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利用多极化星载SAR数据,分析后向散射强度比值影像的概率密度分布特征,融合后向散射强度信息和影像空间上下文信息,提出一种具有较高检测正确率及较低虚警率和漏警率的森林覆盖变化检测方法,为多极化SAR卫星数据的业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2期分别分类森林覆盖变化检测法"(CBFC)与"贝叶斯最大期望-马尔科夫随机场(EM-MRF)变化检测法"相结合,首先采用阈值分割法分别对2期多极化SAR影像进行森林-非森林分类得到初始森林覆盖变化图,然后以初始森林覆盖变化图作为训练数据对多极化比值影像进行Fisher特征变换和EM-MRF分类处理,2个时相的HH、HV极化比值影像经Fisher特征变换转化为一个综合差异影像,输入EM-MRF进行迭代分类得到森林覆盖变化检测结果。以黑龙江省逊克县为试验区,以2期ALOSPALSAR双极化数据为SAR遥感数据,以对2期Landsat-5影像、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得到的森林覆盖变化图为参考,对本研究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CBFC方法及直接用CBFC提取的森林覆盖变化检测图掩膜EM-MRF地表覆盖变化检测图方法(CBFC-EM-MRF)进行比较评价。【结果】通过Fisher特征变换得到的差异影像可有效增强森林覆盖变化、未变化类别的对比度;CBFC通过阈值分割法进行森林-非森林分类,提取的森林覆盖变化图中出现很多面积很小的虚警检测,漏警率也很高,而本研究提出方法通过MRF加入影像空间上下文信息,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空间连贯性,森林覆盖变化检测虚警率为1.58%,漏警率为11.87%,正确率为98.36%,检测效果和精度明显优于CBFC和CBFC-EM-MRF。【结论】多极化星载SAR森林覆盖变化检测方法具有收敛性好、检测结果可信度高、需要用户交互较少等特点,对我国高分三号及未来其他多极化SAR卫星的森林资源监测业务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遥感变化检测技术以其快速、准确、自动化的特点,在森林资源监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对同一地区同一数据源的两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分割分类,再对分类结果进行变化检测和精度评价,并将检测结果与林地一张图的变化结果进行叠加分析,证明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邻近相关图像和决策树分类的森林景观变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邻近相关图像和决策树分类的景观变化检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地震干扰引起的森林景观变化检测。以5·12汶川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的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区,利用地震前后的Landsat5TM影像创建不同邻近窗口大小的邻近相关图像,结合决策树技术生成变化检测分类图。结果表明:使用邻近相关图像的变化检测精度有所提高,其中以5×5窗口创建的邻近相关图像变化检测效果最佳,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82.33%和0.8085。  相似文献   

4.
《林业资源管理》2015,(6):137-143
在多年遥感图像森林变化检测研究和大规模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对象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森林变化检测工程化应用的流程和方法体系,包括图像预处理、小班专题图整理、图像分割与信息提取、面向对象图斑分类、分类结果修正、变化图斑提取、外业工作图制作。该方法体系无需复杂计算,简单易学,便于流程化操作,非遥感专业人员通过短期培训即可完成某个步骤的操作。针对1期遥感图像和2期遥感图像的两种情况,分别介绍了该方法体系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快速、准确地获取森林的变化信息, 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总结当前变化检测技术流程及方法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灾害防控以及林业重点工程监管3个方面的应用情况, 展望变化检测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森林覆盖变化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3,(5):76-79
以天绘一号和资源一号两期遥感影像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和基于特征值阈值的方法提取采伐迹地,将研究区分成采伐迹地和非采伐迹地两类,使用分类后比较法检测森林覆盖变化。结果表明:国产的天绘一号和资源一号遥感影像有较好的内部几何一致性,正射校正后的两期影像可以达到1个像元内的校准精度。遥感变化检测的面积精度和重合率与实际变化相比较,分别为93.1%和95.0%,该方法能较好地检测出森林覆盖变化,适合于县域森林资源年度更新。  相似文献   

7.
以攸县黄丰桥林场为研究区,选择2001,2009和2013年3期Landsat影像,应用影像代数变化检测、掩膜处理变化检测、写功能存储插入法变化检测和分类后比较变化检测4种算法开展森林变化检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分类后比较变化检测方法在总体精度上有较明显的优越性,其2013年与2009年、2009年与2001年总体精度均为96.67%;其次是写功能存储插入法变化检测,其2013年与2009年、及2009年与2001年总体精度分别为94%和95.67%;掩膜处理变化检测精度排名第三,其2013年与2009年、2009年与2001年总体精度分别为93.67%和95.67%;效果最差的是影像代数变化检测方法,其2013年与2009年、2009年与2001年总体精度分别为93.33%和94.33%。通过对上述4种方法优缺点及精度的综合分析,得出分类后比较变化检测算法是最适合黄丰桥林场的变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于快速更新森林资源数据库的森林变化检测方法,监测短时期内森林采伐与更新的动态变化。[方法]以变化频繁快速,高度集约经营的广西上思县人工林作为研究区,以两个时相的高分二号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分别利用红波段、近红外波段和NDVI 3种特征的影像差值,并基于分布函数确定阈值,对研究区进行快速的变化检测,并提取变化区域和变化类型。[结果]表明,3种特征差值的检测精度排序为:NDVI差值法最优,红波段差值法次之,近红外波段差值法最差。其中NDVI的总体精度为87.12%,Kappa系数为0.76,[结论]该方法在实现快速检测变化的目的下,可用于森林资源数据库的更新。  相似文献   

