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作物分布信息,探索使用主动遥感影像(Sentinel-1A)和被动遥感影像(Sentinel-2)提取冬小麦空间分布的可行性。首先,根据冬小麦的物候特征,合成冬小麦全生育期的Sentinel-1A影像;并依据各类地物的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时序曲线合成一期高质量的冬小麦越冬后Sentinel-2影像。其次,设计Sentinel-1A影像、Sentinl-2影像和融合Sentinel-1A与Sentinl-2主被动遥感影像3种分类方案,然后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上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对冬小麦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基于全生育期Sentinel-1A影像的冬小麦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分别为83.15%和86.44%,提取结果中存在较多的“椒盐”噪声;基于冬小麦越冬后Sentinl-2影像的冬小麦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分别为87.98%和84.75%,提取精度较使用全生育期Sentinel-1A影像有所提高,但分类结果受“异物同谱”的影响,产生许多错分;融合主被动遥感影像的冬小麦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分别为96.57%和95.48%,相较于仅使用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文章旨在探讨基于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早期快速提取、冬小麦空间分布情况快速制图与精度验证的方法,为山东省冬小麦高产、优质种植和农艺肥水的处方决策提供全局性信息。【方法】 (1)对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历史种植分布数据自动提取与人工选取相结合方式构建冬小麦识别样本库,将样本分为小麦、林地、水体、建筑和道路及其他作物五大类;(2)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计算机自动分类与影像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式,提取研究区冬小麦种植面积,绘制冬小麦种植空间分布图,并进行精度验证。【结果】 (1)解译得到研究区冬小麦种植面积为54.41万hm2,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总体分布精度为97.05%,kappa系数为0.94,解译效果良好;(2)该文提出的方法可实现冬小麦种植面积高精度提取以及快速制图。【结论】 早期精准掌握冬小麦种植面积及空间分布信息,能够为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指导农事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及时准确地获取农作物种植信息对把握区域农作物生产情况、种植结构调整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大豆是国家重要农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大豆为目标作物,利用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开展县域尺度大豆种植信息提取研究。以Sentinel-2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监督分类的最大似然算法提取县域尺度大豆种植信息,并进行精度验证。利用此种方法获取到2023年黑龙江省海伦市大豆种植信息,种植面积为959.51km2,用户精度为0.938,Kappa系数为0.809,与实际情况高度一致。基于Sentinel-2影像数据的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能够应用于县域尺度农作物信息提取,并将其应用到种植结构调整,农作物长势监测及估产等环节中,为制定农业政策、保障粮食安全等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农作物分类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因其较强的纹理特征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分类的研究中。针对多光谱影像无法实现农作物的精确分类问题,本文选取鲁西南济宁市为研究区,融合了2020年4-9月的Sentinel-1 SAR数据和Sentinel-2多光谱数据作为数据源,提取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共52个特征变量,通过独立主成分分析算法进行特征选择,选出占方差95%的前6个分量。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多尺度分割,使用随机森林分类器进行分类,较好地证明了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在农作物分类提取中的优势地位。研究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类精度为89.62%,相比于面向像元分类精度提升7.7%;且在同等条件下,SAR数据的加入可以将农作物分类精度提升17%,本研究成果能为后续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后农作物分类提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同时相遥感的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大面积对农作物生长进行监测,多时相遥感监测可克服单时相遥感监测的不足,利于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变化的动态监测。以江苏省大丰市为研究区域,选用拔节期和抽穗期两景环境(HJ)卫星遥感影像进行不同地物光谱信息识别与种植面积提取研究。首先,在分析两景HJ星影像植被光谱信息的基础上,提取出各自影像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影像,并对两景NDVI影像分别进行加运算和减运算,得到另外两景NDVI合成影像。其次,通过对提取到的四景NDVI影像光谱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最终选用植被光谱信息特征较为明显的加运算合成影像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最后,基于影像不同地物的NDVI阈值划分,并叠加GPS样点信息校正,提取到大丰市冬小麦种植面积数据及其空间分布信息。结果显示,大丰市遥感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为78 712.13 hm2,精度为92.51%。在该市20个乡镇(或农场)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精度中,精度大于95%有9个乡镇(或农场),精度在90%至95%之间的有7个乡镇(或农场),仅有4个乡镇(或农场)提取精度在80%至90%之间。