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干旱与暴雨     
正干旱历史上河南就有十年九旱之说。文字记载我国最早出现的旱灾就发生在河南洛阳附近,发生于夏朝末年。《说文解字》将"旱"释为"不雨也"。从自然因素来说,干旱的发生主要与偶然性或周期性的降水减少有关。现代气象研究将干旱细分为四种类型: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当气象干旱持续一段时间,就有可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昌吉回族自治州(简称昌吉州)10个气象站1961—2020年降水量及旱灾资料,分析昌吉州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计算各气象站月、季、年降水距平百分率,按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选取干旱事件,详细分析不同时间尺度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对历史旱灾实际情况与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结果进行实用性评价;分析农作物成灾面积的逐年变化趋势,研究气象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年昌吉州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年内分布不均衡,夏季降水量最大,冬季降水量最小;从年代上看出20世纪80年代之前降水量整体偏少且变化不稳定,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逐年增加,且1983年发生了突变性增加,1998年增加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增加平缓。60年来气象干旱发生的频次有中部多于西部和东部的特点。气象干旱发生的月频次呈波动状,其中1月最多,7月次之,11月最少;气象干旱主要是秋旱,冬旱次之,主要以轻旱为主。气象干旱事件发生的年频次逐渐减少。60年来受气象干旱影响,阜康市、吉木萨尔、奇台、木垒县农作物成灾面积较大,受灾程度严重,蔡家湖、昌吉市次之,玛纳斯县、呼图壁县较小,受灾程度轻,气象干旱灾害造成的农作物成灾面积呈减少趋势。降水距平百分率评定的旱灾年与历史旱灾年吻合年数为21年,吻合率达80%。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抗旱节水农业构建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梅 《农业展望》2010,6(2):56-59
文章就干旱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归纳了抗旱技术研究的现状。指出辽宁省旱灾发生比较频繁,抗旱节水的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利工程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旱灾监测预报与评估水平、推广抗旱适用技术(如农艺抗旱、物理化学抗旱、生物抗旱和节水灌溉)和建立防御旱灾技术体系等。提出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资源是今后辽宁省抗旱节水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利用吉林省长岭县1956—2005年降水量、蒸发量、土壤含水量等气象、水文资料对长岭县干旱特征进行研究。根据气象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水文干旱指标、社会经济干旱指标,对长岭县气象、水文资料包括降水量趋势、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降水蒸发比、土壤含水量、水文干旱指数及社会经济需水与供水进行分析,得出长岭县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长岭县干旱以气象干旱为主;1956—2005年共发生6次气象干旱,平均每7~8年发生1次;季节性气象干旱平均每2年发生1次;每3~4年出现1次水文干旱;社会经济干旱决定于用水量的多少,可人为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SWAT模型,构建资料缺失条件下的综合干旱指数,为干旱特性的多角度分析提供支持。【方法】以甘肃省金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依据1981-2017年水文气象资料建立流域SWAT水文模型,通过SWAT-CUP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与验证,将模拟的土壤湿度、蒸散发数据与实测降雨、径流数据相结合,运用嵌套Archimedean构造联合多个干旱变量,构建参数化的气象-农业-水文综合干旱指数(comprehensive drought index,CDI),并分析所构建CDI的适用性。【结果】SWAT模型模拟的金塔河流域径流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确定性系数(R2)与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均高于0.7,且不确定性分析指标P>0.7、R<1.5,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调整后的模型参数可用于描述金塔河流域的水文过程。所构建的参数化的气象-农业-水文CDI的干旱监测结果与实际干旱事件的发生基本一致,且能够监测到仅有1种或2种干旱发生的干旱区域,可同时表征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能从多个角度反映干旱特性。CDI对金塔河流域东北部的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的监测能力较强;年尺度的CDI对气象干旱、农业干旱与水文干旱的监测能力强于季尺度与月尺度。【结论】所构建的CDI适用于金塔河流域气象-农业-水文综合干旱的监测,可为该地区干旱监测及旱灾预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49~2005年河北省干旱、洪涝、风雹灾和低温冻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和作物生产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农业气象灾情综合评价模型,开展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价。结果表明:灾情最重的年份为1977年,灾情指数达7.20,灾情最轻的年份为1967~1969年;4类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小为旱灾>涝灾>风雹灾害>低温冻害;农业气象灾害对河北省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逐渐加大,旱灾逐渐取代涝灾成为影响河北省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灾害因子。  相似文献   

7.
杨秀勋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496-4498
利用铜仁市10个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部分土壤湿度监测数据,采用两种单项指标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发生在该地区极为罕见的特大旱灾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干旱影响范围和干旱强度均突破了该地区气象历史纪录,其中该地区夏季气象干旱程度大部评估为中度等级,局地达重度干旱;该地区秋季气象干旱程度东部达到中度到重旱等级,西部仅为轻旱,东部秋旱明显重于西部;冬季干旱最重,达到特重干旱等级,主要受前期夏秋连旱的持续叠加影响和高温累积。该地区西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是农业干旱等级偏高、灾情远远大于东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剑阁县位下四川盆地北部,境内地形地貌复杂,主体气候明显,多种气候因子交替变化,干旱、冷害、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常有发生,其中尤以干旱最为严重,特别是1993~1995年、2005~2007年连续遇到罕见特大旱灾,导致大面积水稻迟栽,大春粮食因灾减产严重,给我县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剑阁县位下四川盆地北部,境内地形地貌复杂,主体气候明显,多种气候因子交替变化,干旱、冷害、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常有发生,其中尤以干旱最为严重,特别是1993~1995年、2005~2007年连续遇到罕见特大旱灾,导致大面积水稻迟栽,大春粮食因灾减产严重,给我县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疆1978—2014年洪涝、旱灾、风雹灾及冷冻4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同期粮食平均单产及粮食作物单产有关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新疆地区37年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主要粮食、经济作物单产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象灾害灾情总体呈受灾面积大、成灾率高、波动幅度大的特点,干旱灾和风雹灾危害较大,冷冻灾和洪涝灾其次;所有作物与干旱灾受灾面积关联度最大,冬小麦、春小麦和玉米与冷冻灾受灾面积关联度最小,而棉花和甜菜与洪涝灾受灾面积关联度最小;干旱和风雹是影响新疆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1.
