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养是猪和其他动物免疫的物质基础,而且是免疫所必需的,一旦成为限制,就会抑制免疫功能。 1能量 能量严重缺乏影响动物免疫力。给8周龄小鼠足够的蛋白质,但降低能量摄人37%,52星期后发现,与能量摄入充分的小鼠比,能量缺乏的小鼠脾脏的重量降低83%,白血球的数量由8000降低到不足1000/立方毫米,脾树状细胞减少80%,  相似文献   

2.
去掉卵丘细胞或切开卵透明带对小鼠体外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去掉小鼠卵子的卵丘细胞和人工切开透明带对小鼠体外受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相比,用透明质酸酶去掉卵子的卵丘细胞后的体外受精率显著降低(分别为56%和12%-23%);当人工切部分透明带后,卵子的体外受精率增至56%-875(P<0.01);与细胞质均质的卵子相比,细胞质不均卵子即使切开透明带也仅有19%-22%的卵子受精。结果表明,用透明质酸酶去掉小鼠卵子的卵丘细胞后,选择细胞均质的卵子并人工切开透明带,可提高小鼠的体外受精率。  相似文献   

3.
断奶仔猪又称保育猪,是指生后3~5周龄断奶到10周龄阶段的仔猪。 1 生理特点 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凝乳酶等活性下降。小肠出现严重的绒毛萎缩,隐窝变深,肠黏膜淋巴细胞增生和隐窝细胞有丝分裂速度加快。抗体水平降低,细胞免疫力抑制增强,血液免疫球蛋白的数量降低,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低。  相似文献   

4.
仔猪缺铁性贫血,又称仔猪营养性贫血。其病因主要由于饲料中缺乏铁元素、铁的摄人量不足所致。本病多发于冬末舂初,尤其以木板、水泥地面的猪舍,最容易发生仔猪缺铁性贫血症,通常发病率高达90%。影响仔猪发育,免疫力下降,更会引起并发症和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鼠去透明带裸卵的体外受精及其胚胎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提高小鼠弱精子体外受精率的新方法,将小鼠宰杀在20℃下搁置14h,然后取出附睾尾精子进行冷冻保存。用解冻后活力明显下降的精子,与去透明带裸卵进行体外受精。结果显示,与带有颗粒细胞卵的体外受精率(0%) 透明带切开卵的体外受精率(4%-31%)相比,去透明带卵的体外受精率增至39%-68%(P<0.01);体外受精所 2细胞胚,经培养有74%-100%的胚胎发育至扩经囊胚;来自BDF1雄性小鼠精子的2细胞期体外受精胚,经体外培养至囊胚期后再移植,获得了正常新生小鼠,以上结果表明,去透明带裸卵与小鼠弱精子体外受精,可提高小鼠弱精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 AMSCs)进入损伤动物体内后对动物机体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探究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试验采用两步酶消化人羊膜组织分离培养h AMSCs,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荧光的方法鉴定细胞表面分子;将CCl4橄榄油混合液按体重比腹腔注射到小鼠体内造肝损伤模型,损伤后的小鼠尾静脉注射h AMSCs,观察小鼠30 d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和血浆中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分离得到较高纯度的h AMSCs细胞;尾静脉注射细胞的肝损伤小鼠与未注射细胞的肝损伤小鼠相比,注射细胞的小鼠体内淋巴细胞数量有所降低;损伤小鼠体内血浆中IFN-γ含量随着h AMSCs注入时间的延长也逐步降低。h AMSCs进入肝损伤小鼠体内不引起淋巴细胞发生增殖,也不诱发分泌IFN-γ,反而降低动物体内的免疫功能。说明h AMSCs具有低免疫原性,可能使其进入机体后不被免疫细胞识别,从而能够在机体内修复脏器。  相似文献   

