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蘸花法在植物遗传转化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遗传转化是基础理论研究和农作物性状改良的必要手段。随着蘸花法在十字花科植物中的成功应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并用于许多模式植物及农作物的遗传转化。蘸花法简便、高效、稳定性好,转化后可直接获得转基因种子。该文介绍了蘸花法的原理,分析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并总结了目前已成功应用蘸花法的研究情况及筛选转基因后代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不结球白菜根肿病人工接种鉴定的最适方法,采用4种人工接种方法对不结球白菜根肿病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2亿个孢子/mL的浓度在4种接种方法中效果均较好,适宜进行不结球白菜根肿病的接种;浸芽法中随着浸芽时间的延长,不结球白菜根肿病的发病率提高;利用子叶期和三叶一心时期进行3个时间的蘸根法接种,发现三叶一心时期蘸根3 h的发病率最高;相同条件下的灌根法优于菌土法,灌根法在4种接种方式中操作简单,适合在育种中对大批量材料进行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不结球白菜BcICE1基因的表达模式并探索其在冷胁迫中的功能。[方法]以不结球白菜品种‘NHCC001’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BcICE1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NHCC001’进行4℃低温和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检测BcICE1基因对胁迫的响应;构建过表达载体pEarly Gate-BcICE1,利用注射法将载体农杆菌菌液导入烟草细胞进行BcICE1基因的瞬时表达并检测;构建酵母诱饵载体p GBKT7-BcICE1,转化AH109验证其转录激活活性;将pEarly Gate-BcICE1农杆菌菌液利用蘸花法进行BcICE1基因的遗传转化,并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对阳性苗进行鉴定。通过RT-qPCR对BcICE1过表达拟南芥中冷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克隆获得不结球白菜BcICE1基因,其含有1 33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6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7.40×103,等电点为5.42;氨基酸的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BcICE1蛋白与欧洲油菜、荠菜和拟南芥ICE1蛋白同源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表明BcICE1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具有转录激活性且对冷胁迫与干旱胁迫有响应。BcICE1过表达株系能增强植株的抗寒性,同时在低温处理后BcICE1过表达植株中冷胁迫相关基因At CBF3和COR15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植株。[结论]克隆并获得BcICE1过表达拟南芥植株,功能分析表明BcICE1基因能增强植株抗寒性。  相似文献   

4.
光敏色素作用因子(PIFs)在植物生长发育和信号调控中发挥枢纽作用。为构建拟南芥PIFs转录因子PIF3的过表达载体,以蘸花法转化拟南芥,筛选获得过表达纯合株系,结合PIF3的突变体材料,对PIF3的节水抗旱功能进行分析。通过节水抗旱表型观察、离体叶片失水率测定、扫描电镜分析气孔等试验,发现拟南芥PIFs转录因子PIF3通过调节气孔开闭影响蒸腾,具有节水抗旱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完善普通白菜开花调控机制,以75#普通白菜(Brassica rapa subsp.chinensis)为试验材料,在筛选优化染色方法的基础上,对花芽分化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番红单染2 h的组织结构清晰、染色效果均匀且稳定;采用固绿单染时,在各时间梯度上均不清晰;番红-固绿对染染色稳定性较差。因此可知,在组织切片时宜采用番红单染2 h的方法,将普通白菜的花芽分化分为8个阶段: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期、花原基分化初期、花原基分化盛期、花柄伸长期、花萼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和花瓣原基分化期。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还观察了侧枝花芽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普通白菜新品种选育的骨干亲本同质性变高,遗传背景越来越窄等生产实际问题,为进一步拓宽育种资源的变异范围,从国内外引进了12份普通白菜种质资源。对其植物形态学性状进行了调查,并鉴定了其根肿病抗性。结果表明,所引进的普通白菜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鉴定获得1份中感根肿病的材料。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和充分利用上述种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别白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叶  李丹  李晓颖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55-4056,4064
[目的]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不同类别的白菜进行判别区分分析.[方法]将不同类别的白菜打浆处理,经冷冻真空干燥后结合FTIR技术对白菜溴化钾压片扫描,对中红外光谱数据进行DA聚类判别分析,并对模拟甲醛白菜样品做预测判别分析.[结果]试验得出,30个普通白菜、78个绿色白菜及30个模拟甲醛处理白菜建模样品能有效地聚类分布在不同区域;预测4个模拟甲醛处理的白菜样品都能准确判别分布在甲醛白菜范围内,准确率超过95%.[结论]利用FTIR技术结合光谱数据的DA判别分析,能较准确地对普通白菜、绿色白菜、模拟甲醛处理白菜进行区分分析,并对抽样验证甲醛白菜的类别进行准确预测判别.  相似文献   

8.
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floral-dip)是一种简便、快速、高效、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非组织培养的遗传转化法,在拟南芥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在油菜中的转化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以甘蓝型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雌蕊柱头开裂时间的研究,发现即将开放的10~15个花苞的柱头是裂开的,此时最有利于农杆菌进入子房室完成转化。对这部分花蕾进行浸花法转化,得到的T_1代种子发芽后通过除草剂筛选获得抗性转基因植株,进一步对这些植株进行PCR验证,其阳性率高达72.7%。该研究能进一步提高农杆菌转化效率,实现甘蓝型油菜更有效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花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与细胞色素C还原酶铁硫蛋白(BcRISP1)互作的蛋白.[方法]从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花中提取总RNA,通过长距离PCR,扩增双链cDNA(ds cDNA).采用SMART建库技术构建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花全长cDNA文库.利用BcRISP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构建诱饵表达载体pGBK T-7-BcRISP1转化AH109酵母菌,根据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出与BcRISP1互作的片段,并进行质粒共转化验证.[结果]经检测,文库的转化率为每μg pGADT7-Rec 1.80× 106转化子,文库滴度为1.21×107 CFU·mL-1,重组率为94%,成功构建可以用于酵母双杂交的cDNA文库.酵母双杂交技术获得了与BcRISP1互作的阳性克隆,试验表明诱饵载体表达产物对酵母无毒性作用,质粒共转化试验初步验证了BcRISP1与CYP81G、PIP2蛋白的互作关系.[结论]cDNA文库的成功构建为后期互作蛋白的顺利筛选奠定了基础,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成功获得与BcRISPl互作的蛋白CYP81G和PIP2,为明确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信号传递通路提供更多的依据,以期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明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同等浓度下使用2.4-D蘸出的花含有畸形果?因为在番茄蘸花中,阴天没有晴天蘸花的效果好。阴天蘸花相对来说,温度偏低,如用同样浓度的2.4-D蘸花,会出现干瘪、落花、畸形果生长缓慢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