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花绒寄甲对贵州核桃云斑天牛寄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是云斑天牛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昆虫,研究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的寄生性,对采用花绒寄甲进行蛀干害虫生物防治有指导意义。基于此,开展了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寄生性试验。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幼虫的接种寄生率为20%,花绒寄甲幼虫对云斑天牛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还能让云斑天牛致死,其致死率为50%;花绒寄甲卵对受害核桃木段内的云斑天牛幼虫寄生率为7.1%,致死率为39.3%。  相似文献   

2.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是蛀干性害虫云斑天牛的重要寄生性昆虫,研究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的寄生性,对采用花绒寄甲进行蛀干害虫生物防治有指导意义。通过在云斑天牛幼虫上接种花绒寄甲幼虫、将花绒寄甲卵卡钉放在核桃受害木段上,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幼虫的接种寄生率为20 %,花绒寄甲幼虫对云斑天牛具有很强的攻击性,除寄生外,还能让云斑天牛致死,其致死率为50%。花绒寄甲卵对受害核桃木段内的云斑天牛幼虫寄生率为7.1%,其致死率为39.3%。  相似文献   

3.
在有云斑天牛危害的核桃试验林中,于树体上包裹遮阳网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包裹遮阳网后云斑天牛危害率比未包裹前减少了13个百分点,效果不是很明显。试验证明,遮阳网阻止不了云斑天牛对核桃树的危害。包裹遮阳网对树体内羽化的云斑天牛成虫具有一定的阻拦能力,其厚度与其阻拦率成正比关系,但对于已经补充好营养的处于产卵阶段的云斑天牛成虫的刻槽产卵行为,阻止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松材线虫病传媒昆虫松褐天牛天敌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褐天牛天敌的筛选是研究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基础工作,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马尾松病死木进行解剖观察,搜集松木皮下和木材内的昆虫,对不能判断是蛀干害虫的昆虫,用松褐天牛幼虫进行饲养,结果发现了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花绒寄甲和6种松褐天牛幼虫的取食性天敌。松褐天牛天敌昆虫花绒寄甲为在贵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5.
对危害贵州省核桃蛀干害虫云斑天牛成虫进行室内饲养试验,结合野外解剖样木观察记录,结果表明,云斑天牛在贵州2年发生一代,跨3个年头,世代不整齐。5月成虫蛀孔迁飞,6月产卵,7月幼虫开始蛀入树干,当年以幼虫越冬,翌年8月老熟幼虫化蛹,9月蛹羽化为成虫,并以成虫在树干内越冬至第三年5月完成蛀孔迁飞。  相似文献   

6.
山核桃天牛危害调查及种类的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危害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的天牛种类以及危害规律,对浙江省临安地区的山核桃林地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了天牛危害种类、危害状以及不同种类的识别方法。结果表明:临安地区山核桃天牛种类主要包括桑天牛Apriona germari,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和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等3种;其中桑天牛幼虫分布在山核桃枝条部位(100%),星天牛幼虫分布在根部和地上树干30 cm以下(100%),云斑天牛幼虫分布在树干0~150 cm(93.85%);不同种类天牛的幼虫排粪状、幼虫蛀道和成虫产卵刻槽具有不同的典型症状;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雌雄成虫之间具有显著的形态特征,可以用来区分雌雄个体。另外,3种天牛幼虫的前胸背板具有不同的典型特征,可以通过此特征快速准确区分其幼虫种类,相应的分子鉴定结果也证明了此方法的准确性。由此推测:云斑天牛和星天牛主要危害成年山核桃,而桑天牛主要危害幼龄山核桃,而且不同种类天牛幼虫在山核桃树上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不同种类天牛危害症状和典型形态特征的研究,对于指导山核桃天牛害虫防控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云斑天牛幼虫空间分布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是我国重要的蛀干害虫,研究云斑天牛幼虫种群空间格局,可进一步阐释其爆发的机制并制定相对应的虫害防治策略。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3块白蜡林分内云斑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其有虫株率分为轻度(8.8%)、中度(22.7%)和重度(32.7%)危害林。云斑天牛幼虫在白蜡林中主要集聚分布在1 m以下的高度(75.0%),且随受害程度增强幼虫在1 m以上的分布量会增多。通过全方向的变异函数曲线图分析可得:轻度、中度和重度危害林分中,云斑天牛幼虫的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6.412、7.821 m和7.623 m,空间变异值分别为0.641、0.894、0.907。轻度受害林、中度受害林与重度受害林内云斑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球状模型、指数模型和高斯模型,均呈现较明显的空间聚集性。  相似文献   

