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质能源具有绿色、清洁、可持续利用的优点,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我国农作物秸秆储量非常丰富,如果能够在健康、高效的政策制度下进行能源化生产和利用,便可以充分发挥秸秆能源的环境价值和经济效益。本研究从国内外秸秆利用政策出发,对国内农作物秸秆利用过程中的参与主体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秸秆生产者、秸秆利用者、秸秆能源消费者、秸秆能源市场管理者这四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对国内生物质秸秆能源利用政策进行探索,将促进我国农作物秸秆的能源化利用,有助于我国生物质能源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2.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秸秆生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对解决环境污染和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秸秆固化、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秸秆液化等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各类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在部分技术中存在生产成本高、技术不成熟、生产效率低、能耗高、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最后展望了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秸秆生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对解决环境污染和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秸秆固化、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秸秆液化等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各类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在部分技术中存在生产成本高、技术不成熟、生产效率低、能耗高、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最后展望了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秸秆作为农作物的副产物,其利用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介绍了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形式,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农业秸秆纤维原料的转化利用将为能源开发和发酵工业原料开辟新的来源。加大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力度,可寻找出一条彻底解决农作物秸秆浪费和综合利用率低的有效途径。利用植物纤维素发酵制氢和生物质合成油研究技术的开展,属于国内首创,可实现资源持续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将为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由于滞后的思维方式、传统的观念以及技术落后等问题而造成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仍无法取得高效的利用,陕西省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率仅不到30%,剩下的70%多仍为废弃、焚烧等方式粗犷利用,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大量流失。通过对陕西省2011年的农作物秸秆产量进行分析,利用统计数据,计算出可利用的秸秆资源量,并将可利用秸秆资源量转化成标准煤量,为陕西省秸秆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及决策参考,得出假设:将所有的可收集利用秸秆资源完全用作能源使用,计算得2011年陕西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利用资源量1 196.82万t,折合标准煤663.56万t,约占当年陕西省总能源消耗的6.55%。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吉林省农作物秸秆生产与利用现状入手,针对吉林省秸秆能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状况,对吉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实物资源量为4 038.89万t,其中,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量达3 101.99万t,折合标准煤1 622.58万t;单位土地面积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量为7.97 t/hm2,其中:松原10.43 t/hm2、四平9.15 t/hm2、白城8.47 t/hm2、长春8.16 t/hm2;这些地区具有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指出吉林省秸秆能源化利用的产业化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能源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生物能源研究特点、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及国内外生物能源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进行的利用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制取氢气和生物质合成油的技术研究。生物质能源可以缓解能源压力问题。为此,对生物能源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并对未来生物质能源的研究作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是1个生物质资源蕴含丰富的省区.本文主要对自治区内秸秆生物质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汇总;简单介绍了区内利用能源作物秸秆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生物质燃料乙醇和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生物质热电联产、供热、发电情况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对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加以利用,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就秸秆转化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加以阐述,并对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利用方向和发展的策略详细探究,希望借助此次理论研究,对生物质能源利用发展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秸秆能源消费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质能源,中国是世界上秸秆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详细论述了中国农村秸秆能源的消费现状,分析了影响该现状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农村秸秆的消费趋势,指出在农村地区,通过采取适当技术合理利用秸秆,必将改善农村的用能结构,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文章针对长治市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发展情况,阐述了当前长治市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作物中秸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逐渐摆脱了传统燃烧模式。其中,现代社会对于秸秆的应用可通过煤气制气原理进行秸秆气化。运用新技术实现秸秆气化是通过生物质原料在控氧状态下进行有效燃烧,可以将生物质中碳、氢等元素,转化为一氧化碳、氢、甲烷等可燃气体。本文重点就对秸秆气化技术对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有效提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常静 《中国农业信息》2015,27(7):144-146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文章针对长治市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发展情况,阐述了当前长治市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很多地区为防止农民任意焚烧秸秆强制推行秸秆还田的政策,在收割农作物的同时将秸秆粉碎还田。因此有人认为:秸秆还田已经解决了秸秆问题,没有必要再搞秸秆的能源化利用。其实,这  相似文献   

15.
叶波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7):1297-1299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防止露天焚烧,是当前农业生态能源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实现秸秆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嘉善县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积极探索和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技术,利用率不断提高。本文重点分析嘉善县推广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技术特点和典型案例,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深化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农作物秸秆的资源禀赋,比较了秸秆资源生态转化技术,探讨了国内外秸秆资源生态转化的发展进程与制约因素。结果表明,2012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约7.50亿t,折合标准煤3.88亿t;我国秸秆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在经济富裕地区、地广人稀的产粮地区和能源产区秸秆资源丰富,生态转化潜力较大;秸秆资源的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是我国生态转化的2种可行方式;农作物秸秆密度较低的资源属性、企业管理与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现有政策制度设计和监督实施的缺陷,是秸秆规模化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很多地区为防止农民任意焚烧秸秆强制推行秸秆还田政策,在收割农作物的同时将秸秆粉碎还田。因此有人认为:秸秆还田已经解决了秸秆问题,没有必要再搞秸秆的能源化利用。其实,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秸秆还田虽然暂时解决了农民焚烧秸秆的问题,但却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阐述了寿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探索出了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实施农作物试点项目秸秆综合利用收储加工以及肥料化、基质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等多种利用途径,分析了秸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机制建议,以期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因此利用好秸秆资源对我国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主要为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液化、秸秆发电、秸秆固化成型等,以期为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秸秆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秸秆的利用途径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生物质能源、秸秆还田、作为饲料、作为工业品原料等方面介绍了农作物秸秆的利用途径,并对甘肃省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