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水库泥沙淤积大部分是由汛期浑水造成,本文从浑水运动特征—异重流出发,来分析异重流的发生和持续条件、异重流孔口的出流及排沙,从而总结得出异重流特性,找到利用异重流排沙来减少水库泥沙淤积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水库异重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水库运用初期,水库具有较大的蓄水体,大多时段会发生异重流,即使有水库运用后期,只要条件允许,也可发生异重流,利用异重流排沙是一项效率较高的排沙措施.水库的河床比降陡,底部流速大,异重流沿途扩散损失少,加之泄水洞进口位置低,所以能大量排泄入库泥沙,减少水库淤积.因这种排沙不需要降低库水位供水排沙,能大量减少水库排沙用水,提高水库灌溉,城市供水,发电和调水调沙能力.介绍了水库异重流排沙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2004-2010年黄河干流汛前水库群联合调度、人工异重流塑造进行了7次,小浪底水库各年份异重流排沙比相差很大,排沙效果并不理想。通过深入分析,得出小浪底水库入库水沙、悬沙细颗粒含量、河堤站水沙变化以及三门峡水库调度与潼关来水组成等因素对水库异重流排沙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入库水沙对小浪底水库异重流塑造起着关键作用;②在异重流塑造期间,入库沙量中细颗粒泥沙含量越高,异重流排沙比就会越大。随着异重流排沙比的增加,分组沙的排沙比也在增大,细颗粒泥沙增加幅度最大;③三门峡水库在下泄大流量清水的过程中,河堤以上河段是冲刷的;在敞泄排沙的过程中,河堤以上河段有冲有淤,在实际操作时可适当控制三门峡出库高含沙水流,来减少河堤以上河段的淤积,提高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排沙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小浪底库区顶坡段冲刷形成的异重流和三门峡水库排沙形成的异重流这两个不同成因的异重流,通过水库边界条件、入库水沙条件、水库调度等因素分析,探讨了其各自的形成及其能达到小浪底水库减淤作用的条件和机理。结果表明:三门峡水库前期蓄水量及清水大流量泄放过程对小浪底水库异重流前锋形成及排沙起着关键作用;对接水位接近或低于小浪底水库淤积三角洲顶点高程,与三门峡水库大流量下泄过程相对应时,可提高冲刷型异重流的排沙效果;三门峡水库从加大泄量开始到基本泄空期间,尽可能降低小浪底水库库水位。  相似文献   

5.
大库盘水库是指那些库面宽阔且横向泥沙淤积严重,通过传统的排沙方式不仅费用高,而且只能清除局部淤积泥沙的水库,对于大库盘水库,研究高效、节能的清淤方式非常有意义.通过自吸式管道排沙模型试验,得出了管道含沙量不仅与水库有效水头、泥沙粒径而且和管道长度与管径有关的结论;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了管道的临界不淤流速和管道的摩阻损失,进而计算了管道排沙系统的年排沙量.从试验和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管道排沙系统的优越性,高效、节水、耗能低的优点也为管道排沙系统应用于工程实践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根据规划建设中水库的模型试验,发现了水库排沙的规律性。同时,通过模型试验中对不同铺沙高程、不同流量时冲沙量的分析,总结出影响冲沙的因素为:水位、流量、淤积高程、开启孔数、泥沙颗粒大小、淤积时间长短。并对水位、流量、淤积高程、开启孔数几个重要因素影响排沙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今后水库排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虽然入库沙量与设计论证阶段相比明显减小,库区泥沙淤积大为减轻,但近几年三峡水库进行了大量的优化调度与实践,导致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有所加大,加之随着库水位的逐步升高,库尾一些重点河段局部出现累积性淤积,影响航行安全,泥沙问题仍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分析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泥沙淤积和水库运用特性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汛期开展沙峰排沙调度、蓄水期优化水库蓄水进程、消落期开展库尾减淤调度的三峡水库减淤调度方案,为优化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方式,有效控制水库淤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二维数学模型模拟水电站水库泥沙淤积情况,模拟河段起于大坝上游约600 m,止于大坝下游约400 m.