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了解聚合草的青贮价值,甘肃省成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在本县友联大队养猪场进行了聚合草打浆青贮试验。 1.青贮池:借用半地下式砖、水泥结构的盛水池,体积为1.166立方米(1.80×O.72×0.90),用前用清水洗净晾干。 2.青贮原料:采用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六日第一次刈割的夏播朝鲜种聚合草。 3.打浆及装池:将刈割的鲜草当天用FFC—370型爪式粉碎机(取掉筛片,不  相似文献   

2.
<正> 我校于1977年引种聚合草,经5年来种植观察,聚合草在重庆市郊3、4、5月及9、10、11月均能正常生长及刈割利用,12、1、2月能露地越冬。但在6、7、8月,当刈割后则发生烂根死苗,死亡率12—75%。据报道,国内一些地区也存在类似现象。因此解决聚合草烂很死苗,是发展和推广聚合草的首要问题。在历年试验基础上,近两年来,我们在高温的6、7、8月不进行刈割,对防止聚合草烂根死苗取得了较好的情况效果。兹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籽粒苋是苋的饲粮兼用种,目前常用作青精饲料饲养各类畜禽。间拔:小面积密植可采用此法。即小垅畦作,分期播种,分期间拔利用,间大苗留小苗,间密留稀,逐渐留成单株,后再刈割利用。刈割:当株高60~8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刈割,留茬高度以20厘米为宜,要留有3~4片功能叶以利再生,以后每隔20~30天刈割一次。全年可刈割3~5次,每次刈割后应施加水肥。在鸡日粮饲料中,每日每只蛋鸡添加青茎叶50~100克,肉鸡添加100~150克,苋茎叶喂猪可用1千克干混合料同3~5千克切碎茎叶混拌后稍加沤制,即可饲喂。青贮:籽粒苋比玉米秸秆产量高,营养丰富,饲料质地好。…  相似文献   

4.
人工种植牧草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全国各地得到大面积推广。笔者现将人工种植牧草的刈割与调制做一简单介绍,供参考。   一、牧草的刈割   (一 )牧草的适宜刈割期:牧草的刈割时期是影响牧草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应确定在单位面积营养物质总收获量最高时期进行刈割。禾本科牧草宜在抽穗到开花期刈割,豆科牧草宜在现蕾或初花期刈割。   (二 )刈割高度:刈割过高,会降低疸;刈割过低,会影响牧草割后再生,甚至影响以后各年的产量。一般上繁草刈割可高些,留茬 5~ 6厘米;下繁草应低些, 4~ 5厘米。土壤、…  相似文献   

