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马铃薯新品种丽薯6号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1选育过程丽薯6号,原名丽200201,1997年丽江市农科所从国际马铃薯中心提供的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A10-39×NS40-37组合中选育。  相似文献   

2.
利用马铃薯实生种子生产种薯的技术研究闫振贵,王官茂,宋伯符(内蒙乌盟农科所012209)(CIP驻京办事处11081)1前言实生种子的利用具有脱去病毒、降低成本、便于贮藏及运输和种质交换等优点,遗憾的是只能在西南山区推广应用,作为研究实生种子较早的乌...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新品种华恩1号是从CIP具有晚疫病水平抗性群体组合395075.54×391679.12实生籽,经过各世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7~2008年在贵州省两年区试中667m2平均产量为1742.8 kg,比对照品种Mira增产14.5%;块茎淀粉含量17.0%,还原糖含量<0.1%,Vc含量11.85 mg.100 g-1鲜薯;抗晚疫病,且属水平抗性类型。2009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夏播实生种薯和常规实生种薯的比较试验,揭示了夏播实生种薯具有带毒少,出苗率高、长势强、退化轻、晚疫病轻、产量和淀粉质量明显提高等特点,进一步证明利用马铃薯实生种子夏播生产优质实生种薯是效果显著、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夏播实生种薯和常规实生种薯的比较试验,揭示了夏播实生种薯具有带毒少、出苗率高、长势强、退化轻、晚疫病轻、产量和淀粉含量明显提高等特点.进一步证明利用马铃薯实生种子夏播生产优质实生种薯是效果显著,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正>NS51-5的选育过程 1993年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选用两个高抗晚疫病的新型栽培种选系杂交,其组合为NS86320122×NS78-22-1,1994年实生苗圃阶段对该  相似文献   

7.
对引进CIP甘薯实生种子后代鉴定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本地甘薯实生种子做对照,将引进的国际马铃薯中心(CIP)甘薯实生种子及其后代品系进行萌芽性、生长势、生产力、抗病性、品质等性状的综合鉴定筛选,结果表明,CIP实生种子的出苗率、移栽率及初选、复选、品系比较等各级试验的入选率分别为60.35%、55.97%、6.30%3、2.18%、16.67%,本地实生种子分别为63.38%、48.97%、4.67%、32.20%、25.76%;筛选结果CIP实生种子和本地实生种子差异不显著。从CIP实生种子后代中筛选出了6个优良品系作为育种材料利用。通过引进CIP甘薯实生种子,在国内鉴定筛选,可以丰富国内甘薯种质基因库,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国内最新配制的马铃薯实生种子9个杂交组合,通过试验,分析和比较了F_1实生苗世代主要经济性状的表现,综合评价了各个杂交组合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价值,筛选了可用于商品生产的优良组合.对主要亲本的配合力进行了估计,为实生种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研究优良自交系.试验结果表明:W_4×NS_(79-12-1),W_5×NS_(79-12-1)和肯德×8342-36为优良杂交组合,W_4×NS_(79-12-1)可用于实生种薯生产.自交系NS_(79-12-1)和8342-35为优良自交系,后者在提高单薯重量降低单株结薯个数上有较高的配合力.本文还讨论了我国马铃薯实生种子选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的进展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CIP的全球晚疫病防治倡仪与我国的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IP的全球晚疫病防治倡仪与我国的参与宋伯符谢开云(国际马铃薯中心驻京办北京100081)1前言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infestans)是马铃薯生产中的头号敌人,是所有引起粮食作物产量损失的病害中最严重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全球每年因此...  相似文献   

10.
<正>1选育过程丽薯7号原名丽200202,是1997年丽江市农科所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隋启君老师提供的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肯德×Alamo组合中选育。经品比试  相似文献   

