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以ARM9处理器作为主控器的监控系统,采用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DHT11,并结合Lab VIEW虚拟仪器软件编写上位机界面,借用Lab VIEW中自带的Web服务发布功能,实现了大棚内温湿度参数远程动态监测功能。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及时地采集和显示大棚内的温湿度参数,可实现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2.
为了克服目前温室大棚环境监控的人为主观因素缺点,提出了1种基于LabVIEW和GSM的温室大棚环境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影响农作物生产的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数据,结合温室环境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比较理想的监控目标;通过Lab VIEW软件编写数据处理程序,利用GSM网络短信息业务将数据传输给管理中心。经测试,该系统具有稳定、价格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王杰  管涛  李玉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4,(15):3650-3654,3658
针对农业大棚作物生长环境参数精确控制和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基于SSH框架和模糊控制,设计并实现了精准农业大棚智能监控平台。采用B/S体系结构模型,设计了系统框架,采用Socket和多线程技术,实现了与多个大棚的数据通信。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光照度4个参数的模糊控制器,实现大棚内环境参数的自动调节。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湿度、CO2浓度、光照度的变化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保证了作物的生长环境需求。平台运行稳定,执行设备控制响应时间在800 ms以内,采集时间在300 ms以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有效实现了农业大棚环境参数的精准控制和远程操作,为精准农业实施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高温室大棚农作物产量,设计出了一种新型温室CO2浓度调控系统。以海微Hw-36MT-3DA型PLC为控制中心,利用温湿度、光强、CO2浓度等多路传感器对温室环境参数进行采集,采用模糊控制技术,控制电加热气肥发生器的工作状态,实现对温室CO2浓度的实时调节;上位机选用MCGS触摸屏,实现对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5.
基于Android的蔬菜大棚环境监控及对农服务平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的以"环境监控"、"病情咨询"、"科技培训"、"农资超市"和"惠农政策"为主的蔬菜大棚环境监控及农业信息发布及咨询平台。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大棚内的土壤湿度以及大棚内外的空气温湿度、风速、光照度等环境信息,然后利用移动通信网络,传输传感器信息至农户手机,农户通过Android手机上的APP软件随时监控蔬菜大棚内外的环境信息。通过该平台,农户还能获得专家咨询、科技培训、农资信息和惠民政策输送等服务以避免生产和经营的盲目性。该系统应用方便快捷,具有对农服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目前农村蔬菜大棚种植分散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GSM的大棚环境参数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有采集监测终端、GSM网络和手机监控终端组成。采集监控终端采用温湿度传感器SHT11以定时方式和随机方式实现蔬菜大棚中温湿度的检测,通过TC35I模块以短消息的方式与手机监控终端完成数据的交换。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温度监测范围为-10~40℃,误差为±0.4℃,湿度误差为±3%,满足温湿度测量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Lab VIEW实现植保无人机变量喷洒过程的地面PC监控系统,并通过蓝牙实现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监控系统.经调试,该系统在PC机和手机中实现了喷洒流量的在线调节以及实际流量、飞行参数和地面监测点风场数据等信息的实时检测.该系统性能良好,功能实用,能满足变量喷洒地面监控系统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8.
杨静  张磊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4):166-167
设计了一套能实时控制农业种植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度及CO2浓度等参数的测控系统,该系统安装了农艺专家管理程序,能给出不同时期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环境参数,并自动生成合理的控制方案,实现了人造气候的智能化管理.阐述了一个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运行可靠、成本低.系统通过对温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参量的采集,并根据上述参数...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有线蔬菜大棚监测设备的缺点,设计一套物联网蔬菜大棚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由蔬菜大棚采集终端,数据集中器、服务器和监控数据中心四大部分组成,采用LoRa扩频通信技术实现远距离通信。蔬菜大棚采集终端把采集到的温度、湿度、光强强度和CO2浓度值,通过LoRa无线网络发送到数据集中器。数据集中器通过GPRS通信模块把数据发送到监控数据中心。用户可通过手机可以实现进行蔬菜大棚环境参数监控,提高管理水平。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工作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为了更好的保障樱桃生长环境,本文设计一款基于物联网的樱桃种植大棚远程监控系统。系统采用STM32L151CBT6A型号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将各类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经过A/D转换器,通过GPRS传输模块发送至用户端,利用通风机、温控设备、灌溉机等设备,实现对温室内温湿度、CO2浓度、土壤湿度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存储以及人为远程控制,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LabVIEW软件设计温室环境的远程监控系统,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温室环境,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设计了温室环境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数据的网络化采集和远程监控。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合理,性价比高,并且具备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ZigBee的蔬菜大棚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万用  谢泽会  王延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187-12188
