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油橄榄青枯病菌(Pseudomonas solana-cerum E.F.Smith)是为害油橄榄的一种致命性病害,一旦发生很难治愈。1964年在重庆市发现此病以来,至今因病致死的油橄榄树已达509株。为了寻求防治及控制其蔓延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2.
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1964年2月从阿尔巴尼亚引进我省重庆市林业试验场,同年8月发生青枯病害,66年发病株率达30%,死亡株率为18.4%,到74年死亡株率达36.4%。69年起,省林科所泸县林业试验站引种的油橄榄因青枯病致死植株近30%。由于油橄榄青枯病是病菌从根部侵  相似文献   

3.
黑荆树青枯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取维管束变褐部稀释分离,用分离物和油橄榄青枯病菌在黑荆树苗、辣椒、茄子幼苗根部进行交互接种,结果均能致病。用再分离的病原物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鉴定其病原为青枯极毛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由病株解剖和接种试验说明,病原菌由黑荆树根部伤口和皮孔侵入,沿维管束蔓延,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4.
油橄榄青枯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自六十年代初期从阿尔巴尼亚引入我国以后,1964年8月在重庆市林业试验场发生青枯病害,在1964-1966年三年中病株率达30%,死亡株率为18.4%,到1974年全林死亡株率共达36.4%。同期,省林科所泸县林业试验站的油橄榄也发生青枯病害。病害发生后,各级党委极为重视,立即组织生产、科研、教学等单位对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试验研究。经过十年的努力,油橄榄青枯病已逐年减轻,重庆市林业试验场现在年死亡株率已降到0.5%以下,基本控制不成灾害。试验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油橄榄孔雀斑病(Spilocaea oleaginea(Cast.)Hugh.)是一种严重的叶部病害。1976年以来,重庆市歌乐山油橄榄种植园400余株卡林(Kalinjoti)品种遭受侵染,落叶、枯枝的植株占95%,减产30%以上,而且对次年植株生长和产量影响极大。为此,1977—1980年我们试图以药物毒力测定着手,先进行单株防治试验,然后再进入大面积综合防治试验,以寻找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青枯病目前是油橄榄的主要病害,它来势猛,死亡率高,预防和治疗都比较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橄榄的发展。十多年来,我场因青枯病死亡的油橄榄已达200多株,甚至在病株挖掉后在原定植穴中补植小苗,也能继续发病死亡。这说明青枯病菌在土壤中潜伏期长,致病力强。但它并非“不治之症”。我们通过综合预防与治疗试验,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油橄榄产业在云南的发展,保障永仁县的油橄榄产量和品质,抽样调查了云南省永仁县三镇四乡的油橄榄各生长时期的病害,并依据形态对采集的病样标本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发现,永仁油橄榄主要有4种病害,分别为油橄榄根腐病(病原为Fusarium oxysporum)、油橄榄枝枯病(病原为Fusarium fusarioides)、油橄榄炭疽病(病原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油橄榄褐斑病(病原为Alternaria alternata)。其中,油橄榄根腐病和油橄榄炭疽病发病普遍,严重影响油橄榄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正> 油橄榄孔雀斑病(Cycloconium Oleagin-um Cast)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为害油橄榄的果实、叶片与嫩枝。目前在云南省为害十分严重。我省重庆市林业试验场1974年在个别植株上发现此病,以后不断扩展蔓延,1976年以来400余株油撖揽受到严重为害,致使95%的植株大量落叶,部分植株失去结果能力,减产达30%以上。为此,从1977年开始对该病进行发病规律与防治试验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一、病原及症状油橄榄孔雀斑病病原菌属半知菌类(Fungiimperfcti)链孢霉目(Moniliales)黑霉科(De-matiaceae)。分生孢子多为椭圆形双胞,一头比另一头更尖,黄褐色,大小22.4—28.8×9.6—12.8微米。也有单胞的,大小12.8—32.4  相似文献   

9.
油橄榄孔雀斑病(CycloconiumOleginum Cast)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属于半知菌类,丛便孢目,暗丛梗孢科。在原种植区蔓延甚广,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和果实。71年在我场个别植株上发现此病,75年不断扩展蔓延,部分植株受害。76年以来,400余株卡林大果品种受到严重危害,使95%的植株大量落叶,失去结果能力。给油橄榄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  相似文献   

10.
油橄榄在我所定植后,先后发生二十多种病虫害,现将一些主要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一、云斑天牛云斑天牛是油橄榄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都为害油橄榄,在我所有些种植小区被害率达47%,在两千多株大树中,每年观察到的产卵孔有700~1000个左右,个别受害重的植株上有产卵孔56个。被害植株,如不及时防治,由它造成的伤口,易被病菌侵入,引起木质部腐  相似文献   

