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0—2012年进行了温室稚幼龟配套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控温温室,采用"一次放足全程培育法"培育幼龟,人工控制气温33~35℃,不超过36℃,水温28~30℃,不低于28℃,稚龟的放养密度为97~105只/m2,经过约8个月的培育,稚龟控温培育成活率达到93.6%,雌龟规格达到250 g/只,雄性龟达到100 g/只左右;幼龟培育全程平均投入产出比1.00∶2.28,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叶海胜  李振业  徐树珍  叶威龙  唐燕高  洪斌  程家高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06+5575-5506,5575
[目的]为控制蛇鳄龟养殖成本,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效益型蛇鳄龟稚幼龟高密度培育技术。[方法]2012年9月~2013年4月,利用控温温室,人工控制气温31~33℃、水温30~31℃,稚龟放养密度50只/m2,采用“一次放足全程培育法”培育蛇鳄龟幼龟。[结果]经7个月的培育,稚龟成活率达91.8%,雌龟规格达500~750g,雄龟达450~550g;稚幼龟培育平均投入产出比1:1.35。[结论]该试验为蛇鳄龟在当地的养殖与技术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2013—2014年进行了乌龟苗种温室越冬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源热泵系统温室,采用分级培育,人工控制气温(34±1)℃,水温控制在(32±1)℃,多次分级后放养密度为60只/m2,经过约8个月的培育,稚龟控温培育成活率达到97.6%,平均规格达到396 g/只。乌龟苗种培育的投资利润率为108.6%,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2010—2012年,利用控温技术对乌龟的受精卵孵化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控温提高乌龟受精卵孵化率,主要在于受精卵的收集方法、受精卵收集后暂放置、选择排放、控温控湿等技术环节;试验收集龟卵时间为6:00—12:00,龟卵运回室内晾干后,暂放入蛭石护卵箱,待56 d,取受精卵转入孵化箱,控制气温326 d,取受精卵转入孵化箱,控制气温3234℃、水温3034℃、水温3032℃,保持孵化箱蛭石的湿度,5532℃,保持孵化箱蛭石的湿度,5560 d相继孵出稚龟,孵化率平均达到98%。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222-223
对大棚加温进行蛇鳄龟稚幼龟培育的养殖技术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生产试验分析。从培育池的设计,稚龟的放养规格以及培育过程中投饵、水深、水温、分养等方面总结了蛇鳄龟稚幼龟养殖技术;分析比较了大棚培育条件下不同阶段及不同规格稚幼龟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稚龟经162 d大棚温室培育后,平均规格即超过1 kg,显著高于目前各养殖龟鳖品种。  相似文献   

6.
2012—2013年,在安徽蓝田特种龟鳖有限公司采用龟二级快速养殖方式养殖乌龟,将当年繁殖的稚龟进行温室培育,1年后进行室外池塘生态养殖,结果表明:当年繁殖的体重5 g左右的稚龟,温室放养密度100只/m2,经过12个月温室培育,出池规格达到350 g左右,成活率82.51%;室外池塘生态养殖池面积0.33 hm2,放养密度1.5万只/hm2,10月底起捕上市,成活率94.56%。平均规格550 g/只,销售乌龟2 600.4 kg,价格110元/kg,收入286 044元,生产成本125 000元,实现利润161 044元,平均483 132元/hm2。  相似文献   

7.
摘要:2012-2013年安徽蓝田特种龟鳖养殖有限公司采用乌龟二级快速养殖技术试验,将当年繁殖的稚龟温室培育,1年后进行室外池塘生态养殖,结果表明:当年繁殖的体重5g左右的稚龟,温室放养密度100只/m2,经过12个月温室培育,出池规格达到350g左右,成活率82.51%;室外生态养殖池面积0.33hm2,放养密度1.5万只hm2,10月底起捕上市,成活率94.56%。平均规格550g/只,销售乌龟2600.4kg,价格110元/ kg,收入286044元,生产成本125000元实现利润161044元,平均483132元/ hm2。  相似文献   

8.
2012~2013年安徽蓝田特种龟鳖养殖有限公司采用乌龟二级快速养殖技术试验,将当年繁殖的稚龟温室培育,1年后进行室外池塘生态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当年繁殖的体重5g左右的稚龟,温室放养密度100只/m2,经过12个月温室培育,出池规格达到350g左右,成活率82.51%;室外生态养殖池面积0.33hm2,放养密度15 000只/hm2,10月底起捕上市,成活率94.56%。平均规格550g/只,销售乌龟2 600.4kg,价格110元/kg,收入286 044元,生产成本125 000元,利润161 044元,平均利润为483 132元/hm2。  相似文献   