为克服现有的蔬菜大棚监测系统布设线缆的复杂和高成本以及控制上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的蔬菜大棚监控系统。将传感器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蔬菜大棚温环境的实时监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性能稳定,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与扩展性好、布点灵活等特点,有利于蔬菜大棚的智能化和统一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集约化蔬菜系统是当前全球高投入和高环境代价热点系统,降低不同区域蔬菜生产环境代价是实现蔬菜绿色生产的关键。本研究以重庆市铜梁典型露地蔬菜为研究对象,采用农户问卷调查方法,并结合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系统评价该地区露地蔬菜生产的施肥现状与环境代价(活性氮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并比较蔬菜种类间差异。最后,基于推荐施肥量估算其节肥减排潜力并明确节肥减排措施。结果表明:重庆市铜梁区蔬菜生产系统肥料用量高,当季氮、磷、钾平均用量分别为483、321 kg·hm-2和369 kg·hm-2,普遍超过作物自身养分需求,且重基肥、轻追肥。高肥料投入导致该地区蔬菜生产系统环境代价高,平均活性氮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分别为141 kg·hm-( 2以N计)和6 352 kg CO2e·hm-2,氮肥投入贡献了86.6%~92.9%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同蔬菜种类间肥料投入量和环境代价差异大,其中,茄果类蔬菜的肥料投入和环境代价最高。不同蔬菜类型节肥减排潜力大。单位面积上,与推荐施肥量相比,该地区蔬菜生产系统氮、磷、钾肥的节肥潜力分别为48%、55%和39%,降低活性氮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分别为46%和48%。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种植年限对菜田土壤肥力、盐渍化及酸碱度的影响,采集西安市8个涉农区县露地、大棚和日光温室全部菜田共422个样本0~20 cm土样进行了土壤养分及盐分和p H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增长,露地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大棚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变化,日光温室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露地和大棚蔬菜土壤碱解氮含量无显著变化,日光温室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增加趋势。露地蔬菜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变化,大棚蔬菜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日光温室蔬菜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增加趋势。露地蔬菜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大棚和日光温室蔬菜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变化。总的来看,随种植年限增长,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养分富集十分明显,这与设施蔬菜化肥投入过高有关,必须控制设施蔬菜化肥用量,从而避免肥料的浪费与环境污染。随种植年限增长,露地和设施蔬菜土壤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盐分均无显著变化,但设施蔬菜土壤硝酸盐含量是露地蔬菜的2.2~2.3倍,土壤电导率是露地的2.0~3.3倍,说明设施蔬菜土壤硝酸盐和盐分累积十分明显,对蔬菜生产形成潜在不良影响,应通过控制化肥用量加以防控。随种植年限增长,露地和设施蔬菜土壤p H值均无显著变化,两者之间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基于STM32的智能温室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TM32为主控制器,设计了集温室环境信息采集和自动控制于一体的基地、远程两级监控模式的温室智能控制系统。基地监控支持实时环境信息显示、历史环境信息查询和环境信息变化曲线显示功能,利用触摸屏设计的友好人机接口,可实现对作物理想生长环境参数的设定,系统依据设定的环境参数和实时采集的环境信息控制环境调节设备实现对温室环境的自动调节,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远程监控采用RS232通信协议与基地控制系统连接,实现参数设定、实时数据显示及历史查询显示功能。系统还支持手动模式控制,以应对突发报警调节。试验分析表明该系统对温室环境监控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周转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显著,进而制约土壤肥力、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影响气候变化和环境健康。本文综述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施肥方式、种植制度、耕作模式)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发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情景下土壤有机碳增速最快,且施肥量与土壤碳库存在阈值效应;有机肥的施用增加了土壤中CO2排放通量,磷、钾两种肥料的施用与施用氮肥相比更能降低农田土壤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提高有机肥和磷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丰富度的提高和微生物量碳的积累。种植结构和种植密度均会影响农田土壤的碳储量,种植结构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显著,轮作和间作的种植模式与传统单一作物种植相比可有效减少农田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轮作与连作相比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农田土壤固碳效率的提高,可降低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且对微生物活性、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碳源利用情况均有积极影响。最后总结了国际主流碳模型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应用概况,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对农村居住建筑、生产建筑和能源建筑群体的互补作用,及种植业、养殖业、肥料加工和能源利用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态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日光温室、沼气池和畜禽舍进行综合设计,建立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种、养、沼、肥相结合的生态农业体系,形成饲料、肥料、能源、环境保护为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时空尺度下露天菜地及设施菜地种植模式对土壤属性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采用Moran''s I空间分析方法,对安徽省肥东县2017年采集的375个表层土样数据、2016年的露天菜地数据及2019年的设施菜地数据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露天菜地种植时间越短,土壤全氮、速效钾的平均值越高,设施菜地种植时间越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 5种土壤属性平均值越高。除速效钾外,露天蔬菜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pH指标值均低于设施菜地。距离城镇越近,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pH越高。两种菜地分布密度与有机质、全氮空间分布呈高高空间正相关,与有效磷和速效钾呈低高空间负相关,与pH在土壤中呈高低空间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菜地土壤属性指标值因受到种植时间与城镇距离因素的影响而差异明显。因经济利益驱动,设施菜地种植时间较短但土壤养分累积较快。菜地分布密度对土壤属性空间分布格局影响明显,菜地种植与土壤酸化、养分累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Moran''s I空间分析,可实现对蔬菜生产区域的管理,为进一步分析土壤属性扩散演化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集约化菜地N2O排放及减排——基于文献整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估中国菜地生态系统N2O排放及其减排潜力,通过搜集已发表的露天及温室菜地N2O减排田间原位观测数据,利用整合分析方法,评估了减施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有机肥替代、施用生物质炭和优化灌溉等几种措施在蔬菜生产中减排N2O的潜力。结果表明:菜地中大量施用氮肥虽然增加蔬菜产量,但也显著增加了菜地N2O排放。在高施氮下,与露天菜地相比,温室菜地降低N2O排放系数和单位产量N2O排放量。与当地常规管理措施相比,各种优化措施均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菜地N2O排放,幅度分别为49.4%(减施氮肥)、33.2%(配施硝化抑制剂)、26.6%(有机肥替代)、29.1%(施用生物质炭)和34.3%(优化灌溉),平均达36.6%。在高施氮下,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更有效地降低N2O排放系数和单位产量N2O排放量。菜地N2O排放量随着氮肥减施率的增加而降低,在低施氮土壤中N2O减排效果更好。优化灌溉在不同施氮量下对N2O的减排效果相当,配施硝化抑制剂和施用生物质炭则在低施氮条件下N2O减排效果更好。中国露天和温室菜地生态系统N2O减排潜力大,减施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有机肥替代、施用生物质炭和优化灌溉等几种措施均能有效降低N2O排放。由于温室菜地集约化程度更高,N2O减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