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证明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生活史最后一步一产后鳗的命运,本研究模拟产后的日本鳗鲡继续在海水中养殖,观察其存活率及繁育情况.结果表明,产后鳗在海水中停食约18 d后,体能得到恢复,部分亲鱼开始出现摄食,1个月左右全部恢复摄食,经244 d养殖,雌、雄鳗体质量增加,存活率达94.6%.随后,给产后鳗注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鲤鱼脑垂体匀浆CPE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激发其退化的性腺(卵巢和精巢)重新发育(与当年银鳗作对照).通过性腺组织切片观察产后鳗和对照鳗性腺发育成熟的全过程及其差异,发现产后鳗起初性腺发育比当年银鳗差,但经多次注射激素后,产后鳗性腺成熟与当年银鳗同步,证明产后鳗生殖细胞对激素的敏感件高.应用17α,20β-双羟孕酮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3)使催熟的产后鳗和对照鳗均产卵和排精,并孵化出仔鱼,从而有力地证明,鳗鲡产后虽体质弱,但待体能恢复后能够继续生存和繁殖.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产后鳗作为今后鳗鲡人工繁殖亲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金山村农民吴昌民,1986年在一口池塘内设置一只20平方米的网箱(用40目/时的密网布制成,高1米)。3月份,放养白仔鳗苗800尾,经过一个月饲养,培育出尾重1克的鳗种,成活率达98%。然后,把200尾鳗种用蚯蚓等饵料继续试养,年底捕获成鳗29公斤,平均每尾重150克。  相似文献   

3.
渔业动态     
日本采用Ⅰ龄鳗鱼采卵成功 据爱知县水产试验场淡水渔业研究所报道,该所采用Ⅰ龄鳗鱼进行采卵,已获成功。在日本全国水产试验场为首创。该所以往,均采用平均体重800g以上/尾的Ⅲ龄鳗进行采卵,开发人工生产种鳗苗的研究。今年2月,采用Ⅰ、Ⅱ龄鱼的幼龄鱼投放激素等催熟产卵。共计采用9尾Ⅰ龄鱼作为采卵的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制剂应用于黄鳝人工繁殖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雌、雄亲鳝分开放入池塘网箱内,投喂活蚯蚓、螺蚌肉和小鱼虾等优质动物性饵料进行培育,应用灌注中草药制剂的蚯蚓进行催熟催产;再投放到模拟黄鳝自然生态环境的繁殖土池(密度为2尾/m2,性比为1∶1)中,诱发雌、雄亲鳝自行交配产卵,将鱼卵连同泡沫巢从繁殖池中捞出入专池小网箱内孵化育苗,获得了理想的繁殖效果,克服了注射外源激素方法催产对亲鳝造成一定的损伤等不足,为开展黄鳝的规模化育苗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一、催产和仔鱼的培育方法 进行人工育苗研究,大量健康的初孵仔鱼不可缺少.当前获得鳗鲡受精卵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授精,不过,志布志栽培渔业中心已经开发了诱导自然产卵方法:将雌鳗和雄鳗放入同一水槽,并予以升温刺激(+2℃)促进自然产卵.已确定了适宜的诱导成熟和产卵温度条件,每周可以得到大量优质的受精卵,解决了仔鱼稳定供应的问题. 将仔鱼培育成为白仔鳗的方法:培养容器是用10L的圆形水槽,为操作方便,数个至数十个水槽并列放于高度适宜的架子上(图1).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拓新的生产门路,发展创汇渔业,1989年4月,武义要巨水库管委会投资1.3万元,利用水库的自然落差和水库大坝下游的空地,兴建了一只面积为465平方米的自然流水水泥养鳗池。7月从宁海购进尾重10克的野生鳗种13650尾,136.5公斤,经精心驯养和饲养管理,当年生产了一批成鳗和一批大规格鳗种,据验收,全池合计产鳗408公斤,其中:产成鳗97公斤(平均尾重175克),  相似文献   

7.
海水培育亲鳗摄饵驯化取得成功自然界中鳗鲡产卵洄游从淡水进入海水后即停止摄食,长期以来国内外科学家从事鳗鲡人工繁育使用的亲鳗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联合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开展鳗鲡繁育技术攻关。2008年下半年,科技人员通过采用生态模拟、人工强化营养等技术措施,促使高盐度海水(盐度30‰)中亲鳗摄食人工饵料,首次取得亲鳗驯化摄饵成功。在自然界中,鳗鲡产卵洄游从淡水进入海水后即停止摄食;长期以来国内外科学家从事鳗鲡人工繁育时的亲鳗一旦进入海水后也即停止摄食。  相似文献   