9.
正(续第5期第18页)一、池塘单养1.放前准备方法参考亲龟、稚龟及幼龟培育。2.乌龟放养放养时间可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当水温稳定在18℃~20℃进行。放养密度根据养殖条件、技术水平等合理确定,一般每667平方米投放体重100~150克的乌龟800~1000只,搭配春片鲢鱼200尾、鳙鱼50尾、草鱼120尾、鲤鲫鱼40尾。龟、鱼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10分钟。  相似文献   

10.
鳄龟的人工繁殖和稚龟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8只亲本鳄龟的人工繁殖和稚龟培育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6~8月,亲龟共产卵112枚,鳄龟卵的直径2.7~3.0cm,重量14.36~16.18g;共孵化出稚龟91只,孵化率81.25%。2007年9月15日对培育的稚龟进行抽样测定,体长4.0~4.3cm,平均体重18.93g。放入室内进行越冬,到2008年5月,现存幼龟81只,越冬成活率89.01%,体重35~64g。  相似文献   

11.
在温室大棚控温、循环水条件下,进行4个批次的大口黑鲈苗种培育,培育周期为27~33 d,水花苗种放养密度为4.2万~4.9万尾·m-3。经过3个阶段培育,在中期分养,分养后密度为2.0万~2.4万尾·m-3。4个批次累计放养苗种598万尾,收获241万尾,平均规格为2 650~2 880尾·kg-1,培育成活率37.0%~48.0%。温室大棚育苗可满足大口黑鲈早繁、反季节苗种培育生产需要,为规模化苗种培育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当外界气温、水温下降时,应将室外饲养的稚龟和幼龟移入室内。温度持续低于25℃时,开始采用加温方式,提高并保持水温在25℃~30℃。必须注意的是,加温后的水质必须符合养殖标准,电加温时还要注意用电安全。加温饲养期间,继续正常投喂,投喂方法与越冬前一样。由于加温养龟场地相对较小,饲养密度大、水位浅、水温高,易导致水质恶化、水体缺氧、有害气体增多等,容易造成龟中毒以及龟病的发生。因此,水质管理是加温荞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广西拟水龟龟苗越冬养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登明  赵忠添 《现代农业科技》2011,(17):295-296,304
在长0.5 m、宽0.4 m、高0.3 m的泡沫箱中开展广西拟水龟稚龟控温越冬养殖试验,2个面积共0.4 m2的泡沫箱放养平均体重15g/只的稚龟78只,平均195只/m2,控制温度(30±1)℃,投喂小鱼虾、动物肝脏、瘦肉等,随着个体的生长,平均体重50 g/只以上时按规格大小分到3个泡沫箱养殖,平均130只/m2,经过越冬养殖,成活78只,成活率100%,平均体重173 g,平均日增重0.8 g/只,养殖效果显著。试验表明:泡沫箱进行广西拟水龟龟苗越冬养殖,设施简易,控温效果好,操作方便,经济实用,安全可靠,龟苗生长快,发育正常,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4.
2010—2012年,利用控温技术对乌龟的受精卵孵化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控温提高乌龟受精卵孵化率,主要在于受精卵的收集方法、受精卵收集后暂放置、选择排放、控温控湿等技术环节;试验收集龟卵时间为6:00—12:00,龟卵运回室内晾干后,暂放入蛭石护卵箱,待5~6 d,取受精卵转入孵化箱,控制气温32~34℃、水温30~32℃,保持孵化箱蛭石的湿度,55~60 d相继孵出稚龟,孵化率平均达到98%。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温度与幼龟的生长关系,为幼龟饲养提供依据,对不同温度下幼龟的重量、增重量、背甲长、背甲宽和体厚等生产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幼龟的日增重量随饲养时间增加而增加,且呈不断增大趋势;40d后,在(28±0.5)℃、(30±0.5)℃和(32±0.5)℃下,平均体重增加6.48g/只、7.68g/只和6.69g/只,与对照(5.02g/只)相比有显著差异;背甲长、背甲宽和体厚增加分别为11.78 mm、10.26mm、3.25mm,16.34 mm、13.58 mm、4.77 mm,11.24 mm、9.89 mm、3.12 mm,明显优于对照(8.26mm、7.07mm、1.45mm)。当水温为(30±0.5)℃时,广西拟水龟幼龟体重、背甲长、背甲宽、体厚增加最快,为饲养广西拟水龟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16.
放养密度对西施舌稚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6-8月,在汕头市海水种苗培育中心,对体长11.74mm的西施舌稚贝放养密度进行研究。经50d的观察,结果表明,西施舌稚贝的生长与放养密度关系密切。最终平均体长、最终平均体重和平均体长增长率、平均体重增长率都伴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在水温25.6~28.2℃,每平方米放养3 000粒平均体长11.7mm的西施舌稚贝,其净增重量最佳。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焙炒咖啡豆中同时测定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没食子酸、富马酸的测定方法,以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没食子酸、富马酸为对照品,对4种商品焙炒咖啡豆进行含量比较。从磨粉粒度、加粉量、水温、冲泡时间确定样品的提取条件,色谱柱:流动相:Acclaim(TM)120 C_(18)(4.6 mm×250 n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25∶75,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表明:用常温的纯水提取5 g咖啡粉,咖啡粉用咖啡磨3档磨出,于40℃水温中超声5 min可以很好地提取出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没食子酸、富马酸。酒石酸在2.5(TM)120 C_(18)(4.6 mm×250 n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25∶75,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表明:用常温的纯水提取5 g咖啡粉,咖啡粉用咖啡磨3档磨出,于40℃水温中超声5 min可以很好地提取出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没食子酸、富马酸。酒石酸在2.53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3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92;苹果酸在1.252=0.9992;苹果酸在1.2515.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15.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97;柠檬酸在22=0.9997;柠檬酸在224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24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2=1.0000;琥珀酸在0.52=1.0000;琥珀酸在0.56.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26.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99;没食子酸在0.025=0.9999;没食子酸在0.0250.3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0.3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2=1.0000;富马酸在0.0252=1.0000;富马酸在0.0250.3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0.3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2=1.000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01%、100.29%、110.12%、96.55%、98.3%、106.32%。因此,该法具有快速、简洁、重现性好的特点,可用于检测咖啡豆中的有机酸。  相似文献   

