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育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14-9916
以江苏省为例,采用差值法对基尼系数进行探究,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轨迹,运用集中率和贡献率将城乡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在各分项收入中进行具体分解,分析不同收入来源在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分配的均衡程度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从而揭示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137-141
根据2013~2017年统计数据,长沙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来源很不均衡,且波动大,存在明显短板,财产性收入占比太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其中,财产性收入差距尤为明显,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出租房屋财产性收入、红利收入和利息收入是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最主要的来源,也是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最主要的因素。应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以扩大财产规模,稳步推进农村土地、金融制度改革以增加财产性收入,加强教育培训以提高农村居民投资理财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民的四大收入来源中,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财产性收入比重较小,已受到国家及各地区的重视。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当下,农民主要依靠土地来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从而增加农民的总体收入。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目前状况主要表现为:农民财产性收入基数小,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低;省内地区间农民财产性收入不平衡;城乡差距呈扩大趋势;不同收入组之间财产性收入不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的改革,对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对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研究,分别对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使用权制度、土地流转权和收益权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及增加农民财政性收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根据1995-2009年陕西省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的资料,运用基尼系数分解法,计算出了影响农民收入差距-各项收入构成的集中率和贡献率,找出了导致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永波  魏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35-5936
[目的]为了了解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来源。[方法]基于基尼系数、均值对数偏差指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甘肃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并对上述指标进行了分解。[结果]甘肃省1998~2005年的基尼系数没有超过0.3,农村居民处在“相对平均”时期,其收入差距主要是由家庭经营收入引起,其次是工资性收入,在空间上主要是区域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所致。分析结果还显示出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在总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与全国的趋势正好相反。[结论]甘肃省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性造成区域间农业收入不平等,进而成为区域间收入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消费除了受到农民收入水平、农村人口、消费环境和观念的制约之外,还受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采用1994—2008年湖北省各个地区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与消费数据,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与人均消费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不仅提高农民收入可以刺激农村消费,适当拉开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对拉动消费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3—2017年贵州省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相关数据,探讨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剖析影响贵州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诸多制约因素,构建并创新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机制,并提出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具体措施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启宇  何凡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539-5542
自1995年以来,四川省农民收入总体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城乡差距日益加大.农民增收问题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利用1995-2009年的数据分析了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变化过程,对四川省农民收入各构成(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各收入构成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有很大的差别.最后提出了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财产性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缩小差距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财产性收入是衡量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积极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对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和财富以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缩小农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这两种研究居民收入差异的基本方法对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异进行分析,并对泰尔指数进行分解。结果显示甘肃省2000—2009年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没有超过0.3,处在“比较平均”的范围内,且有下降趋势,与全国大形势相反。泰尔指数的变动趋势与基尼系数一致,其分解分析显示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主要形成因素是地域差异。而甘肃省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区域间农业收入不平等,进而成为区域间收入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为指标,分别对1990~2000年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状况和2000年江苏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0~1995年,基尼系数从0.269 394下降到0.179 993;1995~2000年,基尼系数从0.179 993增大到0.272 386;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区域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不大;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大小随文化程度提高呈现“倒U”形。  相似文献   

12.
按照收入来源分解基尼系数法对我国省际间农村居民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收入差距及总差距增量进行了分解,研究表明,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自1995年以来比较稳定,2006年后略有下降;初次分配收入差距是农村地区差距的主体,再分配收入对地区差距存在“逆向调节”;从分项收入看,劳动报酬收入对地区差距促增,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地区差距促减。  相似文献   

13.
按照收入来源分解基尼系数法对我国省际间农村居民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收入差距及总差距增量进行了分解,研究表明,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自1995年以来比较稳定,2006年后略有下降;初次分配收入差距是农村地区差距的主体,再分配收入对地区差距存在"逆向调节";从分项收入看,劳动报酬收入对地区差距促增,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地区差距促减.  相似文献   

14.
为贵州省加快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提供参考,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大扶贫背景下贵州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与其消费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对促进其消费有显著影响,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对其消费的贡献能力不足。针对贵州省农民收入结构与消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拓宽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收入结构、促进农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贵州省加快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提供参考,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大扶贫背景下贵州省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与其消费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对促进其消费有显著影响,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较显著,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对其消费的贡献能力不足。针对贵州农民收入结构与消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拓宽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收入结构、促进农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董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98-12699
根据陕西省1997~2010年的统计数据,从区域、城乡、结构3个方面对陕西省农民财产性收入进行比较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研究农民财产性收入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增幅明显较缓,且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差距有持续拉大的趋势;除2001、2002年外,1997~2010年陕西省城乡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一直保持较大差额;陕西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非常小,基本上不超过3%;陕西省农民财产性收入与总收入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数量,有利于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上海农村居民收入发展状况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利用近年来《上海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表明:近年来上海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稳中有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在拉大,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出现两极分化。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主要源于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保障性收入的增长,家庭经营收入明显减少。各区县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小。  相似文献   

18.
结合基尼系数构建了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将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区域差异的变化分解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及转移性收入、家庭生产支出、其他支出5个因素的贡献程度,并对1990~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区域差异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区域差异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高收入地区工资性收入的提高是导致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区域差异变化的最大因素,而低收入地区只能依赖减少家庭支出来换取纯收入区域差异的减少.因此提高低收入地区的工资性收入,且加大对低收入地区的支出补贴,应该成为我国减少农村收入区域差异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安徽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一是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总量低且不稳定,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二是地区间差异大;三是财产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贡献率极低。剖析了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因素:一是财产性收入来源单一;二是总体收入水平低;三是土地流转及配套机制、社会保障机制、金融体制等相关机制不健全。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一是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是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三是发展农村资本市场;四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五是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1985-2010年中国各个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数据,计算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数据特征显示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从1985年到2010年间整体上呈持续扩大趋势.构建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计量模型,计量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会抑制农村居民的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