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余悦 《农业考古》2002,(2):300-303
“酒壮英雄胆,茶引文人思。”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与酒作伴;多少文人墨客,与茶结缘。“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此为茶诗;“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此为茶联;更有茶匾,如“陆羽遗风”;茶碑,如“龙井问茶”。以茶为题材……  相似文献   

2.
《天然产物分离》2005,3(1):32-37
分离酚类化合物的方法;一种茶氨酸的提取工艺;从茶叶中综合提取茶多糖、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的方法;淫羊藿总黄酮提取新工艺;从天然产物中获得的高分子量脂族伯醇及其用途;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精制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葛根种植及深加工综合利用;优质甘薯精品粉丝加工技术;茶多糖等有效成分综合提取工艺;思壮虫草菌丝体胶囊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生产技术;超微茶酸奶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对9个茶树品种以及红山茶、白山茶2个对照种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在红山茶和白山茶叶内发现有茶氨酸存在,但含量大大低于茶树品种;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随茶树进化层次提高呈累积趋势;苯丙氨酸随茶树进化层次提高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陈龙 《农业考古》2001,(4):94-95
日本茶道史上曾创造过许多千姿百态、被尊为茶道文化瑰宝的茶道具。所谓茶道具,包括在茶道演示过程中所有相关用具,如壁龛用的茶道具(挂轴、花瓶、香盒);烧水用的茶道具(风炉、地炉、茶釜);添炭用的炭斗、羽帚、釜环、火箸、釜垫、灰器;点茶用的浓茶小罐、茶罐囊、薄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夷陵区茶-林、茶-果不同间作方式对茶园生态环境和鲜茶叶品质的影响,为夷陵区茶园科学间作提供参考。【方法】以纯茶园为对照(CK),选取夷陵区茶-山胡椒、茶-柚子、茶-板栗、茶-杉树4种间作处理,分析不同间作处理茶树发芽密度、生态环境、土壤养分和鲜叶品质的差异。【结果】与纯茶园(CK)相比,4种间作方式对茶树芽密度均无显著影响;茶-山胡椒、茶-板栗间作对茶园温湿度影响不显著;茶-柚子、茶-杉树间作对湿度影响不显著,而对温度影响显著(P<0.05);茶-山胡椒间作对茶园光照强度影响不显著,茶-柚子、茶-板栗、茶-杉树间作对光照强度影响显著(P<0.05);茶-杉树间作对茶园土壤水分影响显著(P<0.05),茶-山胡椒、茶-柚子、茶-板栗间作对茶园土壤水分影响不显著。从调节茶园土壤看,土壤pH、有机质含量表现为茶-山胡椒、茶-板栗间作高于纯茶园,茶-柚子、茶-杉树间作低于纯茶园;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表现为茶-杉树间作低于纯茶园,茶-山胡椒、茶-柚子、茶-板栗高于纯茶园;速效钾含量表现为茶-柚子、茶-板栗间作高于纯茶园,茶-山胡椒、茶-杉树间作低于纯茶园。从茶树鲜叶品...  相似文献   

7.
茶诗四首     
茶诗四首江西省蚕茶研究所吴英藩(一)春日洪都会,朝夕话茶趣;人去情犹在,何日再相聚。(二)绿丛遍山源,户户采茶忙;竹筐新芽满,夜有焙茶香。(三)绿荫掩山庄,处处闻茶香;人人换春衣,家家住新房。(四)夜来伴无娘,倍觉秋风凉;隔墙煮野味,疑是茶叶香。茶诗...  相似文献   

8.
安溪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在这片飘香的热土上,有数不清的关于茶的传说。如:茶诗,茶联、茶谚、茶歌、茶舞,有悟不完茶文化的神韵;有置身于茶殿堂的陶醉;有独特的茶园观光资原以及丰富多彩的人文自然景观。安溪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钼在茶树中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测定了不同浓度钼处理的水培茶苗体内核酸,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钼、磷含量及茶苗的光合强度、根中硝酸还原酶活性,顶梢和根中IAA、GA#-S。(赤霉素1、3、4、7)和ABA(脱落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钼有利于茶苗叶中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但RNA含量有所下降;1.00和2.00ppm钼促进茶苗茶氨酸、咖啡碱和儿茶素的合成;钼处理增加茶苗对钼的吸收,但减少对磷的吸收;同时钼促进茶苗的光合强度和根中硝酸还原酸活性,但浓度效应有所不同;钼也影响IAA、GA#-S和ABA的合成和运输。  相似文献   

10.
陆羽《茶经》是茶文化的“圣经”.发展当代茶文化必须继续重视陆羽《茶经》,以弘扬光大陆羽的精神;必须精研陆羽《茶经》,于继承中创新;必须超越陆羽《荼经》,接轨世界,与各国茶人合作.建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各国茶经济、茶文化专家编撰《世界茶经》,以推动全世界的茶经济、茶文化持续发展,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11.
建茶史微     
建茶史微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叶学会巩志,姚月明建茶,建州之茶,占有“建溪官茶天下绝①”之赞誉;宋·周绛《西溪丛语》说:“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历唐宋以降数朝千余年来声誉不绝。明末清切,武夷岩茶(乌龙茶类)脱胎于历史上的建茶,从中演化脱颖而诞生...  相似文献   