8.
<正>1云斑天牛1.1危害及发生规律。成虫啃食新枝嫩皮,幼虫蛀食枝干皮层和木质部,还会导致木蠹蛾危害和木腐菌寄生。危害严重的地区受害株率达95%。核桃树干受害后,大部分整株死亡,是核桃树的毁灭性害虫。云斑天牛发生世代因地而异,越冬虫态也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要蛀干害虫——云斑天牛的生活习性。[方法]从生物学特性、补充营养、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措施4个方面综述了云斑天牛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结果]云斑天牛主要有成虫、卵、幼虫、蛹4种形态;每2~3年发生1代,主要以成虫或幼虫在蛀道中越冬;成虫食叶和嫩枝皮使新枝枯死,幼虫蛀食枝干皮层和木质部,孵幼虫把皮层蛀成三角形蛀道,木屑和粪便从蛀孔排出,树皮外胀纵裂,是识别云斑天牛为害的重要特征;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人工措施(营林措施、人工捕捉成虫和锤击卵粒和初孵幼虫)。[结论]为有效控制云斑天牛的危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云斑天牛是我国重要的蛀干害虫,分布广泛,生活习性特殊,防治困难。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在滨州地区云斑天牛主要为害白蜡树。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室内观察及数据统计,对云斑天牛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生态学特性进行介绍,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旨在降低云斑天牛对白蜡树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对危害南抗杨的云斑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斑天牛幼虫在桦树林内呈聚集型分布状态,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又保持一定的排斥距离;根据距离干基部的不同位置划分为3个高度,得出不同高度的虫口数量在5%水平达显著差异,且1 m以下的虫口数量最大;云斑天牛刻槽数量与胸径大小和树高的关系中,胸径大小对刻槽数量作用率高;从树皮厚度与刻槽数量关系中可以看出3.6~4.0 mm范围内刻槽数量最多,而在单位体积的树干内,虫口密度越小其生息坑道的面积和长度越大。  相似文献   

12.
记录了大渡河上游泸定、康定和丹巴县危害核桃的害虫23种;观察了云斑天牛、核桃缀叶螟、核桃举肢蛾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人工防治辅以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核桃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成虫取食习性防治3种杨树天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野外调查桑天牛、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成虫取食树种的基础上,试验室内用不同植物对成虫进行了饲养.结果表明,3种天牛成虫期的补充营养植物对成虫取食量、寿命、产卵量都有重要影响.补充营养植物内糖含量的多寡是影响取食与产卵的关键因子.利用桑科、蔷薇科、槭树科木本植物作诱饵分别诱杀桑天牛、云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可有效地控制天牛灾害.  相似文献   

14.
介绍神木县核桃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措施,包括核桃举肢蛾、核桃扁叶甲、黑斑蚜、云斑天牛、小吉丁虫、横沟象、核桃炭疽病、核桃褐斑病,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核桃害虫种类调查及主要害虫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桃是一类重要的经济植物。通过实地调查及参考相关文献,本文初步记录陕西省核桃害虫71种,同时记述了核桃举肢蛾、核桃小吉丁虫、核桃横沟象、银杏大蚕蛾、云斑天牛等核桃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杨建华  李淑芳  陈鹏  泽桑梓  苏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22-17525
在对云南省危害美国山核桃枝干害虫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列举了美国山核桃4种主要钻蛀性害虫——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mldi Hope、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六星黑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和荔枝拟木蠹蛾Lepidarbela dea Swinhoe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并对这4种害虫危害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针对其发生特点,提出了加强预测预报、加强营林措施、物理和人工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一系列蛀干类害虫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检索表中共记述了10种危害桑树天牛蛹的主要特征。其中,记录了桑脊虎天牛Xylotrechus chinensis Chevrolat,苧麻双脊天牛Paraglenea f-orrtunei(Saunders),桑枝小天牛Xenolea asiatica(Pic).暗翅筒天牛Obereafuscipennis(Chevrolat)和柳枝豹天牛Coscinesthes porosa Bates等5种蛹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能影响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行为反应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挥发物,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受害状态(健康、天牛取食、天牛产卵和天牛钻蛀后)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技术分析鉴定出对云斑天牛有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结果表明:云斑天牛成虫对不同受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中蒎烯、萜品烯、壬醛、α-萜品醇、五甲基苯、丙烯酸异辛酯、2,6-二甲基萘及正十六烷8种挥发物均产生电生理反应。嗅觉反应结果显示:萜品烯对云斑天牛雄成虫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P < 0.05);壬醛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 < 0.01),对其雄成虫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P < 0.05);而蒎烯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驱避作用(P < 0.01);α-萜品醇则对其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 < 0.01),对其雄成虫产生显著的驱避作用(P < 0.05)。研究结果说明:α-萜品醇和壬醛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蒎烯对其雌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萜品烯和壬醛对云斑天牛雄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α-萜品醇则对其雄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