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β-氨基丁酸诱导TMV感病烟活性氧迸发及相关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MV感病烟草品种NC89(Nicotiana tabacum cv.NC89)为材料,研究β-氨基丁酸(BABA)喷叶处理对感病烟叶片活性氧形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mmol/L BABA处理感病烟能诱导叶片H2O2迸发,迸发高峰出现在处理后24h,并且在处理48h后会诱导叶片产生枯斑。BABA处理能显著提高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讨论了BABA诱导活性氧迸发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与其诱导感病烟抗TMV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壳寡糖诱导和TMV侵染烟草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壳寡糖诱导烟草对TMV的抗病作用机理,以普通烟为供试材料,用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喷雾处理烟草叶片后再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系统研究了壳寡糖处理对烟草防御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喷雾处理普通烟草24 h后再接种TMV,烟草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较对照都有明显增加,最高活性高峰分别为空白对照的162.3%,118.4%,265.4%,162.3%,其中CAT和SOD峰值提前。壳寡糖处理后,随着酶活性增强,对TMV的系统诱导抗病性得到表达,其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壳寡糖诱导烟草抑制TMV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ELISA-DSM法和半叶枯斑法,研究了壳寡糖诱导对普通烟(Nicotiana tabacum)体内TMV 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烟经50μg/mL壳寡糖溶液诱导处理后,其对TMV的侵染表达了高水平的系统抗病性,显症推迟4~7 d,平均严重度降低了82.9%。ELISA-DSM法检测结果表明,壳寡糖诱导处理的普通烟植株体内病毒浓度明显降低;在接种后10 d,接种叶片OD值仅为0.400,相当于同期不诱导对照的23.0%;新生叶片OD 值为0.190,相当于同期不诱导对照的38.7%。以发病普通烟叶片为接种体,利用半叶法接种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结果表明,壳寡糖诱导处理大大减少了枯斑数目;以接种后10 d的壳寡糖处理叶片为接种体,平均半叶枯斑数为9.25,仅为不诱导对照的19.5%;以同期新生叶为接种体,平均半叶枯斑数为0.630,为不诱导对照的 25.0%。以上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均证明,壳寡糖诱导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普通烟体内的TMV增殖。通过对壳寡糖 (低分子质量)处理与壳聚糖(高分子质量)处理的比较发现,分子质量的差异不影响其对病毒增殖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6个烟草品种(中烟98、中烟99、中烟100、心叶烟、NC89、K326)的叶片和根系中的辅酶Q10含量.结果表明:在烟草幼苗叶片中,以中烟98辅酶Q10含量最高,NC89 次之,心叶烟最低;在烟草幼苗根系中,以中烟99辅酶Q10含量最高,NC89和心叶烟次之,K326最低;中烟99、中烟100、K326、NC89、心叶烟等5个品种的根系辅酶Q10 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叶片中辅酶Q10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SA喷雾处理烟草叶片可诱导烟草获得对TMV的抗性.用不同浓度的SA溶液处理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以测定其抑制病斑的最佳浓度,并测定烟草品种K326(N.tabacum)体内防御酶系变化.结果表明:8 mmol/L SA病斑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57.14%,SA在心叶烟上的防效在诱导处理后7d达到最佳.同时,SA处理可导致烟草品种K326叶片的PAL、POD、SOD活性不同程度提高,表明SA可诱导烟草对TMV的抗性,提高烟草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研究植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产生耐受性的机制,以烤烟栽培种NC89和其自然变异株系培育的品种豫烟8号(具有TMV耐受性)为材料,人工接种TMV后,检测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及抗性基因表达水平,并进行组织切片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豫烟8号接种TMV 24 h叶片中的超氧阴离子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都明显高于NC89,而丙二醛(MDA)含量低于NC89,N基因表达水平高于NC89。接种TMV 9 d的烟草组织切片显示:相对豫烟8号,NC89叶片表皮细胞破裂,栅栏组织细胞间排列疏松,海绵组织细胞间隙较大。表明豫烟8号对TMV的耐受性体现在早期的快速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7.
