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为研究对象,研究短期饥饿对其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三疣梭子蟹幼蟹粗蛋白、粗脂肪、糖类的含量和能值均逐渐减少,而水分的含量逐渐增加.试验初期粗蛋白、粗脂肪和糖类的相对损失率最大的为粗脂肪,粗蛋白和糖类次之,且粗脂肪降幅高峰的出现时段早于粗蛋白和糖类,饥饿期间三疣梭子蟹幼蟹首先主要利用粗脂肪提供能量,然后才是粗蛋白和糖类.试验期间粗蛋白、粗脂肪、糖类的质量分数和能值的变化与饥饿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粗蛋白、粗脂肪和糖类的质量分数变化与能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蛋白质是影响饥饿期间三疣梭子蟹幼蟹肌肉能值变化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2.
泥质底质是造成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存活率偏低的重要原因。根据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潜伏和蜕壳习性设计出一种适合泥底质的蟹礁,拟为池养梭子蟹个体提供躲避栖息的庇护场所,并在室内养殖条件下对该蟹礁的潜在应用能力进行检测。蟹礁主体由多块具有一定强度抗腐蚀性的长方形PVC板组成。蟹礁的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作为人造的躲避栖息场所,缸体内的梭子蟹个体可以自由出入,蟹礁的选择比率较高,因此,投放蟹礁有望有效解决池养梭子蟹底质的潜沙问题,本试验进一步证实了其在梭子蟹池塘实际养殖过程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而蟹礁与土坑并存的选择性试验不仅说明养殖户投放传统隐蔽物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而且预示着在实际生产中为梭子蟹提供更为多样的庇护场所,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梭子蟹的养殖收益。此外,苏北地区拥有广袤的淤泥质滩涂,底质问题的有效解决使实现我国海捕梭子蟹资源滩涂化养殖的目标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了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β-actin基因片段,测序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蓝蟹(Callinectes sapidus)、中华绒螯蟹(E.sinensis)、黑背地蟹(Gecarcinus lateralis)、张口蟹(Neohelice granulata)、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6种蟹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长为338 bp的β-actin同源序列中有115个变异位点,57个单碱基变化位点。7种蟹的种间核苷酸变异值从1.6%到25.3%,碱基替换比值从0.740到4.050,其中锯缘青蟹和远海梭子蟹亲缘关系很近,长江华溪蟹和地蟹、张口蟹亲缘关系较远,而中华绒螯蟹和远海梭子蟹关系较远。用NJ法和ML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得到了相同的拓扑结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长江华溪蟹单独形成一支,与其它海洋蟹的亲缘关系远,支持溪蟹单独划分总科。锯缘青蟹和远海梭子蟹先聚在一起,然后和黑背地蟹聚在一起,再和弓蟹科的张口蟹聚在一起,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系统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三疣梭子蟹(Portuns tirtuberculatus Miers)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族,游泳蟹科,梭子蟹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水深10~30 m的沙泥或沙质海底.三疣梭子蟹是我国近海名贵海产品之一,个体硕大,最大个体可达1000g,一般可达400 g,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海水污染等原因,三疣梭子蟹资源量锐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国家增殖放流的数量增加,对苗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文章针对海捕三疣梭子蟹育苗生产实践,探讨苗种高产的关键技术.几年来,累计培育Ⅱ期仔蟹1 278 kg.平均出苗0.44 kg/m3,最高出苗0.78 kg/m3.抱卵蟹最高出苗10.2 kg/只.  相似文献   

5.
三疣梭子蟹简称梭子蟹,俗称海蟹,属十足目,梭子蟹属。梭子蟹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是大型食用蟹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了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β-actin基因片段,测序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蓝蟹(Callinectes sapidus)、中华绒螯蟹(E.sinensis)、黑背地蟹(Gecarcinus lateralis)、张口蟹(Neohelice granulata)、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6种蟹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长为338 bp的β-actin同源序列中有115个变异位点,57个单碱基变化位点。7种蟹的种间核苷酸变异值从1.6%到25.3%,碱基替换比值从0.740到4.050,其中锯缘青蟹和远海梭子蟹亲缘关系很近,长江华溪蟹和地蟹、张口蟹亲缘关系较远,而中华绒螯蟹和远海梭子蟹关系较远。用NJ法和ML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得到了相同的拓扑结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长江华溪蟹单独形成一支,与其它海洋蟹的亲缘关系远,支持溪蟹单独划分总科。锯缘青蟹和远海梭子蟹先聚在一起,然后和黑背地蟹聚在一起,再和弓蟹科的张口蟹聚在一起,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系统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螃蟹种类颇多,主要有海水产和淡水产两种。海水产有梭子蟹和青蟹;淡水产的有江蟹、河蟹、湖蟹等。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三疣梭子蟹传统养殖方式中的同类相残、雌雄争偶以及集中上市而价格低迷等问题,2002年,分别在河蟹幼蟹培育池、虾池进行了三疣梭子蟹竹笼吊养及散养对照试验。2003—2004年,利用河蟹幼蟹培育池进行了三疣梭子蟹的笼式吊养生产,养殖面积13.34hm2,收获0.300kg/只以上商品蟹分别为104720.0kg和118625.0kg,商品蟹平均产量分别为7850.1kg/hm2和8892.4kg/hm2,产值分别为628006.00元/hm2和711394.30元/hm2,利润分别为368227.80元/hm2和407940.50元/hm2,年养殖平均成活率分别为68%和73%,2004年产量、利润及成活率分别较2002年虾池散养对照试验提高了70%、87%和52%,增收189867.00元/hm2。该项技术利用空闲的河蟹幼蟹培育池,采用笼式吊养全雌梭子蟹,方式新颖,效果明显,技术水平国内先进。  相似文献   

