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苹果郁闭果园通常存在枝叶密集重叠,光照恶化,管理不便,病虫害严重,树势衰弱,果品产量和质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等一系列问题。所以郁闭果园的改造是各苹果产区的普遍性问题。近几年,我们通过郁闭果园改造,并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配套技术,使苹果的优质果率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2.
正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栽植苹果已有60多年,而大规模栽植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95%以上为乔砧树,行株距4 m×3 m,树龄大都20年生以上。当前盛果期果园普遍存在株间交接、交叉、密闭,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差,光照恶化,腐烂病严重,果园效益低等诸多问题。为了提升这些果园的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我们推广应用‘红富士’苹果提质增效改形技术,取得了明显效果。1改形对象密度较大、光照恶化的果园乔砧园666.7 m2栽  相似文献   

3.
在苹果栽培中解决光照的技术措施光对苹果产量和果实品质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许多果树不结果的原因很多,但光照不良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此,解决好光照条件就成为苹果高产、稳产、优质栽培的关键措施。一、要使苹果树冠中有合理的枝类组成。据许多丰产果园调查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4.
针对河北省中南部果树生长量大,影响苹果果品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是果园内的光照问题,1995年以来进行树体结构的改造,彻底改善了示范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在实现稳产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和果园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苹果郁闭果园通常存在枝叶密集重叠,光照恶化,管理不便,病虫害严重,树势衰弱,果品产量和质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等一系列问题。所以郁闭果园的改造是各苹果产区的普遍性问题。近几年,我们通过郁闭果园改造,并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配套技术,使苹果的优质果率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光照与苹果果实品质及叶片营养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照与苹果果实品质及叶片营养状况苹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目前,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之首位。据调查,现有苹果种植面积中,75%以上是近10年来新栽植的幼树,绝大多数为密植。由于适用于密植果园的栽培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滞后,造成大面积果园早期郁闭...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苹果生产的发展,苹果栽植密度也由上世纪50年代每667 m2的10~15株增加到30~50株,使苹果早期枝量增加迅速,在适当的控旺和促花措施基础上,提早了结果期,提高了早期产量.但对乔砧苹果的生长势却难以有效控制,如果树形选择不当或整形技术不规范,就会使苹果树体大与空间小的矛盾难以调和,造成果园过早郁闭,严重影响果园的光照条件,影响苹果产量的提高和果品质量的改善.因此,苹果树的控冠改形,已成为苹果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苹果生产的发展,苹果栽植密度也由上世纪50年代每667m^2的10-15株增加到30-50株,使苹果早期枝量增加迅速,在适当的控旺和促花措施基础上,提早了结果期,提高了早期产量。但对乔砧苹果的生长势却难以有效控制,如果树形选择不当或整形技术不规范,就会使苹果树体大与空间小的矛盾难以调和,造成果园过早郁闭,严重影响果园的光照条件,影响苹果产量的提高和果品质量的改善。因此,苹果树的控冠改形,已成为苹果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山西省翼城县苹果栽植历史悠久,海拔800~1200m,地域广阔,土层深厚,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是苹果生产的优势区域,是全省"一县一业"苹果产业项目基地县和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近年来,翼城县不少果园适应新形势引进新品种,在苹果生  相似文献   

10.
2016年烟台苹果与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烟台苹果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对2016年烟台苹果种植区的气候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16年烟台苹果种植区在苹果生长发育和采摘运输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光照正常,气候资源一般.在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期受到干旱、高温、“日烧”等不同程度的影响,及部分果园生产措施积极性不高,成熟采摘期的冰雹对本地苹果生产整体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苹果"大改形"技术在陕北果区的推广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该地区果园长期存在的枝量过大、树形不规范、树冠郁闭、光照条件恶化、果品质量差等问题,但目前有些果园仍不能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这项技术,直接影响了改形效果.现结合近年推广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1套袋苹果发生日烧的原因 1.1气象因素 套袋苹果日烧发生与最高气温、日照强度、相对湿度、风速、降雨持续时间、月份等气象因素有关。1.1.1光照光照不仅增加了果实表面温度,而且直接参与了日烧发生的有关过程。据我们对长武套袋富士果园调查、观测,果实表面温度中由光照附加部分可增加7—12℃。  相似文献   

13.
苹果园铺设反光膜技术已经在全国各主要果区得到大量推广应用。此项技术由日本引进,经山东、辽宁、陕西等地果区的生产实践证明,确实是一项促进苹果全面着色,增加全红果率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果树生产上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1 反光膜促进果实着色原理 果实着色与果园的光照条件关系非常密切。生产实践证明,凡是光照条件好的果园果实着色效果就比较好。果园铺反光膜是通过反光膜对阳光的反射,改善整个果园  相似文献   

14.
耿忠芳 《落叶果树》2004,36(4):37-37
“大改形”为陕西省渭南市目前大力推广的苹果栽培四大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合理的大改形,不但有利于树冠光照的合理分布,而且能够全面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品质。笔者于2002~2003年对多个大改形果园进行了调查,提出高产量、高品质的果实空间分布指标和光照阈值,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大改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当前苹果生产中冠过大、枝过多、角过小、势不均等现象极为普遍,由此造成了果园光照不良、果品质量差、大小年现象明显、病虫害严重、田间操作管理不便、生产成本增加和效益下滑等现象。因此,改造不规范树形,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已成为苹果生产中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6.
正1我国发展矮砧苹果的重要性矮砧苹果集约化栽培制度不仅是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更是我国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矮化砧木是实现苹果矮砧栽培的最主要途径。目前世界苹果主产国新建果园基本上是采用矮砧集约化栽培,大多数国家已占苹果总面积的90%以上。而我国现有苹果园90%以上为乔砧果树,果园郁闭,光照不良,管理费工,是一个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栽培模式。矮化自根砧苹果园666.7m2产量一般为4~5t。我国目  相似文献   

17.
果业文萃     
苹果密植园改造技术我省“八五”和“九五”期间发展的乔化和矮化中间砧苹果园,由于栽植较密,枝量较大,树冠郁闭,风光条件恶化,严重影响了优质高档苹果的生产。苹果密植园改造的重点是改造树形,调整枝类组成,减少667平方米枝量,创建良好的个体和群体结构,从而改善果园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8.
正陕西省长武县发展苹果产业有很大的区位比较优势和自然资源基础,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远离污染、生态植被良好,符合优质苹果生产七项指标。近年来,长武县果园面积基本稳定,随着果品需求及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果园面积年递增0.067%,处于动态稳定发展中,步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到了24万亩,挂果面积16万亩,总产量28万吨,果业总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果业纯收入达到了6 6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已成为长武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过去苹果种植基本上是以乔化密植为主,树形多采用三主枝疏散分层形、纺锤形或主干形等树形,由于进入盛果期后存在严重的光照郁闭问题,造成果园产量低、品质差。目前有大量的乔化密植苹果园通过缩冠间伐和开心改造将原有树改为开心形,这种树形主干高,树冠一层,枝、叶、果都能充分着光,彻底解决了乔化密植果园的光照郁闭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勇 《北方果树》2021,(5):47-48
滕州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落叶果树种植的最南部,即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南部,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适宜发展苹果产业,曾被评为鲁南地区果业盛地和"苹果之乡".苹果种植面积广,品种多,产量高,但大部分都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初发展的,主要采取纺锤形乔砧密植栽培模式.由于管理不到位,大部分果园出现密闭、光照不良、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部分果园进行了调整,有些已退出历史舞台.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是苹果栽培的发展趋势,具有结果早、丰产、稳产、便于管理、减少用工等优点,是未来苹果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