11.
油橄榄炭疽病是油橄榄果期主要病害之一,在陕西汉中地区普遍发生。该病危害油橄榄果实、叶片、枝梢、芽及花等不同器官,只在果实和叶片上呈现典型症状。严重发病植株造成落果、落叶、枝梢枯死,树势生长衰弱,病果含油率降低30.4—42.3%。油橄榄炭疽病病原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异名 Gloeosporiumolivarum Alm.]在陕西汉中地区尚未发现有性世代。病菌初次侵染来源为在病枯枝、病叶和病落果的旧病组织中越冬的病原体,来年经春雨浸湿产生新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布侵染危害。该病每年4月下旬在幼嫩叶尖端出现病状,5月中旬花有发病,6月中下旬果实发病,9、10月份果实进入转色成熟期,病害发生,蔓延迅速,11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多雨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和发展。室内、外接种均能发病,潜育期2—7天。品种抗病性差异可能与果实表皮细胞层次及缀密度有关,爱桑、米扎的抗病性可能受此特性所决定。根据调查,该病随着树龄的增长,病害发生有加重之趋势。冬春剪除油橄榄病枯枝,清除病叶和病果,结合使用1%波尔多液和50%退菌特800倍液防治油橄榄炭疽病效果显著。油橄榄炭疽病是由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侵染所致。该病是油橄榄果期主要病害之一。国外 Almeda 和 Gorter 曾有过报导。我国湖北、四川等省均有发生,但尚无正式研究报导,对病原、病名叫法不一,更无有效防治办法。陕西省油橄榄定植区结果树普遍遭受炭疽病危害,城固县柑桔育苗场油橄榄严重感病株造成落果、落叶、枝梢干枯,树势生长衰弱,降低果实产量,病果含油率降低30.4—42.3%。油橄榄炭疽病已成为当前发展油橄榄生产的严重问题。因此,我们从1978—1980年与城固县柑桔育苗场协作,对油橄榄炭疽病的症状、病原、周年侵染循环和流行规律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兹将试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油橄榄的青枯病和根腐病都属于根病。初期不易发现,当地上部分出现萎蔫症状时,根部病情即已相当严重。油橄榄根病在我国栽种地区普遍发生,是一种致命性病害。其病源种类繁多,仅就菌类引起根病而言,细菌性的青枯病比真菌(镰刀菌、密环菌、轮枝菌等)引起的根腐病更为严重,而且两者易于混淆,为便于防治,正确诊断和鉴别病源,在生产上有着一定的意义。1972年以来,我们摸索了简易检验青枯病与根腐病菌的方法,目前已在湖北省油橄榄种植区推广应用。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油橄榄孔雀斑病(Cycloconium Oleaginum Cast),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为害油橄榄的果实、叶片与嫩枝.在地中海沿岸蔓延甚广,引种我国后,在云南省为害十分严重,我省重庆市林业试验场1974年在个别植株上发现此病,以后不断扩展蔓延,1976年以来四百余株卡林品种受到严重为害,致使95%的植株大量落叶,部分植株失去结果能力,以致减产30%以上,严重地影响油榄激的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油橄榄孔雀斑病侵染循环和流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油橄榄从国外引种栽培后,1974年初次发现油橄榄孔雀斑病(Spilocaeaoleaginea (cast.)Hugh.),至今在橄榄园内普遍发生。为此,1977—80年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探索的同时,对病害初次侵染、侵染途径、潜育天数,传播方式和流行因素进行了研究,试图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油橄榄肿瘤病是一种由肿瘤细菌侵入伤口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枝干,影响植株生长和座果,严重时枝条枯萎(除为害油橄榄外也为害白腊、连翘、桂花、桉树等树种)。该病是随油橄榄的引进而传入我国的,目前,在桂林、柳州、独山、重庆、昆明、武汉等种植点均有发生。为迅速消灭该病在我国的发生和蔓延,我们曾在桂林等种植点开展了两年的观察和试验研究工作。现将观察结果和防治意见介绍如下: 一、病害症状肿瘤是该病的主要症状,多发生在主干  相似文献   

16.
桉树根部内生菌与青枯病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桉树根部内生菌分离、种属鉴定、青枯病菌分离鉴定以及内生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3种桉树均有内生菌,但其种类、特性各异;对青枯病菌作用也有明显差异,以来自大叶桉的内生菌抑菌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7.
月季霜霉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月季霜霉病是温室月季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1996年首次在沈阳附近花圃中发现此病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枝干部,其症状是初期下部叶片背面先出现褪绿不规则斑,并覆盖有霜状霉层,后期叶面呈现淡紫色,渐变为棕色。病菌扩展后还侵染枝干部,造成茎部褪绿变成黑色,危害严重的叶片全部脱落,植株死亡。根据症状观察及病原菌鉴定,确定病原菌为Peronospora sparsa,为中国霜霉属一新记录种。对此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该病害属于低温冷凉高湿病害,孢子随风和水传播,在病株、土壤及植株残体上越冬,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油橄榄蚧壳虫(Saissetia oleae)是为害油橄榄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几年来在我所及海口林场发生较为严重,同时并发烟煤病。受害严重的植株生长势减弱,新梢抽发受到影响,并引起局部落叶,从而影响结实及果实质量。防治油橄榄蚧壳虫已成为当前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我所油橄榄园应用氟乙酰胺进行了防治油橄榄蚧壳虫的试验。我们于1972年8月26日用浓度1500倍  相似文献   

19.
<正> 从油橄榄青枯病菌保存的菌种配制的细菌悬浮液,接种在含有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培养基时,发现菌落形态有白色、白色中间带淡红色和深红色等不同类型。经过生理生化测定所得结果不同菌落形态的反应是一致的,但其致病力有显著的差异:白色或白色中间带淡红色的菌落致病力高,深红色菌落致病力弱或不致病。  相似文献   

20.
我省从1964年引种油橄榄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各引种区先后发生多种病害,尤其油橄榄孔雀斑病在重庆地区普遍发生,引起大量落叶,不仅影响当年结实,而且对来年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带来严重的恶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