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西葫芦又名搅瓜,属于南美洲南瓜品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成熟早、营养价值高,是果菜类中比较早熟的蔬菜.现在采用冬暖式大棚及嫁接技术,西葫芦已成为冬季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西葫芦的品种较多,适于大棚栽培的主要有早青一代、灰采尼、阿尔及利亚及短蔓型西葫芦地方品种等.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西葫芦栽培,要求选用株型紧凑、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早熟的西葫芦品种.由山西省农科院蔬菜所培育的早青一代西葫芦以其独特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成为目前我国日光温室西葫芦栽培的首选品种.该所科研人员根据早青一代西葫芦生长发育特点,总结出了一套相应的栽培管理新模式,供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合金华地区种植的西葫芦品种,我们引进了5个西葫芦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美玉西葫芦长势强、商品性佳、产量高,其次为华玉西葫芦。  相似文献   

4.
西葫芦是山东省保护地瓜类蔬菜的主栽品种,绿色无公害西葫芦的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是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的栽培种类型很多,包括碟形、弯把、直把,灰色、浅绿色和美洲长形黑色西葫芦等.不同类型的西葫芦在世界范围内的栽培面积受地域因素、病虫危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极为明显.在品种的引入和推广过程中,一个品种是否被普遍接受,除了看它在所引进地区的表现外,还要看该品种的特性(或基因型)与不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或互作)如何.  相似文献   

6.
崔颖黎  梁世强 《蔬菜》2013,(1):22-23
为使早春西葫芦丰产丰收,从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栽培形式、培育壮苗、定植、田间管理及采收等方面对西葫芦早春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西葫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借助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法,系统鉴定了58个西葫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病情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西葫芦品种的白粉病抗性不同,对应的病情指数为15.56~71.11,其中9个表现为抗病,18个表现为中度抗病,24个表现为中度感病,7个表现为感病。聚类分析法评价结果表明,58个西葫芦品种被分为4类:11个抗病品种,17个中度抗病品种,23个中度感病品种,7个感病品种。该结果为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控和抗性西葫芦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晋西葫芦6号及其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爱廉  张翠香  张文静 《蔬菜》2016,(10):75-76
为了解决西葫芦早春保护地生产中存在的品种老化、产量降低等问题,以及满足外向型蔬菜基地对西葫芦品种商品性、抗病性、耐贮运等性状的特殊要求,太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西葫芦课题组通过对早熟型西葫芦新品种进行研究,选育出了晋西葫芦6号。介绍了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提供了早春保护地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迅速普及,西葫芦日光温室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并逐渐成为反季节蔬菜生产中的主要品种之一.现将日光温室冬春茬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0.
西葫芦(Cucurbita pepo I.)别名茭瓜,原产于北美洲南部,故又称美洲南瓜.它是人们喜食的瓜类蔬菜.近年来随着保护地特别是日光温室的迅猛发展,西葫芦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其保护地栽培面积在瓜类中仅次于黄瓜,已成为保护地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但是由于温室特殊的温湿小气候造成西葫芦病害发生严重,影响了西葫芦的品质和产量.为此,近两年我们对保护地西葫芦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了调查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碧峰系根据育种目标由母本k-15与父本W-13-1-1-5杂交育成的西葫芦新品种。早熟,生长势强,株型较开展,瓜长圆筒形,棱、肚不明显,瓜条顺直,整齐性好,瓜色翠绿,亮度好,商品性高,稳产高产,耐低温能力较好,综合抗病能力强,平均每667m2产量4000kg以上。目前已在云南、广西、山东、山西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以花叶西葫芦为母本,黑龙江小白皮为父本配制杂交一代种子,观察不同雌花位种瓜对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雌花位种瓜种子产量,千粒重最大。在人工授粉条件下,其单瓜种子粒数分别较第1、第3雌花位种瓜增加114.4粒、43粒;其单瓜种子重量亦分别增加56.9%和17.0%。  相似文献   

13.
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对不同地区根肿病菌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液注射法,以来源于山东青岛、云南双龙和陕西太白的大白菜根肿病菌为病原菌,对49个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进行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49个大白菜品种对3个地区根肿病菌存在抗性差异,其中32个品种对山东青岛根肿病菌和陕西太白根肿病菌抗性表现基本一致,推测这两地的生理小种一致;云南双龙根肿病菌与山东青岛、陕西太白根肿病菌为明显不同的生理小种,且致病力强、抗源少。  相似文献   

14.
张牧  黄兴龙  丁洁  张应华 《北方园艺》2019,(11):170-173
以引进的“红露”苹果品种为试材,在滇中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冷凉地区栽培,对其物候期、生物学及果实经济性状等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表现适应性好、生长势强、病虫害少等特点。定植后第二年平均单株产量3.5kg,定植后第三年,平均单株产量达15kg,具有果实品质好,果大、色艳、耐贮运、抗逆性强等特点,成熟期为7月中下旬。“红露”苹果适宜作为优良早熟苹果品种在当地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5.
西葫芦软腐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在山东省的临淄、聊城、寿光、临沂等12个县市保护地栽培的西葫芦中发现一种严重危害茎基部的细菌性病害。从22批次55株西葫芦病株标本中,经分离纯化获得135个菌株,从中选出部分菌株按柯赫法则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均产生与田间相同症状。对病原菌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等几项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相似文献   

16.
采集了77份云南省疑似感染莴苣褪绿病毒(lettuce chlorosis virus,LCV)的番茄样本,采用特异性反转录PCR扩增LCV次要外壳蛋白基因(minor coat protein,CPm)近全长序列,常规Sanger测序法测定相应片段序列,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表明,LCV特异性反转录PCR扩增...  相似文献   

17.
三种国产块菌的病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川西南及滇北地区开展调查发现,印度块菌、拟喜峰块菌及中华块菌上有两种病害、即粉红腐病和自腐病。本文就有关病害1病原、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等,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18.
张志红  龚红琴 《中国果菜》2019,(4):42-44,66
苹果的商品性状主要包括外观、内在品质两大方面,具体涉及果实大小、果实形状、光洁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因素。苹果树开花前后的管理是实现苹果连年丰产、品质提升的一个关键。文章简析了影响苹果商品性状的因素,提出了在开花前后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技术,如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等,以提高果品商品性状、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大量下部叶片褪绿黄化,顶叶卷曲畸形的番茄植株。将叶片采集带回实验室,采用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得到774和400 bp的目标条带,测序比对发现其与ToCV的KR184676.1和TYLCV的FJ012359.1序列相似度均为99%,确认这两条带对应的两种病毒分别为ToCV和TYLCV,明确该番茄植株被ToCV和TYLCV复合侵染。同时发现云南地区有B型和Q型两种烟粉虱存在,且Q型的比例高于B型,二者均可携带ToCV和TYLCV。ToCV首次在云南省发现,其由沿海向内陆蔓延的过程中与TYLCV的复合侵染已蔓延至西南地区,值得高度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20.
采用菌液接种法,利用Williams 鉴别系统,对采集自我国8 个省市14 个地点的18 份根肿病
菌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采自云南魏山、盘龙、玉溪,重庆武隆,湖北长阳,山东青岛,陕西
太白,四川郫县、彭州、什邡,上海嘉定,辽宁大连等地的16 份根肿病菌均为4 号生理小种;采自四川
甘孜的根肿病菌为7 号生理小种;采自云南通海的根肿病菌为2 号生理小种。说明目前我国的十字花科蔬
菜根肿病菌以4 号生理小种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