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白菜施用"想不到"高能活性生物微肥小区试验,结果"想不到"高能活性生物微肥比对照(ck)增产1938.3kg/667m2,增产率为32.3%,增效2280.96元/667m2,品质好。  相似文献   

2.
茶白星病是高山茶区一种典型的低温高湿型叶部病害。本次试验证明,茶树喷施"想不到"高能活性生物微肥360 ml/667m2对茶白星病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其防效为68.19%。  相似文献   

3.
刘奕清  徐泽 《茶业通报》1996,18(2):24-25
高效生物微肥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刘奕清,徐泽,谢堃(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632160)高效生物微肥由北京农业大学研制。为探讨该肥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于1995年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高效生物微肥由永川市氮肥厂提供,试验设在生长势...  相似文献   

4.
"想不到"高能活性生物微肥是成都市广地绝色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生产的一种全营养功能性活性生物肥,富含SOD、β胡萝卜素的高能生物肥,它是以含α-氨基酸为基剂,以各种微量元素为架桥剂及养分  相似文献   

5.
“想不到”高能活性生物微肥是成都市广地绝色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生产的一种全营养功能性活性生物肥,富含SOD、β胡萝卜素的高能生物肥,它是以含α-氨基酸为基剂,以各种微量元素为架桥剂及养分以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功能因子。无毒、无害、无激素,能有效降解作物农残,可广泛应用于各种作物,是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食品的优良产品,为探明该肥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万强  王旭 《茶业通报》2001,23(4):16-18
研究了多元活性配方微肥的配方组成 ,制造工艺及其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提出了微量营养元素的潜在缺乏现象。多年多点的试验结果表明 ,茶叶喷施或基施多元活性配方微肥 ,平均增产 1 0 .1 %和8.5 %。  相似文献   

7.
茶树喷施微肥复合晶试验王亦才,杨定宽,林尧忠(浙江省泰顺县茶叶特产局325500)于1993-1995年春茶开始在仙稔乡茶场、罗阳镇茶场以及茶叶专业户、重点户茶园,应用微肥复合晶进行茶树叶面喷肥技术的试验,探讨其使用效果,为大面积茶园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茶园施用水溶性有机茶叶专用液肥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禾玺"氨基酸海藻型全营养生物高效茶叶专用肥在茶园上的生产使用效果,黔东南州农经站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该专用肥可获16.7%的明显增产效果;所有参试品种茶多酚含量变化适中,氨基酸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成茶的苦涩味减轻、鲜爽醇和度增加、品质提高,并能有效地降低和阻隔有害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性,缓解茶叶对有害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  相似文献   

9.
不同茶树品种干旱胁迫下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重庆市茶叶研究所基地种植的7个茶叶品种干旱胁迫下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及体内羟自由基含量的对比试验和动态分析,表明SOD和POD在干旱胁迫下,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茶树体内羟自由基含量则随干旱胁迫的进程而增加。发现初始的SOD活性高和高温干旱胁迫诱导的SOD活性高的茶树品种,在轻度高温干旱胁迫下具有较低的POD活性,而在严重高温干旱胁迫下,则具有较高的POD活性,且体内的羟自由基含量相对其它品种较低;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0.
棉花滴灌专用型多元螯合液态微肥具有水溶性好,缓冲性强,不易沉淀,肥效高的特点。多元螯合液态微肥在棉花滴灌上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多元螯合液态微肥使棉花单铃重增加0.19-0.37g,增产6.23%-7.35%。多元螯合液态微肥可促进棉花对氮素营养的吸收,氮肥利用率提高15.07%-22.75%,经济最佳施氮(尿素)量减少98.94kg/hm^2,施肥利润增加110元/hm^2。  相似文献   