12.
夏日周末,暮色四合;正是万家灯火时。酷热难耐,都市依旧充满了喧嚣与躁动,何处能觅得一方净土?我与当年的两位战友,相聚在北京五福茶艺馆。关于茶,念了小学掌握的有:中国是产茶、饮茶大国;唐代出了位“茶神”叫陆羽;茶叶乃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等等。后来的生涯中,断断续续积累了些与菜有关的轶事趣闻。大文豪苏东坡曾涌过“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也是这位老先生,用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奚落了惠他的和尚。这个典故说明,中国从古以来就有以茶待客的习惯。主客之间的关系、宾容身份是否显贵,都能在茶事…  相似文献   

13.
广西茶树种质资源考察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4年考察广西18个县市,收集茶树种质资源,根据形态分类,有3个系5个种和2个变种,其中防城茶为广西独有;广西茶、大厂茶、厚轴茶与滇东互为扩散,形态一个分布区;通过对样品的生化成份测定,百色白毛茶等16份资源适制优质茶。  相似文献   

14.
湖南地方茶树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步峒茶,江华苦茶,汝城白毛茶和云台山种等湖南地方茶树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光舍特性和生产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与儿茶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汝城白毛茶,江华苦茶,城步峒茶,云台山种;各资源的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和咖啡碱含量均为正常水平;汝城白毛茶属高茶多酚资源,其可可碱和茶叶碱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论世纪之交的维吾尔“茶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世纪之交的维吾尔“茶俗”新疆大学中语系袁志广茶的故乡在中国;茶文化,发祥于中华大地;茶,现已芳香溢味播五洲,更何况在茶的故乡呢!古称西域的新疆虽然不出产任何茶叶,也远离茶叶的产地,但因茶香的长期熏染,居住在这里的维吾尔人民的民间生活如同内地人民的生...  相似文献   

16.
余悦 《农业考古》2002,(4):295-297
茶使世界更美好,茶使人类更健康。多年前海外茶友索句时,我曾将这两句话赠送给他们。这两句话看似随意,却是茶之功效的浓缩;这两句……  相似文献   

17.
山茶属红山茶组内杂交亲和性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常规杂交育种的方法.以山茶属红山茶组内4个物种及22个品种为杂交亲本,设计51个组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002、2003年物种间平均结实率分别为24.30%、27.99%、2002、2003年品种间平均结实率分别为12.41%和21.01%;相同亲本花粉对不同物种或品种杂交亲和性有明显的影响.不同亲本花粉对相同物种或品种杂交亲和性也有明显的影响;广宁红山茶4个单株的杂交结实率存在显著差异;红山茶组内适宜作杂交亲本材料的有宛田红山宠、广宁红山茶、浙江红山茶3个物种及17个红山茶品种。  相似文献   

18.
茶树种质资源性状变异与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茶树9个品种以及红山茶、白山茶两个对照种的叶部形态特征、叶部解剖结构和生化成分进行了综合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对应分析等数学手段分析品种间的变异性、进化途径及亲缘关系的结果表明:(1)茶树系统演变遵循白山茶→红山茶→茶的演化趋势,并且白山茶和红山茶有较近的亲缘关系;(2)湖南3个茶树品种的进化次序为:城步峒茶→江华苦茶→安化群体;(3)可将茶树的演化划分3个进化层次.  相似文献   

19.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一串灯笼红紫阁;二个茶壶绿青杯。烟中茶语窗前月;瓶里梅花谷外香。一天无空座;四时有香茶。碧螺壶中香扑面,绿茶盏内味如春。龙井茶香飘宇宙;虎跑水溢荡寰瀛。饮一盏新绿;染满身清香。饮一杯金谷酒;分七碗玉川茶。客来翠竹茶烟外;人在幽兰雪意间。沾牙又觉余甘味;瀹茗重来顾渚春。闲散生活笔傲枝;逍遥岁月茶一壶。经著一篇传陆羽;风生两腋仰卢仝。寒来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竹为邻。寒夜一盏严冰化;暑伏三杯烈日斜。最宜茶梦同园,海上壶天容小隐;休得酒家借月,座中春色亦常留。茶字草木人人茶茶人;…  相似文献   

20.
茶树种质资源性状变异与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茶树9个品种以及红山茶,白山茶两个对照种的叶部形态特征,叶部解剖结构和生化民分进行了综合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对应分析等数学手段分析中种间的变异性,进化途径及亲缘关系的结果:(1)茶树系统演变遵循白山茶→红山茶→茶的演化趋势,并且白山茶和红山茶有较近的亲缘关系;(2)湖南3个茶树品种的进化次序为:城步峒茶→江华苦茶→江华苦茶→安化群体;(3)可将茶树的演化划分3个进化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