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枞阳县稻茬直播小麦单产和效益偏低,影响小麦生产发展和粮食安全,导致稻茬冬闲田面积呈扩大趋势。分析制约枞阳县稻茬小麦单产效益提高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宁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01-102
土传病害是影响枞阳县棉花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微生物菌剂是预防棉花、蔬菜、瓜蒌等各种作物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和营造生态环境、节能减排的需要,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单产和效益的需要,是种植业增收的需要。分析了枞阳县土传病害发生重的原因,介绍了微生物菌剂在棉花上的施用情况,并提出了微生物菌剂示范推广建议,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秧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育秧新技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后取得了较好效果。结合枞阳县水稻生产的实际,分析了水稻旱育秧技术在当地的应用情况,并总结了该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配套措施,以促进该技术在枞阳县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低地平原-水稻耕作系统水稻单产时空变化及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地平原-水稻耕作系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系统,该系统水稻生产能力影响区域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本文运用探测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和空间收敛方法对1980-2014年低地平原-水稻耕作系统400多个县域水稻单产进行分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莫兰(Moran)统计值考察该系统县域水稻单产的时空分布和空间自相关,对该系统县域水稻单产做空间绝对β收敛检验,对H-H和L-L空间自相关区域进行空间俱乐部收敛检验。研究表明,1980-2014年系统整体水稻单产水平提升较大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县域水稻单产空间分布存在距离衰减效应。县域水稻单产存在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相比于H-H自相关区域,L-L自相关区域水稻单产收敛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且两个区域水稻单产收敛速度均大于整个区域平均速度。因此,在水稻单产H-H集聚区,应扩大水稻单产优势区影响半径,提升周边地区水稻单产水平,尽可能缩小H-H和L-L两个区域水稻单产的组内和组间差距,提升区域水稻生产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5.
水稻纹枯病在枞阳县常年重发,对枞阳县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通过开展20%嘧菌酯+10%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该药剂393.75~450m L/hm2,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施药防治,7~10d后再补治一次,可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全球水稻生产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47  
【目的】分析全球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子,探讨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方法】采用全球水稻生产资料定量分析水稻面积和单产变化及其对总产贡献,及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结果】全球水稻生产自1961年至2006年,由于复种指数提高,面积增长32%,年均增长0.61%。单产提高1.21倍,年均增长1.82%,单产提高主要依靠矮杆品种和杂交稻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灌溉设施改善和化肥施用。总产增长1.92倍,年均增长2.46%。水稻总产增长中,由面积增长贡献27%,由单产提高贡献73%。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水稻面积年增长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水稻单产的增长率逐年变小,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以来分别为2.58%、0.98%和1.16%。面积下降和单产增长率变小导致总产增长率下降,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以来总产年均增产率分别为2.73%、1.48%和0.88%。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子是,水稻生产技术对单产提高的贡献率下降,病虫草危害及自然灾害频繁,多熟制生产系统水稻单产下降,水稻生产效益低。【结论】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技术对策是改良水稻品种和扩大杂交稻应用,在非洲推进非洲新水稻应用,推广水稻集成栽培技术弥合水稻产量差异,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及政府加大对水稻生产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从2003年起,常州市的水稻单产水平连续9年雄踞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榜首位置。2011年,常州市水稻亩产达到627.9 kg,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并蝉联江苏水稻单产冠军。江苏的水稻单产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可以说常州市的水稻单产已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究其原因,科技是关键,农技推广工作是保障。文章分析了当前水稻单产稳定增加的难度,阐明了实现常州市水稻单产再创佳绩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8.
从土地、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劳动力3个方面仔细分析了杂交水稻的生产成本,以及种水稻的经济收入,指出只有提高单产和降低生产成本,才能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9.
