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93,自引:3,他引:90  
从森林植被变化对水量、径流泥沙和水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从世界各国的研究来看,普遍的研究结论认为森林减少可以增加流域年产水量;森林植被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径流泥沙含量;森林植被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以有效地改善溪流水质状况。由于影响森林水文生态效益的环境异质性的普遍存在,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影响程度在不同水文生态区差别很大,因此,要想将一个地区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应研究结果可靠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其他流域,必须重视森林水文生态过程动力学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森林对水源的涵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涵养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之一,阐明森林对水源涵养的过程与机理,对于明确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科学合理地培育水源涵养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从林冠层、枯落物层、土壤层等三个层次,分析了森林的水文特征与水文过程,并进一步剖析森林蒸发散与森林植被对水质的影响,旨在为进一步科学评价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寻找水源涵养过程的规律,以期为森林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湖北林业科技》2015,(5):89-90
<正>水源涵养林是指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饮用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湖北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星罗棋布,河流长度100km以上的河流41条,面积百亩以上的湖泊800余个。营建水源涵养林,对保证河流、湖泊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泥沙淤积,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态建设中,营造水源涵养林要综合考虑立地条件、造林整地、树种配置、结构设计、水文生态  相似文献   

4.
水源涵养林结构配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涵养林结构配置是重要的科学问题,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涵养水源是水源涵养林具有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水源涵养林体系的稳定性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文中综述了森林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及演替规律是诊断结构缺陷和功能低效的理论基础,探讨了调控水量、改善水质可作为评价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内容,分析种群、功能群、群落等不同尺度及各水平之间的外推和转化有助于揭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机理,论述通过树种选择与组配、密度与覆盖率等配置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凋落物数量及分解速率。未来需要加强4个方面的工作,即深入分析水源涵养林的结构、拓宽水源涵养功能评价范畴、不同尺度水平的研究及转换、选择适宜的物种组合和优化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5.
水源涵养林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森林是全球维持生态平衡的主体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水源涵养林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的防护林。水源涵养林不但有森林普遍具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最主要的是它具有涵养保护水源、调洪削峰、防止土壤侵蚀和净化水质的功能。水源涵养林通过林冠截留、枯枝落叶层的截持和林地土壤的调节来发挥其水土保持、滞洪蓄洪、调节水源、改善水质、调节气候和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
大伙房水库上游的水源涵养林通过转化、促进、消除、恢复等调节机能和多种生态功能维系着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平衡。区域内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结构与功能不同,当森林植被发生动态变化时,森林植被整体功能的输出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该文通过分析大伙房水库上游水源保护区内人工水源涵养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旨在促进大伙房水库上游水源涵养林健康、持续发展,为整个浑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大伙房水库的生态安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生态水文学理论,充分利用祁连山森林生态站长期生态监测数据及其研究成果,在流域尺度上,围绕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性、研究历程和研究成果及经验进行论述。内容涉及森林水文、森林气象、冻土水文等领域,尤其关注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水分动态及时空分配、森林对降水及河川径流的调节、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的水文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是海河的主要发源地 ,海河下游是京、津地区和华北平原。本区域由于森林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 ,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水资源严重短缺。 1 986年开始实施的太行山绿化工程营造了大面积的水源涵养林 ,就是为了根治水患 ,涵养水源 ,减轻干旱的威胁。但是由于营造的绝大部分是单层纯林 ,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采用混交技术营造水源涵养林可以大幅度提高林地蓄积降水、调节水流等生态功能 ,应全面推广。