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作物秸秆资源回收物流网络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加快建设农作物秸秆资源回收物流网络,提高秸秆回收物流效率,降低秸秆利用成本,是秸秆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调研秸秆资源回收流程基础上,创新性提出秸秆回收物流网络概念和属性,分析秸秆回收物流网络设计思路,设计出秸秆回收物流模式和网络拓扑结构,从基础设施、组织网络、信息平台层面提出秸秆回收物流网络建设和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改变现今生物质发电厂收集秸秆燃料的回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探究降低秸秆回收物流成本的方法,本研究通过构建两种秸秆回收物流模式,对秸秆回收物流成本的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秸秆回收物流涉及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基于微积分构建秸秆回收物流的成本测算模型,结合实例对模型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半径因素是影响回收物流成本的最重要因素,适当减小收集半径可很大程度上降低运输费用;收集秸秆时,为使最终的回收物流成本最低,可将外包商的个数控制在10个左右;生物质发电厂在初期选址时要进行合理规划,政府严格准入,避免一定区域内密集建厂。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体系框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高效、科学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提高秸秆的综合回收利用率,笔者在综合考察国内外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从法制建设、回收利用网络构建、秸秆利用产业化建设、回收利用技术研究、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应对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的对策建议;以技术对策、管理对策和经济对策的推行促进多方联动,发挥整体系统效益,实现资源的节约,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秸秆的回收处理是一种资源再利用的有效途径,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增收都起到了促进作用.秸秆回收方式的不断创新也推动了我国农业发展.本文将秸秆回收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相结合,洞悉当下秸秆资源利用现状与农业经济发展实际,遍寻秸秆资源有效利用、秸秆循环利用的途径,力促农业创收和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秸秆供应链物流网络系统,是实现秸秆利用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本文综述了相关文献,比较分析了秸秆收储运分散型和集约型2种物流模式的特点,集约型是分散型物流模式的继承和发展,从长远角度来看,集约型物流模型更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秸秆供应链网络的经济收益;概述了秸秆储运选址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认为秸秆选址布局需要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提出了秸秆物流模式选择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秸秆供应链物流网络可靠性评价方法,为秸秆物流模式选择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决策方法;同时,提出应加强秸秆物流网络系统化、智能化、信息化研究建议,推进秸秆的产业化、市场化演变。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每年秸秆总量约达8亿吨,然而秸秆综合利用率平均不到3.6亿吨。其中大部分秸秆被农户进行了焚烧,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因此,秸秆的回收利用已成为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我国秸秆回收利用现状与现有秸秆回收体系存在的问题,对秸秆回收体系与运营机制的构建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作物秸秆这一生物资源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目前秸秆粉碎机具按功能可分为秸秆还田和秸秆回收两种,功能单一,为了使秸秆粉碎能满足还田及回收的要求,新疆农科院农机所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秸秆粉碎还田回收机,结构简单,功耗小,可完成多种作物秸秆的粉碎还田及回收,通过简单的转换装置就既可以完成秸秆粉碎还田,在不需要风机的情况下,凭借甩刀的击打力及其产生的风力又可以完成秸秆粉碎回收,试验证明此种机具基本能够满足秸秆粉碎还田及回收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我们的观点是:以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总体生产力和能流物流系统转化率为宗旨,统筹考虑秸秆的生产和利用,发展营养体农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控制秸秆生物总量,综合利用秸秆资源.  相似文献   

9.
秸秆焚烧与还田等处置方式存在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等各种弊端,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相悖。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能源,探究科学、合理的资源回收与利用成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村振兴的路径之一。通过分析秸秆处置不当的各种情境,结合政府对秸秆回收利用的支持政策,探究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科学路径,助力农村生态建设和农民安居乐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是非常重要的生物质能能源,和传统的矿物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在不久的将来,生物质能能源必然会代替矿物能源而占据主导地位。我国的玉米秸秆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对于秸秆的回收利用率并不高,而玉米秸秆的收集恰恰是秸秆能否回收利用的前提,因此,对玉米秸秆切割装置的研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甲螨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4年6月和10月、2015年6月和10月采用改良的Tullgren漏斗法,采集东北黑土区秸秆还田4年(SR4)、秸秆还田10年(SR10)和无秸秆还田(CK)样地土壤,对土壤甲螨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采样时期共捕获土壤螨类11 366只,其中甲螨8373只,占74%;SR4、SR10和CK中,甲螨的分布密度分别为13 774、11946、5871 Ind·m-2,分别隶属于15、12属和7属;秸秆还田(F=81.954,P0.001)、季节(F=56.649,P0.001)、秸秆还田和季节交互作用(F=11.289,P0.001)都对土壤甲螨个体数量有显著性影响,而对甲螨类群数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影响甲螨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密度-类群指数;季节动态上,表现出秋季甲螨分布密度普遍高于夏季。聚类分析也表明,秸秆还田黑土农田系统中甲螨群落组成(SR4与SR10)与传统耕作(CK)显著不同,而SR4和SR10处理的差异不明显。以上研究表明,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甲螨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密度,对土壤甲螨具有重要的保育作用,有利于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壤肥力提升。  相似文献   

12.
淮南地区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少武  黄志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008-2009,2020
为解决淮南地区的秸秆利用难题,根据淮南地区现有的造纸、畜牧、乳品加工和化工等产业现状,设计了秸秆加工、纸浆造纸、饲料加工、畜牧养殖、有机肥加工和种植业的产业循环链,秸秆资源在循环产业链中提高了附加值,解决了饲料、造纸工业等的原料供给问题,最后实现了秸秆还田,维持了生态平衡,形成了秸秆良性循环利用的生态模式(SRM)。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利用对策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该文估算了黑龙江省2011年的主要农作物秸秆量,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限制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农户秸秆还田的对策,即玉米连作秸秆还田技术、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水稻秸秆还田技术三套机械化秸秆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特征、技术模式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促进我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综述了各区域农作物秸秆资源产生、利用现状及现有技术模式。2016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9.84×108t,可收集量达到8.24×108t,玉米、水稻和小麦三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83.51%。秸秆已利用量为6.73×108t,综合利用率达到81.68%,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率分别为47.20%、17.99%、11.79%、2.23%、2.47%,形成农用为主的综合利用格局。不同区域之间秸秆利用水平差异显著,华北区、西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东北区秸秆综合利用率依次为94.73%、89.21%、88.89%、83.01%、74.27%、63.43%。全国秸秆利用技术模式可分为秸秆还田利用型和循环利用型两大类,其中秸秆还田模式主要有玉米秸秆深翻养地还田模式、棉花秸秆深翻还田技术模式、麦秸覆盖玉米秸秆旋耕还田技术模式、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稻麦(油)秸秆粉碎旋耕还田技术模式、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技术模式;秸秆循环利用模式主要有秸-饲-肥种养结合技术模式、秸-沼-肥能源生态技术模式、秸-菌-肥基质利用技术模式、秸-炭-肥还田改土技术模式。为进一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提出了构建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全量利用的技术体系、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相互结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释了秸秆资源化利用对于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介绍了有效利用秸秆的主要途径以 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而探讨了如何基于实现闭环能量和物质循环的原则,实现对秸秆资源的循 环利用,提升农业产业链的资源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介绍了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从秸秆还田、饲料、能源化利用、制板、造纸、循环利用等方面详细论述了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旨在推广实用性强、易操作、农民容易接受的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进而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在城市和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进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40-18842
分析了循环经济的特点以及动植物油、打印机的墨盒和硒鼓、废旧塑料、纸制品、沼气、秸杆等在循环经济中的回收利用和经济价值,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