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机肥不同用量与分配方式对小麦花生两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小麦花生两熟有机肥不同用量与分配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施用量为89 4t/hm2,小麦产量最高,可达7798 6kg/hm2;花生产量与全年有机肥用量表现一致,分配方式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与全年施肥量有关,有机肥用量高,分配方式对花生产量影响较小,反之,作用明显。前茬小麦有机肥对后茬花生有较大后效作用,施肥量越少,单位增幅越大。要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有机肥用量至少要达到45t/hm2以上,如果肥源充足,用量可增至75~89t/hm2,最好全部一次性施在前茬小麦上。  相似文献   

2.
不同商品有机肥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商品有机肥在小麦生产中的适宜用量,从而为合理施用有机肥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有机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对小麦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均有促进作用,小花退化数随有机肥配施量的增加而减少,改善了小麦产量构成因子,提高了产量,特别是有机肥施用量达750 kg/667 m2以上时,产量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吨粮田小麦夏玉米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90年。采用二次饱和 D—最优设计,对影响小麦,夏玉米产量的氮肥、磷肥用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吨粮田小麦、夏玉米产量形成的施肥函数模型,并确定了吨粮田小麦氮肥(纯 N)最佳施用量为10.1公斤.P_2O_5为14.5公斤;夏玉米纯 N 施用量为13.75公斤,P_2O_5为6.1公斤.  相似文献   

4.
以中药渣为原料生产有机肥在小麦上应用实际效果,研究其与常规化肥、畜禽粪便有机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在播种前每亩用中药渣有机肥(粉末)450公斤于耕层混匀能增加株高、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播种前每亩用中药渣有机肥(粉末)450公斤于耕层混匀处理比常规对照,平均亩产增加28.97 kg,增产率为7.24%,比空白对照增产80.90 kg,增产率为23.21%。播种前每亩用中药渣有机肥(粉末)450公斤于耕层混匀处理与常规对照及空白对照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有机肥用量对农田土壤硝态氮迁移累积的影响,合理使用有机肥,减少有机肥对环境的污染,在山东省曹县潮土小麦玉米轮作区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牛粪有机肥用量对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土壤硝态氮纵向分布、作物产量、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100 cm各土层硝态氮含量及累积量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用量为每年每666.7m~2施3 000 kg以上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在小麦生育期和玉米苗期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基本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尤其在初夏小麦成熟期60~100 cm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高于表层土,表明该时期土壤硝态氮向土壤深处迁移累积,对雨季地下水污染带来潜在的危害;小麦、玉米产量与牛粪有机肥用量之间分别呈二次函数关系和线性关系,牛粪有机肥用量为每年每666.7m2施3 000 kg(折纯氮45 kg)时小麦和青贮玉米的总产量最高,该用量下,小麦、玉米的氮素利用率分别为52%和50%。综合分析,推荐牛粪有机肥用量为每年每666.7m~2施3 000 kg,既保证小麦、青贮玉米的产量又能降低施肥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精制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专用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施用不同肥料组合来验证对不同类型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的产量、千粒重、穗数和穗粒数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增加趋势。在N、P、K总量相同的条件下,当化肥与精制有机肥比例为6∶4时弱筋小麦产量最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用量而增施精制有机肥,小麦产量可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2013,(4):32-33
"广"即广施有机肥。春玉米是高产作物,其产量的高低与土壤肥力水平密切相关,在春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措施中,首先是要广泛施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一般每亩有机肥投入量应不低于4000公斤。"稳"即稳施氮肥。春玉米要施好底肥,调控追肥用量。在单产达5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每亩施氮应稳定在9—12公斤;单产300—500公斤的中产田,每亩施氮应稳定在7—10公斤;单产小于300公斤的低产田,每亩施氮应稳定在6—8公斤。同时,合理调整施用时  相似文献   