11.
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及相关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FBOF1和FBOF2在烤烟上的应用效果及对相关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基因和抗生素对生物有机肥中特定功能微生物进行了标记,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功能微生物在根围土壤中的定殖情况,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烤烟叶面积等生物量指标以及PPO、POD、PAL、LOX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促进烟叶生长,叶面积、株高、鲜质量、干质量等生物量指标增加,30 d时叶面积分别增加26.20%和30.87%,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水平,鲜质量增加30.60%和36.72%,干质量分别增加47.93%和23.97%;施用生物有机肥还可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碱解氮、速效钾、全磷等养分供应水平;同时研究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其功能微生物能在根围土壤有效定殖,对有害病原微生物青枯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提高烤烟初期防御性酶活性,增强植株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施用生物有机肥7 d后,PPO活性分别增加38.1%和35.8%,LOX活性增加19.6%和17.5%,而PAL活性增加24.5%。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类基肥连续施用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涛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4):248-252
为了揭示茶园中长期施用单一种类基肥的弊端,指导合理选择和施用茶园基肥。选用氨基酸有机肥、复合肥和菜饼三种不同种类基肥开展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比较试验,研究其连续施用3年对茶园土壤pH值、营养元素和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连续施用3年后均较不施肥对照降低了茶园土壤pH值,有加速土壤酸化效应,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和镁等营养元素含量,降低了容重,改良了土壤结构,并提升了茶叶品质,但三种基肥均不能促进镁元素含量积累达到优质茶园土壤指标。综合比较,菜饼作基肥连续施用对茶园土壤pH值的影响最小,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效果更显著,且对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具有最显著的提升作用,是较理想的可以连续施用的茶园基肥,同时,建议茶园基肥混合适量含镁肥料施用,以弥补土壤镁含量不足,并调节pH值至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氮素梯度下,生物菌肥对荞麦生育状况、产量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设计5个试验处理(A1~A5):清水拌种+90kgN/hm2,菌肥拌种、喷施+67.5kgN/hm2,菌肥拌种、喷施+45kgN/hm2,菌肥拌种、喷施+22.5kgN/hm2,菌肥拌种、喷施+0kgN/hm2。测定荞麦植株的生理指标和土壤的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A3处理产量表现最高为158.4kg/亩,增产幅度为14.45%;不同施氮量下施用生物菌肥与未施用生物菌肥处理间产量及产量影响因子差异不显著;生物菌肥拌种处理对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速效氮有明显的促进和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测定土壤消毒剂棉隆熏蒸与生物有机肥协同处理芹菜根腐病高发的芹菜地后,对芹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过土壤处理的芹菜地栽培60d后,芹菜根腐病发病率为29.03%,经过棉隆和生物菌肥协同处理后,对芹菜根腐病防效高达95.14%。土壤处理后不同时间采样测定发现土壤真菌、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显著低于未处理土壤,随着定植时间的延长土壤微生物得到复壮,微生物群落数量和未处理土壤相近。因此,说明棉隆对芹菜根腐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与生物有机肥协同应用,可以维持土壤微生物结构,对土传病害的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在园林绿化和土壤改良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一步推动园林绿化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本试验分别将园林绿化资源化利用产品——有机肥和生物质炭应用于城市公园的绿化中,选取红花檵木、大叶油草、紫色狼尾草分别作为园林绿化中的灌木和草本的代表性植物,通过测定不同处理中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株高以及土壤养分来评价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有机肥和生物质炭的使用会有效提高3种植株的叶绿素含量,促进植物生长。有机肥对于红花檵木的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并不一致,但是对于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有机肥和生物质炭会显著提高大叶油草和紫穗狼尾草的土壤养分含量,更加有利于植物生长。本试验在植株生长和土壤养分这一方面为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园林绿化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奠定了基础。后续的研究中要更加深入的在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三方面进行,进一步充实上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机采茶园有机替代技术对土壤肥力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替代施肥技术对机采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构成因素及茶叶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包括6个处理:1.不施肥对照(CK);2.常规施肥对照(CF);3.有机肥替代25%氮(T1);4.有机肥替代25%氮+配方肥(T2);5.有机肥替代25%氮+酸化改良剂(T3);6.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T4),每组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替代施肥技术均能阻控茶园土壤酸化,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其中以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对土壤综合养分提升效果最佳。在机采茶园增产提质方面,不同有机替代技术均显著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以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茶叶产量最高,达746.28 Kg.hm-2。茶叶成分上,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表现为T4>T3>T2>T1>CF>CK,其中T4处理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比CK处理分别增加27.0%,31.3%。[结论]综合分析得出: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为适用于机采茶园的较好有机替代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7.
明确不同间作模式下碧螺春茶园高产优质协同的肥料运筹方式,为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精准施肥”和“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田间试验,以30年茶树龄的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碧螺春茶树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水平以及无机、有机肥配施对碧螺春百芽重及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百芽重比较,2种种植模式茶园茶树均以450 kg/hm2处理时最高,继续增施氮肥百芽重不再增加,纯茶园不升反降;茶-枇杷间作园在有机:无机比例为6:4时产量最高。(2)茶-枇杷间作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比纯茶园含量高;碧螺春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施肥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同施氮量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降低酚氨比,其中游离氨基酸在茶果间作茶园效应大于纯茶园,咖啡碱的含量在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中均以纯菜籽饼肥处理最高,与相同施氮量的无机肥处理比较则分别提高了41.9%和51.7%。茶-枇杷间作和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碧螺春茶叶品质;30年树龄茶园适宜的施氮量为450 kg/hm2,因茶园不同种植模式构建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红地球’葡萄在南方沿海地区设施栽培中存在的着色差、风味淡及设施葡萄园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问题,通过在冬季基肥中增施不同的有机肥,研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营养状况、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施用碳基生物肥、生物菌肥和菜饼肥均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效果以碳基生物肥最佳,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43.77%、35.45%和57.9%;菜饼肥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增加效果最好,交换性钙和镁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40.58%和13.74%;施用有机肥可以不同程度上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pH,效果以施用菜饼肥最佳。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叶面积,提高枝条木质化程度,施用菜饼肥的叶面积和枝蔓木质化程度分别提高了21.62%和14.31%;施用腐熟菜饼肥的果实综合品质最高,单果重、TSS、固酸比分别提高26.46%、2°Brix和34.20%,经济效益以腐熟菜饼肥和碳基生物肥为最好,每公顷效益分别增加至58794和39456元。施用不同有机肥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含量,降低土壤含盐量、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提高土壤酸碱度,进而促进枝蔓生长、提高品质和效益,综合效果以施用腐熟菜饼肥最佳。  相似文献   

