后,不同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对其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后的种子贮存3个月内包衣对种子发芽率无明显影响。包衣后的玉米种子贮存6个月,发芽率比对照降低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包衣后的玉米、小麦种子贮存12个月,发芽率比对照下降5%-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进而提出种子包衣的最佳时间为播种前3个月以内;包衣种子贮藏时间不应超过一个种植年度。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大田条件下甘薯不同类型根的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酶变化特性,揭示甘薯耐旱生理机制。本试验以耐旱性强的‘济薯21’(JS21)和耐旱性弱的‘济紫薯1’(JZS1)为材料,在遮雨棚中开展根系抗氧化特性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JS21三类根系中的H_2O_2含量、O_2~-生成速率、Vc和多酚含量降幅均比JZS1大;在栽后70天前,JS21三类根系中SOD、CAT、POD、APX和PPO活性增幅比JZS1大,在栽后70天后,其根系中CAT、POD、APX和PPO活性降幅比JZS1小。纤维根中的H_2O_2含量和O_2~-生成速率最低,SOD、POD、CAT、APX和PPO活性最高;块根中H_2O_2含量最高,Vc和多酚含量及CAT、APX和PPO活性最低;柴根中O_2~-生成速率、Vc、多酚含量最高,SOD、POD活性最低。总之,栽后70天左右根系抗氧化能力最强,柴根中抗氧化物质含量最高,纤维根中抗氧化酶活性最高,耐旱性越强的品种抗氧化酶增加越快而降低越慢。  相似文献   

12.
石灰性土壤不同土层磷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石灰性土壤主要根系深度内不同土层土壤磷形态分布,了解土壤供磷能力和施磷后磷的存在状态,采取河南省十县市石灰性潮土、褐土的73个0~20、20~40cm土样进行土壤磷形态的分级测定。结果表明,Ca-P平均共占无机磷总量的76.41%,表明在这十个地区中无机磷以钙磷为主。0~20cm土层有效磷和全磷总量比20~40cm土层多。不论是长期施磷肥的土壤还是不施磷肥的土壤,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均呈表层(0~20cm)含量较高,20~40cm以下含量骤减的空间分布特征。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效的成分比例降低,无效的成分比例提高。0~20cm土层有机磷总量比20~40cm土层高,有机磷在两个土层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度活性有机磷含量的不同。随着土层加深,活性OP和中活性OP在有机磷中的比重呈减小趋势,而无效的中稳性OP和高稳性OP则呈增加趋势。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随着有机质和有机磷的减少,中性和碱性磷酸酶都有规律地随之减少。不同土层的磷素活化系数对比分析表明,石灰性土壤表层全磷向有效磷的转化较难,亚表层供磷能力更差,磷的有效化程度更低。研究表明石灰性土壤有效磷的供应主要集中在表层0~20cm,随深度增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期对糜子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小兰  李志华  董旭 《作物杂志》2019,35(1):146-185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糜子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6个糜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山西晋中榆次设5个播期试验,研究了播期对糜子品种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晋中当地播期B5(7月15日)糜子不能安全成熟。其余4个播期糜子均能正常成熟,且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生育期都缩短,各品种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蘖等形态特性及单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等经济性状整体上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减小趋势。从产量来看,晋黍9号、汾黍6号适宜早播,在5月底播种,汾黍6号产量最高可达5 913.63kg/hm 2;伊糜5号、固糜21号、榆糜2号及保黍1号则宜晚播,6月初播种,榆糜2号产量最高可达6 306.96kg/hm 2。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氯代烟碱类杀虫剂在不同温度下对梨黄粉蚜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0℃时,吡虫啉的LC50为6.412 1 mg/L,触杀毒力明显高于啶虫脒、阿克泰、F4;25℃,30℃时啶虫脒的LC50值分别为2.828 1 mg/L,1.549 5 mg/L,触杀毒力明显高于吡虫啉、阿克泰、F4。同一温度下4种药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F4、吡虫啉、啶虫脒、阿克泰均在30℃时表现高的触杀毒力,其LC50分别为10.036 9,2.368 6,1.549 5,9.255 5 mg/L,温度对4种药剂对梨黄粉蚜的毒力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钢  吴春来 《种子科技》2011,29(2):21-23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石家庄研究了中等肥力条件下密度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相关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条件下,不同的玉米品种对密度有不同要求,3个试验品种均表现较好耐密性,其中郑单958、蠡玉37号对密度适应范围广,在亩植5500株的条件下产量最高,适宜密度为4500~5000株;秀青74-9抗倒伏能力突出,在亩植5000株的条件下产量最高,其适宜密度为4000~4500株。