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中心村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乔  刘秀华  刘勇  张伟  昌龙然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7):111-114,172
通过比较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近年来我国中心村建设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心村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相关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目前中心村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提出应着重从构建理论研究体系、拓宽研究角度、强化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等方面加强对中心村建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蔡安宁  赵海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919-10921
中心村信息化是农村信息化的重要环节,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心村信息化要依附于中心村建设载体,加快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利用村级信息资源,提高村民信息能力,实现中心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分析了我国中心村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实施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盐都县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筹划中心村建设,并着手试点,至目前已全面启动。1998年全县进入中心村的农户达1800户。1.中心村建设有利于改善民居,优化环境。中心村建设为部分富裕农民房屋的“升级换代”起了示范和带动作用。目前已进入中心村的近1800户,都...  相似文献   

4.
中心村建设是乡村重构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设中心村,提高农村居民点人口集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和居民点的生活服务功能,是农村居民点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本文旨在立足长治市中心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研究如何在发展模式、用地管理、完善制度等方面建设中心村。  相似文献   

5.
中心村是基于经济、社会、人口等因素的发展要求,将几个村落合并在一起,重新建立的村落聚居区。中心村建设实际上是为农民在乡村创造一个适合居住和发展的环境,是解决“三农问题”和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载体。有关中心村建设的研究由来已久,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中心村建设政策在实施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甘肃中心村建设发展模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对甘肃中心村建设中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今后甘肃中心村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寻乌县以北亭中心村建设为模式 ,在全县逐步推开中心村建设 ,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 ,并把村级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沛县建设了胡楼新村(见本刊2011年5月号·上——编者注)、任庄新村、草庙新村等典型的新型中心村,取得了可喜的经验。但是,建设用地难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各地中心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1999,(10)
中心村建设不是一般意义的农村村居建设问题,而是在小康村建设取得进展、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的情况下,改变农房过于分散、土地过于零碎的格局,使村庄和人口适当集中、变革住房结构的战略措施。1.中心村建设的意义(1)中心村建设有利于改善民居,优化环境中心村建设为部分富裕农民房屋的“升级换代”起了示范和带动作用。目前已进入中心村的近1800户都是按别墅式样建设的。图纸是参照各地农村住宅,重新设计而  相似文献   

10.
中心村培育建设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浙江省长兴县根据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建设中心村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完善规划,强化扶持,大力推进中心村培育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其主要做法如下。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中心村培育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雷凌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24-6527
目前,乡村聚落景观生态学研究在中国尚处于初创阶段,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进一步研究乡村聚落景观生态学。先对国外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的研究动态做了简要回顾,然后从乡村聚落景观的营建选址、规划布局、植物景观、水口园林景观、建筑及其装饰文化景观、生态评价及预警6个方面对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疏桩基础变形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疏桩基础是近年来开始的对桩基设计理论的新探索。它以控制建筑物的沉降量和补偿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足来确定桩的补偿量,因此它的变形性状有别于传统的桩基。选用了能描述土体塑性特点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利用研制的并经过算例验证的三维有限元程序对疏桩基础的变形性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疏桩基础的整体沉降、桩间土体的压缩、桩端下土体的压缩等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该研究以河南省郸城为例,通过开展中心村镇建设提高农村公共设施水平,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方法]研究运用ArcGIS10提供的最小覆盖面模型,在确定居民点到县域中心,中心镇、中心村可达性标准下,提出县域中心村镇选择的技术方案,将其用于郸城村镇体系重构。[结果]重构后的郸城县域村镇体系由2个县域中心、7个中心镇和122个中心村组成。[结论]村镇体系重构有助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确保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4.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可近似地看为一个线性加载的过程。在沉降-时间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高层建筑桩基础的龚帕兹沉降-时间预测模型,其中3个参数a、b和c可以简单求解得到。两个个工程实例的应用证明了该模型在桩基沉降预测中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刘娜  艾南山  周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43-9645
基于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劣的模糊性和单项指标评价结果的不相容性,在物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糊集理论和欧氏贴近度概念,建立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模糊物元模型,并应用信息熵所反映数据本身的效用值来计算指标的权重系数,有效避免了权重分配困难的问题和主观判断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越标准的不确定性。实例研究表明,运用熵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状况,方法是可行的,结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刘姗姗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2):25-26,66
环境纠纷作为环境危机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环境意识觉醒的产物,是一种现代型的纠纷类型。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主要是环境诉讼解决机制和环境纠纷ADR机制。在介绍环境纠纷各种解决机制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相关立法规定,针对各种解决机制实施现状进行评析,进而提出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国家"优先工业和城市"的战略选择,使吉林省城乡人居环境的"二元"特征明显,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着乡村聚落空间无序化发展,乡村生态条件破坏严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匮乏,乡村传统文化逐步消亡等问题。为了破解上述问题,吉林省应科学制订乡村规划,优化乡村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住房投入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扶持力度;发展乡土文化,促进和谐乡村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倾斜地表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计算方法,考虑倾斜地表对隧道埋深的影响,建立了倾斜地表下隧道开挖模型和三维情况下单元体开挖计算模型.采用随机介质理论,推导出三维倾斜地表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计算公式,并结合工程实例选取监测数据和计算数据对比验证,证明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最后针对地表倾斜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地表斜面倾角越大,地表不均匀沉降越明显.该倾斜地表沉降计算方法对隧道开挖地表沉降预测有一定的工程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绕城西线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的计算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场勘察结果,用现代土力学理论对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试验段路基的沉降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未来将会发生的不均匀沉降做出了预报,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村庄聚落空间形态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层面,采用Delphi法结合yaahp软件,分析村庄聚落空间形态优化影响因子的影响力强度。结论表明:经济因子政策因子社会因子自然因子文化因子,并归纳形成改建、扩建、重建、消失4种村庄聚落空间优化模式;从中观层面,研究村庄聚落空间优化后形成的带状延伸聚落和块状集聚聚落的空间布局特征;从微观层面,总结村庄聚落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提出从庭院、街巷、休闲、生产空间4个角度营造村庄聚落空间的一般方法。通过对3个不同层面的研究,构建起村庄聚落空间研究体系,促进村庄聚落空间形态特色的保持与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