在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rum)中提取紫茎泽兰多糖(EAP),用EAP、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对幼苗长至8叶期时(第七叶完全展开)的三生烟(Nicotiana tabacum cv.Samsun NN)进行抗性试验处理,分析EAP对TMV侵染烟草叶片的预防作用、EAP对系统宿主防御性酶活影响、EAP诱导病程相关基因在烟草叶中的表达,探讨EAP对烟草植株抗TMV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EAP对TMV侵染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当EPA质量分数为10%时,预防效果最佳(为82.79%);EAP可以通过调节植物防御系统,减弱TMV对烟草的损害。EAP处理过的烟草植株多酚氧化酶(PPO)酶活在第4天达到最高,是水处理组的3.54倍;过氧化物酶(POD)酶活在第3天达到最高,是水处理组的1.59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第2天达到最高,是水处理组的2.69倍;说明EAP可以有效的诱导寄主产生防御性酶,以抵抗植物病毒侵染。EAP能够诱导酸性PR蛋白PR-1α、PR-3、PR-5在烟草叶中表达,PR-1α、PR-3、PR-5都在EAP处理后5 d达到最高峰,PR-1α是水处理组及阴性对照组的5.27、12.06倍;PR-3是水处理组及阴性对照组的7.93、26.31倍;PR-5是水处理组及阴性对照组的5.60、8.09倍;提高了病程相关基因PR-1α、PR-3、PR-5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解淀粉芽孢杆菌Ba33对烟草的促生及抗TMV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烟田土壤中分离得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33菌株。5叶期三生NN烟(Nicotianatabacum var.samsun NN)喷施Ba33发酵液3次后再接种TMV(烟草花叶病毒),与喷清水对照相比,能显著降低枯斑数量,枯斑抑制率为67.8%。于4~6叶期普通烟草(Nicotiana tobacum L.)NC89烟苗接种TMV前后分别用Ba33发酵液、NB培养基或清水连续灌根3次,观察到Ba33发酵液灌根处理的烟苗鲜重、最大叶长和叶宽均高于清水对照处理,叶色浓绿,长势良好;接种TMV10 d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a33发酵液灌根处理的植株新叶中RNA含量低于清水对照和NB培养基灌根处理。认为Ba33具有拮抗TMV、促进烟草生长的作用,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9.
壳寡糖席夫碱对感染烟草花叶病毒烟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测定5种壳寡糖席夫碱3个浓度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壳寡糖席夫碱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具有一定的诱导抗病效应,其中100μg/mL的3,5-二氯水杨醛壳寡糖席夫碱药剂的效果最好。并用该药剂对豫烟5号进行处理,测定了其对烤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席夫碱可以有效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处理后的烟草叶片中的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较阳性对照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了解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抗性机制,以耐受TMV感染品种豫烟8号和具有相同遗传背景对花叶病敏感的品种NC89为材料,通过对高通量测序获得的转录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二者接种TMV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通路中共同存在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且耐受性品种豫烟8号中该途径有增强的趋势。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分光光度法检测了两品种接种TMV前后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中关键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表达水平、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TMV后两品种中GST基因表达水平升高,GST酶活性增强,GSH含量升高,耐受性品种豫烟8号增幅更明显。通过硫元素的丰缺试验研究了接种TMV对GST基因及与TMV侵染耐受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S和-S处理中两品种接种病毒后这些基因的表达趋势一致,-S处理的表达量低于+S处理。GST、PR1-a、HSP90和Catalase-3这些抗病相关基因都呈上调表达,其中豫烟8号接种后的表达量均高于NC89;而Psb A和PhotosystemⅡ10 k Da polypeptide 2个涉及光合作用的基因均呈现下调表达,但是接种后豫烟8号的下调幅度小于NC89。以上表明,在耐受TMV感染的品种中,谷胱甘肽代谢增强对细胞环境的氧化还原平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光系统Ⅱ中的关键成分D1蛋白基因Psb A的表达相对稳定,从而减轻光合系统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1.
白海群  田泽华  杨明  刘子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38-19439
[目的]研究几种提取液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抑制作用及其防治效果,为植物源抗病毒类生物农药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以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摩擦接种,感染病毒后,喷施白花蛇舌草、莲提取液及由20种植物加工而成的植物源抗病毒制剂(配伍制剂),于接种后第5、10、15、20天测定核酸及类黄酮含量,分析几种提取液对TMV的抑制作用。[结果]喷施植物提取液后,烟株体内的DNA含量升高,均高于阳性对照,说明烟株细胞恢复了正常的合成能力;而RNA含量比阳性对照低,说明烟株体内的TMV含量降低,喷施植物提取液能够恢复植物细胞的正常功能;类黄酮含量增加。植物提取液抑制了TMV在烟株体内的复制能力,其中以配伍制剂的效果最好。[结论]喷施植物提取液能够恢复植物细胞的正常功能,以喷施配伍制剂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提取液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抑制作用及其防治效果,为植物源抗病毒类生物农药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心叶烟和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摩擦接种,分别于接种病毒前24h和接种后24h分别喷施白花蛇舌草10倍液;接种处理3~5d后,调查枯斑数量,计算枯斑抑制率;普通烟接种处理后调查病情指数、计算防效;采用间接ELISA法[4]测定各处理的病毒浓度;将提纯的TMV与白花蛇舌草10倍液等体积混合不同时间后,采用负染法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的形态变化。[结果]对心叶烟的抑制率为84.6%,对系统寄主K326的防效为76.6%;在接种病毒前24h喷施药剂,枯斑抑制率和对系统寄主的防效分别为62.2%和61.5%;接种病毒后24h喷药试验结果表明,药剂能抑制植株体内病毒的增殖;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病毒粒子有断裂现象,混合时间越长,破坏作用越强。[结论]白花蛇舌草对TMV还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作用时间越长,抑制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植物病毒复制抑制物的提取和其抗性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烟草花叶病毒接种抗性植物心叶烟后,采用离心和ZnAc2沉淀的方法提取植物胞间液中的病毒复制抑制物(IVR).5%~15%的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IVR的分子量为26000.对IVR进行的抗性检测实验表明,IVR对三生NN烟原生质体内TMV的复制抑制率达78%,对植物体内病毒的抑制率达47%~70%.  相似文献   

14.
