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1.1外科感染特点外伤感染大部分由外伤所引起;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大多数呈急性经过;常常为多种致病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损伤的组织或者器官常发生化脓和和坏死过程,治愈后损伤部位常形成瘢痕。1.2外科感染途径1.2.1外源性感染致病菌通过皮肤或者黏膜表面的伤口侵入动物机体某个部位,随着循环系统带至其他组织或者器官内引起感染,此感染是致病菌主要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2.
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为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在临床上以败血症、组织器官广泛出血为主要症状。致病菌存在于患病牛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传播,给牛养殖产业造成严重危害。虽然巴氏杆菌会造成严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该种致病菌对外界抵抗能力较低,在日光照射和干燥环境中很快死亡,常规消毒剂就能将其杀死。笔者主要就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微量元素营养与机体免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量元素是机体必需的组成成分,调整体液的PH值,维持稳定的渗透压,细胞膜、酶系统、激素功能的发挥、正常微生物菌群的生长繁殖等都离不开微量元素的作用。体内微量元素变化不仅影响机体本身,而且也影响体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及毒素的产生。机体缺乏Fe、Cu、Zn、Se等时,均会减弱免疫机制,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微量元素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时会直接引起机体内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等组织的损伤、改变或分化,导致免疫缺陷;二是通过影响机体内其他组织的营养、生长和代谢,间接引起免疫功能下…  相似文献   

4.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于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发生的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具有较大的危害。该病通常先是个别牛发生,其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内都含有致病菌,主要经由呼吸道以及消化道传播。在环境温度过低、湿度过大、圈舍通风较差时,都可能诱使牛发病。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加之传播速度快且死亡率高,往往会严重损害养牛户的经济效益。现概述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供广大养牛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余勇奋 《四川草原》2012,(7):49-49,60
胃肠炎是指胃肠黏膜及其深层组织发生的炎症。主要是因胃肠受到强烈有害的刺激所致,多因吃了品质不良的草料,如霉变的干草、冷冻腐烂块根或草料、变质的玉米等;有毒植物、刺激性药物及误食农药污染的草料,可直接造成胃肠黏膜损伤,引起胃肠炎;因营养不良、过度劳役或长途运输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使胃肠道内的条件性致病菌(大肠杆菌、坏死杆菌等)毒力增强而引起胃肠炎。  相似文献   

6.
正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炎症。按其炎症性质可分为卡他性咽炎、格鲁布性咽炎、化脓性咽炎。中兽医称咽炎为"颡黄",各种家畜都可发生。1发病原因1.1原发性咽炎1.1.1采食了粗硬的饲料或霉败的饲料。1.1.2采食了过冷或过热的饲料,或者受刺激性强的药物、强烈的烟雾、刺激性气体的刺激和损伤。1.1.3受寒或过劳时,机体抵抗力降低,防卫能力减弱,受到链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坏死杆菌等条件致病菌的侵害。1.2继发性咽炎常继发于感冒、食道炎、唾液腺炎、口炎、鼻炎、喉炎、马腺疫、炭疽、巴氏杆菌病、口蹄疫、恶性卡他热、犬瘟热、猪瘟等疾病。  相似文献   

7.
獭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即30%~70%的健康家兔的鼻腔黏膜和扁桃体内带有这种病菌,平时不发病,当条件恶化时或家兔的抵抗力下降时发病。1发病原因气温突然变化,忽高忽低;兔舍空气污浊、潮湿,通风不良;兔群拥挤,长途运输;饲料质量差,饲养管理不当;其他疾病或任何的应激均可导致家兔的抗病力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学者认为:芽孢杆菌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因子,通过细菌本身或细胞壁成分刺激机体免疫细胞,使其激活,产生促分裂因子,促进细胞活力或作为佐剂发挥作用;此外,还可发挥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笔者认为,动物口服饲用芽孢杆菌后,调整肠道菌群,使肠道微生态系统处于最佳的平衡状态,同时各正常菌群包括口服的芽孢杆菌在肠道具有抗原识别部位的淋巴组织集合上发挥免疫佐剂作用,活化肠粘膜内的相关淋巴组织,使Sign抗体分泌增强,提高免疫识别力,并诱导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而活化全身免疫系统,从而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对仔猪最好从繁殖母猪开始使用,这样对仔猪的作用效果更突出。程安春等研究证实,饲用芽孢杆菌在体外能拮抗多种动物致病菌。不少学者对芽孢杆菌拮抗病原细菌和维持调节微生态平衡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一方面认为芽孢杆菌参与消化道益生菌群与有害菌群之间有对生存和繁殖空间、定殖部位以及营养的竞争,限制有害菌的生存和繁殖;另一方面认为芽孢杆菌能产生抗菌素等物质,能够抑制病原菌。Goodiow等、Murray等、Ducluzean研究分别发现蜡样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能产生细菌素并可以拮抗致病菌。  相似文献   

9.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多为散发,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3种,其致病菌多分布于病畜机体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牛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科(Eimeriidae)艾美耳属(Eimeria)或等孢属(Isospora)的多种球虫寄生于牛的肠道上皮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症状为出血性肠炎,严重者便血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主要是急性败血症和组织器官的出血性炎症,故称牛出血性败血病。各种畜禽均可发病,该病常年都可发生,尤其是秋末、春初,一般为散发或小范围内暴发性流行。1病因溶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可能是上呼吸道中正常常在菌。溶血性巴氏杆菌的一些特征与其致病性有关。溶血性巴氏杆菌作为"运输热肺炎"的病原可经常从船运、转移展览牛、新购进的后  相似文献   

