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哺乳仔猪是养猪业的生产基础。养育哺乳仔猪的任务是获得最高的成活率和最大断乳窝重和个体重。在生产实践中只要根据哺乳仔猪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即可达到成活率高,增重快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哺乳仔猪的消化生理 仔猪从出生到断乳为哺乳期,由于各地的饲养和饲料情况不同,仔猪的哺乳期从28~60天不等,在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猪场则采用35天或28天断乳。仔猪大约在3~4月龄时,胃腺机能才完善,才有反射性胃液分泌,因此仔猪在28天~35天断乳时,其消化机能还没有完善起来。 仔猪的消化酶活性大多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  相似文献   

3.
正饲养管理育肥猪分为两个阶段,四个关键环节,这两个饲养阶段为哺乳仔猪饲养管理阶段和断乳仔猪饲养管理阶段,四个关键时期是初生、开食补料,断乳前独立生活准备和断乳仔猪饲养时期。1哺乳仔猪饲养管理1.1哺乳仔猪生长发育和生理特点1.1.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仔猪出生后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很高,因为  相似文献   

4.
<正> 一、调查方法在全县七个乡、镇(随机选择),对482头母猪的692窝仔猪进行了调查。调查项目包括仔猪胎次、产仔时间、仔猪哺乳期间的免疫情况、仔猪补料期间是否使用添加剂、是否补饲配合饲料、初生仔猪数(出生后24小时成活数)、断乳时成活数、哺乳期间死亡数、死亡原因及时间等。  相似文献   

5.
蓝溪镇是上杭县仔猪产区,1993年母猪存栏4318头,平均每户饲养母猪0.93头,年生产仔猪6万头,其中有3.5万头左右仔猪供应龙岩、永定、平和及广东等外省县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猪流通量增大,猪的各种疫病也增加,近十几年来,由于仔猪黄痢和仔猎水肿病的发生,使哺乳仔猪成活率受到严重影响。笔者根据几年来防治仔猪各种疾病的临床实践,于今年6月份较系统地对黄潭材22头母猪所产22窝仔猪进行防治试验,并对这些母猪的前一窝断乳仔猪进行追访调查,以作试验对比。现将哺乳仔猪常发病防治的实施措施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6.
选用20头长大二元哺乳母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猪胎衣粉显著地提高20日龄仔猪窝重、35日龄断乳窝重、平均个体重、日增重和断乳仔猪数。因此,日粮添加2%猪胎衣粉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母猪的泌乳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幼猪的饲养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从出生到屠宰可分为幼猪(哺乳仔猪)、育成猪(断乳后1~2月的猪)和育肥猪(断乳后3个月以上的猪)。哺乳仔猪是猪一生中生长发育最  相似文献   

8.
我国养猪业发展突飞猛进,竞争日益激烈.为提高母猪的生产力,降低养殖的经济本.目前国内外的集约化养殖场普遍采用21~28日龄的早期断乳,发展优质高效养猪生产,仔猪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但由于过早地离开母猪以及环境和营养条件的变化,导致仔猪产生了食欲下降、烦躁不安,等问题.为此对哺乳仔猪断奶应激与保育猪的养育技术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常发生于初生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因哺乳仔猪下痢,机体迅速脱水,导致全身瘦弱而死亡。另外,本病还见于断乳仔猪。现将本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猪从出生到屠宰可分为幼猪(哺乳仔猪)、育成猪(断乳后1-2月的猪)和育肥猪(断乳后3个月以上的猪)。哺乳仔猪是猪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初生仔猪重1-2kg,经过50~60d的饲养后,断奶时的体重可达到15~25kg,一般是初生重的10~15倍。如果掌握了仔猪的生长规律,又了解影响生长的一些主要因素,就可以培育出好的幼猪,保证哺乳仔猪过好“四关”,即初生关、下痢关、补料关和断乳关,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相似文献   

11.
(一)仔猪副伤寒疫苗 用于预防仔猪副伤寒。适用于1月龄以上哺乳或断乳健康仔猪。用口服法或注射法免疫均具有同样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2.
1固定乳头,吃好初乳由于母猪放乳时间较短,加上有个别的仔猪,吃奶时乱拱,影响了哺乳。另一方面,仔猪没吃空余的乳头,使乳房因未利用而逐渐开始萎缩,容易导致停乳。结果哺乳前期仔猪初乳没吃好,使仔猪抵抗力下降,经常发病,甚至死亡;哺乳后期哺乳受阻,导致奶僵,影响了生长发育,从而最终导致断乳窝重不高。固定乳头吃奶,就可避免这些不良后果出现。  相似文献   