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性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密度对秃尖影响最大,其次是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切花红掌的光合特性,为其引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温室内3 个切花红掌品种(‘天使’、‘火焰’、‘玛丽西亚’)为材料,运用CIRAS-2 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分析了3 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等指标在不同季节的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春夏冬3 个季节的晴天条件下,3 个品种切花红掌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峰值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为非气孔限制型。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胞间CO2浓度与光合速率负相关,均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再增大。3 个品种切花红掌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趋于一致,基本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冬季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且相同季节条件下‘火焰’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影响切花红掌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由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切花红掌的光合能力有季节性的适应,3个品种在夏季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且‘火焰’的光合能力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含盐量的田间自然土下甜高粱耐盐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利用盐碱地发展生物质能源作物甜高粱的产业化种植,为甜高粱耐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持,以‘六环美迪’、‘醇甜1号’和‘辽甜1号’3个甜高粱品种的种子为材料,同时选择了0.43 g/kg、2.88 g/kg、4.06 g/kg、6.10g g/kg 4个含盐量不同的田间自然土,进行了甜高粱耐盐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为0.43 g/kg、2.88 g/kg时,对甜高粱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抑制;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甜高粱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株高降低,种子萌发受到抑制,土壤含盐量为4.06 g/kg、6.10g g/kg时,甜高粱种子的发芽率均低于60%。通过分析发芽期的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幼苗株高,表明3个甜高粱品种的耐盐性存在一定差异。甜高粱种子萌发阶段耐盐范围为土壤含盐量0~2.88 g/kg,土壤含盐量达到4.06 g/kg以上,甜高粱种子萌发受到盐胁迫抑制作用。3个甜高粱品种耐盐强弱顺序为:‘六环美迪’>‘醇甜1号’和‘辽甜1号’。  相似文献   

18.
不同供水条件下小麦不同绿色器官的气孔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考察小麦叶片与非叶器官气孔结构特性的差异及其对供水条件的反应,本研究设置不同灌水处理,利用电镜观察小麦灌浆期不同绿色器官的气孔分布和结构特征,并分析其与气孔特性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水处理下看到各非叶器官(穗、旗叶鞘和穗下节间)均分布着气孔,但其数目少于旗叶叶片。护颖仅在远轴面存在气孔;外稃在多水条件下(4水处理)近轴面出现较多气孔,而远轴面看不到气孔,但在水分胁迫(无水处理)条件下,气孔却出现在远轴面而不在近轴面;在不同水分处理下均观察到芒上明显的气孔分布。从气孔大小看,穗各部分(护颖、外稃、内稃和芒)略小于其他器官。随着灌水次数的减少,各器官气孔密度呈增大趋势,气孔器及气孔孔径表现出长度增加、宽度减小的特征。限水灌溉下非叶器官(穗、旗叶鞘和穗下节间)在籽粒灌浆期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的稳定性高于叶片。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器官的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非叶器官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的相关程度明显低于叶片。说明在干旱少水条件下,叶与非叶器官蒸腾作用均会减弱,叶片光合速率亦相应降低,而非叶器官光合速率可能保持相对稳定,可相对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育时期遮阴对大豆形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一  杨文钰  张霞  雍太文  刘卫国  苏本营 《作物学报》2013,39(10):1871-1879
间套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作物高产的重要技术,而遮阴限制间套作大豆产量,且间作和套作大豆被遮阴的生育时期不同。为明确不同生育时期遮阴对大豆形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2010-2012年用透光率50%的遮阳网对桂夏2号、南豆12、南冬抗22、E61和C103遮阴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遮阴对各形态指标影响程度不同,前期遮阴(VER1和VER2)对主茎长、主茎长/茎粗等主茎形态性状有(极)显著影响,主茎长、主茎长/茎粗比值平均比对照分别高45.75%,93.64%;后期遮阴(R1R8和R2R8)对分枝数和底荚高度等形态性状有(极)显著影响,分枝数平均比对照低29.97%,底荚高度平均比对照高28.59%;各品种产量受前后期遮阴影响程度不同,R/V比值低于1.4的品种产量受前期遮阴影响更大,R/V比值大于等于1.5的品种产量受后期遮阴影响更大;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长、第一节间长、分枝高、主茎长/茎粗比值和主茎长/分枝数比值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分枝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长/茎粗比值和主茎长/分枝数比值是间接反映大豆产量高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