19.
核桃专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核桃种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核桃专用肥以复混肥搭配有机肥为主,肥料利用率较低,且会造成肥料浪费,增加施肥成本;本研究结合核桃需肥规律和核桃主产区土壤养分情况,针对核桃专用肥的施用现状在云南核桃主产区进行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应用研究,旨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施用量和提高核桃产区土壤微生物活性;在肥料施用期间检测土壤微生物情况以及功能菌株的定殖情况,并对处理过的核桃植株进行农艺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16-6-8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油枯发酵)能促进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的繁殖,抑制真菌的生长,对4株功能细菌在土壤中的定殖具有一定辅助作用;16-6-8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烟梗烟末发酵)对核桃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综合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施肥成本,发酵烟梗烟末形成的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成本较低,且核桃田间表现和产量更高,因此在核桃生产上推荐烟梗烟末发酵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中高海拔山区有机肥不同用量与配比对食粒豌豆常见病害的防控效果,采用多水平随机区组试验,分别研究播种时施用有机肥、苗期浇施氮钾全水溶性有机肥或(和)磷酸二氢铵对食粒豌豆枯萎病、白粉病和褐斑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施用4500 kg/hm2有机肥作底肥与氮钾全水溶性有机肥组配在中、高海拔点对食粒豌豆枯萎病、褐斑病有很好的防控效果,枯萎病最高防效为100%,褐斑病最高防效为48.23%,但有机肥不同用量与配比对白粉病没有防控效果;施用4500~9000 kg/hm2有机肥作底肥与苗期追施2次氮钾全水溶性有机肥组配对食粒豌豆有增产效果,高海拔点最高增幅为25.55%,中海拔点最高增幅为19.71%。综合两地试验结果,施用4500 kg/hm2有机肥作底肥+2次全水溶性有机肥作追肥处理具有控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