7.
葡萄糖是家禽主要的能量物质之一.当家禽处在恶劣环境下或疾病感染时,采食量下降或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容易导致家禽血糖降低,能量缺乏。在家禽能量摄人不足时及时进行补充.对增强家禽抗病力、促进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有良好的作用。葡萄糖在临床禽病防治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许多人不了解葡萄糖的科学使用方法,使用时多数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本文就葡萄糖的生理功能、临床应用、用法与用量以及使用误区等进行简单的论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初生仔猪死亡率高。据统计,仔猪出生后3天内的死亡率占断奶前死亡率的75%(USDA,1991)。导致死亡率高的原因主要有营养缺乏、低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低温、压死等,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初生仔猪营养不良、能量供应不足(BISh。p等,1985)c通过给初生仔猪补充能够迅速被利用  相似文献   

9.
3.4营养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机体内任何一种营养物质的缺乏,都将会影响机体免疫抗体的产生速度、数量和免疫力,从而决定着体质与健康状况。能量:鸡的能量需要通常是用代谢能表示的。饲料中的能量是鸡的一切生理活动过程,包括运动、呼吸、循环、消化吸收、排泄、神经活动、生长繁殖、调节体温,以及长羽毛、产蛋等的动力,也是机体脂肪沉积的原料。饲料中能量大小以及是否适宜,影响着机体体质。机体体质是机体免疫力的基础,因而能量对免疫力产生影响。偶尔性饲料中能量降低,不会对机体免疫力产生明显影响,但长期饲喂低能量饲料,可致体质下降,机体…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日粮能量源结构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肠道黏膜形态、屏障功能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将72只健康且体重相近的21日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CON组(79%蜡质玉米淀粉组)、LSB组(70%蜡质玉米淀粉+9%大豆油组)、MSB组(61%蜡质玉米淀粉+18%大豆油组)、HSB组(52%蜡蜡质玉米淀粉+27%大豆油组),每组18只,分别饲喂4种能量源结构的等能等氮日粮(蜡质玉米淀粉和大豆油提供定量蛋白之外的所有能量),试验期为36 d。试验结束时通过测定小鼠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黏膜形态、屏障功能及盲肠菌群结构研究日粮能量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MSB组、HSB组小鼠的终末体重分别提高5.61%、7.69%(P<0.05)。与CON组相比,LSB组、MSB组、HSB组血清中的白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HSB组小鼠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升高了20.11%,差异显著(P<0.05);LSB组与MSB组总蛋白含量分别降低了4.10%、3.82%,差异不显著(P>0.05)。与CON组相比,MSB组小鼠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l...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副干酪乳杆菌YLZB对小鼠免疫的调节作用,本试验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灌胃不同剂量的副干酪乳杆菌YLZB 30d,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巨噬细胞吞噬能力、NK细胞杀伤能力和血清IgG含量,评价该菌株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副干酪乳杆菌YLZB可显著增加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率、巨噬细胞吞噬能力、NK细胞杀伤能力和血清IgG含量,并呈剂量依赖性。可以得出,副干酪乳杆菌YLZB具有调节小鼠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蜂王浆冻干粉(lyophilized royal jelly,LRJ)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LRJ溶液及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和口服LRJ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LRJ溶液能剂量依耐性的降低静息脾细胞活性,抑制ConA活化的脾细胞的增殖活性。而含药血清对静息和活化的脾细胞的增殖活性均表现出促进作用,和空白血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口服LRJ的小鼠其脾细胞的增殖活性大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RJ作用于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活性物质,提高脾细胞的增殖活性,调节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溶血性葡萄球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SH-EVs)对小鼠生长性能、免疫力、肠道形态与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体重、日龄接近的20只健康雄性离乳C57BL/6小鼠,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2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小鼠。每隔1 d给对照组小鼠灌服15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给试验组小鼠灌服150μL SH-EVs悬液(含500μg SH-EVs)。试验期为5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灌服SH-EVs显著降低了小鼠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并有提高料重比的趋势(P=0.052)。2)与对照组相比,灌服SH-EVs显著提高了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P 0.05),显著降低了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P0.05),有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的趋势(P=0.067)。3)灌服SH-EVs导致小鼠回肠绒毛损伤,肠绒毛稀疏。4)与对照组相比,灌服SH-EVs在门水平上显著降低了小鼠肠道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P 0.05),显著提高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显著降低了小鼠肠道普雷沃氏菌科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拟杆菌属(Bacteroides)、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P0.05);在种水平上显著降低了小鼠肠道产酸拟杆菌(Bacteroides acidifaciens)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提高了毛螺菌科细菌COE1(Lachnospiraceae_bacterium_COE1)的相对丰度(P0.05)。由此可见,灌服SH-EVs降低了小鼠的生长性能、免疫力,一定程度上损伤了肠道形态发育并扰乱了肠道菌群结构,对小鼠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鬼臼酰肼哌啶氮氧自由基对体外培养的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及小鼠L1210细胞,用小孔板法在100.0,50.0,25.0,10.0μg/ml终浓度剂量24h后,残留率分别为39.45%,58.43%,72.33%,81.24%及34.55%,50.37%,76.58%,80.64%,对小鼠移植肿瘤Hcs用80mg/kg剂量,瘤重抑制率为40.13%;用40.13%。  相似文献   

