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从新疆传统酸马奶以及市售酸奶中分离鉴定出嗜酸乳杆菌,从中筛选出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菌株进行发酵特性研究,寻找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嗜酸乳杆菌菌株.[方法]利用MRS培养基活化嗜酸乳杆菌,并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发酵乳中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数,同时利用pH计和NaOH标准溶液滴定酸度以测定发酵乳在发酵过程以及冷藏期间的酸度变化.[结果]发酵24h,嗜酸乳杆菌G14、S22和G13先后到达发酵终点的顺序依次为G14> S22> G13,其中嗜酸乳杆菌G14的产酸能力最强,发酵乳的滴定酸度为94.83°T,pH值为4.30.4℃冷藏期间,嗜酸乳杆菌G14和S22发酵乳的后酸化程度较菌株G13低.冷藏16d时,各菌株仍具有较高的对数存活率,且菌株G13、S22和G14的对数存活率分别为79.18;、80.12;和85.57;,存活能力的顺序依次为G14> S22> G13.[结论]嗜酸乳杆菌G14产酸能力最强,最先到达发酵终点.冷藏过程中,嗜酸乳杆菌G14和S22的发酵乳后酸化程度较低,且嗜酸乳杆菌G14的对数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发酵菌糠在饲料中的应用价值,试验选取6株乳酸菌菌株(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了菌糠的发酵试验,测定了发酵菌糠的总酸、酸溶蛋白含量、乳酸菌总数及感官品质,并分析了菌糠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和抑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6株乳酸菌中,植物乳杆菌的发酵效果最佳,总酸...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在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马铃薯渣与汁水为原料,以短小芽孢杆菌ZY05为发酵菌种,优化马铃薯薯渣液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的工艺.初步确定了马铃薯薯渣与汁水发酵的适宜条件.具体为除茵种外不添加任何外源物质,pH自然.发酵温度为37℃,转数为180 r·min-1,发酵时间为120 h.通过本项工艺获得的马铃薯渣...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嗜酸乳杆菌转变结合态骨钙为游离态的可行性,同时为开发含有益生菌的生物态补钙制剂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牛骨粉为发酵基质,嗜酸乳杆菌为发酵菌株,钙转化率为特征性指标,研究不同糖类、氨基酸、维生素对嗜酸乳杆菌发酵牛骨粉钙转化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嗜酸乳杆菌促生长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钙转化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多菌种混合发酵研究,克服了单一嗜酸乳杆菌发酵乳所生成的不良口感及风味缺陷,筛选出最优混合菌种的组合。生产出的酸奶嗜酸乳杆菌含量达1.5×10^8CFU/ml,酸度达93.1 ̄94.5°T。  相似文献   

6.
从延边地区黑熊肠道中分离并鉴定出3株乳酸菌,其中,嗜酸乳杆菌2株,发酵乳杆菌1株.根据其活性及胆盐耐受性选择2株嗜酸乳杆菌(L-1,L-3)进行耐酸试验、抑菌试验及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这2株嗜酸乳杆菌在胆盐含量0.3%,pH值为2.0时仍然生长,其代谢产物对常见致病菌有较好抑制作用,对小白鼠的毒性试验无毒性.这表明该菌株完全能适应动物胃肠道环境,作为微生态制剂用菌种具有较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酸乳类型,以黑甜玉米为原料,经过预处理后,辅以适量的脱脂乳,双歧杆菌为发酵菌种,研制具有良好凝固状态的玉米发酵酸乳,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黑甜玉米凝固性酸乳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发酵时间料液比发酵温度接种量,发酵的最佳工艺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10h、料液比1∶4;稳定剂的最佳选择为0.10%黄原胶+0.10%单甘酯,该条件下的酸乳具有良好凝固状态、玉米味浓郁、甜度适口。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移动袋装多菌复合固态发酵富硒豆粕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选用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4种菌株,通过移动袋装固态发酵技术复合发酵富硒豆粕,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产品进行品质检验。结果表明,豆粕富硒发酵的最优菌株配比为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2∶1∶2∶2;亚硒酸钠、豆粕、菌液接种量为影响发酵过程中重要的3个因素,其最佳配比为亚硒酸钠19.43 mg/kg、豆粕91.38%、菌液接种量11.62%,经验证试验,在该条件下有机硒转化率能达到55.48%;富硒豆粕发酵产品经检验,其直观评价、有机硒含量、营养成分、有害物质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符合国家《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豆粕经多菌株联合富硒发酵,其产品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是一种优质的富硒菌制剂和功能性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9.
李辉  吴荣荣  魏淑珍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139-5141
为研究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的生长刺激因子,初步研究了黄瓜、番茄、胡萝卜天然提取汁对嗜酸乳杆菌HS112菌种生长的影响.由单因素试验结果得出,黄瓜汁的5%、番茄汁的6%、胡萝卜汁的8%为HS112菌种的最佳刺激体积分数;由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天然刺激因子组合为8%胡萝卜汁、9%黄瓜汁和4%番茄汁.  相似文献   