计算断面在1∶2 000地形图上剖分20个库区大断面,断面平均间距500 m,并通过模型试验论证数学模型模拟水库泥沙淤积变化可行性.结果表明:水库泥沙淤积形态为三角洲淤积形态,水库运行历时1 a,三角洲洲头不断地向下游前进,最终到达坝前,坝前泥沙淤积高程达1 347 m,而水库泥沙淤积则向库尾高边滩发展,“翘尾巴”现象明显.水库运行1 a后,排沙比均稳定在90%以上,水库冲淤达到平衡后,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调度方式冲沙,在泄洪冲沙底孔前形成冲刷漏斗,漏斗为三维形态,漏斗顺水流方向坡降约为1∶5.0~1∶7.0,侧向边坡约为1∶3.5~1∶4.5.取水口基本在冲刷漏斗范围内,能保持取水“门前清”.泥沙淤积的数学模型与模型试验成果基本吻合,数学模型模拟水库泥沙淤积变化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提出采用一维非饱和不平衡输沙异重流数学模型于水库泥沙淤积计算,模型考虑每一断面不一定刚好等于其水流挟沙力、不一定处于饱和状态,以及冲淤过程中悬移质粒配河床粒配的变化。用此数学模型对黄河潼关到三门峡水库泥沙冲淤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可知该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小浪底水库在近库底形成浮泥层后不仅涉及本次洪水泥沙输移,而且对后期洪水泥沙输移产生影响。目前人们对水库浮泥层水动力学特性从未开展过研究,因此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水库淤积及排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相结合,重点研究小浪底水库浮泥的形成过程、流变特性、平衡坡度以及起动特性。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浮泥是接近水库底部的一层高含沙水体,它与上层水体间有明显的界面,且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其宾汉极限剪应力、刚度系数、平衡坡度都与容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水库坝前排沙底孔打开的情况下,后期洪水产生的能量足够大时,可将浮泥层重新起动并排沙出库。  相似文献   

11.
引黄灌区不同粒径泥沙的运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淤积与利用问题已成为引黄灌区持续发展与发挥长期效益的关键。阐述了当前引黄灌区泥沙灾害的表现形式,通过分析不同粒径泥沙在渠道中的运动、输移、和淤积规律,认为粗颗粒泥沙是渠道淤积和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由于粗、细泥沙在物理性质和利用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应采用不同方法实现其资源化:对粗颗粒泥沙由集中处理改为分散处理,减少渠首部位的淤积;细沙进行长距离输送,引浑水淤灌,提高入田比例。  相似文献   

12.
腊寨水电站具有水头较高,水库含沙量较大,冲沙底孔距电站取水口较远,底孔泄流量较小等特点,采用目前常规冲沙底孔排沙措施是不可行的。利用导流洞进口天然地形条件,在大坝上游增设丁坝,导流隧洞改建成泄洪冲沙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排沙流漏斗。通过排沙漏斗理论计算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排沙漏斗纵横坡理论计算值与模型试验值基本接近,横向坡度比纵向漏斗坡度陡。丁坝顶部高程大于排沙漏斗顶部高程,丁坝有效地切断上游泥沙。河床上形成直径约为92 m的排沙漏斗,贯穿于库河两岸,左右岸内的泥沙通道被切断,泥沙被直接导入漏斗内,并通过泄洪冲沙洞排放至大坝下游,保持有效库容,保证进水口达到"门前清"和电站正常发电。泄洪冲沙洞前流量、泄水流速、孔前淤积厚度、冲刷漏斗纵坡、横坡等指标均基本处于11个冲刷漏斗的实测资料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引黄灌区大口径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的研究,解决了浑水灌溉中泥沙淤积问题,为引黄灌区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同时结合防爆破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确保了管道浑水灌溉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广东省大中型水库流域岩石风化壳的组成概况,结合野外调查和实测的水库泥沙淤积资料,探讨流域不同的岩石风化壳组成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及对广东省水库泥沙淤积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广东省大中型水库流域岩石风化壳的组成概况,结合野外调查和实测的水库泥沙淤积资料,探讨流域不同的岩石风化壳组成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及对广东省水库泥沙淤积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水库灌溉面积占全国灌溉总面积的35%,水库泥沙淤积问题,严重地威胁着水库的寿命,水库调沙运用,是现阶段防治水库淤积的有效途径。