15.
满足高产奶牛能量需要是现代奶牛饲养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当青贮玉米或其他饲草不足、质量低劣时,能量缺乏就显得尤为严重。这时,如果采用大量精料来补充能量,易导致奶牛瘤胃酸中毒、乳脂率降低和采食量下降。因为要保证瘤胃的正常功能,其饲草的喂量至少应达到日粮干物质的45%。脂肪作为一种高能饲料原料,可以替代较多的谷物,来补充低质饲草的能量,维持奶牛的能量平衡,提高其生产性能。能量的摄人量不足也是限制高产奶牛泌乳量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泌乳初期.由于泌乳的需要而使能量的需要量增加,而干物质采食量的增加却很有限,所以通过在日粮中添加脂肪的方式来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增加能量进食量来满足奶牛对能量的需要.从而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在奶牛饲料中添加脂肪已成为现代奶牛饲养技术的要点.但由于其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导致补饲脂肪的成功率较低。本文介绍了脂肪在奶牛体内的消化代谢以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作用,另外,介绍了在奶牛生产中饲喂脂肪的几条原则,希望对广奶牛养殖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在日平均气温30.7℃的高温条件下、同饲养标准相比,试验组生长猪能量提高3.23%,蛋白质增加2个百分点。结果表明,生长猪日采食量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提高8.03%,料肉比降低7.69%,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水通道蛋白AQP3缺失对小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能力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小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模型,分别比较了野生型(AQP3+/+)和基因敲除(AQP3-/-)小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神经传导速率及雪旺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显示,同野生型小鼠相比,AQP3基因敲除小鼠的SFI在损伤后7 d和14 d时呈现显示性差异,神经传导速率显著降低。细胞穿孔试验表明,AQP3基因敲除小鼠同野生型小鼠相比雪旺细胞迁移能力也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AQP3的缺失可导致小鼠雪旺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从而影响了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核受体RORα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的作用,实验使用褪黑素(MT)、核受体RORα拮抗剂SR1001、MT+SR1001、无血清培养液处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36 h,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可极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提高细胞活力及抗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量(P<0.01),抑制促凋亡基因Bax mRNA表达量(P<0.05);与MT组相比,MT+SR1001处理后细胞活力(P<0.05)及Bcl2表达量(P<0.01)降低,细胞凋亡率极显著上升(P<0.01),Bax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结果提示,褪黑素可通过RORα途径抑制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腹泻是猪的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在苏中地区,仔猪饲养以散养户为主,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以3月龄以内的仔猪最为常见,仔猪腹泻占仔猪疾病的85%左右,因腹泻而死亡的仔猪占仔猪死亡总数的45%,其存活者发病后生长缓慢,饲料报酬率低、免疫力降低,容易继发其他疾病,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硒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在体内不可过量,也不可缺乏,否则会引起严重的疾病。补充适量的硒,可降低肿瘤高发区人群的肿瘤易感性,提高机体免疫力。为了解不同剂量硒的诱变和抗诱变作用,本文观察了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对小鼠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并同步观察细胞内重要生化物质cAMP的变化,旨在为遗传毒理的生化机理研究提供线索,并分析硒的抗诱变作用,为肿瘤的化学预防提供依据,并为硒作为防癌和抗癌药物的正确应用提供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