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藜麦杂粮面包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藜麦为主要粗粮成分,对藜麦杂粮面包的制作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摸索藜麦与高筋粉的不同添加比例及采用正交设计探究杂粮面包中各主要成分的配比,以感官评价、含水量、酸度、比容为标准,得出最佳制备工艺,并测定其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藜麦杂粮面包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藜麦粉∶高筋粉∶白砂糖∶酵母质量比为25∶70∶10∶2,其中,藜麦添加量是影响面包感官评价的首要因素,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均符合国家标准,无常见致病菌。根据该工艺制作的藜麦杂粮面包外观适中,口感良好,营养丰富,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藜麦为主料,糯米、小米、燕麦米、芸豆、红小豆、花生、葡萄干、白砂糖为辅料,确定最优的藜麦杂粮粥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藜麦杂粮粥的品质和复水性主要受原料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和高压蒸煮时间的影响。藜麦在50℃浸泡70 min,在高压锅中蒸制40 min,此工艺获得的藜麦杂粮粥感官品质和复水性最佳。  相似文献   

3.
藜麦淀粉占藜麦种子的50%~60%,具有支链含量高、酶敏感性强的特点,应用潜力大。为研究藜麦淀粉的提取工艺,以白藜麦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法研究料液比、pH、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藜麦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建立藜麦淀粉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而对藜麦淀粉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碱法提取藜麦淀粉的最佳工艺为0.3%NaOH,料液比1∶5,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淀粉提取率为65.43%。形貌及结构分析表明:藜麦淀粉为多边形,颗粒形状均匀,颗粒粒径较小,在1~3μm,属于小颗粒淀粉;温度同样会显著影响藜麦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随着时间延长,凝沉性增加;反复冻融后析水率增大,藜麦淀粉冻融稳定性优于玉米淀粉、小麦淀粉。  相似文献   

4.
以藜麦、薏仁、黄芪、豆渣及大豆膳食纤维为功能性杂粮膳食预混粉主成分原料,利用线性规划法确定功能性杂粮膳食粉的配比。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采用中心组合响应面4因素3水平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功能性杂粮膳食预混粉主成分配比:藜麦50%,薏仁30%,黄芪5%,豆渣15%;高纤功能性杂粮膳食预混粉主成分配比:藜麦50%,薏仁30%,黄芪5%,大豆膳食纤维15%。使用Design Expert 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所得二次回归方程可体现实际值与理论值拟合度较好。功能性杂粮膳食预混粉的最佳膨化工艺条件为物料粒度60目、物料水分27.99%、螺杆转速350 r·min-1、机筒温度140℃时,此条件下膨化度为2.15。  相似文献   

5.
该试验以脱脂奶粉为主要原料,南瓜粉、燕麦粉、核桃纽粉及木糖醇为辅料,研发一种适合"三高"人群食用的的保健早餐粉。以早餐粉的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脱脂奶粉、燕麦、核桃纽及木糖醇的添加量,在此基础上进行L_9(3~4)正交试验重点研究原料及辅料对早餐粉的口感、风味、色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最终确定早餐粉的最佳配方为:南瓜粉3g,脱脂奶粉15g,燕麦粉6g,核桃纽粉0.5g,木糖醇1g。  相似文献   

6.
南瓜胡萝卜复合汁饮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南瓜、胡萝卜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南瓜、胡萝卜复合汁生产工艺,确定最佳原辅料配比,并对复合汁的风味及稳定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胡萝卜汁与南瓜汁质量之比、琼脂与CMC-Na添加量之比及柠檬酸含量是影响复合汁品质的主要因素,胡萝卜汁∶南瓜汁为30∶70,琼脂∶CMC-Na为0.075∶0.10及0.05%柠檬酸为复合汁的最佳配比组合;白砂糖含量为次要因素,选用5%为宜.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粒色藜麦为原料,利用去离子水清洗藜麦籽粒,分析清洗液的酚类、多糖和皂苷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藜麦清洗液总酚含量、总花色苷含量、DPPH·清除力及FRAP还原力最高。黑藜麦清洗液多糖含量、皂苷含量及ABTS+·清除力最高。白藜麦清洗液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较低。原儿茶酸、水杨酸和香草酸分别是黑色、红色和白色藜麦清洗液中最丰富的多酚,飞燕草素为三种清洗液中主要的花色苷。单体酚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藜麦的生物活性,利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藜麦凝集素的提取工艺。以凝血活性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藜麦凝集素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藜麦凝集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H 7.2,液料比15∶1(mL∶g),提取温度17℃,提取时间14.3h,该条件下,凝集素血凝活性实为3.612 36。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辅助响应面法提取藜麦多酚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山西静乐藜麦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响应曲面法对藜麦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以多酚得率为指标,考虑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4个单因素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实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藜麦多酚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23 min,乙醇体积分数71%,料液比1∶23(g/m L),提取温度52℃;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量为3.33 mg/g。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藜麦多酚,方法简便,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增加了提取效率;同时,藜麦多酚提取液具有很强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2,21.27μg/m L,均强于抗坏血酸;此外,藜麦多酚还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且其质量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说明藜麦富含多酚并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萌发藜麦为原料,采用复合酶糖化法制备谷物饮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工艺并分析产品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萌发藜麦谷物饮料最优制备条件为糖化酶:木瓜蛋白酶质量比为1∶2、复合酶添加剂量150U/g、糖化温度45℃、糖化时间5h、pH 5.0,此时饮料口感佳、色泽黄亮、麦香浓郁,感官评分86.4分。相比单一糖化酶,采用复合酶糖化制备的萌发藜麦谷物饮料具有更高的清除DPPH·、ABTS+·自由基和FRAP还原能力,抗氧化活性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