18.
乌龟人工繁殖和稚龟培育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万全  彭步旭  徐勇  袁兴玉 《现代农业科技》2010,(19):294-295,309
乌龟人工繁殖和稚龟培育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驯养乌龟亲本194只,亲龟的培育中主要投喂小杂鱼等新鲜动物性饵料,实施自然产卵、人工孵化。2008年,产卵368枚,受精率为39.95%,孵化稚龟115只,越冬存活孵化率为78.23%;2009年,共产卵2 187枚,受精卵1 867枚,受精率85.37%,孵化出苗1 693只,孵化率90.68%,越冬存活的幼龟为1 587只,越冬成活率为93.74%。其中对比试验中将蛭石孵化介质与沙介质比较,前者孵化时间可缩短3~4 d,孵化率提高6个百分点左右;同时,由于蛭石介质保水性优于黄沙,可减少工作量60%~80%,利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放养黑斑蛙蝌蚪对稻蛙共生模式中黑斑蛙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设置75只/m2、105只/m2、135只/m2、165只/m2和195只/m2五种蝌蚪放养密度,比较了不同蝌蚪放养密度下黑斑蛙个体的生长差异,建立了体长、体质量与养殖时长的生长模型,进一步拟合了体长、头宽、后肢长与体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蝌蚪放养密度对体长、头宽、后肢长和体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体长、头宽、后肢长均与体质量存在较高的相关性(P<0.05),拟合度达0.956 3;75只/m2和135只/m2组黑斑蛙的体质量与养殖时长间的生长曲线(?)值均为2.33,显著高于165只/m2和195只/m2,且体质量分布中,40g以上的黑斑蛙个体重比例最高的为135只/m2,高于其他处理组。从生长角度考虑稻蛙共生模式中黑斑蛙合理的放养密度为在135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施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棉花立枯病和黄萎病的防效及其对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为合理使用该药剂防治棉花立枯病和黄萎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设置10×10 8活芽孢/g、15×10 8活芽孢/g和30×10 8活芽孢/g 3个不同活芽孢数量的可湿性粉剂,按照药种比1∶10播前种子处理,评价不同处理对棉花立枯病和黄萎病的防效以及对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结果 3个处理均能降低立枯病的病株率、病情指数和死苗率,其中15×10 8活芽孢/g处理效果最好,防效达44.31%,死苗率显著低于对照;15×10 8和30×10 8活芽孢/g处理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显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其中15×10 8活芽孢/g处理防治效果高达70.71%;3个处理籽棉产量和铃重均有提高,其中15×10 8和30×10 8活芽孢/g处理的籽棉产量增产率分别达到20.1%和24.3%;各处理对衣分、籽指、单株铃数及纤维品质指标均没有明显影响。 结论 枯草芽孢杆菌拌种处理能减少死苗率,降低棉田立枯病、黄萎病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提高铃重和籽棉产量,对棉花的纤维品质也无不利影响。其中以15×10 8活芽孢/g处理防治病害效果最佳,能够明显提高产量,可用于防治棉花立枯病和黄萎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