1 太行山区水源涵养林存在的问题1 .1 林分结构单一太行山绿化一期工程从 1 986年实施以来 ,取得了显著成绩 ,水源…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水源涵养林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09年至2014年间上海市水源涵养林面积、空间布局、森林资源结构和功能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等,结果认为,上海市水源涵养林存在规模偏小、布局不合理、森林结构较差、森林综合功能未得到有效利用等问题,并从扩大水源涵养林面积、优化空间布局、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水源涵养林多种功能等角度探讨了推动上海市水源涵养林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在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灵敏性原则的指导下,以森林生态学和系统论为基础,采用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整合国内外森林健康和水源涵养林研究新成果,结合北京地区自然条件和森林植被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套评价北京地区林分级水源涵养林健康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并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雾灵山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运用水土流失的新指标水流失率、水土流失率来考察城市降水水流失率和水土流失率。并对北京、伦敦的城市森林和河南长江流域山区水土保持林的水流失率进行了计算比较。得出水流失率、水土流失率是考察城市森林水土流失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广西重点公益林水土保持效能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重点公益林为监测对象,采用地面监测法与调查监测法相结合,定期获取水土保持现状数据,构建广西重点公益林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掌握重点公益林水土流失现状及动态变化,对重点公益林水土保持效能进行分类监测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有林地水土保持效能明显优于无林地,间隔期内(2005-2006年)重点公益林资源质量稳步提高,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程度呈减少趋势,森林保育土壤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东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营建技术及效应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物营养、土壤科学和恢复生态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东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的营建技术,并对其效应及演变进行了监测,取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选择出适应于该区的先锋、速生和伴生树种,其主要代表种为肯氏相思、红胶木和红锥。(2)严重水土流失区侵蚀土壤不仅缺乏大量元素,也缺乏微量元素,B的缺乏特别典型,显著地影响尾叶桉的生长。(3)种植模式显著影响水土保持的效果,以乔灌草模式效果好。(4)组装配套技术营建的水土保持示范林,使“烂头山”当年植被覆盖率提高40%以上。既能在短期内减少水土流失,又能改善林地环境条件让慢生树种生长,最终形成多树种混交和稳定有效的水源涵养林,可望逐渐向地带性植被群落演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径流小区实验的方法,在李子口小流域设立了6个不同植被类型的径流小区,研究径流小区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如下:(1)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可表现为撂荒地小区>农耕地小区>林地小区,降雨对林地的土壤侵蚀弱,林地对当地水土的保持能力强,最适合作为当地水土保持的植物措施。(2)总体上,6个径流小区的降雨量、降雨侵蚀力与地表径流量、径流深、土壤流失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表明降雨对当地土壤侵蚀作用强,需重点防护。研究揭示了研究区降雨与土壤侵蚀的相关性,比较了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水土保持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试验区6个类型水土保持生态林进行分结构的调查和分析得出,在内蒙古黄土丘陵区建立水土保持生态林关键在正确划分造林地立条件类型和选择相适宜树种的基础上,严把造林技术关,加快造林前三年的抚育管理,通过树干解析,8-19年林分均处于生长旺盛阶段,郁闭度在0.6-10.0之间,已发挥出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也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树立了样板模式。  相似文献   

16.
侧柏水土保持林林分结构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侧柏林分结构特性、林地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的研究分析,证实了植被盖度、林地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对土壤侵蚀有重要影响。采用挑选主导因子分析的方法,筛选出郁闭度、草本盖度、灌木盖度三个主导因子,并将其林分划分出高结构型、高中结构型、中结构型、中低结构型、低结构型5个水土保持结构类型,为河南省太行山区营造水土保持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集约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麻江、黎平县退耕还林集约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表明:各造林类型植被截留量、土壤持水量、林分总蓄水量随生物量、土壤厚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层较厚、造林年限较长的林分地上部分持水量所占比值小于地下部分;不同造林类型固土效益显著优于其对照,侵蚀模数平均小于对照57.1%.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建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方法,对富源县云南松次生林、华山松人工林、针阔混交林、次生灌丛和荒草地等主要植物群落进行水土保持能力的观测。分析表明:富源县的降雨量主要集中于5~10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6.48%,且降雨量主要是10mm以上的降雨产生;不同群落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和侵蚀降雨次数依次均为荒草地>次生灌丛>云南松次生林>华山松人工林>针阔混交林,说明森林植被类型中针阔混交林保土保水能力最强,其次是纯林,在低效林改造和生态建设工程中应大面积推广混交林的营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