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以大豆下胚轴切段为材料,研究了质膜氧化还原系统对其伸长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NADH氧化酶活性与大豆下胚轴伸长生长相关性极显著(R=0.94,P=0.01),而NADH-Fe(CN)3-6氧化还原酶活性与其相关性不显著。大豆下胚轴伸长生长最快的第一切段,其NADH氧化酶活性最高。第一切段的伸长生长及NADH氧化酶对IAA均有明显的正负反应。IAA促进NADH氧化酶活性。生长延缓剂B9对第一切段的伸长生长及NADH氧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东北地区大豆品种间大豆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差异规律,整理适于东北地区种植的大豆种质资源307份(6份半野生品种,17份地方品种及4份国外品种,其余为栽培品种),统一种植,秋季收获后,测定各品种成熟籽粒脂肪氧化酶总活性。分析品种间脂肪氧化酶总活性分布规律、大豆脂肪氧化酶总活性与β-胡萝卜素漂白性之间关系。结果表明,307份大豆品种间脂肪氧化酶总活性差异极显著,平均值为21.68 U·mL~(-1),最小值为2.51 U·mL~(-1),最大值为42.38 U·mL~(-1)。根据脂肪氧化酶总活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307份大豆品种分为3类。低活性品种占总量43.65%,脂肪氧化酶总活性平均值为15.25 U·mL~(-1);中等活性品种占总量43.97%,脂肪氧化酶活性平均值为24.64 U·mL~(-1);高活性品种占总量12.38%,脂肪氧化酶总活性平均值为33.87 U·mL~(-1)。脂肪氧化酶总活性与油分含量呈正相关,与蛋白含量呈负相关,与漂白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种质多样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改进的IEF电泳方法,对中国26个省、市(区)的895份大豆资源进行脂肪氧化酶缺失类型鉴定;对IEF电泳图谱进行激光扫描分析,比较品种间各条同工酶带活性差异;研究脂肪氧化酶的缺失与籽粒颜色、百粒重、播种期类型及生育期的关系;通过生物体系超弱发光动力学分析,研究种子发芽前后脂肪氧化酶缺失体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中国大豆资源中发现了4种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类型,鉴定出43份缺失突变体,占鉴定总数的4.80%;脂肪氧化酶的缺失与籽粒颜色和播种期类型有关,其中褐色、黑色大豆缺失频率较高;萌动种子发芽前,正常大豆的超弱发光强度明显高于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的发光强度,探索用超弱发光强度鉴别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的可能性。此外,还研究制定了一套快速、简便的大豆脂肪氧化酶鉴定技术,为种质创新研究及开发食品资源提供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豆脂肪 蛋白质及其组份的遗传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国内外有关大豆脂肪、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脂氧化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大豆脂肪、蛋白质以及含硫氨基酸的含量,降低亚麻酸含量、排除或降低营养抑制因子等方面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豆脂肪氧化酶遗传与改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脂肪氧化酶是大豆重要抗营养因子之一,其作用主要是促进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氧化,使大豆产生腥味。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一种理想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大豆脂肪氧化酶。筛选不含脂肪氧化酶(缺失型)的材料,从育种方面进行遗传改良,将是改善大豆这一营养品质的有效途径。文中概述了大豆脂肪氧化酶的遗传、理化性质、鉴定方法、脂肪氧化酶缺失型材料的发现及在育种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韶关本地淮山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分析了pH值、温度和抑制剂对淮山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淮山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40℃;NaCl、柠檬酸、L-抗坏血酸对多酚氧化酶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质膜氧化还原系统在植物伸长生长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下胚轴切段为材料,研究了质膜氧化系统对其伸长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NADH氧化酶活性与大豆下胚轴伸长生长相关性极显著(R=0.94,P=0.01),而NADH-Fe(CN)6^3-氧化还原酶活性与其相关性不。大豆下胚轴伸长生长最快的第一切段,其NADH氧化酶活最一切段的工生长及NADH氧化酶对IAA均有明显的正负反应。IAA促进NADH氧化酶活性,生长延缓剂B9对第一切段的伸长生长及NADH  相似文献   

