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为进一步保护秦岭大熊猫这一独特种群,对秦岭太白、老县城、观音山3个大熊猫保护区栖息地的气候、土壤和水文等生态因子特征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质、水文水质特征在3个保护区的表现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垂直方向上,3个保护区的生态特征随着海拔变化的差异性均比较显著;秦岭气候温和,土壤条件复杂,水质良好,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从而进一步为大熊猫种群繁衍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论用新发展理念指导新时代大熊猫保护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经过多年持续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大熊猫保护管理工作已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大熊猫保护工作面临的野生种群和栖息地保护不平衡,大熊猫保护与当地社区发展的矛盾还未充分解决等问题和挑战,要坚持把创新摆在首要位置,注重解决协调发展问题,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模式,建立开放的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让熊猫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3.
洋太公路对秦岭大熊猫活动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和访问,初步分析和评价了陕西省洋太公路的建设与运营对大熊猫活动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影响.洋太公路穿越了大熊猫的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公路东侧为兴隆岭+太白山大熊猫栖息地,西侧为牛尾河大熊猫栖息地.太白县大树坪大熊猫走廊带西北侧公路的周边区域是新发现的近年来两侧大熊猫迁移扩散的区域.2008年,2只大熊猫个体被直接观察到在该区域的公路上行走活动.洋太公路的建设与运营将直接影响两侧大熊猫种群在局部区域的活动与扩散.此外,洋太公路的建设与运营不仅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进一步破碎化,加剧了公路两侧大熊猫栖息地之间的隔离程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黄柏塬自然保护区原采伐遗留道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调查,分析评估其影响形式、机制、程度,并提出具体的建设、管理与生态恢复对策,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PRA调查等方法对安西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对保护区开展自然保护宣传教育的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居民只具备浅薄的环保基础知识,对保护区功能和作用的认识相对清楚,对周边生态环境状况有正确评价,对环保及宣教工作支持,但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还不十分正确和清楚,对于生态破坏带来的危害缺乏长远的因果认识,对周边生态资源的依赖思想还较重.针对社区居民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的现状,提出了社区宣教工作要常态化,内容要丰富本土化、形式多样化和以“双赢”的取向开展宣教工作等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熊猫数量的减少,全世界的人也逐渐意识到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本文对大熊猫的现有数量、生存现状、濒临灭绝的原因、以及国家和当地政府正在采取的保护措施作了依次调查。就野生大熊猫种群及栖息地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未来保护大熊猫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从理论上研究"森林—竹子—大熊猫"三位一体的保护栖息地理念,考虑了竹子开花的影响,把竹子和森林分成两个阶段,建立了一个描述"森林—竹子—大熊猫"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利用Mawhin重合度理论可以证明此系统存在一个周期解,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画出了此动力系统的周期解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相图。数值模拟显示脉冲的影响非常复杂,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此模型存在一种新的混沌奇怪吸引子。讨论了得到的周期解和混沌奇怪吸引子的这些理论成果的生态意义。通过严谨的数学论证过程,证明了大熊猫栖息地的大熊猫、森林、主食竹是一个稳定的平衡系统这一结论,对大熊猫栖息地及其他类似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从理论上研究"森林—竹子—大熊猫"三位一体的保护栖息地理念,考虑了竹子开花的影响,把竹子和森林分成两个阶段,建立了一个描述"森林—竹子—大熊猫"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利用Mawhin重合度理论可以证明此系统存在一个周期解,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画出了此动力系统的周期解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相图。数值模拟显示脉冲的影响非常复杂,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此模型存在一种新的混沌奇怪吸引子。讨论了得到的周期解和混沌奇怪吸引子的这些理论成果的生态意义。通过严谨的数学论证过程,证明了大熊猫栖息地的大熊猫、森林、主食竹是一个稳定的平衡系统这一结论,对大熊猫栖息地及其他类似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开展野外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巡护监测工作是保护和拯救濒危物种重要举措,是提高我国的大熊猫保护管理水平根本方法。2003年以来,在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安排下,保护区什邡管理站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了常年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通过多年来对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什邡辖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野外监测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今后工作的建议,以期对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秦岭山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分布、保护及管理现状, 分析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中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建议,对促进秦岭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佛坪大熊猫冬季栖息地的功能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佛坪大熊猫冬季栖息地的功能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采用无线电遥测和野外调查的方法, 研究了保护区内大熊猫季节性移动、在冬季和夏季栖息地的活动情况、产仔育幼巢穴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大熊猫种群活动范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栖息地是大熊猫一年中主要的活动场所和食物来源地, 也是其产仔和育幼的主要场所.佛坪大熊猫冬季栖息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然保护区区划不尽合理和人类活动干扰.