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息烽县住宅黄胸鼠种群数量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胸鼠种群数量发生动态分析结果可以为该鼠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依据。本文分析了1986-2015年间贵州省息烽县黄胸鼠种群数量调查数据,总结了其季节性及年际种群数量动态。结果发现,在息烽县,黄胸鼠主要栖息于住宅区,作物区仅有零星分布。期间共捕获黄胸鼠938只,总捕获率为1.07%,住宅区黄胸鼠占总捕获鼠数的15.20%,不同年度间其群落占比为1.14%~32.49%,变化差异极显著。从季节性捕获率看,种群数量夏季(6~8月)最高,总平均捕获率为1.32%,其中7月捕获率为1.55%,是全年最高点。冬季(12月至翌年2月)最低,总平均捕获率为0.66%,其中1月数量最低,平均捕获率为0.49%。  相似文献   

2.
自1991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研人员发现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 Milne Ed-wards)入侵山西省临汾市以来,黄胸鼠的分布区域现已扩展到运城市、长治市、晋中市、太原市等地区。对黄胸鼠入侵山西省后的分布特征、栖息环境、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黄胸鼠极有可能进一步成为山西省的主要家栖鼠,对其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101-102
为掌握兴义市农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给其预测预报和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13—2018年贵州省兴义市鼠情系统监测数据,对兴义住市宅区、旱地区、稻田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兴义住宅区、旱地区、稻田区鼠种类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3种。住宅区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24.82%、59.85%、15.33%;旱地区褐家鼠、黄胸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42.65%、54.41%;稻田区以褐家鼠、黄胸鼠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捕鼠数的51.79%、46.43%。住宅区捕获率为3.76%,鼠类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旱地区(1.88%)和稻田区(1.55%)。不同年份间鼠类种群数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1984—2010年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1984—2010年贵州省30个县(市、区)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18种,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77.78%,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66.67%。褐家鼠、黄胸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51.26%、29.16%,小家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6.80%;黑线姬鼠为农田区(稻田、旱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57%,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2.29%、14.73%,在部分地区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区,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时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贵州省多年来的农区鼠害测报及防治实践,明确了农区鼠害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区鼠害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有选择摄食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黄胸鼠入侵山西并形成种群,成为山西省一些地区的重大害鼠。以捕获于山西省长治市的黄胸鼠为研究对象,进行有选择摄食量研究,结果表明,黄胸鼠对各种饵料的日均摄食量为14.0 g,其中,对小米的摄食量显著高于对其他饵料的摄食量。研究结果可以为山西省的黄胸鼠防治工作提供饵基选择、投饵量等方面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兴义市农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给其预测预报和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13-2018年贵州省兴义市鼠情系统监测数据,对兴义住宅区、旱地区、稻田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兴义住宅区、旱地区、稻田区鼠种类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3种,住宅区以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35.25%、55.56%、9.20%;旱地区褐家鼠、黄胸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42.65%、54.41%;稻田区以褐家鼠、黄胸鼠优势种分别占总捕鼠数的51.79%、46.43%。住宅区捕获率3.76%鼠类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旱地区1.88%和稻田区1.55%。不同年份间鼠类种群数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1994—2015年安龙县农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掌握安龙县鼠种种类及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其预测预报和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94—2015年贵州省安龙县鼠情系统监测数据,对当地住宅区、稻田区、旱地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龙县住宅区、稻田区、旱地区鼠种种类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3种,住宅区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捕鼠数的55.02%、43.25%,稻田区、旱地区均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捕鼠数的83.96%和85.71%。住宅区鼠类种群数量显著高于稻田和旱地,不同年度之间农区鼠类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1994—2000年种群数量明显高于2001—2015年种群数量。不同月份之间农区鼠类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每年6月为种群数量高峰。不同季节之间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春、夏、秋季鼠类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冬季鼠类种群数量。大面积农区统一灭鼠的最佳季节应是春、夏、秋3季。  相似文献   

8.
为给雷山县鼠类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雷山县1985—2011年农区鼠情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雷山县农区鼠类隶属1目(啮齿目)2科(鼠科、仓鼠科)7种,其中,褐家鼠、黄胸鼠为住宅区害鼠优势种,分别占住宅区总鼠数的52.54%、29.49%,合计占82.03%;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优势种,分别占稻田、旱地耕作区总鼠数的71.67%、49.89%,合计占60.67%。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稻田、旱地耕作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鼠种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摸清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1984-2010年贵州省30个县(市、区)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18种,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77.78%,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66.67%。褐家鼠、黄胸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51.26%、29.16%,小家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6.80%;黑线姬鼠为农田区(稻田、旱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57%,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2.29%、14.73%,在部分地区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区,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时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贵州省多年来的农区鼠害测报及防治实践,明确了农区鼠害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区鼠害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2010—2016年对贵州省关岭县住宅、稻田和旱地3种生境鼠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种群组成及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关岭县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主要有5种,黄胸鼠、褐家鼠为住宅区和农田、旱地耕作区害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65.46%、28.75%和68.87%、27.55%,合计占总鼠数的94.21%和96.42%,是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7年平均捕获率为3.57%,明显高于农田、旱地耕作区(1.16%)。住宅区混合鼠种每年5—7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农田区混合鼠种每年7—9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每年5—7月为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