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上期广岛大学中川简要介绍了红鳍东方鲀的营养需求情况。本期笔者重点介绍红鳍东方鲀的消化系统及摄饵促进物质,并简单介绍今后的研究课题。1 红鳍东方鲀的消化系统 关于红鳍东方鲀的消化器官,至今有有胃鱼与无胃鱼两种意见,为明确这一问题,进行了组织学及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从红鳍东方鲀脊椎纵向切片的照片上可以看出,由口腔开始,依次是食道、胃状器  相似文献   

2.
河鲀异钩虫病是日本养殖红鳍东方鲀危害最大的寄生虫病,我国在2002年首次确认此病在养殖红鳍东方鲀时发生,笔者于2002年在暗纹东方鲀亲鱼越冬时发现,2003年和2004年一龄暗纹东方鲀越冬时又多次发现,是目前长江口区域养殖暗纹东方鲀鱼种时发病最严重的,损失最大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危害各生长阶段的河纯鱼,并且常常和纤毛虫病、车轮虫病、细菌病并发。  相似文献   

3.
<正>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属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俗称黑艇巴、黑腊头、河豚。红鳍东方鲀体型肥大,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历来有"鱼中之王"之美称。日本、韩国人最为喜食,我国沿海渔民自古以来就有食用红鳍东方鲀的习惯。为探索红鳍东方鲀在我国北方池塘的生态养殖技术,笔  相似文献   

4.
杜佳垠 《齐鲁渔业》2003,20(9):22-22
1 发生 在我国,红鳍东方鲀盾纤虫病最早于2000年初春由笔者确认于大连1家企业水槽越冬养殖的1龄红鳍东方鲀(杜佳垠,2000)。尔后,笔者在大连4家企业先后确认10例红鳍东方鲀盾纤虫病。其中,包括2002年初夏1家企业水槽培育1月龄红鳍东方鲀稚鱼盾纤虫病、链球菌病并发症;2002年晚春1家企业水槽越冬养殖1龄和2龄红鳍东方鲀盾纤虫病、冈本异沟吸虫病、链球菌病并发症;2002年初冬1家企业水槽越冬养殖当年红鳍东方鲀盾纤虫病、链球菌病并发症和2年红鳍东方鲀盾纤虫  相似文献   

5.
1病毒性疾病(白口病)该病是病毒感染症,流行于高温期,病鱼以1龄以下的鱼为主,可造成鱼群大量死亡,是红鳍东方鲀养殖中最主要的疾病。症状:病鱼首先口部发黑,然后变成溃疡状白化,继而上下颚的齿槽露出,呈“烂嘴”状。内部表现为肝脏  相似文献   

6.
<正>红鳍东方鲀俗称"黑艇巴""黑腊头""河豚鱼",历来有"鱼中之王"之美称。为探索红鳍东方鲀在我国北方池塘的生态养殖技术,我们于2013年、2014年进行了红鳍东方鲀与多品种池塘生态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条件1.池塘条件试验池面积为35亩,平均水深1.6米,底质为泥沙底,设进、排水闸门各一个,  相似文献   

7.
红鳍东方鲀集约化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分布于中国黄海、渤海及日本海域,是鲀科鱼类中可进行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并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精品,全国年成品鱼产量达4000t左右,养殖产量已接近河鲀消费大国日本。红鳍东方鲀大规模集约化网箱养殖是我国近年来新增的养殖模式,它具有养殖成本低、鱼体生长快、鱼肉品质好、养殖管理方便和易于活鱼运输等优点。笔者总结在辽宁大连、山东荣成等地进行红鳍东方鲀的集约化网箱养殖经验,具体结合2002年在山东荣成桑沟湾海区网箱养殖红鳍东方鲀的数据,就集约化网箱养殖红鳍东方鲀技术及体会介绍如下:一、海…  相似文献   