干旱是指农作物的水分的收与支、供与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邓州市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受季风转换影响,造成干旱频繁发生,对邓州市的烟草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通过邓州市近30a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干旱对烟叶造成的原因及危害程度,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渭南市为研究区,基于渭南市1960~2011年的气象数据,分析了渭南市气候暖干化特征和暖干化背景下渭南市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探索了渭南市农业节水途径及节水模式。研究表明,渭南市应主要通过工程节水、技术节水和管理节水等途径,采用因"地"制宜模式、因"时"利导模式、量"水"而行模式和得"补"偿失模式,来实现渭南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宁夏清水河流域干旱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降水距平、径流系数、干旱指数等指标,对清水河流域1959—2005年的水文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该流域近45年的干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及进入80年代后,该流域气候干旱程度加剧,未来干旱现象还有延续之势。需采取更有效的节水措施,以逐步改善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Advances and Developing Tendency of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Plant Biolo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ological water saving is one of the major fields of water saving agriculture in the future and has an enormous potential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developing high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plant biology were dissertated firstly,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 as following aspects: mechanisms of drought resistance and high water use efficiency, criterions for identifying and evaluating drought resistance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genetic improvement for drought resistance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physiological regulation and control in crop plants. Major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field at present were put forward,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plant biology in the future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十堰市7个气象站1971~200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十堰市烤烟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及主要气象灾害:十堰市具有无霜期长、≥10℃积温高、大田期日照时数长的突出特点,具有烤烟生长优越的光热条件,十堰市烤烟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干旱、高温、暴雨(洪涝)、冰雹、大风等;简述了气象灾害对烤烟生产的影响;探讨了十堰市烤烟生产气象服务方法和应对气象灾害的措施。为十堰市烤烟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衡71-3为母本、邯617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水旱一体种植、平行交替选拔的方法,培育出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衡0628。该品种分蘖力强,中早熟,根系发达,株高和株型适中,抗旱、抗干热风、抗病,落黄好,籽粒饱满。突出特点是抗旱节水,适应性广,稳产性好,抗逆性强。在2006~2008年河北省节水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连续2 a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在2007~2008年黑龙港流域节水组生产试验中,7点汇总产量较对照品种沧6001增产10.58%、较对照品种邯4589增产6.18%,居7个参试品种第1位。2008年完成河北省黑龙港流域节水组区域试验程序,以总排名第1位的名次通过了河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抗旱节水型宿根花卉评价及筛选方法,缓解节水与绿化面积增加的矛盾。归纳总结了宿根花卉的特点、宿根花卉的评价筛选、植物抗旱性评价方法及抗旱型宿根花卉的应用概况。国内目前的抗旱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机理及理论层面,抗旱型宿根花卉应用范围虽然比较广泛,但是种类较单一,配置方式不合理,且没有与之相配套的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8.
高超男  赵鹏飞  张宏彦  黄成东  李晓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57-12458,12497
[目的]研究早春麦田划锄对麦田土壤水分状况及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2010~2011年华北地区麦区遭受多年不遇冬春气象干旱条件下,依托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万亩小麦玉米(Zea mays L.)高产高效技术研究基地,研究了早春麦田划锄技术对麦田土壤水分含量和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划锄可显著增加返青期麦田0~5和5~10 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提高氮肥和水分的利用效率,增加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成穗数和穗粒数,起到明显增产作用,平均增产12.6%,增收1 014元/hm2。[结论]划锄是一项被生产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农田保墒节水技术措施,是一项有效的抗旱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小麦节水灌溉栽培技术,以穗型大小不同的2个小麦品种山农20(大穗型品种)和山农21(小穗型品种)为试材,在露天池栽条件下于小麦返青期后开始对2个小麦品种进行不同土壤含水量的水分胁迫处理,土壤含水量均设田间持水量的100%(水分过量)、80%(适宜水分)、61%(轻度干旱)和40%(严重干旱)4个处理,从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 Pn)、气孔导度( Gs)、细胞间隙CO2浓度( Ci)和蒸腾速率( Tr)4个方面,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在短期内可导致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上升,细胞间隙CO2浓度下降,但对蒸腾速率影响较小。在干旱年型小麦生产上,多选用小穗型品种如山农21。在华北地区可适当减少灌溉次数,以发挥冬小麦对干旱的适应性,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黄天福  刘鹏  张润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09-19610
[目的]分析2010年六盘水市特重干旱的气象因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建议。[方法]根据实时的气象数据与此次特重干旱灾害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由于大气环流的异常和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冷暖空气在旱区交汇形成的降水条件不足,导致旱区长时间降水量严重偏少,气温显著偏高加剧旱情的快速演变,特殊的地理环境(喀斯特、石漠化等)加重了干旱的危害。[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的干旱预测预报和抗旱救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