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家蚕茧质性状广义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广义遗传模型分析得知,全茧量,蛹重的性连锁效应作用强度达50%左右,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的作用强度相近,为15%左右;茧层量,丝素量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达505左右,显性效应为25%左右,性连锁效应较弱,为55左右;茧层率加性效应与性连锁效应的作用具同等强度,为30多,显性效应作用较弱,为10%左右。母体效应在5个性状中的作用较弱,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对5个性状作用形式相类似。  相似文献   

2.
采用性连锁模型,分析了全茧量、茧层量、丝素量、茧层率、蛹重5个性状的基因加性效应、基因显性效应、性连锁效应、母体效应以及各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的相互关系,丰富了性状间相互关系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采用性状链锁模型,分析了全茧量,茧层量,丝素量,蛹量5个性状的基因加性效应,基因显性效应,性连锁效应,母体效应以及各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的相互关系,丰富了性状间相互关系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普通玉米3个籽粒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籽粒性状差异明显的自交系组配的6个世代为试验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籽粒长度、籽粒比重、籽粒鲜干重差值(HKWI)等3个籽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籽粒比重未检测到主基因,籽粒长度和HKWI在多数组合检测到2对主基因.且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减效,显性效应为增效。加性效应大干显性效应,互作效应中以1效应和i效应较为明显;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为减效,且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3种上位性效应也较为明显;3个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在各分离世代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分析表明,籽粒长度受主基因和多基因的共同影响,而HKWI的主基因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将5份籼型材料和6份粳型广亲和系配制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本进行两年试验,应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籼粳交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的加性×环境互作或显性×环境互作方差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显性×环境互作方差还明显大于加性×环境互作方差.抽穗天数、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百粒重性状上,亲本的加性效应随环境不同其变化相对较大;而株高、剑叶长、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性状上,其杂种的显性效应对环境表现更为敏感.试验还对参试亲本及其杂种的遗传主效应值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普通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部性状典型的小麦品种资源,采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穗部性状的遗传特点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穗长、结实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和主穗粒重均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且显性基因增效,隐性基因减效。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的怀状穗工与结实小穗数、亲本性状的遗传传递力与亲本性状表现一致;以显性效应为主的千料重,亲本性状传递力与亲本含显性增效基因多少一致;在加性、显性效应各一定比例的穗粒数、主穗粒重和具有一定互作效  相似文献   

7.
水稻根系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双回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了水稻6个根系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各性状表现为数量遗传,只受细胞核基因控制。6个性状的加性效应及显性效应均达显以上统计水平,其中平均根长、根数、根基粗的加性率较高达40%左右。上位性效应对各性状尤其是根重、根中粗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又以加性×加性、显性×显性的贡献较大,只有平均根长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各性状的显性及上位性效应值基本上均为正值。因而既可以利用各根系性  相似文献   

8.
二棱大麦籽粒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甘木二条等7个二棱大麦品种(HordeumdistichumL.)进行半双列杂交,采用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对1990年1992年的亲本和F_1所结的种子的粒形、粒重、皮壳率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研究表明,与S-096杂交的组合粒重最高,与甘木二条杂交的组合皮壳率低,与黔浙1号杂交的组合粒重较高、粒形较短园。遗传方差分量的分析结果,粒形、粒重和皮壳率性状主要受基因主效应控制,基因×环境互作效应较弱,控制种子粒长的遗传效应主要是母体加性、显性效应以及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粒宽、粒厚、粒重和皮壳率则主要受种子基因的直接显性效应控制,其次是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文中还分析了粒形性状与粒重和皮壳率的普通直接遗传率和普通母体遗传率及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前人的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E),在盐胁迫条件下,对水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进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①水稻稻米的外观品质性状普遍存在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以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但不同性状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③不同性状的遗传率大小不同,所受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率都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互作狭义遗传率较小;③谷粒长、谷粒宽、糙米宽、糙米长、糙米厚和糙米率等性状在盐胁迫条件下,有比较稳定的遗传表现.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对家蚕的生命力和茧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家蚕的虫蛹率、幼虫生命率、死笼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8个性状同时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不存在上位作用,茧层量、茧层率、万蚕收茧量呈现部分显性,虫蛹率、幼虫生命率、死笼率、全茧量、万蚕茧层量5仃性状则呈现超显性。茧层量、茧层率、万蚕收茧量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并存在较大的狭义遗伟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8×8不完全双列杂交法(NC )Ⅱ,对来自不同生态区域的8个中系与8个日系夏秋用家蚕品种及其相应的64个杂交组合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死笼率、虫蛹统一生命率等7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7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达到了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它们的遗传由加性效应与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但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死笼率、虫蛹统一生命率、万蚕收茧量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茧层量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茧层率、茧层量与全茧量属于遗传力高的性状,它们可在早期世代进行定向选择,死笼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则因其遗传力低,宜在前期选择的基础上在中后期进一步加大选择压;中系品种C5与日系品种日3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其组合日3×C5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也较高,是家蚕育种中理想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数量遗传学的世代分析和综合方差以及协方差分析方法,对破风茧率的各遗传效应参数,广义和狭义遗传力以及破风茧率与万蚕收茧量等的相关系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6个世代之间,破风茧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遗传生不符合加性-显性效应模型,而与加性-显性-上位铲应模型相符。在6个遗传效应参数中加入*显性的上位尖不显著。主要是中亲值和基因和性效应,其次为显性效应,上位效应较小。其中,显性效 和加性*加性的上位  相似文献   

