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AHP法,建立科技成果量化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以及构建科技成果评价模型.通过3项获奖科技成果的实证研究,证明了AHP法构建的评价模型在科技成果评价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相关研究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并对科研工作起到导向作用,同时为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水分利用效率法、层次分析法(AHP)和优化AHP法对灌溉制度评价的特点与优劣。【方法】 采用大田试验和膜下滴灌技术,以灌水定额为变量(30.0、37.5、45.0、52.5和60.0 mm),分析水分利用效率法以及优化前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灌水定额的合理性。【结果】 水分利用效率法能大致确定45.0~52.5 mm灌水定额范围适宜膜下滴灌玉米的生长,为追求最优的产量与水分利用率只能定性的确定52.5 mm灌水定额适宜膜下滴灌玉米的生长发育。传统AHP法的评价结果能确定最优且唯一的评价值,成对比较矩阵经本领域专家多次赋值后得到层次总排序权向量Z=(0.041,0.086,0.422,0.250,0.200),即45.0 mm灌水定额适宜膜下滴灌玉米的生长。优化AHP法不仅保留传统AHP法的优点而且结合水分利用效率法弥补了其缺点,加强因素间及层次间的联系性,规避主观判断与定性分析,52.5 mm灌水定额最适宜膜下滴灌玉米生长。【结论】 优化AHP法的评价结果与传统AHP法及水分利用效率法相比更加清晰、客观、科学。  相似文献   

3.
袁合才  辛艳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225-2226,2229
分析了传统AHP法和CRITIC法存在的缺陷,结合AHP法和CRITIC法的优点,定义了综合赋权法。以天津市水资源供给方案为例,试验数值表明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AHP法经常出现一致性不满足的情况,通过引入最优传递矩阵得到改进AHP法,避免了一致性检验,并实现了计算机程序化.应用改进AHP法计算出路面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施工质量控制情况,进而得到路面质量的控制等级。通过安徽某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综合方法在施工质量控制中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能实时监控路面施工,实现控制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5.
层次分析法在乐器音板用木材振动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适合制作乐器音板的几种木材(远东红皮云杉Picea glehnii、长白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西藏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var.linzhiensis、美国西加云杉Picea sitchensisCarr.)的振动性能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并将分析结果与综合坐标法、综合评分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AHP法的对不同样本空间的振动性能评价结果与综合坐标法、综合评分法基本一致,表明了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AHP法对甘蔗10个重要性状进行权重分配,应用DTOPSIS法对10个粤糖系列甘蔗新品系进行综合分析。应用AHP法对甘蔗毛群数、株高、脱叶性、茎径、宿根发株数、有效茎数、抗病性、蔗茎产量、蔗糖分和含糖量等10个重要性状进行权重分配,得到10个评价指标权重分别为0.0134、0.0227、0.0302、0.0408、0.0653、0.0881、0.1162、0.1606、0.1984和0.2645,且随机一致性比例C.R.=0.0981<0.1,评价指标权重分配合理。结合AHP法分配权重,应用DTOPSIS法对10个甘蔗新品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粤糖03-393和粤糖03-373综合表现突出,相对接近度Ci排序中,位于第1位和第2位,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应用AHP法和DTOPSIS法相结合综合评价作物新品种具有可行性,同时为甘蔗新品系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定性分析建立农业强省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AHP法研究并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应用VF编程实现AHP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8.
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朝亮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3):228-232
层次分析法(AHP)作为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在农业科技、可持续发展、农机化、气象灾害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层次分析法及其衍生出的改进层次分析法、区间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系统决策中的研究工作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作为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之一,AHP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从而扩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克服单一层次分析法理论的不足,更好地对问题作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9.