10.
发酵香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为发酵剂发酵香肠,对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单一菌森发酵最佳工艺为30℃,10^8cfu/g,24-48h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以1:1组合时最佳工艺为30℃10^7cfu/g,18-24h。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富锗酵母蛋白粉对细菌生长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选择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标准菌株作为受试菌种,进行富锗酵母蛋白粉对细菌的增菌、耐盐性、酸碱耐受性、温度耐受性的影响以及其对嗜酸乳杆菌产酸和抑菌效果的影响等试验。结果表明:富锗酵母蛋白粉对嗜酸乳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增菌作用,其最适作用浓度分别为1、1、4、4 mg/mL。富锗酵母蛋白粉能一定程度地提高细菌的耐酸碱能力、胆盐耐受能力及温度耐受能力,提高嗜酸乳杆菌的产酸量和其细菌素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本试验为富锗酵母蛋白粉在饲料中的添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豆粕固态发酵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菌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筛选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菌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个菌种,通过平板培养、单菌和混菌发酵试验,对豆粕固态发酵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菌种进行筛选。[结果]结果表明: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种作用于豆粕可以提高其粗蛋白含量;枯草芽孢杆菌M5094与热带假丝酵母C3161混菌发酵豆粕效果最好,发酵反应48h后,豆粕的粗蛋白含量增加了11.50%,增加率为36.43%。[结论]选择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2种菌作为豆粕固态发酵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的复合菌种。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和驯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用自己设计、筛选的培养基和菌种分离培养方法从南京,淮南,合肥和蚌埠等地生产的酸乳中筛选出优良酸乳生产菌株,并按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和乳酸菌特有生理生化指标对其进行鉴定。在确认菌株菌名为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杆菌情况下,按照生产南瓜酸乳需要,对菌种分别进行驯化。  相似文献   

14.
猪粪除臭微生物筛选及其生长曲线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制猪粪微生物除臭剂,本试验以发酵猪粪为样本筛选除臭微生物并对其生长曲线进行测定,结果从发酵猪粪中分离得到4株具有除臭功能的菌株,经染色镜检和生化反应判定为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班图酒香酵母菌,且这4株菌株的生长曲线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从藏灵菇发酵乳中分离益生乳杆菌,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为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提供优良菌种.先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MRS从藏灵菇发酵牛乳中分离得到乳酸菌,再分离纯化出乳杆菌,并对分离的乳杆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研究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用MRS培养基从藏灵菇发酵牛乳中共分离出乳杆菌菌株6株,通过生理生化试验确定这6抹分别为:2株发酵乳杆菌、2株嗜酸乳杆菌和2株短乳杆菌.将分离出的菌发酵鲜牛乳,在品尝过程中发现口感较酸,推断其有很强的产酸能力.  相似文献   

16.
嗜酸乳杆菌是目前乳酸菌家族中极为重视研究与开发的益生菌之一,优质嗜酸乳杆菌对于其产品的产量、质量、生产效率等方面都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论述了一种新兴的嗜酸乳杆菌育种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原理及在嗜酸乳杆菌菌种选育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采用牛津杯法和平板涂布法对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菌株的拮抗作用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可以通过调整菌种配比来降低各个菌株间的拮抗作用。拮抗作用较小的菌种配比为: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黑曲霉∶米曲霉∶细黄链霉菌=6∶3∶2∶2∶6∶2∶2∶3∶2∶2。所选定的培养基为Ⅰ类培养基,pH 6.5。根据菌种习性、生长环境以及快速活菌计数结果确定制备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添加顺序为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芽孢杆菌→细黄链霉菌→真菌类。  相似文献   

18.
从实验室保藏的可用于酸奶制品的菌种出发,筛选出2株可以在牛奶中发酵谷氨酸生成GABA的菌株嗜热链球菌gm-12和嗜酸乳杆菌gm-11,并对菌种添加比例进行优化,当其添加比例为1:5时产GABA的量达到最高为5.62 g/L。并且根据不同产品的需要优化了其发酵条件,当制备酸奶制品时采用24 h发酵,此时谷氨酸钠最佳添加量为1.5 g/L,GABA的产量为1.33 g/L;当制备酸奶饮品时采用72 h发酵,此时谷氨酸钠最佳添加量为6.0 g/L,此时GABA的产量为4.78 g/L,并且由该条件生产的酸奶产品评价良好。为富含GABA酸奶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邦建  王海峰  武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25-1527,1849
[目的]以冬瓜、香菇、牛奶为主要原料,通过发酵生产一种新型复合酸乳饮料,为其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将冬瓜、香菇分别取汁,选取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1∶1)的混合菌种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生产复合酸乳饮料,通过L9(33)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结果]冬瓜、香菇复合酸乳饮料的最佳配比为:蔗糖用量7%,冬瓜汁与香菇提取液的质量比为2∶3,其添加量为25%,稳定剂添加量为0.2%,发酵温度为42℃,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4.5 h,产品经调酸后pH值为4.25。[结论]冬瓜、香菇复合乳酸饮料滋味独特,香气浓郁,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特定功能的直投式发酵剂,利用6种自制的发酵剂发酵制备酸乳,评价其酸度、保水力、感官及质构特性。结果表明,1号发酵剂的发酵性能最优,其包含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双歧杆菌共8种菌株,可用于特定保健功能酸乳及其制品的生产,具有工业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