9.
一、笼捕梭子蟹技术应用饵料诱导梭子蟹入笼,是目前值得大力推广的捕蟹技术。这项技术具有产量高、成本低、操作方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一般小型机帆船可带蟹笼200只,蟹笼放入渔场,每4小时起笼一次,每只蟹笼最多可捕获5公斤活蟹。笼捕梭子蟹在丹山渔场已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蟹笼由框架、笼体、入口、饵料装置等组成。笼高28厘米,笼体直径60厘米。二、对虾防黑保鲜技术对虾经捕捞、冷冻、运输到市场,经过一段时间后  相似文献   

10.
三疣梭子蟹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洋资源,给广大渔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然而当前,渔民捕蟹的装备设施没有达到全自动脱钩捕蟹的目标。经查阅文献、实地考察及向从事三疣梭子蟹捕捞的一线作业渔民请教,对渔民捕蟹作业过程及所使用的相关装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指出应设计一款纯机械蟹笼自动脱钩机,以降低卸笼时的风险,保证船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梭子蟹又名三疣梭子蟹,别名还螃蟹、花蟹、海蟹等,是著名的大型海产食用甲壳动物,在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该蟹由于外壳左右两端尖细,中部宽大,形似织布用的梭子,故而得名。  相似文献   

12.
螯虾肽膏在三疣梭子蟹土池育苗中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投喂相比,三疣梭子蟹土池育苗中投喂螯虾肽膏不但能促进三疣梭子蟹的变态生育,还提高仔蟹的产量和出苗率,显著提高育苗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方兴  江俊伟 《新农村》2013,(7):22-22
梭子蟹养殖在玉环县并不少见,但大多是以暂养的方式,每年必须要等到梭子蟹旺发的季节从渔民手中收购,因此梭子蟹的养殖很受局限。而玉环县干江镇东渔村养殖渔民鲍学春就有这样大胆创新思索:能不能把梭子蟹从小就"圈养"起来呢?最终他通过自己的摸索,建立了从蟹苗到成品蟹的全程养殖模式,经过前期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1992-1994对浙江北部近海梭子蟹资源现状和各种渔具渔法的调查,在分析梭子蟹资源波动的基础上,比较了各渔具渔法对俊子蟹资源的损害情况,并提出了梭子蟹资源保护与作业管理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是我国海产蟹类第1个人工选育新品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选育,2012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亲本来源于我国沿海四个地理群体(莱州湾、海州湾、鸭绿江口、舟山)。该品种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全甲宽变异系数小、规格整齐,可用于大规格商品蟹的  相似文献   

16.
三疣梭子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例三疣梭子蟹高产高效养殖典型案例的分析,从养殖模式的确定、池塘标准化改造、隐蔽物的设置、放养优质健康蟹苗、投喂优质新鲜饲料、勤开增氧机、适时起捕雄蟹、加强病害防治等方面对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进行探讨,以为三疣梭子蟹高产高效养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螃蟹(包括中华绒螯蟹、青蟹、梭子蟹等)年产量已达数万吨,成为水产品中的佼佼者。据业内人士介绍,螃蟹除了鲜食外,开展深加工具有增值潜力,前景看好。开发螃蟹食品系列:蟹黄酱、蟹黄  相似文献   

18.
三疣梭子蟹感染血卵涡鞭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卵涡鞭虫病是近年来三疣梭子蟹养殖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危害较大的流行性疾病,患病蟹的体液和肌肉组织中有大量的血卵涡鞭虫寄生.该病多发生于每年9~11月份的夏秋季节,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死亡高峰.因该病流行范围广、死亡率高、危害严重,对三疣梭子蟹养殖业发展影响很大.本文根据GenBank中登陆的血卵涡鞭虫18S rDNA和ITS1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血卵涡鞭虫病的PCR检测方法,从感染血卵涡鞭虫的三疣梭子蟹组织DNA中扩增出产物大小为585 bp的DNA片段.本方法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出三疣梭子蟹感染和携带血卵涡鞭虫的状况,为三疣梭子蟹的健康养殖和血卵涡鞭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快速、简便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血卵涡鞭虫病是近年来三疣梭子蟹养殖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危害较大的流行性疾病,患病蟹的体液和肌肉组织中有大量的血卵涡鞭虫寄生.该病多发生于每年9~11月份的夏秋季节,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死亡高峰.因该病流行范围广、死亡率高、危害严重,对三疣梭子蟹养殖业发展影响很大.本文根据GenBank中登陆的血卵涡鞭虫18S rDNA和ITS1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血卵涡鞭虫病的PCR检测方法,从感染血卵涡鞭虫的三疣梭子蟹组织DNA中扩增出产物大小为585 bp的DNA片段.本方法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出三疣梭子蟹感染和携带血卵涡鞭虫的状况,为三疣梭子蟹的健康养殖和血卵涡鞭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快速、简便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在2012 年8 月进行的南海北部虾拖网海上调查的基础上,对虾蟹类渔获的种类组成、生物学特征和幼 体比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渔获种类一共71 种,其中虾蟹类15 种,但其产量却占总产量的82.34%;虾类优势 种为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近缘新对虾(M. affinis)和周氏新对虾(M. joyneri);蟹类优势种为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三疣梭子蟹(P. trituberculatus)和远海梭子蟹(P. pelagicus);刀额新对虾的幼虾比例为73.36%,三疣梭子蟹的幼蟹比例为78.79%。最后,探讨了促进南海虾蟹类资源 合理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