11.
水产动物营养与免疫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营养影响动物的免疫力,营养素缺乏可直接引起机体内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等组织的损伤、改变或分化,导致免疫缺陷,此外还可通过影响其  相似文献   

12.
健康及巴氏杆菌感染鸡 (10CFUC4 8- 1多杀性巴氏杆菌 /只鸡 ,im)按 5mg/kg恩诺沙星单次im后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药物浓度。结果表明 ,恩诺沙星在健康及巴氏杆菌感染鸡体内的消除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巴氏杆菌感染可显著加速鸡体内恩诺沙星的消除 ,推测可能与感染鸡体内巴氏杆菌裂解后产生的内毒素有关。内毒素可刺激骨髓产生大量白细胞 ,而恩诺沙星又恰恰能在吞噬细胞中富集 ,且在富集后可迅速向周围炎性组织中释放 ,因此导致血中药物浓度下降。提示在应用恩诺沙星预防、治疗细菌性疾病时 ,利用其在健康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指导临床用药 ,有时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3.
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或牛出败,其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会急速发病,病牛体温迅速升高,出现呼吸困难,病程较短,不及时防治,极易引起死亡,使养殖户遭受严重经济损害。1发病原因多杀性巴氏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在健康动物的上呼吸道黏膜内大量存在,通常不会发病。如果饲养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气候骤变,阴雨连绵,圈舍内过于寒冷、闷热、潮湿或者处于通风不良的状态,牛只过度拥挤,营养不良,突然更换饲料,处于长途运输或严重疲劳状态时会导致其自身抵抗力降低而导致发病。  相似文献   

14.
微量元素是机体必需的成分 ,对于调整体液的pH值 ,维持渗透压稳定以及对细胞膜、酶系统、激素功能的发挥都起着重要作用。在微量元素的营养功能日益被揭示的同时 ,随着营养免疫学的研究和发展。关于微量元素对动物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并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 ,微量元素缺乏或过量都会影响动物的免疫功能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缺乏时会直接造成机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等的损伤 ,并影响其分化 ,导致免疫缺陷 ;二是影响机体免疫器官和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的营养代谢和生长发育 ,间接引起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5.
正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为巴氏杆菌科(Pasteurellaceae)家族成员之一,属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型。H.parasuis通常定居在猪的上呼吸道表面,在特定条件下,毒力菌株侵入呼吸道粘膜层并定植,破坏上皮组织后进入血液循环并迅速扩散到肺组织引起损伤并导致肺炎症状,或侵袭到其他脏器组织导致多发性的纤维素性胸膜炎、腹膜炎以及关节炎,这些组织的损伤特  相似文献   

16.
王金庸 《中国蜂业》2005,56(8):28-29
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其内盛装和流动着血液(血浆 血细胞).血液是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在心血管系统中不停的循环流动着,成为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从而保证了机体内物质运输和物质代谢的不断进行;使体内各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血液防卫功能的实现.否则,将产生组织器官血流量不足,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7.
正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是条件致病菌,一般感染带菌的动物不发病,当外界条件突然变化,致使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致病菌就会大量繁殖,或有外来的致病菌感染引起大量繁殖形成菌血症,染病动物可于24h内因败血症死亡。急性型发病快,死亡率高。如果机体抵抗力强或侵入机体的菌数不太多或毒力较弱,病程可延长1~2d或更久。如果病原菌属于弱毒力,机体又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则病变会局限于局部。我市有一大雁养殖场由于气候的突然变化,致使养殖2000只的  相似文献   

18.
巴氏杆菌可引起多种动物出血性败血症,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进行瑞氏或美蓝染色,在显微镜下细菌呈现典型的两极浓染,在兽医临床方面具有诊断价值。巴氏杆菌分布广泛,可存在于健康畜禽的呼吸道,当畜禽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巴氏杆菌侵入体内导致感染发病。巴氏杆菌感染牛可引起以高热、急性炎症或脏器出血为主要特征出血性炎症或败血症。现将工作中一例牛巴氏杆菌感染病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牛巴氏杆菌病又被称为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它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常呈现散发流行。巴氏杆菌属于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患病牛的全身各个脏器组织体液分泌物中,致病原主要经消化道与呼吸道传播感染。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条件性因素,通常不会表现出致病能力,当外界环境潮湿闷热,通风不良,疲劳运输,饲料突变,营养价值缺乏等应激因素刺激时,导致牛身体抵抗能力下降,为该种致病菌繁殖传播提供条件。牛巴氏杆菌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大、死亡率高的特点,在牧区各个养殖场中普遍存在,对畜牧养殖产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家兔黏膜免疫器官肥大细胞(MC)的分布、超微结构及巴氏杆菌感染后特征,对家兔空肠及圆小囊MC进行不同时间甲苯胺蓝染色与血管活性肠肽(VIP)和/或P物质(SP)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发现,采用不同固定液和染色方法所获得的MC数量不同,家兔黏膜免疫器官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中;当巴氏杆菌感染时MC数量显著增加,这可能对机体的抗感染有重要意义。电镜下,MC胞浆内充盈大量呈电子密度不同的均质状物基质颗粒,未见特殊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