5.
正为有效解决植被破环,生态环境恶化,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挑选串叶松香草、冀草1号、冀草2号这三种羊牧草为试验材料,在河北山区及丘陵地区进行种植,观察其产量和营养价值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作物产量:串叶松香草株高可达1.8~2.5米,每年可刈割3次,亩产鲜草达到9805千克;冀草1号株高可达2.5~2.8米,当年刈割3茬,亩产鲜草7076千克;冀草2号,株高可达2.5~3米,当年刈割3茬,亩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1年开始的养分回添控制试验,研究锡林郭勒盟草原羊草+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群落在不同肥料(氮、植物割取部分和有机质)对羊草割草场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刈割相比,刈割+有机质回添、刈割+植物回添和刈割处理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但刈割+N素回添处理生物量并没有显著降低。4种处理均增加杂类草和一、二年生植物的地上生物量。与单纯刈割相比,刈割+植物回添处理可增加根茎禾草生物量;刈割+N素回添处理显著增加丛生型禾草地上生物量。与单纯刈割相比,刈割+植物回添处理增加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群地上生物量,刈割+N素回添处理增加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种群地上生物量并显著增加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生物量。这说明养分回添对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不仅与所施肥料种类和施肥量有关,还与该草原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由于过低而频繁的刈割所引起的植株生长减慢和活力降低,是草地耕作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本项试验的目的在于评价刈割对"Merion"草地早熟禾(Poa Prateusis L.)生长及生理的影响。在一个人为控制的环境(昼温23℃,夜温16℃)中,从种子开始,分别存彼此相隔的育苗罐中完成为期8个星期的苗期。对这些幼苗以每周二次(3—4天),每一次,和每二周一次的数周频率和以2.5厘米和6.2厘米的茬高刈割,用来和受控制但没有刈割的植株相比较。在第一次刈割之后每隔0—2周,2—4周,4—6周的间隔时间里的测定植株对刈割的反应情况,结果是,以2.5厘米茬高刈割的植株,其根的干重和枝条的再生比以6.2厘米茬高刈割的植株为大。在上述两个刈割高度上,每二周刈割一次的植株,其侧枝的形成(包括分蘖和地下茎)比每周刈割两次的植株要大些或者相同。在同样两个刈割高度上,每周刈割一次的植株,其根和枝条(包括叶和叶鞘)的比率,一般比每二周刈割一次的植株要大。在多数情况下,频繁刈割的植株,其根和叶鞘光同化14C的积累量比不频繁刈割的植株较多,而在叶片部分的积累量较少。和每周刈割两次的植株,其单位叶面积的光合作用和暗呼吸作用的速率一般比每两周刈割一次的植株高些,而植株总叶片面积上的这些同样参数,每周刈割两次的比每两周刈割一次的为低。由于过低而频繁的刈割而引起的"Merion"草地早熟禾生长和活力的降低可归困为叶片面积的减少。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变动刈割频率比调整刈割高度,能更有效地减少刈对"Merion"草地早熟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2012~2015年,在海河平原区以2个苜蓿品种为材料,设置2种刈割制度,每种刈割制度下设置3种刈割次数,从苜蓿各茬次产草量、饲用品质以及农艺性状等方面研究适宜海河平原区苜蓿生产的合理刈割制度。试验结果显示:末次刈割时间确定情况下年刈割5次时产草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年刈割5次处理时产草量和年刈割4次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年刈割6次处理,而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年刈割4次和年刈割6次处理。两个品种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RFV值)均随着刈割次数增加而逐渐升高,饲用品质更优,表现趋势一致。综合考虑苜蓿产草量、粗蛋白产量和饲用品质,海河平原区苜蓿生产以年刈割5次为宜,建议第1茬草刈割在现蕾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进行,第2茬草刈割间隔为30d,而第3茬、第4茬和第5茬草刈割间隔为40d,此种刈割方式为该地区苜蓿优质高产的合理刈割制度。  相似文献   

9.
不同利用方式下山地高草草甸群落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位于天山北坡中段的山地高草草甸为对象,研究了放牧、刈割+放牧、刈割3种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生物量和高度均表现为刈割+放牧刈割放牧;2)不同利用方式对植物重要值影响不同,刈割+放牧方式的草地提高了禾草在草群中的比重,降低了杂类草的比重,而刈割和放牧方式的禾草、杂类草的比重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采取刈割次数、刈割周期和最佳利用次数两个试验,研究了苏丹草在当地环境条件下最佳刈割周期和年利用次数。结果表明,每45d为一刈割周期,年利用3次为佳。  相似文献   

11.
试验概况刈割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解不同时期开花结实的红三叶授粉蜂种类、数量、授粉受精率、结实率的变化及其对种籽产量的影响。刈割试验仍设置在本所牧草园内。设红三叶一年不刈割、刈割一次、刈割两次三种处理。其中,刈割两次处理分别由授粉试验中自由授粉的红三叶和品比试验中的贵州红三叶代表。小区面积2×3平方米,每处理重复3次,品种均为贵州红三叶。1987年10月12日播种。第一次刈割于1988年3月15日红三叶初花期进行。为了同时考察施肥对结实率、产种量的影响,刈割后,作刈割一次处理的未追肥。作刈割两次处理的,于第一次刈割后,品比试验按每亩3千斤、授粉试验按每亩5千斤的腐熟鸡粪,分别沟施追肥一次。第二次刈割于4月15日现蕾期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2.
聚合草是优质高产的畜禽饲料植物,1次种植可连续利用20多年。经与苜蓿、串叶松香草等20余种牧草栽植和饲喂比较,聚合草产草量高,再生能力强。春、夏、秋三季可随割随长,1个生长季北方可刈割3~4次,南方可刈割4~6次。一般每茬亩(667平  相似文献   

