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淮麦区35份小麦种质资源品质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淮麦区3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表现并为筛选合适的优质小麦资源提供参考,采用近红外分析仪对3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沉淀值、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的差异较大,而容重、出粉率和吸水率的差异较小。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正相关性最大r=0.97**),容重与稳定时间、出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湿面筋与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稳定时间与形成时间、沉降值、出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和江苏五个省份选育品种在沉降值、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等品质性状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对全部品种各项指标进行筛查,综合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以及稳定时间等品质因素,皖麦38、安农0419、郑麦366、山农0919、衡6061、扬麦23在本次试验中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2.
新疆春小麦品种品质性状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选择不同筋力新疆自育和引进的春小麦品种,分析其磨粉品质、蛋白质品质性状和淀粉品质性状等指标,为育种家进一步开展品种选育和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30个春小麦品种,分析23个品种性状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把23个品质性状归于8个主成分,分别是淀粉糊化特性、粉质参数、蛋白质含量、降落数值、直链淀粉含量、面筋指数、峰值时间和Zeleny沉淀值,以品质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经主成分分析,8个主成分其分别决定总变异量的44.00;、14.49;、8.52;、8.25;、5.46;、4.07;、3.30;和2.74;.把30个春小麦品种聚成4类:第一类小麦品种的面粉L*、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等粉质参数上表现突出,面筋指数和淀粉糊化特性表现较好,而籽粒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粉吸水率偏低.第二类小麦品种中的淀粉糊化特性好,湿面筋含量、籽粒蛋白质、面粉b*含量高,但面筋指数含量低.第三类小麦品种在面粉L*、面团稳定时间和评价值表现差.第四类小麦品种的灰分含量、面粉吸水率偏高,而形成时间较短,淀粉糊化特性表现较差.[结论]通过对新疆自育和引进的30个春小麦品种的23个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类分析,筛选出了影响春小麦品质的8个主成分,对这8个品质指标的选择有利于小麦品质育种和改良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67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考察6个农艺性状和测定19个品质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旨在为高产优质品质选育筛选农艺和品质性状指标。结果表明,有效穗数与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粗淀粉、支链淀粉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仅与极少数品质性状相关显著。因此,在育种中宜以有效穗数、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作选择指标。聚类分析表明,在农艺性状与蛋白质、淀粉和其他品质水平上,67个品种被聚为4类,其中第Ⅳ类10个品种相对较好,属植株较高,有效穗数最多,蛋白质品质最好,低千粒重、低淀粉类。在农艺性状与面团品质水平上,被聚为4类,其中第Ⅲ类12个品种较好,属高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较高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的一类。  相似文献   

4.
四川小麦新品种(系)农艺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49份四川小麦新品种(系)的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普遍表现优良。蛋白质含量中等偏低,平均为12.97%。沉降值属中、低水平,平均为22.23 mL。面筋含量较高,湿面筋含量平均为33.68%。粉质指标普遍较差,其中形成时间平均为2.01 min,稳定时间平均为3.22 min,粉质质量指数平均为35.66。大多数材料筋力为中到弱筋。从主要品质指标来看,W7达到了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另有4份材料达到专用中筋小麦标准,2份材料达到专用弱筋小麦标准。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沉降值、面筋含量、吸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沉降值与其它品质性状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可作为品质育种早代选择指标;面筋指数与粉质参数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千粒重与面筋指数、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反,其它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大多不显著,这表明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并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5.