采用AHP法对配送资源整合过程中3PL企业评价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评价原则和指标体系,为4PL优选物流配送企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AHP方法的基础和核心问题是标度问题,而在运用AHP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标度的选择对决策结果的影响。从AHP法的3个不同方面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方案的排序结果和群组AHP中专家赋权,用实例说明几种典型"互反型"标度的选择对决策结果均有直接影响,并说明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GIS支持下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如何利用GIS技术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在GIS技术系统的支持下,以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本设施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河北曲周县耕地进行了快速准确定量化评价,评价中充分利用GIS强大功能,在GIS环境下建立图形库、划分评价单元、建立数学模型和输出成果图,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针对贫困山区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累加法和ArcGIS叠加功能,分析了重庆市酉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其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在影响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因素中,居民点利用因素、社会因素大于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且整理潜力呈现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总体分异特征;结合空间连续性,以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分值为主要依据,将全县划分为4个潜力类型区,并提出了各区适宜的整理模式.研究对于贫困山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尚月敏  韩晓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35-15437
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地理学综合分析的基本思想,遵照地理现象的时空、尺度转换规律,构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定量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邢台市19个县(区、市)城镇建设用地进行集约程度评价,并对集约利用潜力进行测算,最后针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渝西地区生态环境质量AHP综合评价研究--以璧山县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态学和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的基本特点,确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和基本评价单元。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然后对璧山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所有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最好,其次为自然因素,最差的为环境压力因素。  相似文献   

15.
建立数量化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理论,计算各指标在综合评价体系中的相对权重值,利用各指标变量值和相对权重值,计算综合评价值,对经济林建设效果进行合理评价。从综合评价值可以看出:甘肃省12个地区中庆阳地区、陇南地区和张掖地区建设效果较好;40个基地县中,康县、两当县、合水县、泾川县、正宁县的综合价值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6.
黄河源区玛多县湿地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玛多县作为"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全国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近年来,出现大量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以黄河源区玛多县为研究对象,获取1988年与2013年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景观格局理论,基于ENVI、Arc GIS和FRAGSTATS等软件完成NDVI提取,湿地类型分类,景观格局指数计算等操作,最后,构建活力-组织力-弹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计算1988年与2013年景观生态健康值,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玛多县2013年健康值为0.53,低于1988年健康值,处于亚健康状态;(2)玛多县2013年活力指标大幅度下降,植被覆盖度减少,多样性降低,使得玛多县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薄弱,影响其生态健康;(3)玛多县景观组织破碎化严重,AI与CI发生不同程度降低,影响生态系统物质交换和能量循环;(4)玛多县近年来湿地萎缩明显,蓄水总量降低,加之黄河出现断流,亟需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7.
宋盼  李晓蓓  王力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62-5564
针对泸州市农用地利用的实际情况,通过搜集泸州地区农地利用的相关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泸州市农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特尔菲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出泸州市及各个区县农用地集约度。研究结果表明;泸州市农用地利用还处于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转变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生态农业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综述国内外生态农业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数学模型和评价原则等方面构建了生态农业评价理论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评价指标矩阵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以安徽芜湖市为例,对芜湖市郊区、南陵县、芜湖县和繁昌县进行了区域生态系统比较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南陵县和芜湖县的生态环境较好,是发展生态农业较好的区域,繁昌县和芜湖市郊区生态环境较差,污染严重,发展生态农业受到较大限制。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说明该评价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保障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开展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土地利用布局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县为例,基于土地自然资源、土地生态环境2个子系统构建自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Map GIS软件提取评价因子的基础数据;其次,采用AHP确定权重,并应用多因素加权和法计算154个评价单元的土地自然环境质量综合分值;再次,运用频率直方图将大化县自然环境质量划分为3个等级,并绘制其空间分布图;最后,通过叠加地貌图分析得出,空间分布图与大化县地貌形态基本吻合;可将大化县划分为4个管制区,分别为东北高峰丛洼地禁止区、中部中峰丛洼地优化区、西北丘陵山地控制区、东南峰林谷地协调区,并针对各区提出土地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AHP的新疆博湖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博湖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条件的4个区域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可以将博湖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3级梯队进行有层次的开发,在乌兰再格森乡建立生态渔业旅游区,并作为博湖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特色品牌和重点地区,同时在本布图镇建立设施农业生态旅游区,在塔温觉肯乡建立工业番茄旅游区,在博斯腾湖乡建立生态果园旅游区;并对博湖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