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一种特异的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活性的功能性蛋白,也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作用于毛囊的生长因子。毛囊具有周期性生长的特性,而在毛囊周期性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血管的新生。作者对毛囊周围血管新生及VEGF在该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前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抗肿瘤研究的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刺激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在肿瘤新生血管中高表达,因此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理想靶点.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除了常见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阿伐斯汀外,小分子抑制剂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等也已经广泛使用;另外,一些具有上市潜力的药物,如范得他尼、西地尼布、瓦他拉尼、阿西替尼等也值得关注.已上市和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VEGFR小分子抑制剂按结构大致分为6类:喹啉及喹唑啉类、哒嗪类、吲唑类、咪唑和吡咯嘧啶类、吲哚类和其他结构等.对VEGF、VEGFR的生物学功能,其代表性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纤维蛋白粘合剂(FG)在犬小肠端端吻合术中对吻合口处羟脯氨酸(Hy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影响,将30只试验犬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采用简易缝合配合纤维蛋白粘合剂,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肠线缝合;分别于术后第3、5、7、14和28天每组随机选取3只测定吻合口处Hyp、VEGF与bFGF的含量。术后试验组Hyp含量在第5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FGF的含量在第3天、第5天、第7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EGF含量在第3天和第5天高于对照组(P0.01),在第14天和第28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应用简易缝合配合纤维蛋白粘合剂吻合肠管,可促进吻合口处小肠组织内羟脯氨酸、血管内皮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从而加速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马立克病病毒(MDV)诱导鸡肝脏肿瘤中血管生长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构建了鸡马立克病病例模型,通过腹腔注射As2O3(3.0 mg/kg体重),于35 d,40 d与45 d观察临床症状及血管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肝脏肿瘤中血管生长相关因子VEGF、KDR及bF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D病鸡肝脏肿瘤内VEGF、KDR及bFGF mRNA均高水平表达,As2O3能够下调肿瘤组织内VEGF、KDR与bFGF mRNA的表达水平,并呈现时间效应。揭示As2O3能够通过下调肝脏肿瘤组织中VEGF、KDR与bFGF mRNA的表达水平,减少血管的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生长,这是As2O3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血管新生是哺乳动物在出生后发生于周期性生理变化的器官中的特殊生理机制,卵巢作为具有明显周期性变化特征的器官,其上卵泡发育与闭锁、黄体的形成与退化均具有明显的血管周期性变化特点。在卵巢的周期性血管变化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紧张素(Ang)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表达的时空特性与血管的周期性变化是密切相连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犬乳腺肿瘤血管生成中可能的作用。对70例肿瘤病例(28例良性和42例恶性)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其COX-2和VEGF的表达情况;以CD31免疫标记测定微血管密度(MVD)来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结果显示,在恶性病例中COX-2和VEGF的表达,MVD均显著高于良性病例(P<0.001)。在恶性组中,COX-2阳性肿瘤病例的MVD显著高于COX-2阴性肿瘤病例(P=0.026)。同样,VEGF阳性肿瘤病例的MVD也显著高于VEGF阴性肿瘤病例(P<0.001)。本研究结果提示,COX-2和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和侵袭。  相似文献   

7.
类血管生长因子4(ANGPTL4)是最新发现的与血管生成、脂类代谢、葡萄糖代谢、肿瘤及代谢性疾病相关的分泌性蛋白质因子.本文从ANGPTL4基因的基本结构、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功能及其与肿瘤及代谢性疾病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ANGPTL4蛋白应用于治疗肥胖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各种血管病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肿瘤血管形成是由肿瘤血管形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共同调控的一个多步骤过程,它导致已有的血管系统中形成新的血管,对肿瘤的生长、转移和预后起关键作用.研究表明给予抗血管形成药物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受到明显抑制,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已经成为一种可行的预防和治疗肿瘤的新途径.文章就肿瘤和血管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雌性哺乳动物在进入初情期(青春期)之后,其子宫内膜随着发情周期(月经周期)及妊娠建立等机体生理机能的转换,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组织结构上的变化,而这种周期性变化主要与其本身血管周期性新生密切相关,血管新生则主要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调控。本文对雌性哺乳动物子宫内膜在发情周期、胚胎植入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及胎盘形成等的血管新生特点及VEGF的表达规律进行综述,以便系统地了解雌性动物子宫内膜的血管新生过程及调控机制,为提高雌性动物繁殖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家畜卵巢黄体早期发育过程中血管新生是保证黄体形成所必须的营养与激素得到供应。血管新生是血管生长的一个过程,主要局限于健康成年动物的生殖系统。在哺乳动物中,黄体是血管新生比较强烈的地方,所以黄体是理想的研究血管生成的细胞和分子调控机制的模式系统。目前对其分子机制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这个过程中期主要作用,通过拮抗剂特异性阻断体内黄体时期的作用,发现黄体血管形成和功能被显著抑制。对黄体时期VEGF依赖性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将有助于开发新的策略用于治疗黄体相关的不孕症,以及改善动物繁殖性能。本文在先前的研究基础上,对影响家畜黄体早期发育过程中血管新生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畜牧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纤维蛋白凝胶(FG)与妥布霉素复合物加速骨折愈合。bFGF与rhBMP-2和妥布霉素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复合,将具有抗生素缓释系统的复合物注入犬胫骨骨折处,并做内固定,于术后第2周,采集犬胫骨骨折处样品,每隔2周采集1次,共采集4次,将每次采集的样品制成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种因子,并对组织切片进行分析,用多功能真彩色细胞图象分析管理系统,分析所得数据用SPSS18.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试验组第2周表达强阳性,而对照组阳性表达较弱;前4周,试验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强于对照组;前8周,试验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bFGF与rhBMP-2和妥布霉素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的复合物在骨折愈合具有中促进细胞增殖、黏附、趋化、分化,以及骨折末端血管生长和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脂肪沉积的分子调控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玲  王敏  占秀安 《中国饲料》2006,(12):15-17
激素和脂肪细胞因子可以调控脂肪组织的生长、分化及机体脂肪沉积。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等激素可促进脂肪沉积,而生长激素(GH)可以促进脂肪分解。脂肪组织自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等脂肪细胞因子可促进脂肪分解。  相似文献   

13.