建议整合秦岭地区现有大熊猫保护区, 严禁区内非法活动, 严格管理旅游和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封闭式提问的方式对汶川县三江镇村民进行自然保护意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部分村民能够清楚地认识卧龙自然保护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对自然保护宣教活动也颇具热情,但绝大部分村民缺乏自然保护的基础知识,对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漠不关心,对社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协调发展缺乏长远的因果认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因此,保护区今后需在继续加强自然保护基础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探索以青少年为主要宣教对象、结合当地生态实际情况制定宣教方案,以期为今后卧龙自然保护区宣教方案的制定及自然教育基地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大熊猫栖息地植被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配合全国第3次大熊猫综合调查,对甘肃省大熊猫栖息地的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研究,野外调查采用样线调查法,对数据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中国植被>对植被类型划分、分类的标准,将甘肃省大熊猫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16个植被亚型,42个群系组.并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的结构、组成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对三门峡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的相关管理部门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保护区和社区发展之间仍然存在矛盾,保护区管理责任关系交叉、社区居民对湿地资源存在较大依赖性、环境变化造成各种经济产出不稳定、湿地资源利益分配不均衡、居民的保护意识薄弱等是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诸多问题提出科学规划功能区、实施社区共管、开展专业培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公众意识等提升保护区管理成效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文德    朱坤  姚文文  黄钟宣  彭俊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182-190
大熊猫是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是全世界珍稀动物的旗舰保护物种。经过历史环境的不断演变,野生大熊猫不仅仅在食性上由食肉转变为食竹,而且其个体形态、行为和生理等方面也有一定改变。由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稀少和习性的改变,相关保护工作和科学研究更具意义。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人类制定科学的保护计划来减轻大熊猫生境破碎化。基于大熊猫繁殖生境分布较为破碎和大熊猫种群数量较少,本研究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大熊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MaxEnt模型和GIS空间技术对岷山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时空变化分析及21世纪50、70年代栖息地范围预测,揭示大熊猫分布区与气候环境因素、坡度、植被和海拔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面积均超过0.9,显示模型建立准确性“极好”,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野生大熊猫在岷山地区的适宜栖息地集中在中低海拔(2 500~3 000 m)、年平均温度(6~7℃)适宜、降水量(800 mm)丰富的温性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野生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BIO15,并且大熊猫生境最适宜生存的区域在岷山片区明显向南偏移。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对岷山片区大熊猫适宜生境进行动态分析,预测出不同情景下未来最适宜生存区域,为岷山片区内的自然保护地分布及管理提供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社区参与是实现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重要途。为了解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社区参与行为现状,给青海省的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社区为对象,以社区牧户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认知及参与意愿调研为基础,分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参与的现状及问题。结果表明:1)受环保宣传和藏族生态文化的影响,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牧户的生态保护意识较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应该和文化多样性保护并重以体现国家公园完整性保护;2)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牧户的参与行为不完全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更多的是受传统生态文化影响下的一种归属感和地方依恋感所致,也体现出社区参与利他性和互助性的特点;3)牧户的社区参与行为与保护意愿并不相匹配,折射出社区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不协调;4)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参与度不高,多为象征性参与或假性参与。应该完善社区共管机制,构建政府、市场与全社会的多元化参与路径,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应用GIS技术平台对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进行了2 a的监测实践,建成了大熊猫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了大熊猫调查区的图表与专题地图,发现了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控制数据的质量不高和数据不够,提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大熊猫保护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对三门峡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的相关管理部门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保护区和社区发展之间仍然存在矛盾.保护区管理责任关系交叉、社区居民对湿地资源存在较大依赖性、环境变化造成各种经济产出不稳定、湿地资源利益分配不均衡、居民的保护意识薄弱等是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诸多问题提出科学规划功能区、实施社区共管、开展专业培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公众意识等提升保护区管理成效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尉迟寺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运用田园调查法,对其周边居民进行访谈,分析得出其保护存在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环保意识不强、居民漠视等问题。从政策、经济、社会、行业与资源环境角度对尉迟寺遗址战略环境进行分析。运用动态保护理念,提出明确保护对象,划定保护范围、完善资金保障制度、建立社区参与制度、强化保护意识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龙草坪林业局森工经营与大熊猫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主要森工经营活动对秦岭大熊猫生境破碎化产生了影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采伐、更新均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趋于速成,结果造成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以至第二次全国大熊猫普查时未发现分布.全面停止采伐活动后,在毗邻佛坪保护区地段又发现了大熊猫分布.本文该局对经营活动对大熊猫生境破碎化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为研究大熊猫栖息地恢复和提高天然林保护的效益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