13.
旨在验证并丰富家蚕茧层率性状的遗传规律,为培育高茧层率的家蚕纯种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丝量品种‘菁松’、‘皓月’和中丝量品种‘芙蓉’、‘湘晖’为亲本,构建5世代遗传群体,运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茧层率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家蚕茧质性状具有明显的性别效应,雄性茧层率大于雌性;亲本的茧层率性状与茧层量呈显著正相关;F1代的茧层率介于两亲本之间,反交组合茧层率高于正交组合;回交群体的频数呈双峰或偏态的单峰分布;茧层率的杂种优势率在-3.82%~5.63%之间,几乎没有杂种优势。研究得出结论为茧层率高值对低值为显性,呈偏母本遗传,遗传体系中存在主基因,可能存在于性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对家蚕茧层练减率进行了遗传及育种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化性间、不同系统间,不同品种间以及品种内雌雄性间的茧层练减率均有很显著差异,茧层练减率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的相关关系没有一致倾向,按海曼(Hayman)模型估算出茧层练减率的遗传参数为: D=1.8341、H_1=0.2793、H_2=0.2690、F=-0.0798;在茧层练减率的遗传成分中,以加性成分为主,茧层练减率显性效应由一个或一组不完全显性的主效基因控制;茧层练减率的广义遗传力为91.16%狭义遗传力为82.21%。茧层练减率的一般配合力间以及特殊配合力间差异很显著。茧层练减率一般情况下表现为负向杂种优势,通过用系统育种法和杂交育种法对茧层练减率进行选择试验,表明选择有效,但以杂交育种法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特早熟陆地棉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其农艺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效应及其杂种优势。五个亲本品种的产量、早熟和纤维品质等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也相当显著,纤维品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环境因素对各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杂种优势分析表明,F1代的产量性状以皮棉产量的优势最强,平均为30.71%;子棉产量的优势次之,平均为25.02%;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的平均优势分别为16.47%、4.30%和4.10%。生育期和霜前花率等早熟性状F1代的优势比较明显,均表现早熟。纤维品质性状优势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家蚕经济性状与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5个家蚕品种品系在常规饲育条件下的经济性状和抗病性进行调查,对经济性状与抗病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蛾卵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与虫蛹率均呈负相关,其中茧层量与虫蛹率呈显著负相关;单蛾卵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与幼虫生命率虽然未达显著相关,但均呈负相关。[结论]家蚕抗病性与经济性状呈负相关或显著负相关。在家蚕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当兼顾经济性状与抗病性。  相似文献   

17.
甘蔗11个亲本和以5×6不完全双列杂交(Ncdesign )遗传设计配制的30个杂交组合的实生苗,两年的7个主要性状的基因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模型(ADE)遗传分析表明:(1)各性状不仅普遍存在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而且还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但不同的性状其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所起的作用不同;(2)不同性状遗传率大小不同,所受环境的影响也不同,较大的互作狭义遗传率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一般而言,除锤度外,其余性状的遗传率都是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互作狭义遗传率较小;(3)所有的性状之间都存在着遗传相互关系,多数性状之间以加性和显性相关为主,环境条件对各性状遗传相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显性×环境互作相关。  相似文献   

18.
家蚕全茧量及重要相关经济性状的多重区间作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家蚕品系C100和大造的回交一代BC1群体,用WinQTLCart2.0软件对家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4个重要经济性状在分子连锁图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重区间作图分析。共检测到40个QTL,分布于21个连锁群,其中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的QTL中,贡献率超过20%的主效QTL数分别为2、2、3、2个,贡献率超过30%的主效QTL有4个,分别是控制全茧量的qCW-19、茧层量的qSW-2、茧层率的qCSR-4和蛹体重的qPW-23。相关显著的经济性状的QTL具有集中分布的特点,并且检测到的QTL均与其单侧标记紧密连锁,利用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将不同的增效QTL进行聚合,为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的选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