13.
两次注射铁、硒制剂对哺乳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浙江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李进昌,纪孙瑞,季方义,赵勤丰长兴县姚家桥农牧试验场韩强给哺乳仔猪补充铁、硒元素,对其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这一方法已被集约化猪场所采用,并认为是提高断乳窝重的重要措施,还有许多地方将...  相似文献   

14.
涂庆桢  周福东 《养猪》2003,(4):14-14
我站猪场饲养新淮母猪28头,2001年初因饲养管理不当造成哺乳仔猪断乳前发生成群严重腹泻,共有10窝102头仔猪发病,死亡27头,发病率100%,死亡率26.5%,仔猪生长发育受阻,损失严重。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1年1~2月份,猪场共产仔猪10窝计102头,初生仔猪均未注射铁制剂,哺乳期内陆续出现成群乳猪腹泻,表现明显饥饿感,寸步不离母猪前后,并有不安叫声。仔猪生长发育受阻,45日龄断乳时最小的仔猪仅3千克,平均体重7.2千克。断乳后,仔猪腹泻临床症状并无明显加重趋势,但死亡率增加,断乳当日死亡7头,并且死亡的27头仔猪中,有18头在断乳后…  相似文献   

15.
膨化工艺对乳仔猪日粮养分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同配方的膨化颗粒料和普通颗粒料进行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日粮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细菌数量、脲酶活性、物理性状分析和乳仔猪生长饲养试验。结果表明 :两种制粒工艺的常规营养成分间差异不显著 :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膨化料的比普通颗粒料高6.67 %~7.59 % ,差异不显著(P>0.05) ;两种饲料的卫生学和感官指标符合GB13278 -91 ,但膨化料的总细菌和大肠杆菌最可能数少于普通料 ,差异不显著(P>0.05) ;乳仔猪两料中的脲酶活性 ,膨化颗粒料比普通料分别降低56.25 %和28.57 % ,但差异不显著(P>0.05) ;膨化料与普通料相比 ,硬度明显增加 ,其中 ,哺乳仔猪料间差异显著(P<0.05) ,断乳仔猪料间差异极显著(P<0.01) ;膨化料与普通料相比 ,淀粉糊化度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料分别提高32.86 %(P<0.05)和45.45 %(P<0.01)。饲养试验 ,膨化料育成率为96.77 % ,70日龄窝重203.76kg ,窝均盈利1040.83元 ,分别比普通料提高3.85 %(P>0.05)、13.01 %(P>0.05)和36.48 %(P<0.05)。  相似文献   

16.
仔猪哺乳期是猪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和单位增重耗料低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时期进行科学补饲,不仅能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和断乳窝重,增强个体健壮和整齐度,而且还为今后的育肥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 1 基本情况我县某养猪户现存栏基础母猪50头,产房有哺乳仔猪90头左右,保育舍断乳仔猪(30千克以下)120头左右。免疫内容为:大肠杆菌腹泻双价苗、水肿、仔猪副伤寒、猪瘟、细小病毒,其他未免疫。刚进入9月份时有几头临近断乳的仔猪发生黄色腹泻、厌食、倦怠,后期不能站立,并相继死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哺乳仔猪生长发育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品种哺乳仔猪生长发育规律分析舒邓群,黄爱民(江西农业大学牧医学院南昌330045)前言仔猪是进行养猪生产的基础。培育健壮、活泼、生长发育均衡的仔猪是生产良好肉猪的前提。由于仔猪的生理特性,给仔猪的护理和培育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旨在摸索哺乳仔猪的生...  相似文献   

19.
3.4.4哺乳期仔猪的饲养管理 养育哺乳仔猪的目的是使其发育良好、体质健壮、快速生长、降低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断乳窝重,为仔猪断乳后的正常生长发育打下良好基础。因此,要根据哺乳仔猪的生物学特征和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精心护理、科学养育,认真抓好仔猪的“六关”和“三防”。即仔猪初生关、仔猪初乳关、乳头定位关、调教补料关、仔猪奶膘关和仔猪断乳关,  相似文献   

20.
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发的仔猪肠道急性传染病,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1],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1 发病情况2019年3月武鸣区双桥镇某养猪场发现有23头6日龄~10日龄的哺乳仔猪患黄痢病,16头断乳仔猪患白痢病。随后又相继有5窝哺乳仔猪发生黄痢病和2哺育栏断乳仔猪发生白痢病。抽测6头病猪的体温分别为:38.4℃、40.5℃、39.2℃、40.1℃、39.3℃、37.8℃。在两天内哺乳仔猪因黄痢死亡11头,因白痢死亡8头。本场兽医曾用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进行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