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安徽省无为市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气候、水稻种植历史、种植制度演变简析无为市发展再生稻的良好基础和发展优点。从再生稻生产技术、生产情况、生产效益简述再生稻生产现状,从再生稻生产现状中看清无为市再生稻生产技术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再生稻生产发展的潜力、再生稻增产增效的前景。从自然因素的制约、生产技术不到位、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没有形成产业发展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再生稻生产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再生稻产业的健康发展。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生产技术保障、扶持建立再生稻产业化发展体系、落实正确的技术措施等方面提出再生稻生产的发展对策,为再生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具有日产量高、生育期短、生产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稻作模式。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材料,综述了我国再生稻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湖南省再生稻的生产状况以及历年来关于再生稻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再生稻的优势并提出再生稻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用科学的手段不断发展再生稻。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再生稻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中国再生稻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再生稻的遗传育种、再生稻的生理生态,再生稻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将乐县再生稻种植现状与影响再生稻生产的原因,并提出了以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加强农业技术力量、成立专业服务队、推广再生稻高产集成栽培技术为措施的再生稻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再生稻源库关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再生稻源库关系研究的进展,包括再生稻源特性、库特性、再生稻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同时结合再生稻源库关系研究现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安庆市再生稻生产历史及现状,分别从政策、技术和服务等方面对进一步发展再生稻提出了建议,包括制定再生稻生产扶持政策,提高再生稻生产中的科技到位率,完善早稻和再生稻生产发展服务等。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再生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福建省再生稻研究进展,包括再生稻的头季后期光合产物和养分积累、库源结构特征、氮素吸收积累特性、根系形态及其机能和再生稻的生态及栽培技术,讨论了再生稻进一步高产还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再生稻生长发育的22个气象因素中,选出≥10℃积温、7,9月均温、8月降水量、8-9月日照时数作为区划分区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将安微省再生稻种植区域分为4个气候生态区。即皖南山区再生稻适宜区,沿江再生稻适宜区,江淮再生稻适宜区和沿淮再生稻次适宜区。  相似文献   

9.
再生稻是晚秋生产的大头,也是四川省粮食生产的优势和特色。2012年再生稻主产区加大工作力度,积极规划和动员农民多蓄留再生稻。据农情调度,全省再生稻蓄留面积493万亩,预计有收面积将超过418万亩,目前全省再生稻发苗普遍较好,田间长势喜人,如九、十月份光温匹配正常,再生稻有望夺取丰收。预计再生稻总产将达到7亿斤以上,与正常年景相当,实现恢复性增产(2011年因遭遇干旱影响再生稻几乎绝收)。  相似文献   

10.
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作为高产增收技术之一,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从水稻再生稻概念及生育特点、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两方面,对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109-110
介绍了再生稻的识别方法及其危害,分析了再生稻频发的原因,并总结了再生稻的防除方法,以期为减少再生稻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修水县从1989年开始试种再生稻 ,面积一直在5000—10000亩之间徘徊。1998年在市场经济日益壮大 ,农产品“卖难”日趋严重 ,早籼稻严重压库的严峻形势下 ,为了顺应新形势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保证农民增收 ,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 ,大力发展再生稻 ,使全县再生稻面积一举达到6万亩。近两年 ,再生稻生产稳步发展 ,形势大好。为了调动广大农民发挥再生稻的积极性 ,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规定粮食部门将再生稻列入优质稻收购范围 ,1998年再生稻按每百斤80元优惠价收购 ,1999年再生稻按二晚…  相似文献   

13.
豫南稻区再生稻气候适宜性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豫南稻区发展再生稻的可行性,以1980年以来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对影响再生稻较大的气候因子,如9月平均温度、≥10℃积温、8月降水量、年降水量、9月光照时数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于2010、2011年进行了再生稻试验实践。结果表明:豫南稻区的水、热资源可以达到再生稻最适宜区标准,光照资源达到再生稻次适宜区标准。  相似文献   

14.
促芽肥施期对再生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生稻因其具有生长周期短、投入少、成本低、米质优等特点,中稻一再生稻生产成为西南稻区的主栽模式。本研究针对优质高产杂交稻品种渝香203,特别探讨了促芽肥施期对再生稻的萌发、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齐穗期施促芽肥对提高再生稻再生力、增加叶面积、提高再生稻产量方面效果明显。这为优化再生稻栽培技术,推广渝香203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燕容  奚洁 《现代农业科技》2014,(5):271-271,273
结合富顺县再生稻生产栽培实践经验,分析了干旱、高温低湿、低温阴雨、低温寡照等气象因素对再生稻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再生稻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再生稻高产丰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就是采用一定的栽培措施,使头季水稻收割后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收割的一季水稻。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日产量较高、品质优、省种、省工、节水、调节劳动力、生产成本低和效益高等特点。本文总结了再生稻高产丰收措施,包括认真开展主导品种的筛选与试验示范、切实落实中稻再生稻关键栽培技术、抓示范与树样板以促进再生稻平衡丰产、强化保障措施落实到位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促进再生稻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并探索其产量形成特征,为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个适宜长江上游地区的中熟和中迟熟优质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中稻机械化湿润直播蓄留再生稻,通过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对参试水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水稻品种间的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显著(P< 0.05,下同),在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条件下,全生育期为201~217 d,再生力为0.75~1.36,抗折力为0.89~1.57 kg,中稻产量为6.29~9.90 t/ha,再生稻产量为2.84~4.71 t/ha,两季产量为9.81~12.80 t/ha。以产量为分类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水稻品种分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中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低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低产再生稻中产等5个类型。筛选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水稻品种川优5213、川优8213、西优32、川康优637、旌22优占、B优2928和川绿优青粘等7个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水稻品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稻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稻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下同),与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稻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产量与再生稻每穗粒数和再生稻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两季产量与中稻产量和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川优5213等7个水稻品种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可作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品种及在种质资源改良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8.
福鼎市再生稻主要种植技术包括选用优良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确定适宜留桩高度及加强病虫害防治。不良气候条件、病虫为害及施肥失误易严重影响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介绍了再生稻生产上的一些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智华 《现代农业科技》2010,(4):113-113,119
培育再生稻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是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从品种选择、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灌溉、及时烤田、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再生稻的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为再生稻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绿色环保节本增效的生产模式,再生稻面积逐年增加,为广大农民种田致富带来了新希望,为国家粮食安全增加了新保障。该文分析了当前豫南稻区发展再生稻的作用、意义、条件,提出了再生稻发展的远景,以及再生稻发展注意的事项和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豫南稻区再生稻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