说明,利用不同时相遥感合成运算方法得到的合成影像,能明显增强冬小麦光谱信息与其他植被信息特征区别,有利于实现高精度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国产高分一号(GF-1)卫星影像在作物面积提取中的适用性,以冬小麦主产区山东省菏泽市为研究区域,利用GF-1卫星携带的多光谱宽幅相机(WFV)16米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菏泽市土地利用类型和野外地面调查数据作为辅助,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和监督分类—最大似然分类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区解译方式,分别提取出菏泽市2014和2015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和分布区域,并利用地面样方数据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同时开展年际变化动态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以GF-1/WFV 16米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将多源信息引入决策树和监督分类模型,进行种植结构复杂地区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方法是可行的。GF-1/WFV 16米影像在作物面积遥感监测业务运行中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2014和2015年菏泽市冬小麦位置提取精度分别达到96.5%和96.7%,面积总量提取精度分别达到96.8%和95.0%;遥感提取的两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均略小于官方提供的统计数据,但两者呈现出的变化趋势一致,即菏泽市两年间的冬小麦种植面积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凉水自然保护区蓄积量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凉水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GF-1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遥感影像在不同窗口大小下的纹理特征信息,与遥感影像自身的光谱信息相结合;利用随机森林算法,结合地面蓄积量采样点数据,建立凉水自然保护区蓄积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只基于卫星光谱的反演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59,基于卫星光谱与纹理特征的蓄积量反演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65;当窗口大小为3×3时,森林蓄积量反演效果最好。研究表明,基于卫星光谱信息和纹理特征信息,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森林蓄积量反演在森林资源调查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与光学遥感相比,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能够不受云雨天气影响,为大范围作物种植信息的精准监测提供新手段。本研究以天津市小站稻为例,基于2018-2021年的多时相Sentinel-1A SAR影像,提出了结合小站稻生长特征相似性分析与随机森林分类的水稻种植分布和面积监测方法。首先提取VV和VH极化方式下不同地物的后向散射系数时间序列特征曲线,并利用HANTS滤波来消除噪声影响。然后根据野外调查数据获取小站稻参考生长曲线,构建小站稻相似性指数,筛选出小站稻可能种植区域。最后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模型提取小站稻种植面积。结果表明,基于多时相Sentinel-1A SAR影像相似性分析及随机森林分类能够获得较高精度的水稻种植面积,VV和VH两种极化方式下提取的水稻种植面积与统计年鉴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67%和3.80%,总体分类精度分别达到95.52%和93.40%,Kappa系数分别为0.94和0.93;与不引入相似性指数进行分类相比,VV和VH极化方式下引入相似性指数后总体分类精度分别提高4.35个百分点和3.13个百分点,Kappa系数分别提高0.04和0.03,水稻的制图精度分别...  相似文献   

9.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曲靖市烤烟种植区遥感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分辨率的Sentinel-2A数据,提出了随机森林算法结合多特征的烤烟遥感提取方法.然后将支持向量机和分类回归树算法与随机森林算法进行了对比试验,3种分类器与光谱+地形+纹理+缨帽特征组合的平均验证精度分别为63%、88%和94%,随机森林分类器结合光谱+地形+纹理+缨帽特征组合的分类精度最佳,制图精度达到90%,用户精度为98%,总体精度为96%,Kappa系数为0.94.结果显示,研究区烤烟的最佳分类时相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随机森林算法结合光谱+地形+纹理+缨帽特征的方法能够精确地对研究区烤烟种植区进行遥感提取,为云南高原山区农作物提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GEE支持下的河南省冬小麦面积提取及长势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珂  柳乐  张俨娜  苗茹  杨阳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1):2302-2318
【目的】使用遥感技术对2017—2020年河南省冬小麦的空间分布信息进行高精度的提取,然后对2020年冬小麦的长势进行高频度的监测并结合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方法】本文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对选取的Landsat 8影像数据根据NDVI最大值进行合成,然后进行特征构建,添加地形特征、纹理特征、NDVI以及一个新特征NDVI增幅,使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样本数据按照构建的特征进行训练提取河南省2017—2020年冬小麦的播种面积信息;经过精度验证后对提取的河南省2020年的冬小麦种植区域生成掩膜,对掩膜区域(冬小麦种植区域)结合MODIS高时间分辨率影像数据,使用NDVI同期差值法对2020年2—4月份的冬小麦进行高频度的长势监测。【结果】使用GEE云平台能够对河南省冬小麦种植区域的空间分布信息进行快速制图;使用随机森林方法加入地形特征、纹理特征、NDVI后再加入新特征NDVI增幅,能够有效提高冬小麦的提取精度以及降低与统计数据的相对误差,基于混淆矩阵计算的平均总体分类精度为95.2%、平均kappa系数为0.909、冬小麦的平均分类精度为95.3%,与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相比,本文方法提取的2017—2019年河南省冬小麦播种面积相对误差均低于3%,河南省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域的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6%;使用MODIS影像数据结合NDVI差值模型能够对河南省2020年的冬小麦进行高频度的长势监测,河南省冬小麦在返青初期长势较往年及2019年好,到生育后期大部分区域长势与往年及2019年持平,总体上2020年冬小麦的长势较往年及2019年好。【结论】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对河南省冬小麦进行高精度的提取以及高频度的长势监测,且能够为地方政府或者一些农业部门在安排指导农事活动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