针对自主研制的抗病毒农药嘧肽霉素复配制剂06,以普通烟NC89为试材,通过比色法和生物学测定法研究了4种处理(接种TMV,接种TMV前24h喷06,接种TMV后马上喷06,接种TMV后24h喷06)烟株体内病毒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嘧肽霉素复配制剂06对病毒的复制和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其保护作用好于治疗作用。同时对4种处理(接种TMV,TMV与06混合接种,喷施06不接种,对照)烟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嘧肽霉素复配制剂06可使烟株CAT、POD、PAL、PPO的活性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酶活高峰集中表现在4~10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活性,并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为发现新的植物源抗病毒物质提供依据。【方法】以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和普通烟(N. tabacum)为材料,结合活性追踪法,对木瓜中抗TMV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采用半叶枯斑法和室内盆栽试验对粗提物及单体化合物抗TMV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木瓜乙醇提取物对TMV表现出较强的钝化作用(10 mg干样/mL的抑制率达97.76%),对TMV系统侵染具有预防作用(10 mg干样/mL的防效为49.98%);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物对TMV具较强的体外钝化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89.02%、82.84%和84.74%;从木瓜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邻苯二甲酸二戊酯(WZ-31,Dipentyl phthalate)、β-香树素(WZ-32,β-Amyrin)、(8E)-十六烯酸(L3,8E-hexadecenoic acid)和(8E)-十九烯酸(L4,8E-nonadecenoic acid)共4个化合物;β-香树素、(8E)-十六烯酸和(8E)-十九烯酸在浓度为1.0 mg•mL-1时对TMV表现出较好的体外钝化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27.51%、33.33%和41.08%,相当于或显著高于1.0 mg•mL-1 20%盐酸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MCA)。【结论】木瓜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TMV活性,具备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的潜力,β-香树素、(8E)-十六烯酸和(8E)-十九烯酸是其抗TMV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6.
黏质沙雷氏菌次生代谢物对TMV的抑制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离、纯化和鉴定黏质沙雷氏菌2A2次生代谢物中具有抑制TMV侵染力的活性成分,明确其对TMV的抑制机理。【方法】通过病毒生物学测定,确定黏质沙雷氏菌2A2菌株对TMV的抑制效率。为明确黏质沙雷氏菌2A2发酵液次生代谢物中抑制TMV侵染力的活性成分,通过TLC和硅胶柱层析对其发酵液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主要的次生代谢物,通过局部枯斑法测定各代谢物的生物学活性,筛选可显著抑制TMV侵染活性的物质,经NMR分析,确定其成分结构,进而确定物质组分。为进一步揭示代谢物对TMV的抑制机理,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探索代谢物对TMV粒体形态的影响,TMV粒体与代谢物甲醇溶液混合30 min后,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TMV粒体形态。同时,用代谢物甲醇溶液喷施处理寄主下部3片叶,共设5个处理:处理Ⅰ,喷施代谢物24 h后,接种TMV;处理Ⅱ,代谢物与等体积TMV汁液混合30 min后,接种叶片;处理Ⅲ,先接种TMV,24 h后喷施代谢物;处理Ⅳ,宁南霉素(50 μL•mL-1)与等体积TMV汁液混合30 min后,接种下部叶3片做阳性对照;处理Ⅴ,无菌水与等体积TMV汁液混合30 min后,接种下部叶3片做空白对照。分别在次生代谢物诱导和TMV侵染后1、3、5、7、9 d,取未经任何处理的上部叶,TRIZOL法快速提取总RNA并反转录cDNA,利用real-time RT-PCR分析样品PR基因和TMV的RNA相对表达量,进而明确代谢物处理寄主对寄主PR基因表达的影响和对TMV在寄主体内复制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黏质沙雷氏菌2A2菌株对TMV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其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获得3种主要代谢物,通过局部枯斑法测定,编号为BJH-2的代谢物可显著抑制TMV的侵染活性,经NMR分析,确定了该代谢物为灵菌红素(prodigiosin)。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灵菌红素可显著破坏TMV粒体,使TMV典型的杆状病毒粒体降解断裂成排列紊乱的短杆状。real-time RT-PCR结果表明,灵菌红素处理植株后,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可诱导寄主体内PR基因表达随着时间逐渐上调,第7 天左右,三者处理的寄主体内PR1、PR2、PR4、PR5表达上调至高峰,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亦高于处理Ⅳ的阳性对照,从而提高系统抗性;灵菌红素处理植株后,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寄主体内TMV RNA的表达量随着时间上调减缓,在接种TMV后的第9天,三者处理的寄主体内的TMV RNA含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的11.98%、5.23%、15.90%,显著低于空白对照,亦低于处理Ⅳ的阳性对照。【结论】灵菌红素既对TMV在寄主体内的复制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又可诱导寄主产生系统抗性,整体效果高于宁南霉素,可作为防治植物病毒新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7.