8.
脂肪氧化酶在豆腥味形成和大豆贮藏中起重要作用。脂肪氧化酶缺失可以从根本上减轻或消除豆腥味,并提高大豆营养品质,延长保质期。从遗传机制及育种改良、检测技术与方法、脂肪氧化酶缺失对大豆贮藏的影响3个方面,综述了大豆脂肪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种南多样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改进的IEF电泳方法,对中国26个省,市的895份大豆资源进行脂肪氧化酶类型鉴定,对IEF电泳图谱进行激光扫描分析,比较品种间各条同工酶带活性差异;研究经酶的与籽粒颜色,百粒重,播种期类型及生育期的关系;通过生物体系超弱发光动力学分析,研究种子发芽前后脂肪氧化酶缺失体活性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对脂肪氧化酶-Ⅲ缺失大豆材料的快速筛选,通过双抗体夹心法利用大豆脂肪氧化酶-Ⅲ的单抗及脂肪氧化酶多抗制备了大豆脂肪氧化酶-Ⅲ的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结果表明,该试剂盒在2~8℃条件下可以保存6个月,稳定性良好,并可实现对脂肪氧化酶-Ⅲ缺失大豆材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丹贝中生物活性物质大豆甙元同辣根过氧化物酶偶氧及其酶活性、免疫活性和光谱分析鉴定,大豆甙元--辣根地氧化物酶标记物中两者摩尔比11:1,标记物工作浓度50mg/ml,3.5ng/ml大豆甙元能与氧化酶标记物发生50%左右竞争。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地方大豆品种脂肪氧化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鉴定的100份山东省地方大豆品种资源中,未发现脂肪氧化酶缺失的材料,但发现了11份脂肪氧化酶—1电泳带向正极偏移的材料。这些材料脂肪氧化酶—1向正极偏移的程度与脂肪氧化酶—2缺失时脂肪氧化酶—1的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3.
脂肪氧化酶是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之一。本文综述了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种质筛选、创新及品种选育方面的进展。可为大豆品质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用RNA干扰技术创造低脂肪氧化酶活性大豆新种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大豆籽粒中脂肪氧化酶基因表达,改良大豆品质,创造优良大豆新种质,探索大豆品质育种新途径。【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大豆籽粒脂肪氧化酶基因(Lx1、Lx2、Lx3)核心保守序列357 bp片段,通过重组PCR构建大豆脂肪氧化酶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大豆品种吉农18。【结果】获得了12个转基因株系,其中10个株系发生明显变化,SDS-PAGE电泳和脂肪氧化酶活性测定表明转基因植株籽粒中脂肪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平均减低64.2%;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转基因植株脂肪含量平均提高0.8%~1.5%,总蛋白含量降低1.2%~3.0%;RT-PCR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中脂肪氧化酶mRNA积累受到明显抑制。转基因植株2代及3代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脂肪氧化酶活性均明显降低,脂肪含量均有所提高。【结论】应用RNA干扰技术可有效的抑制大豆籽粒中脂肪氧化酶基因表达,降低脂肪氧化酶活性,提高大豆油份含量,改良大豆品质,创造优良大豆种质。  相似文献   

15.
杏多酚氧化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影响杏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因素研究表明,25℃、pH6.8对杏PPO活性最强;85℃和100℃下,杏PPO完全失活的时间分别为150s和35s,抗坏血酸和L-半胱氨酸对杏PPO活性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6.
茉莉酸甲酯采前处理对花生成熟种子黄曲霉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湛秋48和粤油5号花生(Arachis hypogaea L.)为试验材料,在荚果发育初期用茉莉酸甲酯处理,再进行干旱处理,于干旱处理两周后接种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收获时测定花生种子的黄曲霉毒素Bl含量、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能减少干旱情况下花生成熟种子黄曲霉毒素Bl的含量,诱导蛋白酶抑制剂的形成,诱导脂肪氧化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7.
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明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是否会对大豆的农艺性状造成影响,对从中国南方10省(市)征集的174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种子脂肪氧化酶缺失体与非缺失体材料和从国外引种的缺失体近等位基因系农艺性状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对开花期、生育期、株高、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害虫危害种子程度、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等主要农艺性状都没有明显影响,对大豆资源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频率与生态类型无关,与籽粒颜色、形状和脐色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比色法和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鉴定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得出结论:后者是一种简单明了的鉴定脂肪氧化酶基因缺失材料的方法,能够适应大豆育种工作要求(要使农艺性状和缺失脂肪氧化酶综合到某一个体中需要对成千上万的群体进行鉴定);并同时筛选出了农艺性状优良,缺失脂肪氧化酶Lox2的稳定新品系F4-5。  相似文献   

19.
选取29个大豆品种,测定大豆籽粒水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灰分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基础理化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份分析与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品质,发现优异品质大豆籽粒具有蛋白质、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特点。根据大豆聚类分析结果将29个大豆品种分成4大类,每类选取一种作萌发试验。结果表明,萌发处理提高大豆胚芽抗氧化活性,降低大豆胚芽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和脂肪氧化酶活性,提高大豆胚芽品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粉剂(DP)和水剂(AS)尿素酶抑制剂对土壤中尿素水解和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剂型的尿素酶抑制剂对尿素酶活性和尿素水解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大豆根系活力有促进作用,并随着尿素酶抑制剂施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未发现尿素酶抑制剂对大豆株高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粉剂和水剂尿素酶抑制剂对尿素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对大豆根系活力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