脂肪组织是构成动物胴体及肉品的重要组分,动物不同部位的脂肪沉积直接影响其胴体品质和肉品质。脂肪沉积的增加有两种途径:一是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即脂肪生成(adipogenesis);二是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即肥大(hypertroph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调控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最重要因子之一。近年的研究发现,VEGF-A/B与机体脂肪沉积密切相关。因此,本文综述了VEGF-A/B及其受体对脂肪生成、代谢和沉积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为研发调控动物不同部位脂肪沉积、提高动物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营养调控技术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宇光  许海涛  刘梅  胡兰 《饲料工业》2006,27(12):59-61
动物肌肉生成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Mcpherron等研究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时发现的一种新的生长因子。当时命名为生长分化因子-β(GDF-β),后经研究发现,其对骨骼肌的生长具有负调控作用,因此改名为肌肉生成抑制素[1-3]。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对骨骼肌有负调控作用,动物缺乏MSTN时出现肌肉增大,骨骼肌肌群分布广,而且不增生脂肪等现象。MSTN主要在胚胎期的骨骼肌中表达,它的缺失使一些动物表现双肌性状[4-7]。1MSTN基因的发现及组织分布Mcpherron等(1997)根据TGF-β超家族的保守区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通过PCR扩增…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荷斯坦公犊日增重及血清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1月龄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公犊28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集健康的荷斯坦新生胎牛的脐带组织,通过胰酶消化筛选法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试验组按公犊体重(3×105个/kg干细胞)稀释至8 mL颈静脉注射至体内,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154 d.结果表明,注射UC-MSCs后,试验组公犊平均体重在4、5、6月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公犊平均日增重在3、4月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在6月龄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试验组血清中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在4月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α)水平在3月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血清中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TGF-α水平在6月龄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P< 0.01);2、3、4、6月龄时,试验组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综上所述,移植UC-MSCs能显著提高公犊的平均日增重及血清中IGF-1、VEGF、TGF-α、bFGF水平,血清中这些生长因子与公犊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够诱导血管通透性增加,次级内皮细胞分裂增殖、迁移,进而促使血管生成;它可以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经其特异性受体介导传递细胞间信息,调节生殖系统各器官血管产生和形成,参与调节睾丸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功能及调节睾丸激素合成,对精子发生、发育及成熟有着重要的影响,与雄性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检测小尾寒羊在原产地山东菏泽与引入地甘肃临夏两个不同饲养环境下卵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促血管生成素/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通路(Angiopoietin/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2, Ang/Tie-2),包括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 Ang-1)、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 Ang-2)、酪氨酸激酶受体-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Tie-2)5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VEGF、Ang-1、Tie-2在原产地和引入地的小尾寒羊卵巢中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CTGF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不同的饲养环境会引起小尾寒羊卵巢血管发生因子的表达差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高繁殖力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睾丸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产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能以旁分泌形式调节精子发生的微环境并影响精子发生。VEGF可能影响卵泡内血管通透性和血管发生,并参与排卵过程。胚胎着床期着床胚泡处的腔上皮细胞和腔上皮下的基质细胞中VEGF表达明显增加。子宫增殖期间VEGF表达的不断增加和VEGF受体2的高表达可能与月经后子宫内膜重建时快速的毛细血管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因子(VEGF)是一种由各种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糖蛋白。VEGF家族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PGF 5个成员,VEGF有3种受体,即:Flt-1,Flt-4,Flk-1/KDR。VEGF与受体结合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提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VEGF及其受体在雌性动物卵巢上的卵泡、黄体正常发育与维持,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胚胎发育与附植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细胞缺氧后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的DNA结合蛋白,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α亚基受低氧诱导,既是HIF-1的活性亚基又是调节亚基。HIF-1对受低氧诱导的低氧反应性基因(hypoxia responsivegenes,HRG)具有调控作用,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糖酵解代谢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葡萄糖转移子(Glut)等。这些基因序列有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