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铃薯贮藏期病害调查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马铃薯贮藏期病害有细菌性环腐病、软腐病和真菌性晚疫病、湿腐病、干腐病、坏疽病。其中主要危害病害是晚疫病,其次是镰刀茵干腐病;陇薯3号和克新1号两品种较耐贮藏。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瑞毒霉锰锌防治病害效果达61.75%,是贮藏期较适宜的病害防治药剂,其次是25%甲霜灵,防治效果达50%。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晚疫病是为害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适宜凉山彝族自治州种植的马铃薯抗晚疫病品种,对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丽薯10号和米拉5个品种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评价和监测预警防控。结果表明,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和丽薯10号的抗病性和平均产量均高于米拉,预警防控马铃薯晚疫病3次后14 d平均防治效果达95%以上,较米拉增产41.59%~65.90%。综合考虑品种的抗病性和产量,建议在凉山州不同区域因地制宜种植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和丽薯10号。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利用,有效地解决了病毒侵染,但种薯在网棚繁殖和贮藏中,仍将受到其它病原菌的为害。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及原种栽培与贮藏期发生的病害有3种类型,一是栽培生产环节侵染的病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环腐病等;二是收获运输过程中侵染的病害,主要有干腐病等;三是贮藏过程中新侵染的病害,主要为细菌性软腐病。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贮藏期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恒 《新农业》2003,(7):45-46
马铃薯是北方城镇居民冬季的主要食用蔬菜品种之一,在冬贮蔬菜的历史上一直占据着主要的份额.但在其贮藏期间,经常受到马铃薯的干腐病、环腐病、软腐病、黑心病等为害而造成损失.北方冬春季节马铃薯贮藏期间,这些病害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发生,轻者导致薯块零星腐烂,重者引起烂窖,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刘志恒 《新农业》2003,(1):28-29
马铃薯作为北方城镇居民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在冬春季的贮藏期间经常受到干腐病、环腐病、软腐病、黑心病等为害.轻者导致薯块零星腐烂,重者引起烂窖,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甘谷县马铃薯窖藏病害的种类,及时、准确、科学地开展防控工作,进行了本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甘谷县马铃薯窖藏病害主要有7种,分别是晚疫病、早疫病、干腐病、茎腐病、黑痣病、疮痂病、环腐病。  相似文献   

7.
脱毒马铃薯微型薯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马铃薯微型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早疫病、晚疫病、疮茄病、立枯丝核菌、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病毒病、马铃薯干腐病等主要病害的症状、发病条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榆林是中国马铃薯优生区之一,靖边是榆林马铃薯的核心产区,适宜马铃薯规模化生产的资源要素目前已发挥到极致,在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过程中,连年重茬种植在所难免,加之种薯地病原基数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导致马铃薯黑胫病、细菌性茎腐病、疮痂病、软腐病、环腐病和青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同趋势加重。特别是马铃薯细菌性茎腐病(气生性茎腐病、茎秆腐烂病),目前己成为制约榆林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细菌性病害之一,常年田间平均发病率为10%~20%,严重时发病率高达60%~70%,减产损失达10%~40%,对榆林马铃薯产业发展极具威胁。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环腐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但在田间危害严重,也是贮藏期烂窖的主要原因。陇薯3号和大白花品种发病较严重,且常常和干腐病、青枯病混合发生,造成软腐和黑腐病。一、发病症状本病属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地上部染病分枯斑和萎蔫两种类型。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环腐病在张家川县田间发病率平均为3%,减产10%以上,并造成贮藏期间大批烂窖,使马铃薯减产20%~30%,环腐病是很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不仅能影响马铃薯的产量,而且还能影响马铃薯的品质,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成为眼下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内蒙古贮期马铃薯主要贮藏病害种类。[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对贮期通风库内腐烂的马铃薯进行取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培养以及形态观察与分子鉴定。[结果]造成化德县贮期马铃薯腐烂的病害有干腐病(Fusarium spp.)、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早疫病(Althernaria solani)、环腐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sepedonicus)、软腐病(Erwnia spp.),其中,干腐病为主要病害。经鉴定,引起马铃薯干腐病的病原菌有4种: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燕麦镰刀菌(FusariumLink)、锐顶镰孢(Fusarium acuminat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致病疫霉引起的晚疫病及部分茄链格孢引起的早疫病易发生复合侵染,多出现在腐烂较严重的薯块,贮藏后期病薯多存在真菌复合侵染现象,腐烂严重薯块还存在细菌复合侵染现象。[结论]试验结果为马铃薯贮期防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侵染源对马铃薯生长及干腐病发生的影响,以及播前药剂拌种对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治效果,为宁夏马铃薯干腐病综合防控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以种薯接菌和土壤接菌两种方式,并用杀菌剂进行种薯拌种或不拌种处理,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长性状及其干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 种薯接菌和土壤接菌对马铃薯生长和干腐病的发生均具有影响,其中种薯接菌T1-1处理的出苗率为89.55%,株高为54.19 cm,低于其他处理,而子代薯块平均病薯数为8.95个,发病率为34.00%,病情指数为20.64,远高于其他处理;随着土壤接入菌源量的增加,马铃薯生长指标呈递减趋势,而干腐病发病呈递增趋势;种薯药剂拌种处理马铃薯生长指标均高于不拌种处理,其干腐病发病均低于不拌种处理。【结论】 种薯带菌是引起马铃薯干腐病发生的关键因素,药剂拌种可减少子代马铃薯干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乌昌地区马铃薯真菌性病害种类及5种新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调查新疆乌昌地区马铃薯真菌性病害的种类并鉴定病原种类,为病害防治奠定重要基础.[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及致病性测定,最终确定马铃薯真菌病害的种类.[结果]经鉴定共发现马铃薯真菌性病害有9种,即早疫病、晚疫病、枯萎病、干腐病、酸腐病、黄萎病、叶枯病、炭疽病和茎基腐病,其中后5种病害为新疆新记录.[结论]查清了马铃薯病害及病原种类,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和枯萎病在所调查区域都发生频率最高,且马铃薯黄萎病、叶枯病、炭疽病、茎基腐病和酸腐病等5种病害在新疆尚属新病害.  相似文献   