11.
‘昆薯5号’是由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提供的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Achirana’בTPS-67’)中经无性世代选育而成,该品种2012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编号为滇审马铃薯2012003号。在2009~2010年云南省马铃薯品种冬作区域试验中,‘昆薯5号’平均产量2 148 kg/667m2,比对照品种‘中甸红’增产31.61%;在2010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 511 kg/667m2,比对照品种‘中甸红’增产7.80%。‘昆薯5号’中抗晚疫病,高感轻花叶病毒病,重感花叶病毒。蛋白质含量2.33%,维生素C含量32.7 mg/100g,干物质含量20.0%,淀粉含量13.36%,还原糖含量0.08%。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马铃薯早春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1选育经过川芋4号(5-4)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用引进国际马铃薯中心(CIP)Claudia×7xy-1杂交实生籽,1983~1990年经实生苗培育、后代选择、鉴定选育而成。1992~1994年参加四川省多点试验,1997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新品种——冀张薯8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恢  尹江  张希近 《中国马铃薯》2007,21(3):192-192
<正>1选育过程1990年由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杂交组合720087×X4.4的实生种子,当年进行实生苗培育,编号坝90-2-10,1991~1992年入选种圃,1993~1995年进行鉴定圃试验,1996年进行品种预备试验,1997~1998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4~2005年参加国家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2005年进行国家马铃薯品种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我所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了16个杂交实生种子组合,春季在昆明市进行了筛选试验,收取了各组合的一代实生薯,并在当年冬季播种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A4、A12两个组合在试验中产量较高,其抗病性、经济薯率及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具有推广应用前景;A系列杂交实生籽一代薯做种种植,与昆明地区大面积小春种植的中甸红和会-2号品种生育期相近,可以在我市小春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1990-1992年间,应用喷枪、磨擦和蚜虫接种,对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入的108份杂交组合的实生种子,进行了抗病毒鉴定筛选。评价出一批对马铃薯Y病毒抗性较强的组合如:388985(19.4%),389360(19.9%)和较抗马铃薯卷叶病毒的组合如388985、390194等。结合对病毒的抗性和经济性状选出7份株系,这些材料可以作为抗病毒育种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16.
1选育经过“合作-88”系云南师大薯类作物研究所和会泽县农技中心利用国际马铃薯中心提供的42个杂交组合和13个品种的实生籽共22801粒,于1990年进行单株选育而成。其亲本为I-1085×BLK2,原株系号为“S-88”。1994年通过省区试,19...  相似文献   

17.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研究的进展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从病原菌生理小种、交配型、药剂防治效果及抗病筛选和育种等方面介绍了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我国发现的病原菌类型以4号为主,占鉴定总菌株数的一半以上,伴随着品种含R基因的增多使晚疫病菌逐渐产生毒力基因是导致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原因.1996年交配型A2的发现表明我国的马铃薯生产又受到了新的侵染和毒力强的菌株的威胁.瑞毒霉系列药剂应用的防治效果因菌株逐渐积累抗药性愈来愈让位于抗性育种的防治.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的资源中选出了数个抗晚疫病和高产的品系,并且应用于生产,效益十分显著.近两年从CIP引进的具有水平抗性的群体B更是抗晚疾病育种的优秀材料,可望这些材料的优良性状能尽快应用于生产.文章的最后,就我国马铃薯晚疫病今后的研究方面,作者认为加强国际合作,统一协调的研究规划和合理的良种繁育体系是抗性育种成功的关键。其它方面诸如预测预报系统的建立、病菌变异性的研究和卵孢子生物学及流行学的研究则是有效控制晚疫病爆发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新型栽培种在实生种子选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比较了马铃薯实生种子选育中,新型栽培种(Neo-tuberosum)利用的6类不同组合方式产生的杂种实生种子在群体生产力和一致性上表现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不同组合方式形成的具有不同Neo-tubersum基因频率的实生种子,群体间生产力表现极显著的差异。这一差异主要表现在产量构成因素上,商品薯数量和小薯数量对构成群体产量均有极显著的作用;小薯数量的增加对提高群体的商品薯率有极显著的负作用,即块茎数量越多,块茎越小。后代商品薯率取决于S.tuberosum种质,而块茎数量主要由Neo-tuberosum决定,并找出其生产力表现的优先顺序。②S.tuberosum×Neo-tuberosum组合表现的一致性水平在株高、薯形、皮色和芽眼深浅等性状上与S.tuberosum自交群体相似,没有显著差异,是利用新型栽培种进行实生种子选育的最佳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9.
新品种‘延薯11号’是2008年以‘延薯4号’作母本、‘延0311-610’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种子,经过各世代鉴定筛选而育成。2019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19)220017。该品种2017~2018年2年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2350 kg/667m^2,较对照‘克新13号’增产4.5%;粗蛋白含量1.73%,淀粉含量14.90%,干物质含量18.74%,还原糖含量0.031%,鲜薯维生素C含量194.00 mg/kg;中抗马铃薯X病毒,中抗马铃薯Y病毒。中抗马铃薯晚疫病。适宜在北方一季作生态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春季播种。  相似文献   

20.
鉴定了 1999年CIP提供的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群体材料 4 9个杂交组合 2 5 5 35粒实生籽及其后代无性系 ,根据晚疫病发病情况和综合性状 ,选留了早代无性系材料 12份 ,提供高代系39316 0 4和 393193 1参加了品系比较试验 ,提供 39316 0 4参加了湖北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 ,均表现突出 ,较对照品种Mira增产均达显著水平 ,晚疫病抗性较对照强 ,综合性状优良。并将综合性状较优的无性系材料在杂交育种中加以间接利用 ,且筛选出一批苗头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