小麦地方品种微量SRC值和SDS沉降值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小麦地方品种的微量SRC值和SDS沉降值特性,并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分析了147份小麦地方品种的微量SRC值和SDS沉降值。结果表明,不同地方品种间微量SRC值差异显著,其中微量水SRC值的变化范围为75.7%-98.1%,微量乳酸SRC值为79.8%-105.8%。微量碳酸钠SRC值为87.5%-112.0%,微量蔗糖SRC值为112.2%-146.6%;SDS沉降值的平均值为28.3mL,变化范围为8.5—55.5mL。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DS沉降值和4种微量SRC值之间相关显著,其中SDS沉降值与微量乳酸SRC相关程度最为密切。根据不同SRC值的表现,从147份供试材料中,筛选出了部分特异小麦地方品种,这些品种可作为特异SRC值小麦新品种选育的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添加面筋蛋白对BNS型杂交小麦面团粉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品质类型的2个常规小麦品种和2个BNS杂交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添加面筋蛋白对杂交小麦面团粉质特性的影响,以期为面筋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杂交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面筋蛋白添加量的增加,参试材料的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均逐渐增加,弱化度均逐渐降低;杂交小麦面团的上述粉质特性变化规律与常规小麦基本一致,面团筋力相近材料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可见,适度添加面筋蛋白可改善小麦粉的面团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皖北地区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性状,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好的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了皖北地区65个小麦栽培品种(系),对这些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和千粒重以及面团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比较各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以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小麦加工品质性状方面,各品种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范围;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与面团品质性状的4个指标(除了峰值高度)呈显著或极显著地正相关,而千粒重与面团品质性状的4个指标呈负相关(除了峰值高度)。[结论]在小麦育种早代,可以通过提高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改良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硬粒小麦的品质现状,发掘小麦的有益基因,对106份硬粒小麦的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变异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变异系数大小顺序:弱化度>沉降值>湿面筋>硬度>蛋白质>淀粉>容重;6个品质性状(蛋白质、湿面筋、容重、弱化度、沉降值和淀粉)基本服从正态分布,硬度性状倾向于服从负偏态分布。硬粒小麦品系遗传多样性丰富,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硬度含量达到强筋水平占比分别为29%、21%、71%和77%,容重全部达到强筋小麦要求,湿面筋、蛋白质、硬度、沉降值同时达到强筋小麦要求的硬粒小麦占19%。综合来看,硬粒小麦品质改良应以提高材料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为主要目标。在聚类分析中,当遗传距离为50.11时,可将106份材料分为5大类。不同类中的优良株系YL131、YL133、YL163号作可作为骨干亲本用于小麦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小麦主要栽培品种(系)的品质现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对 1999年山西省种植的或参加区试的 31个小麦品种 (系 )进行了品质测试 ,各性状的平均值为 :千粒重 36 0g ,容重 76 9 5g/L ,角质率 58 7% ,出粉率 6 1 0 % ,蛋白质含量 13 7% ,湿面筋 4 4 3% ,干面筋 14 5% ,沉降值 36 6ml。参照小麦品质分类标准 ,目前山西省种植的小麦品种的容重、出粉率、沉降值中等 ,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较高 ,但面筋质量较差 ,大多小麦品种属于中力小麦 ,个别品种达到强力小麦标准 ,无弱力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BNS杂交小麦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为其品质改良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试验以2个常规小麦品种和2个BNS杂交小麦品系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NS杂交小麦直链淀粉含量低,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吸水率、弱化度和粉质质量等性状高于两个普通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优势多数表现为正向中亲优势,超亲优势不明显,但大多数性状存在显著的超标优势。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质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5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与若干加工品质性状、沉淀值与粉质仪测定值、不同氨基酸与蛋白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出粉率、湿面筋、沉淀值和白度这几个品质性状中,以出粉率与蛋白质的关联度最大,以沉淀值与蛋白质的关联度最小;6个粉质仪测定值中,以稳定时间、评价值、带宽与沉淀值关联度最大,而面团形成时间与之关联度较小。15种氨基酸与蛋白质的关联度相似,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大多与蛋白质关系密切。另外,本文还对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研究作物性状间相互关系的应用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刘自成  杨虓  骆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74-15176
[目的]分析评价庆阳市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品种(系)的品质,确保庆阳市冬小麦快速健康发展.[方法]对陇东学院旱作小麦育种课题组新选育的10个陇育号小麦品种(系)的理化性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大部分品种(系)品质属于硬质;容重出粉率中上,灰分含量较低,湿面筋含量较高,吸水率高,沉降值相对较低,粗蛋白含量较低.面团流变学特性显示,绝大部分品种仅适合于加工馒头、面条等传统面食.针对陇育号小麦品质现状、资源优势及区域特性,提出今后在优质冬小麦育种中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导入优质基因,有目标地改良这些品种为高筋和低筋优质专用品种;优质馒头和面条小麦品种应尽快建立专用生产基地,以大面积生产优质、绿色、专用馒头面条小麦品种,并实现产品加工外销,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品质改良及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及指明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3.
