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育苗和造林试验表明,花旗松苗期抗病性比油松强,幼林抗鼠害能力强,抗寒性稍差,保存率和造林成活率与油松接近,2年生苗木与对照油松苗木之间苗高生长差异极显著,平均地径0.53 cm,平均苗高18.3 cm,苗期生长表现优于当地油松。20年生林分平均胸径8.4 cm,平均树高5.3 m,最大单株胸径15.3 cm,树高7.5 m,生长表现与当地油松差异不显著。通过育苗和造林试验表明花旗松适应小陇山林区的生态条件,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在小陇山林区引种的刚松,经过10 a试验观测表明:刚松能安全越冬度夏,正常生长;抗鼠害能力、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比乡土优良树种油松高;结实较油松早,结实株率比油松高15%;生长表现与油松一致,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欧洲赤松30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欧洲赤松在小陇山林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生长优势.在生长、抗落叶病性状上优于乡土树种油松.麦积植物园30年生欧洲赤松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13.60m和22.8 cm,生长量与乡土树种油松相当.已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的引种过程,欧洲赤松在甘肃小陇山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毛赤杨在甘肃小陇山林区28年的引种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毛赤杨在小陇山林区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和较强的适应性,26年生毛赤杨平均胸径23.8 cm,树高13.5 m,已开花结实,繁殖新的苗木。实现了从种子-苗木-种子的引种过程,毛赤杨在甘肃小陇山林区引种初获成功,可在小陇山林区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5.
以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nl)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对照树种,在东沙窝荒漠区进行了柽柳造林对比试验,从生长和抗逆性上进行了观测。苗期试验表明,柽柳苗期在东沙窝丘间地造林适应性强,苗期保存率高于沙拐枣和梭梭,2年生苗木平均地径0.6cm,平均苗高15.6cm。沙丘和丘间地造林试验表明,柽柳适宜在丘间低地造林,沙拐枣、梭梭适宜沙丘造林。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延安树木园引种的奥地利黑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叶芽开放期比乡土树种油松早8 d;展叶期比油松晚11~16 d;新梢开始生长期,奥地利黑松与油松相差近1个月时间,封顶期9月6~10日。奥地利黑松幼苗根系发达,直根长、侧根粗壮、层次明显,鲜质量大,苗木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与油松形成鲜明对照,是荒山造林的好树种。31 a生奥地利黑松高生长速生期出现在第15~20 a,生长量占树高的32.1%,比较而言,奥地利黑松树高生长较慢,胸径大于油松,材积年生长量是油松的2倍。  相似文献   

7.
收集海南省儋州市、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国香港、新加坡、越南河内市的5个雨树(Samanea saman)种源,分析了不同种源在湛江市遂溪县的苗期及造林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雨树造林早期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新加坡种源早期生长综合表现最佳,2.5 a生树高均值达3.56 m,地径均值达4.68 cm;5个种源2.5 a生平均保存率为72.12%,保存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受2015年强台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建瓯市丘陵山地引种邓恩桉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闽北的建瓯市3种不同坡位丘陵山地引种邓恩桉,结果表明:邓恩桉适应性和速生性较强,邓恩桉可耐-4℃的短暂低温严寒。造林当年的平均树高达3.1 m,8年生邓恩桉生长平均树高、胸径分别为9.5 m和10.3 cm,达到福建省一般产区桉树速丰林标准。3种试验处理的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2.6%以上。8年生时,不同坡位对邓恩桉成活率与保存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林分保存率达到85.7%~88.2%,不同海拔(坡位)造林对当年生邓恩桉树高、胸径及8年生胸径、蓄积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对8年生树高的影响差异显著,海拔200m以下的中下坡引种邓恩桉较速生。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种源的侧柏进行苗期,造林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种源的侧柏,在高生长、地径生长、造林保存率等方面有显著和极显著的差异。在高生长、地径生长及造林保存率均表现好的种源有河北遵化、河北易县、山西石楼、河北获鹿、山东历城。通过对不同龄期各种源高生长的相关性和秩次变化情况分析表明,各种源在苗期生长的稳定性较差,而进入3龄(造林)后,各种源的高生长趋 向稳定。因此,依据3龄后的高生长表现,可以初步确定侧柏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0.
