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将 GIS(地理信息系统 )、RS(遥感技术 )、Fox Pro数据库等技术集成 ,应用于“朝阳市国家重点治理区大凌河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实践 ,建立了“国家重点治理区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 :1属性数据信息管理子系统 ;2图件空间信息管理子系统 ;3流域规划设计与措施配置子系统 ;4效益监测、评价与预测子系统。使用该信息系统对区域的 81条小流域进行了规划设计、治理开发措施的优化调控和效益的分析评价 ,实现了大凌河流域治理工程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促进了大凌河流域治理工程的高质量完成 ,达到了工程的高效率管理和工程的高收益 ,对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葫芦岛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建立水土流失分级指标,运用RS和GIS技术获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信息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实现对区域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管理,具有快速、准确、客观、经济等优点。该研究方法能够及时掌握区域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治理状况、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等信息,为建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库、实现对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奠定基础,从而有效地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3S"技术及其在福建省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S”技术是指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GPS能提供实时、实地的导航和定位,RS能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大量信息,GIS能高效便捷地处理和管理信息,三结合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就福建省水土保持工作而言,采用“3S”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土壤侵蚀调查;进而实现动态监测,还可以有效地管理工程侵蚀信息,等等。  相似文献   

4.
地球信息技术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3S”技术为核心的地球信息技术是水土保持监测发展的主要技术基础。利用RS、GPS技术可以为GIS系统提供动态的空间信息 ,建立和更新水土保持管理数据库 ,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奠定基础。GIS系统具备的空间查询和分析、演示、制图功能为水土流失状况分析、变化态势分析、水土保持项目效益评估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地球信息技术于水土保持监测中主要应用在水土流失普查、变更调查、水土流失动态分析和预测预报等工作 ,水土保持监测将朝着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RS与GIS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RS和G IS技术是开展水土流失快速、准确调查与监测的有效手段。选取河南省中部典型区域,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建立水土流失分级指标,运用RS和G IS技术获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信息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实现了对区域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管理,具有快速、准确、客观、经济等优势。采用该研究方法能够及时掌握区域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等信息,为建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库、实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奠定基础,从而促进水土保持与水土资源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建立现代化的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C/S系统构架,以离石王家沟流域为例,在水土保持信息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应用GIS、RS与GPS技术,构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强调"一键式"设计理念,简化操作流程,降低用户专业要求,利用GIS优越的空间分析功能和MIS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不仅实现了对水土保持数据的分析、检索、地图标绘、影像显示等功能,还能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快速完成各类水土保持专题图制作及3D虚拟漫游,为用户提供科学、快速、准确、直观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围绕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业务需要,利用现有基础条件,设计了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该系统汇集了水土保持区域、常规监测点、生产建设项目、野外调查单元及水文泥沙站点等数据,统筹考虑了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与共享方式;基于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信息标准化数据,严格按规范和标准进行规范化统一入库,构建数据库,有效地存储、管理与分发图形、图像和音像等专业数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遵循主流接口规程和协议标准,为进一步提升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信息智能管理水平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西安市浐灞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为例,利用GIS和RS技术对规划区域的生态适宜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不同水土保持规划方案可能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复杂地形区的水土保持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把流域内新增的水土流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因子,选择河道连通性、建设用地比例、重要生境保持率、水源涵养功能指数等15类指标。然后以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技术指南和水土保持生态特征值为基准,将综合评价体系分为指标、类型、对象3个方面,将大凌河流域生态水平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研究表明: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状态达到"一般"等级,评价指数值为58;其中,大凌河中上游主流区生态综合指数为66,生态系统达到"良好"状态;主干支流牤牛河指数为46,老虎山河为52,各支流达到"一般"生态状态。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流域机构更好地履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管理职能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长江委加快了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现已初步建成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监督执法数据实时动态管理、违法案件查处网络流程管理、流域水土保持智能统计管理三大管理目标。建成后的系统从横向看,由综合统计、地理信息发布、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检查验收管理、水土保持监测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构成;从纵向看,系统是一个4层架构体系,包括数据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层以及表现层。  相似文献   

11.
根据县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特点和需求,分析和设计了基于GIS的县级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对系统的需求、建设目标、系统功能、开发技术和初步运行情况等进行了概述,以此为县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一种科学的手段,为县级水土保持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美国等国家已将遥感、GIS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预报,并开发出基于物理过程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国在水土流失地面观测、遥感监测方面已取得许多成果,但在区域土壤侵蚀评价、预报模型开发方面,缺少系列化观测与统计数据,已有的坡面土壤侵蚀模型等在通用性、适用性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开发评价模型系统,建立国家水土保持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3.
3S技术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毁林开荒的现象比较普遍,林地面积锐减,植被大面积破坏,从而造成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对全国水土流失进行适时动态监测已势在必行。3S技术是集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手段,它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地面各种信息。分别介绍了RS、GPS和GIS三种技术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并对3S技术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已成为当前水土保持研究的热点.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水土保持各类单项或综合治理措施生态效应的评价,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目前,亟需研发专门的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专家系统对这一领域积累的大量的专家知识进行快速、智能评价.本文在收集整理大量领域专家知识的基础上,采用产生式规则构建了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知识库,并利用可视化开发程序语言VC++将专家系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互集成,研制开发了一个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的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专家系统,旨在为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提供高效、智能的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5.
“3S”技术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三项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也得到不断加强。基于“3S”技术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3S”技术的集成构想,最后对“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做了相应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RS和GIS技术在水保方案编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将RS和G IS技术应用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优势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阐述了RS和G IS技术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的调查统计、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布设和水土保持监测等。提出了在方案编制实践中应用RS和G IS技术还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开发建设项目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是环境治理和改善的迫切要求,它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举足轻重。分析认为,水土保持方案较原来的水土保持规划更具有操作性、层次性,以及投资的专一性和实施的同时性等特点,通过工作实践,提出了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基本程序。  相似文献   

18.
以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为研究区,通过无人机遥测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对生态果园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图斑化、信息化管理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遥测技术获取的不同阶段的航飞影像可用于生态果园改造的动态监测;利用Agisoft photoscan软件处理航飞影像可生成高分辨的数字正射影像(DOM)以及数字地表模型(DSM)数据;利用生成的DOM,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可获取生态果园水土保持措施的分布、数量、长度等信息,建立生态果园水土保持措施数据库,并输出报表和专题图.经与实际量测长度验证,基于DOM提取的长度平均精度为97.99%;与实测坡度验证,基于DSM数据提取的坡度平均精度为88.91%.无人机遥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自动获取地物的面积、长度、坡度等指标数据,可满足当前水土保信息化的要求,提升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监测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施工监测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遥感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遥感调查为例,说明以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所开展的遥感监测,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遥感可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模拟、水土保持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土壤侵蚀模型的探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