296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资源在江苏淮北地区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品种资源在江苏淮北地区的品质表现并筛选适于江苏淮北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利用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检测了296份小麦品种的品质。结果表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粉沉淀值的变异系数较大,而籽粒容重、出粉率和面团吸水率的变异系数较小。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容重与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品种分为5类群,其中第Ⅰ类群集中了大部分强筋品种,第Ⅱ类群大部分为中筋品种,第Ⅳ类群为弱筋。陕西、河南、江苏和安徽选育品种在品质性状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对全部品种各项指标进行筛查,40份品种符合强筋优质标准,其中河南17份、江苏11份、陕西10份、安徽2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疆春小麦主栽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品质相关性状表现及稳定性。方法 在4个不同生态区,以新疆8个不同筋力春小麦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基于小麦品质相关10个性状,利用Perten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按AACC39-10方法,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等10个品质指标,分析新疆8个主栽春小麦品种不同生态条件下品质性状表现。结果 8个参试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14.28%、面筋度:31.21g/100 g、面团稳定时间:8.41 min、吸水率:58.53%、沉降值:31.27 mL、面粉出粉率:74.40%、最大拉伸阻力Rm:716.25EU、延伸度E:165.70mm、拉伸面积:119.33cm 2、容重:793.97g/L。参试强筋组4个品种10个品质性状中面粉出粉率、吸水率和容重3个性状平均表现低于中筋组,其余包括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度、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拉伸面积7个品质性状的平均表现都高于中筋组。强筋组参试品种新春26号、新春44号在4个不同生态区品质性状与稳定性表现较好,中筋组参试品种新春6号、新春40号在4个不同生态区品质性状与稳定性表现较好。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度、和吸水率3个品质性状强筋组基因型效应最大,中筋组环境效应最大;其余7个品质性状强筋、中筋组均表现环境效应最大。 结论 8个参试品种品质整体表现属中强筋水平。10个品质性状均受基因型、环境以及互作共同影响;不同筋力类型参试品种不同品质性状基因型、环境以及两者互作效应不同。不同参试品种同一品质性状稳定性存在差异,同一参试品种的不同品质性状稳定性也存在差异。中筋组新春6号、新春40号品质性状表现好且稳定性高,属春小麦育种核心亲本材料;强筋组新春26号、新春44号品质性状表现好且稳定性高,可用于新疆春小麦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种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 5 0 8份各种类型小麦的 6个品质性状和 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与千粒重及蛋白质、干面筋、湿面筋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沉淀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角质率与出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子粒蛋白质含量与出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沉淀值、干湿面筋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出粉率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干面筋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随子粒饱满度增加,出粉率与干面筋呈规律性增加,而蛋白质与沉淀值则无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品质与挤压膨化产品理化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小麦品质与挤压膨化产品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探讨适合生产挤压膨化食品的小麦品质特性。【方法】16个小麦品种经实验型双螺杆挤压机在相同参数条件下挤压得到膨化型小麦粉产品,分析小麦品种品质、挤压膨化产品理化特性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品种小麦的品质特性和相应挤压膨化产品的理化特性之间均有较大差异;挤压膨化产品的色差与千粒重、面粉白度、弱化度,吸水性指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水溶性指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拉伸长度,糊化度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色差与籽粒硬度、降落数值,吸水性指数与容重,水溶性指数与面筋指数、5cm拉伸阻力,产品硬度与籽粒硬度、面粉白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所选的16个小麦品种中,泰农18、济麦22、青丰1号、青农2号、烟农23和鲁麦21更适合制作挤压膨化食品。【结论】小麦品质指标中千粒重、容重、籽粒硬度、面粉白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降落数值、形成时间、弱化度、拉伸长度和5 cm拉伸阻力对挤压膨化产品的理化特性均有显著影响,具有高千粒重、容重、面筋指数、弱化度、5 cm拉伸阻力和低籽粒硬度、面粉白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形成时间和拉伸长度的小麦品种或原料较适合生产挤压膨化食品。  相似文献   

17.
以小麦新品种百农418为材料,研究了13 cm/23 cm(宽窄行)、13 cm、18 cm、20 cm及23 cm5种行距处理对小麦出粉率、面粉白度、面筋特性以及粉质参数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小麦面粉品质提供栽培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行距不同,小麦面粉粉质特性不同。其中,13 cm/23 cm(宽窄行)行距处理下,除出粉率低于13 cm和23 cm行距处理外,面粉白度和粉质参数均表现为最佳,与13、18、20、23 cm行距处理相比,其面粉白度分别显著提高3.0%、1.6%、1.3%、1.1%;面团吸水率和弱化度分别显著降低1.9%、2.9%、5.8%、4.1%和13.9%、27.2%、23.3%、30.8%;面团形成时间(仅与13 cm行距处理无显著差异)、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在5个行距处理中均为最高,且差异显著,分别提高2.7%、23.0%、8.7%、33.9%,22.4%、39.0%、32.3%、51.9%,5.7%、22.9%、8.4%、29.0%。但从面筋特性来看,不同行距处理的面筋指数无显著差异,干面筋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表现为13 cm行距处理最高,13 cm/23 cm行距处理次之,二者无显著差异。综合上述结果认为,13 cm/23 cm行距处理百农418面粉粉质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