9.
利用ENVI 5.3软件,对滇中某研究区域201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影像和2018年森林资源监测影像进行预处理,按照统一的分类体系对两期影像进行面向对象图像分类,利用流程化动态监测工具实现变化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变化检测技术可以很好地区分光谱特征相似或相近的地表覆盖,一定程度上消除并克服了"同物异谱"、"同谱...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面向对象变化向量分析法,进行森林资源变化检测.[方法]应用国产高分二号多光谱影像,以森林采伐和造林活动多、林地变化频率高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为研究区,应用随机森林平均精确率减少的方法进行变化特征的选择,通过选取的不同特征向量和常规的基于光谱均值、光谱均值和标准差的变化向量分析法,以及基于NDVI差值法的变...  相似文献   

11.
海南热带林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遥感手段进行海南霸王岭林区植被的动态监测 ,使用 3幅不同年份 ,同一季节的TM遥感影像 ,进行多时相遥感图像的光谱分析 ,特征提取 ,植被分类 ,精度检验 ,生成植被分类图和各类型植被的统计数据 ,从而分析植被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通过选取甘肃省景泰县两个时段的卫星影像并经过加工处理,分析比较两个时期该区域的植被变化情况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计算出两个时段的具体数据,从该县近年各项林业工程建设任务的角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和森林消长的原因,首次尝试应用美国TM遥感卫星影像和法国SPOT卫星影像结合调查三北防护林的监测管理。通过该例研究和分析,为在三北工程建设区大面积推广应用遥感数据进行工程监测和管理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森林覆盖变化遥感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表面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它对维持全球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覆盖变化既包含森林与其它地物类型间的转化,又包括不同森林种类间转化的含义。及时准确获取森林覆盖变化信息,对于碳源估测、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土地覆盖/利用、森林类型识别和制图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述,对森林覆盖变化遥感监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其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9年和2001年2期TM卫星遥感数据及辅助数据,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植被指数、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变化3个方面的监测分析,研究宿迁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0年间农田减少,城乡居住地增多,植被指数略有下降,景观格局发展趋势良好,宿迁市生态系统健康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利用TM数据得到NDVI数据进行植被变化监测的方法,并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1987、1992、1997、2002年TM数据,分析了该保护区1987年至2002年间植被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1987年到2002年,该保护区植被总体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向好的方向发展,但部分地区植被有被破坏变差的现象,尤其是在人为活动较多的海拔较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湿地资源遥感变化监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资源变化是当今资源与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及时、准确地获得湿地变化信息是对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 而遥感技术的快速、周期性等特点为湿地资源变化监测提供了技术手段。遥感数据的快速获取与相对数据分析技术的滞后, 使得变化监测研究中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2007年广东省开展国家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试点时所采用的监测理念与方法体系,供全国开展此类工作借鉴参考。试点以连清固定样地体系为依托,构建了融植被监测系统、林地土壤监测系统、物种多样性监测系统于一体的样地调查体系;设计了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石漠化土地资源以及森林健康、森林土壤状况、森林景观、森林固碳、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效益的指标体系;形成了以固定样地调查为主体,地面调查结合实验测定,以及遥感监测、模型测算结合指数分析的综合评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Remote-sensing data for protected areas in northern Togo, obtained in three different years (2007, 2000, and 1987), were used to assess and map changes in land cover and land use for this drought prone zone.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was applied to the images to map changes in vegetation. An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followed by classes recoding, filtering, identifications, area computing and post-classification process were applied to the composite of the three years of NDVI images. 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 was applied to the 2007 image (ETM+2007) using a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process. Seven vegetation classes were defined from training data sets. The seven classes included the following biomes: riparian forest, dry forest, flooded vegetation, wooded savanna, fallows, parkland, and water. For these classes, the overall accuracy and the overall kappa statistic for the classi- fied map were 72.5% and 0.67, respectively. Data analyses indicated a great change in land resources; especially between 1987 and 2000 proba- bly due to the impact of democratization process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isorder from 1990. Wide-scale loss of vegetation occurred during this period. However, areas of vegetation clearing and regrowth were more visible between 2000 and 2007. The main source of confusion in the contingency matrix was due to heterogeneity within certain classes. It could also be due to spectral homogeneity among the classe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baseline for future ecological landscape research and for the next management program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是全球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森林作为_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森林碳库和碳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分析了碳汇监测的重要意义;林业碳汇监测急需完善针对区域的植被生物量模型,建立森林土壤碳储量和碳汇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监测,主要调查草原样地基本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主要植物种类、样地综合植被盖度等要素,综合测算广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广西共布设监测样地812个,测算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82.76%,较2019年提高0.93%,其中,热性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植物的综合植被盖度分别为84.11%、82.88%、89.00%。同时对关系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变化原因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广西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提供重要基础指标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