13.
施肥和刈割对新麦草产草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孙彦  史德宽 《草地学报》1998,6(1):11-19
本文研究氮肥,磷肥,钾肥和刈割次数的交互作用与新麦草人工草地产草量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氮肥,磷肥,钾肥和刈割次数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其中以氮肥与磷肥,氮肥与刈次间的交互作用较大;而钾肥与刈次间的交互作用较小。在试验范围内,氮肥,磷肥,钾肥和刈次的最佳组合为:每公顷施氮312千克,磷171千克,钾125千克,刈割2次。利用频数分析法给出产草量维持在一定水平的具体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甘肃省兰州周边地区适宜种植的优质饲用高粱品种及最佳利用方式,在兰州市红古区开展了大马力918、大奖505、陇草1号和陇草2号4个供试品种的物候期观测、农艺性状比较及其在不同刈割次数下草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个供试品种平均生育期121.3 d,大马力918生育期相对较长,为129 d;刈割一次时,大马力918各性状表现最佳,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最高,分别为125.22 t/hm~2和39.19 t/hm~2;两次刈割时,各品种平均株高较刈割一次显著降低(P0.05),有效分蘖数、全株叶片数及鲜干比均显著增加(P0.05);大马力918两次刈割时鲜草产量较刈割一次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品种均显著升高(P0.05),刈割次数的增加对陇草1号干物质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认为,在当地特定的气候条件下,陇草1号适合多次刈割,而大马力918适合一次刈割。  相似文献   

15.
在同仁县进行了不同留茬高度的的刈割试验。试验表明:留茬高度、刈割时间不同,不仅直接关系到当年草地产草量,也间接影响下年草地生产水平的维持和提高,在开花期、留茬高度4cm的草地是次年增加产草量的最佳刈割地。  相似文献   

16.
刈割对混播草地根重及翌年产草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刈割对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 草原3号苜蓿Medicago varia cv.Caoyuan No.3草地组分种根重及翌年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牧草根重和产草量有显著影响;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重下降,刈割3次比刈割1次根重分别下降53.39%和29.88%.在试验组分频率下,播种当年刈割1次,有利于苜蓿生长,翌年草地总产量最高,但降低了无芒雀麦的比例;在苜蓿孕蕾期(无芒雀麦拔节后期)初次刈割,年刈割2次,翌年草地产草量较高,群落稳定性最好;刈割3次,则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高大杂草对苜蓿的生长极为不利 ,现将杂草的综合防除措施介绍如下 :播种前 ,应先割除高大杂草 ,然后深耕掩埋剩余杂草和残茬。土壤耙平实后 ,播种苜蓿 ,苜蓿播量为11.25千克/公顷 ,窄行条播 ,行距25厘米。苜蓿生长到初花期或经济利用期后 ,及时割草 ,割草时连同杂草一同割净。播前精细整地 ,早秋适时播种 ,窄行条播 ,及时刈割并连同杂草一齐清除 ,只要这4项措施能高质量进行 ,就可有效地防除苜蓿田间杂草。播种牧草出苗后至第1茬草刈割时期 ,苜蓿行间播种冬牧—70,播量为60千克/公顷 ,并在冬牧—70行中条施尿素 ,施肥量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富含蛋白质和能量的优质粗饲料缺乏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不断改进饲草料种植和收割技术,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和能量水平,提高消化率成为当务之急。试验选择奇台苏丹草作为试验对象,选择3块试验地进行相同水平种植管理,分别进行1次、2次和3次刈割,分析不同的刈割次数对奇台苏丹草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等营养水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将提高奇台苏丹草总体粗蛋白、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水平,降低奇台苏丹草粗纤维和粗灰分的水平。在3次刈割中,粗纤维和粗灰分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增加刈割次数,对提高奇台苏丹草的经济和饲喂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聚合草为多年生、丛生型草本植物。它不仅是畜禽的饲料,而且还是医治呼吸道病、肠道病以及降压的药用植物。 聚合草的特点是产量高、品质好、繁殖快、适应性强、病害少。它的根系发达,生活力强,再生迅速。种植一次,能连续利用十多年,其中以种后的3—6年间产草量最高,每年刈割5—7茬,亩产鲜草二万公斤左  相似文献   

20.
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进行混播,播种当年对混播草群进行刈割处理。结果表明:随刈割次数增加,两种牧草根体积、根干重和根部总含糖量逐渐减小,而根系还原糖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年刈割两次,首次刈割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试验处理中,苜蓿根体积和干重呈先减后增趋势,首次刈割在盛花期根体积和干物质含量均最低,而无芒雀麦变化不明显。随首次刈割时期推后,两种牧草的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