9.
在温州地区沿海,鳗苗一般在农历十二月至翌年二月出现,十二月下旬至正月中旬为旺汛期。三月后鳗苗(每公斤4,000—8,000尾)几乎绝迹,继而出现规格为每公斤2,000尾以下的幼鳗。群众在鳗苗捕捞、暂养和运输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现结合我们工作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淡水渔业》1974,(10):18-20
在温州地区沿海.鳗苗一般在农历十二月至翌年二月出现.十二月下旬至正月中旬为旺汛期。三月后鳗苗(每公斤4,000-8,000尾)几乎绝迹.继而出现规格为每公斤2,000尾以下的幼鳗。群众在鳗苗捕捞、暂养和运输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现结合我们工作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日本水产厅2008年9月22日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在马里亚纳诸岛首次捕获5尾产卵前后的天然鳗鱼。天然鳗鱼的生态状况至今还是个谜,虽然传说马里亚纳诸岛有鳗鱼的产卵场,但谁也没有见过产卵前后的亲鳗,人们期待着鳗鱼人工繁殖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正> 日本对虾的苗种生产是从海上捕获怀卵亲虾采卵来进行的,但包括斑节对虾在内的许多日本对虾类刚捕获来的亲虾尚未成熟或者卵巢发育尚未达到马上能产卵的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在室内大型水槽(池)中使其成熟。而白对是(Penaeus Vannamei)的苗种生产并不依赖天然亲虾,而是用陆上水池将其稚是培育成亲虾,使其成熟后用于苗种生产。 要使人工培育的日本对虾类成熟,需要切除含有分泌抑制性腺激素的X器官和窦腺的眼柄,或者投喂分泌性腺刺激激素的胸部神经节或者投喂参与分泌性腺激素的脑提取液。但是只采取这些措施并不能使日本对虾类成熟、产卵,还需要在调节光周期、照  相似文献   

13.
正综合《日本养殖新闻》讯:日本爱知县碧海地区于2016年5月29日率先出池新活鳗,拉开了新鳗年度活鳗出池的序幕。此次出池的新活鳗,是2015年12月1日入池的鳗苗,历时6个月精心养殖而成。当日出池活鳗6.5 t,其中3尾占30%,4尾占50%,5~6尾占20%。一方面,在新活鳗出池的同时,新鳗的市场价格也确定下来,分别是:3尾3 650日元/㎏、4尾  相似文献   

14.
1~3月份,福建省邵武市共投放鳗鱼苗1150万尾,比去年减少860万尾,同比下降42.79%,其中已投放日本鳗苗590万尾,下降38.16%,投放非日本鳗苗560万尾,下降46.97%。其原因:一是今年鳗苗资源量减少,价格持续偏高;二是受去年长期高温干旱的影响,鳗鱼养殖周期延长,大部分欧鳗仍然存池,无  相似文献   

15.
1992鳗年度(1991年9月~1992年8月)台湾白仔鳗入池量约30多吨,基中自产10吨。成鳗总产量6.6万吨,对日出口5.7万吨(其中活成鳗1.5万吨,加工鳗2.7万吨)。对香港、美国出口及岛内消费约1万吨。白仔苗每尾价格平均11台币左右,成鳗池边  相似文献   

16.
台湾省水产试验所为了增加近海鳗苗资源、探索种鳗洄游途径及产卵生态,于今年1月22日由廖一久所长亲自在台湾省东港主持放流种鳗科研活动。放流种鳗的年龄为3—4龄,雌鳗(♀)体重1—3尾/kg,雄鳗(↑)3—4尾/  相似文献   

17.
眼下正是捕鳗旺季,聚集长江口的各类捕鳗船已达2000余艘,崇明东滩、长兴岛一带水域,捕鳗群船星罗棋布,日夜搜寻,景象壮观。从长江口一带的几处鳗苗收购站了解到,一年一度的捕鳗,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今年鳗苗的价格较往年有很大回升,最高已达9元/尾。“鳗苗就是‘软黄金’”,此话一点不假—1kg鳗苗约7000尾,每尾价格最高时曾达18元,1kg鳗苗的价钱已超过了同等重量的黄金!为何这样值钱?因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成熟的鳗鱼人工繁殖技术,亚洲常见的人工养殖日本鳗,幼苗也都来自野生。鳗鱼如何繁殖,很多谜至今尚未揭开。科学家发现,母鳗产卵的…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科技》1999,(2):11-11
2月中旬大潮前后一周时间,以江浙为中心的鳗苗主产区迎来生产高潮,日捕捞量在500公斤以上(每公斤5800—6000尾)。到目前为止,日本鳗苗捕捞和投苗量估计已超过20吨,每尾入池价由3.8元回升到4.2—4.3元。另据报导,目前中国已进口欧洲鳗苗近100吨,全部投入养殖,每尾入池价为0.76元。  相似文献   

19.
红虫学名丝蚯蚓,又叫水丝蚓,作为鳗苗的开口饵料及鳗苗标粗期的饵料,在鳗苗标粗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关系到鳗苗在整个标粗期的生长速度、长膘快慢、成活率、病害发生、鳗尾(三类苗)比例等指标的优劣.  相似文献   

20.
信息总汇     
宁波鄞县五乡镇养鳗场养殖欧鳗获成功欧鳗鳗苗从巴黎空运上海一每尾仅110元、比中华鳗苗每尾14~16元便宜得多。该场引入欧洲鳗鳗苗200多万尾.共产商品鳗50吨.每尾重350克。加工烤鳗后外销日本、销售额达32O万元、去年获利150万元.通过养、加、销一则q化,获取规模效益。JH渔网防污剂JH渔网防剂是一种无重金属离子的有机防污剂。用于扇贝笼防污、防污期达5~10个月。可减少渔民情理网具劳力.提高使用寿命.且养殖扇贝普遍肉肥。每百粒平均增重!6.3%、养殖生物及周围海区无污染。鲤鱼种越冬死亡原因鲤鱼种越冬死亡原因是鱼体上有8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