8.
基于ResNet50和迁移学习的红鳍东方鲀病鱼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鳍东方鲀病鱼样本数量少、检测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esNet50和迁移学习的红鳍东方鲀病鱼检测方法。首先使用ResNet50在ImageNet数据集上进行模型预训练;然后基于预训练结果构建了红鳍东方鲀病鱼检测ResNet50网络,将经过预训练的、包含16个残差块的模型权重迁移到构建的ResNet50网络中进行模型权重初始化以降低训练成本;为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在构建的ResNet50网络模型的最后一个卷积层后面加入反卷积层用以学习目标中的细节信息;最后,用红鳍东方鲀健康鱼和病鱼图像构建了数据集,并采用翻转、旋转、随机裁剪、色度变化和添加噪声等方法进行了数据增广,以增加数据样本的多样性,进而提高检测方法的鲁棒性。在所构建的数据集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ResNet50和迁移学习的红鳍东方鲀病鱼检测方法准确率可以达到99%,与ResNet18、ResNet34、ResNet101和ResNet152不同深度的残差网络相比,分别约提升了10.7%、6.6%、6.2%和5.6%,在与不加入反卷积的ResNet50残差网络相比,约提升0.4%的精度。研究表明,采用基于ResNet50和迁移学习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红鳍东方鲀病鱼样本少和准确率不高的问题,为红鳍东方鲀病鱼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后代的早期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进行了比较。在全长5 cm和10 cm时,形态上的主要差异是:(1) 菊黄东方鲀的尾鳍为浅黄色,无黑杂色;红鳍东方鲀的尾鳍为黑色,其杂交后代与菊黄东方鲀相似,尾鳍浅黄色,略带黑色;(2) 菊黄东方鲀背部皮刺无或极少超出侧线,超出部分与体背黑斑不相交;红鳍东方鲀背部皮刺超出侧线,超出部分与黑斑相交,向下延伸至腹部,其杂交后代背部皮刺超出侧线,与体背黑斑部分相交,向下未能延伸至腹部;(3) 菊黄东方鲀背部皮刺向前延伸至两眼连接线,红鳍东方鲀向前延伸至两鼻孔连接线,其杂交后代超过两眼连接线而未达鼻孔连接线。以尾鳍颜色和皮刺的分布特征可以区分幼鱼阶段的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后代。在体长为5 cm及10 cm时分别选取了2个和4个框架参数建立判别函数,判别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种的准确率达到96.8%和100%。经过110 d的饲养,红鳍东方鲀、杂交东方鲀以及菊黄东方鲀的平均体长分别达到(110.24±3.78)、(101.16±6.56)和(82.92±4.29) mm,体质量分别为(35.68±5.04)、(33.00±6.24)和(20.99±3.00) g,无论体长还是体质量,都是红鳍东方鲀>杂交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差异极显著。研究表明,菊黄东方鲀♀与红鳍东方鲀杂交,其后代早期形态与母本菊黄东方鲀相似,生长比红鳍东方鲀慢,而比菊黄东方鲀快,具有显著的经济杂交价值。  相似文献   

10.
1生产现状 在日本,近20年来,作为名贵鱼类,红鳍东方鲀一直列为重要养殖对象.日本红鳍东方鲀养殖产量已于1993年达达4 427 t,与近年一直维持在5000t左右.日本红鳍东方鲀养殖主要集中于九州和四国地区,养殖红鳍东方鲀主要产地为熊本县、长崎县、鹿儿岛县和爱媛县.在日本,红鳍东方鲀养殖一向为海面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11.
红鳍东方鲀属于鲀科,东方鲀属。由于红鳍东方鲀经济价值高,随着养殖面积的增大,造成了其苗种的紧缺,制约了其养殖业的发展。为解决苗种短缺问题,满足养殖用户对苗种的需求,笔者近几年来对红鳍东方鲀进行了人工育苗的探索,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1亲鱼采捕、暂养及运输红鳍东方鲀的产卵场主要是黄海和渤海沿岸,产卵期较短(5月初~5月中旬),要求抓紧时间进  相似文献   