14.
沈硕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10):2619-2631
【目的】测定中度嗜盐菌S61对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对干腐病的防效,为马铃薯干腐病的生物防治及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来源于青海察尔汗盐湖的1株中度嗜盐菌S61为材料,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S61进行鉴定。通过对峙培养法和马铃薯活体试验,进行菌株S61及其发酵液有机溶剂萃取物抑制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活性测定及对储藏期马铃薯安全性评价。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排油圈法,分别测定菌株S61发酵液分泌抑菌蛋白和产生脂肽类物质的能力。【结果】结合菌株S61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将菌株S61鉴定为特氏盐芽孢杆菌(Halobacillus trueperi)。其发酵液能产生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并能产生脂肽类物质。菌株S61及其有机溶剂萃取物对3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青9A-4-13、青9A-5-2和65B-2-6)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青9A-4-13的抑菌活性最强,对峙培养7 d后的抑制率为55.67%。菌株S61发酵液不同浓度(1、5、10和20 mg/mL)正丁醇萃取物对青9A-4-13的抑菌活性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1.50%、63.00%、64.00%和66.00%。菌株S61发酵液及其正丁醇萃取物对马铃薯储藏安全。【结论】中度嗜盐菌S61在体外和马铃薯活体上均对干腐病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其发酵产物的正丁醇萃取物活性最高,并存在生防因子,能产生一些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马铃薯干腐病生物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疆北部沿天山主要种植区马铃薯病害种类以及病原菌的种类,采集奇台农场、尼勒克县实验站、巴里坤石人子村等地区的感病植株与块茎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显微形态观察、柯赫氏法则、16S rDNA及ITS鉴定方法,分离鉴定引起马铃薯病害的病原菌。【结果】病原菌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actis)、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细级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白地霉(Galactomyces candidum),分别引起青枯病、枯萎病、干腐病、早疫病、黑斑病、赤星病、白地霉干腐病,其中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致病性较强。【结论】新疆马铃薯主产区的病害有枯萎病、干腐病、早疫病,并且青枯病、白地霉干腐病、赤星病、黑斑病。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种薯环腐病形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田间发生此病害,严重时可减产60%,而且这种病害在贮藏期还可以继续危害种薯,这对马铃薯种薯的产量、品质及后代种薯的生产是极为不利的。本文对环腐病的形成因素、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甘薯种薯不同地区不同贮藏方式,病害优势种类及育苗期软腐病和病毒病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种薯贮藏期的病害主要有甘薯软腐病、黑斑病、茎线虫病;育苗圃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和病毒病,洛阳供试种薯发生率分别是9.60%和2.40%,开封供试种薯发生率分别是46.20%和37.40%。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不同贮藏条件下鲜食型和淀粉型甘薯品种外观和品质性状变化差异,以鲜食型甘薯品种‘泰薯14’和淀粉型甘薯品种‘泰薯15’为试验材料,测定冷库贮藏[(12±0.5)℃,(85%±5%) RH]和室温贮藏[(18±1)℃,(30%±5%) RH]条件下不同贮藏期块根外观及品质性状变化。结果表明,室温贮藏90 d后,‘泰薯14’较‘泰薯15’薯肉色明显加深,冷库贮藏条件下薯皮色和薯肉色变化较小;室温贮藏30 d后,甘薯块根失重率迅速增大,干率显著增加,‘泰薯15’失重率小于‘泰薯14’,冷库贮藏失重率和干率变化较室温贮藏相对较小;室温贮藏60 d后,块根腐烂率明显增大,‘泰薯14’腐烂率明显大于‘泰薯15’,冷库贮藏腐烂率明显小于室温贮藏;可溶性糖含量在贮藏60 d达到峰值,冷库贮藏大于室温贮藏,淀粉含量在室温贮藏条件下微弱上升,冷库贮藏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综上所述,室温贮藏60 d后块根品质明显下降,且鲜食型甘薯较淀粉型甘薯块根品质下降更明显,冷库贮藏有利于甘薯块根的优质安全贮藏。  相似文献   

19.
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不同发生级别开展了拔秧处理防治晚疫病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拔秧时间的延后,马铃薯的产量、大中薯率、块茎淀粉含量均有增加的趋势;所有拔秧处理与对照相比,烂薯率均有所下降,但拔秧时期不同,烂薯率和防效也不相同,当晚疫病为0~2级时,拔秧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而达到3级以后,防病效果比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