引浑淤灌,将水库泥沙处理与农田灌溉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出库泥沙得到妥善地处理,确保了水库调沙方式能长期运用,通过淤灌农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本文分析了水库工程在我国灌溉事业中的地位及泥沙淤积对水库调蓄能力的影响,并着重论述了引浑淤灌的特点、技术和效益。我国出库泥沙处理的成功经验,引浑淤灌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库淤积问题,设计了一种正态漏斗排沙装置,在水槽中开展水流试验。对正态漏斗附近水流-泥沙进行欧拉两相流模拟,用水流试验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进而分析了不同边界条件下流速、涡量和相浓度场。结果表明,漏斗内部流速梯度较大,泥沙相浓度等值线呈V型不对称分布,漏斗前缘、左后侧和右后侧出现大涡量区。与锥形漏斗对比,正态漏斗近壁面流速大,水流阻力小,3种边界条件下平均涡量减小25.8%~27.2%,出口泥沙相浓度增大15.2%~16.5%,具有降低能量耗散、显著提高排沙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牛文全  张二信  吕畅  孙军  董爱红  邬梦龙 《农业机械学报》2021,52(11):144-152,169
为探明浑水滴灌过程中水中加气对滴头堵塞的影响,以齿形迷宫流道滴头为研究对象,采用周期性间歇灌水测试方法,用最大粒径小于0.1mm的泥沙配置了5种不同的浑水,运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滴头堵塞状况。结果表明:加气和泥沙颗粒级配对滴头堵塞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加气提升了毛管内泥沙输移能力、促进大泥沙颗粒排出,减小淤积泥沙中值粒径,且泥沙最大粒径越小,加气对泥沙运移的影响越小,毛管淤积物质量、淤积泥沙中值粒径较未加气处理减少8.75%~31.92%、8.59%~35.64%;泥沙粒径为0.075~0.100mm时,滴头流量下降最快,泥沙为粒径0~0100mm时,滴头流量下降最慢;加气增大了水流紊动程度,促进浑水中大颗粒泥沙在流道内的输移;加气加剧了浑水中小颗粒泥沙在流道入口处黏附,加速了流道入口堵塞,滴头Dra和Cu比未加气处理低9.0~18.7个百分点和16.2~36.4个百分点,这是造成加气加速滴头堵塞的主要原因。建议进行毛管冲洗,降低流道入口堵塞风险,以提高加气滴灌滴头的抗堵塞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输水工程适宜运行的水力条件。【方法】以巴音沟河流域输水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泥沙质量浓度、压力条件下浑水管道输沙规律及水流挟沙力特性。【结果】(1)管道断面垂向泥沙质量浓度分布受压力、体积含沙量及管径等因素的影响;当压力及管径较小时,泥沙淤积厚度为6.3~8.0 mm,压力及管径较大时,在Y=-0.07区域以下淤积较多,淤积厚度达到8.6~9.4 mm;(2)同一管径及流速下,随着体积含沙量的增大,该区域流速梯度增大,最大增幅为14%;(3)随着水流速度增大,水流挟沙力增大,悬移质质量浓度也越大,但是悬浮指标逐渐变小。【结论】在低压浑水管道中,管径越大、泥沙质量浓度越大、压力越小,水流挟沙力越小,泥沙越容易淤积。  相似文献   

20.
在前人所作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剖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分析水库底坡对异重流运动特性的影响。为此拟定八种计算方案,具体的分析底坡对异重流潜入点佛汝德数、潜入点水深、异重流厚度、明流运行时间和异重流到达坝前的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库底坡J越大,潜入点佛汝德数 越大;水库底坡J越大,潜入点水深越小,异重流厚度越小;水库底坡J越大,明流运行时间越小,异重流传播到达坝前的时间也越小;这些都表明水库底坡越大,异重流就越容易潜入,反之亦然。此外,本文还对异重流的形成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重流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流量和含沙量,当进口单宽流量很小但含沙量很大,或是进口单宽流量很大而含沙量很小是都不能形成异重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