国外稻种资源对我国水稻生产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中国25个水稻主产省区21年(1982-2002年)主要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构成,研究国外稻种资源,特别是国际水稻所与日本稻种资源对中国水稻遗传贡献的时空变化及对中国水稻生产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国外稻种资源对中国水稻单产起到促进作用.国际水稻所遗传贡献率每增加1%,中国水稻单产将提高21%;日本稻种资源遗传贡献每增加1%,水稻单产将提高20%;其他国家的遗传贡献每增加1%,中国水稻单产将提高16%.政府应支持和鼓励研究人员大量引进国外稻种资源,加强对该种质的研究、开发与利用,更好地为中国水稻生产发展提供资源储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哪些因素是影响水稻单产的重要因素,以及这些重要因素对提高水稻单产的可能性的影响程度,通过在扬州市邗江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进行建模,结果表明:农民的农事操作水平对提高水稻单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84-2014年15个省份的水稻投入产出及气象数据,探讨了生育期气候变化对水稻单产的影响,并系统考察了气候因素对水稻单产的非线性及区域差异性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一方面,水稻生育期降水增加对水稻单产具有负向影响,但其对不同地区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同时,降水变化的二次项对水稻单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各区域来看,水稻全生育期降水增加对西南地区水稻单产的边际影响为正,而对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以及华南地区水稻单产的边际影响为负。另一方面,水稻全生育期内气温升高对水稻单产具有负向影响,且气温变化与水稻单产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从各区域来看,气温升高对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水稻单产的边际影响为负,而对东北地区水稻单产的边际影响为正。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水稻产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13个行政区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50年来水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江苏水稻总产增加了2.9倍,总体呈"南减北增"趋势。水稻单产大幅增加是总产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种植面积呈"双峰型"变化曲线,总体增加了12.9%,是总产上升的关键条件;不同地区间,苏北是驱动江苏总产上升的主要地区,苏中次之,苏南最低。水稻种植格局的"南缩北扩"是水稻总产格局"南减北增"的主要原因。水稻单产水平上升明显,不同地区间,苏北单产增幅大于苏南,其中,品种改良、栽培技术革新是单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总体有利于单产提高,气象产量的增幅,由北至南趋势逐渐加大。进一步扩大苏北水稻种植面积,稳定苏中,控制苏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下降趋势是稳定江苏水稻总产增加的基本条件;通过高产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再创新继续提高水稻单产潜力,特别增加苏北地区水稻单产水平,是江苏水稻总产稳定增加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水稻生产及增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年来吉林省水稻生产的现状,稻作科技不断进步,水稻产量逐年提高,从20世纪60年代总产56.9万t、单产4005kg·hm-2,到2011年总产623.5万t、单产9019kg·hm-2,但同时水稻生产面临现实单产不同程度的下降、自然灾害严重、技术集成度不高和互补性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水稻产量提高和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从单产、品种、区域优势等方面挖掘增产潜力的措施,并讨论提高水稻产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水稻空瘪粒率是决定水稻单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减少水稻空瘪粒的形成,提高水稻单产,分析了水稻空瘪粒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持水稻总产量的稳定,提高水稻单产是关健。既要选择优质抗病的高产品种,又要有先进技术的应用,才是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手段。以下文章简要的阐述了水稻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黑龙江垦区水稻生产向着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农业方向发展,单产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整套寒地水稻栽培技术体系.在现有栽培技术水平下,为使水稻单产再上新台阶,突破公顷产量12t的目标,2007年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研发中心结合近年来水稻高产攻关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水稻良种良法配套和新技术综合组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单产提高,效益增加.  相似文献   

17.
以黑龙江省水稻单产为例,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及灰色模型和DPS软件处理数据,预测出黑龙江省2009-2013未来5a水稻单产的理论潜力.并将这3种模型进行整合,得到水稻单产的整合模型,对提高粮食作物单产预测的精度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高产粮食作物,但长期麦、稻连作的田块,犁底层厚,土壤板结,田间渗漏量小,土壤通气性差,水稻单产徘徊不前.种植其他作物轮作,当年亩效益又受到影响.为兼顾这两个方面,我们通过采用深松耕方法,改良土壤透水性,为水稻根系发育创造了良好土壤环境,促进了水稻单产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近30多年来广东省水稻的播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变动趋势,并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广东省水稻生产的相对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水稻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及在全国水稻播种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均呈现下降趋势。1998-2009年间,广东省水稻的播种面积在南方13个水稻主产区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水稻的单产相对较低,不具有效率优势。12年间水稻生产的平均综合优势指数为1.4626,在南方水稻主产区中位居第四。故应在保持水稻播种面积持续稳定的同时,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水稻的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广东省水稻的比较优势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06,(8):1-1
水稻是我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继续稳定和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加大科技普及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省政府近日提出如下意见。1.主攻水稻特别是单季晚稻单产从我省当前粮食生产的实际看,各地要把科技推广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水稻特别是单季晚稻的单产上,进一步采取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