在好、中、差三种立地条件下,用木荷容器苗与裸根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6a后,木荷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差异性表现为:平均保存率提高16.3个百分点,具有显著性差异;平均地径提高1.0cm、平均树高提高1.0m,具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差异性表现为:平均树高具有显著性差异,平均地径具有极显著差异,保存率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用木荷容器苗造林保存率可达85%以上,无缓苗期,生长量高,易管理,造林总成本较低,速生丰产,在绿化造林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麻池背油松天然林林分生长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历年调查资料,对麻池背油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结构进行了研究.该林分的植物种类丰富;直径、树高、林龄等林分结构呈正态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和多峰状分布;近熟林的林分蓄积生长率为0.82%,材积生长量69年生时连年生长量仍大于平均生长量.由于林分密度过大,油松形状比值偏高,林木自然稀疏强烈,枯损率达32.7%,其中小径木占86.3%,病虫害感染枯死木占29.4%.油松天然更新不良,辽东栎不能成为更新树种,林下有青木杄、落叶松幼树分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内蒙古大青山干旱阳坡的特点,采用油松3年生容器苗、沙棘和山杏2年生裸根苗植苗推广造林66.67 hm2,平均造林成活率达90.6%,保存率在85%以上。在造林后4年,林分平均高为84.3 cm,平均基径达1.6 cm,当年高生长量平均达41.3 cm,对林地土壤肥力的改善十分明显。因此得出:在大青山干旱阳坡推广造林,应以油松、山杏、柠条等抗旱树种为主,采取小规模的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方式,造林以春季为主。采取株间混交方式,株行距2 m×3 m和2 m×4 m;混交比例以油松50%,沙棘、山杏为50%。造林当年的7~8月份松土除草1~2次,并加强对鼠害和兔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子午岭油松林林隙更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以林下为对照,分析研究子午岭油松林的林隙更新特征,结果表明:1)子午岭油松林林隙内和林下更新树种在组成和数量上有较大差异,其中,油松在林隙内的重要值远远大于其在林下的重要值,是林隙更新的主要树种;2)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生长良好,7年生以上的幼树在林下分布已很少,地径在1.0cm以上、高度在50cm以上的幼树数量分布在林隙内也远远大于林下,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存活的概率大于林下;3)方差分析表明,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与林下的高度生长差异极为显著;4)相关性分析表明,林隙内油松幼苗幼树的更新数量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植被总盖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培育目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156块样地调查数据,应用理查德曲线进行林分平均树高和胸径生长模型的拟和,通过回归假设F检验,拟和的生长模型,在F0.05水平与实际值差异不显著;利用拟和的导向曲线方程,以树高为基础,将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林分立地划分为5个地位级。同时以小陇山沙坝实验基地引种试验林为例,分析了林分生长、单木生长过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2017年5月10日,将烟台沿海防护林内20~30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母树的种子分为大粒、中粒和小粒播于花盆中,研究枯落物覆盖厚度(1 cm,2 cm,3 cm,4 cm)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阐明沿海黑松防护林幼苗建立的机制。结果表明:种子大小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有着极显著影响(P<0.01),对平均发芽时间、活力指数没有显著影响。大粒种子比中小粒种子有着低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特征上种子大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幼苗高度和地径有显著的影响(P<0.05),都是大粒和中粒种子大于小粒种子。枯落物覆盖厚度对于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P<0.05),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随枯落物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平均发芽时间则逐渐降低;但对幼苗生物量、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特征无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苗高和地径与发芽指标、幼苗生物量分配相关性不显著,但与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成显著正相关。因此,种子大小和枯落物覆盖厚度是影响沿海黑松防护林天然更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冀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对比华北落叶松[Larixgmellini(Rupr.)Rupr]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油松(P/nustabulaeformiscarr)林不同坡位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建立生长过程曲线方程并拟合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分析两种林型内乔木树种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材积连年及平均生长速率排序为:坡底落叶松〉坡中落叶松〉坡顶落叶松。(2)天然次生油松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材积平均生长量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油松标准木的生长过程基本相同,且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但坡中油松立木材积平均生长量高于坡地和坡顶。(3)相同坡位样地内人工林与天然林间的连年生长曲线存在明显差异性。油松林生理年龄高于落叶松林,标准木达到材积数量成熟的年龄比落叶松大,单株立木材积量较大。(4)人工落叶松林和天然油松次生林内乔木树种的胸径与树高问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