烟草花叶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实验分别以TMV和CMV的枯斑寄主心叶烟和苋色黎为测试寄主,采用全叶法接种,接种前和接后分别对接种叶片半叶法除施几种病毒防治剂。结果表明,3.85%病毒必克无论在接种前还是接种后涂旋对TMV和CVM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接种前在心烟上和苋色黎上抑制率分别为88.85%和86.77%,接后抑制率分别为82.77%和78.57%;植为和病毒A在接种前涂旋对TMV和CMV均有较好抑制效果,几乎都超过7  相似文献   

18.
荧光假单胞菌CZ对TMV的抑制作用及其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烟草根际中分离到一株拮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生防菌荧光假单胞菌CZ,将其发酵液接种或喷施TMV寄主三生NN烟后进行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CZ发酵液与TMV混合后接种,其枯斑抑制率为91.5%;接种TMV的前、后24h喷施CZ发酵液,对TMV的抑制率分别为78.9%和30.5%.荧光假单胞菌CZ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获得活性粗蛋白,经阴离子层析、superdex-G-75凝胶层析和SDS- PAGE检测,分子量为39.4 kD.  相似文献   

19.
烟草漂浮育苗剪叶传播烟草花叶病毒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三抗体夹心法(TAS-ELISA)研究了烟草漂浮苗中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通过剪叶操作传播的特点。试验表明,剪一次TMV新鲜病叶的带毒剪刀连续剪10棵健康烟苗,剪叶后第30 d花叶病的平均发病率为12.7%。苗盘试验表明, 每剪1盘苗后用漂白粉消毒剪刀1次的情况下,在每盘苗加入6株TMV病苗,剪刀剪叶1次,剪叶后第10 d平均发病率为13.0%~18.3%, 发病株数增加3.5~4.9倍,无症烟苗移栽后15 d,花叶病发病率可达65%~80%。在第1次剪叶前7 d,每盘苗挑选6株用稀释1.0×10-6倍的TMV病叶汁液摩擦接种,第1次剪叶后13 d(接种后20 d)留下病苗和拔走病苗处理带毒率分别为57.8%和37.8%。第3次剪叶后13 d(接种后47 d)带毒率都达到95.6%。在存在病株的情况下,剪叶传播烟草普通花叶病的效率很高。人工气候箱中,剪叶接种1.0×10-6 TMV病叶汁液,接种后11~12 d TAS-ELISA可检测出阳性,接种后20~24 d表现花叶症状。  相似文献   

20.
丹皮酚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牡丹皮中提纯的丹皮酚结晶(0.6 mg.mL-1)与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 osaic virus,TMV)混合10 m in后对TMV枯斑抑制率达80%以上,说明丹皮酚对叶圆片中的病毒复制具有抑制作用;电镜下观察丹皮酚与TMV混合对粒体形态没有影响;丹皮酚与TMV混合后透析病毒可恢复侵染力,表明丹皮酚对病毒没有直接毒害作用;用丹皮酚喷施叶面不影响病毒侵染;低含量丹皮酚可阻碍TMV-CP的体外聚合,对TMV-RNA无体外抑制侵染作用.据此推测,丹皮酚对TMV的抑制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其与TMV-CP结合而影响病毒粒体对叶片表面侵染位点的识别,或影响植株体内TMV-CP亚基的体内聚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