12.
<正> 红鳍东方鲀是日本海水养殖的主要鱼类之一,在日本市场上成为颇受欢迎的水产品。一、生态习性红鳍东方鲀是一种温水性海洋鱼类,分布在日本本州中部以南沿海和我国黄渤海,栖息于沿岸砂质海域。日本的红鳍东方鲀生存水温范围是4~29℃,最适水温范围16~25℃,在水温14℃摄食活动开始降低,10℃停止摄食;当处于28℃以上高水温和10℃以下低水温不适环境时,潜入沙中(可能由于种群的差别,产于我国黄渤海的鲀鱼其适温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与红鳍东方鲀混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鳍东方鲀 ,俗称河豚,不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从其内脏中提取的毒素(TTX)是高级镇痛药物,国际市场价格昂贵,因此,红鳍东方鱼电是名贵的海水鱼类,是目前较理想的海水养殖品种。红鳍东方鱼屯与中国对虾混养能起到防病、稳产的作用,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红鳍东方鲀俗称河豚鱼、气鼓子等,是一种肉味鲜美的肉食性底层鱼类。我站自1998年开始进行红鳍东方鲀的人工育苗,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研究,不断完善补充,逐步掌握了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已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经多年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正> 为解决河鲀鱼养殖中越冬难的问题,我场于1995年7月~1996年4月成功地进行了红鳍东方鲀苗培育及Ⅰ龄鱼大棚高密度越冬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张洁 《河北渔业》2008,(4):19-23
唐海县河鲀鱼养殖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是本县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之一,所养规格达600g河鲀鱼商品鱼以冰鲜的方式主要经海运出口日、韩。为纯正红鳍东方鲀品种,走自繁、自育、自养之路,本县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养成攻关”项目并获得成功,苗种培育成活率80%以上,同时完善了东方鲀温室大棚越冬新工艺,越冬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下面就本县河鲀鱼全人工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渔业动态     
日本长崎县综合水产试验场放流红鳍东方鲀苗种36000尾 为了联合调查山口县和福冈县在外海海域放流红鳍东方鲀的效果,今年7月9日,日本长崎县综合水产试验场在有明海内湾标志放流了36,000尾红鳍东方鲀的人工苗种。 该水产试验场从1995年开始在有明海进行了红鳍东方鲀的标  相似文献   

18.
<正>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的暖水性鱼类。近年,我国红鳍东方鲀养殖业蓬勃发展,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等地均有养殖,其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各种病害问题频发。在2016年10月,本实验室接诊了一个以体表各部位尤其头部出现不规则隆起为主要病征的红鳍东方鲀  相似文献   

19.
对红鳍东方鲀的18个体型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计算各性状的表型参数和相关系数,探讨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的选育指标.结果表明,系统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选育的适宜指标中,可选择包括体重、体周长1、体长、眼后头长和眼径5个性状作为代表性的性状指标.研究结果为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的选育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利用封闭呼吸室对同一日龄、不同规格的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F1代幼鱼进行耗氧率和临界窒息点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温14.8~15.6℃时,体质量(37.24±3.64)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耗氧率为(0.3385±0.0161)mg/(g.h),体质量(14.45±1.08)g的菊黄东方鲀幼鱼耗氧率为(0.2327±0.0241)mg/(g.h),体质量(27.96±1.38)g的杂交F1代东方鲀幼鱼耗氧率为(0.2282±0.0219)mg/(g.h);同一日龄不同规格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和杂交东方鲀幼鱼的耗氧量分别为(12.5243±0.6720)、(3.3544±0.2975)、(5.8469±0.9537)mg/(h.尾);3种东方鲀的耗氧率呈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平均耗氧率显著高于夜晚。水温为14.8~15.6℃时,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及杂交东方鲀幼鱼的临界窒息点分别为0.665、0.882mg/L和0.774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