8.
我国麦田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的产量及经济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有机肥替代是在维持作物产量的同时减少化学氮肥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然而,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的小麦产量效应、环境代价和经济效益的复杂联系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量化了有机肥替代的农学、环境和经济效应,旨在为有机肥替代技术在我国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利用文献调研方法,对2019年12月前经同行评议发表的涉及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文献通过Meta分析,从农学、环境和经济角度评估有机肥替代的综合效益。【结果】有机肥替代处理在化学氮肥用量平均减少43%的条件下,未降低小麦产量。有机肥替代比例对小麦产量有巨大影响。在替代化肥比例<15%和15%—30%时,有机肥替代处理分别增产8%和5%,而在替代化肥比例>30%时,未显著增产。小麦生产的净经济效益受替代比例和替代有机肥类型影响。当有机肥替代比例<30%时,净经济效益无显著性差异;而当替代比例>45%时,牛粪和商品有机肥作为替代有机肥时,净经济效益减少18%和68%。有机肥替代使小麦生长季的NH3挥发减少24%、小麦收获期的土壤硝酸盐残留量减少16%,但使小麦生长季的N2O排放量增加了32%。进一步分析可知,土壤性质、有机肥类型、气候条件、试验持续年限、产量和施肥水平均可调控有机肥替代的小麦产量效应。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替代处理在SOM>15 g·kg -1时显著增产4%,而在SOM≤15 g·kg -1时无增产效应,在土壤pH<7时增产8%、而在土壤pH>7时无增产效应。当鸡粪、猪粪和商品有机肥作为替代有机肥时,有机肥替代处理分别增产6%、6%和4%,而牛粪作为替代有机肥时无增产效应。有机肥替代处理在年降雨量>600 mm区域显著增产4%,而在≤600 mm区域无增产效应。在年平均气温>15℃区域增产5%,而在年平均气温<15℃区域无增产效应。有机肥持续应用>10年增产6%,而在<10年无增产效应;在高施氮量条件下有机肥替代使小麦产量显著增加4%,而在中、低施氮量条件下无增产效应。在低产水平下有机肥替代使小麦产量显著增加9%,而在中、高产下有机肥替代无增产效应。【结论】有机肥替代处理在化学氮肥用量平均减少43%的条件下,未降低小麦产量,在维持小麦产量的同时有大幅减少化学氮肥用量和氮损失的潜力,但未增加净经济效益。应用合理的化学氮肥替代量、有机肥类型在降水充足和高温区域更易发挥有机肥替代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9.
选择种植普通西瓜的区域种植。施足基肥,一般基肥用量占整个生育期用量的70%-80%,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亩施有机肥1-2吨,北方辅以磷肥25—30公斤/亩,氮肥15—25公斤/亩;南方辅以钾肥15—20公斤/亩,氮肥20-30公斤/亩。  相似文献   

10.
通过西瓜施用有机肥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亩增施有机肥用量在150公斤左右,即可收到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一、肥源情况概述 增加农田肥料投入是提高单产的一项有效措施。本省自7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以往大量施用有机肥所形成的土壤肥力,加上大量使用化肥,对增加产量起了重大作用。但进入80年代以后,有机肥用量逐步减少,造成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失调。按江苏省综合农业区划报告资料计算,全省1976年每亩耕地的投氮量约9.46公斤,有机无机氮之比约为5.7:4.3;1984年每亩总投氮量达16.7公斤,其中有机肥仅3.7公斤,两肥配比为2.2:7.8。1984年全省消费的氮、磷、钾化肥合标准肥共约600万吨,此后大田化肥用量並无多少增加,而有机肥用量则继续下降。目前出现了建国以来初次投肥降低的局面,许多地方反映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了粮棉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化肥减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及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两种减肥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土配方处理,施用小麦专用配方肥(16-18-8),在肥料用量减少15%的情况下,小麦穗长、千粒重低于常规施肥,但叶龄、株高、穗粒数优于常规,产量基本与常规持平。有机肥替代处理,施用150 kg/亩有机肥替代22%的化肥用量,小麦茎蘖数、叶龄、株高、有效穗、千粒重等均高于常规,最终产量提高43.4 kg/亩,增产率为12.4%。这说明有机无机配合施用能够有效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小麦产量;而测土配方减肥处理在化肥用量减少15%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肥料运筹有效地保持了小麦的产量。无论是测土配方还是有机肥替代处理,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从种植净收益来看,测土配方施肥(254.1元/亩)与常规处理(259.8元/亩)持平,有机肥因购买成本高,净收益仅为82.5元/亩,比常规减少177.3元/亩。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小麦合理高效的施肥配方,2018—2019年在五河县开展了小麦减量施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在小麦生理性指标上增产效果显著,施用有机肥区产量可达9 000 kg/hm~2以上;而在无有机肥区,产量仅略高于7 500 kg/hm~2,二者相差近1 500 kg/hm~2。  相似文献   

14.
硫肥对冬小麦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硫是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多年来,土壤中的硫一直是从有机肥或化肥的副成分中得到补充,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由于有机肥用量和含硫化肥品种的减少,加之复种指数和小麦产量的提高,不少地区土壤中的硫不能满足小麦生长的需要。为探明本区小麦施硫肥...  相似文献   

15.
<正> 解放前,我国是典型的有机农业。从70年代初开始,才逐渐形成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的体系。由于化肥的施用,突破了百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徘徊不前的局面;也由于在低产条件下,化肥的施用效果比有机肥快而明显,使一部分人忽视了有机肥的积制与利用。目前,我省淮北地区(包括沿淮,下同)小麦平均单产已突破250公斤,进入中产水平。为使小麦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研究结果,就有机肥和无机肥单施及其配合施用,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培肥地力的作用进行整理分析,为淮北地区小麦大面积生产提供施肥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忠强 《新农村》2015,(1):26-27
<正>1.有机肥用量不足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家庭饲养业的转型与减少,以及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多数农民觉得有机肥的积造、运输和施用,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不如打工挣钱买化肥便捷,致使有机肥的积造和用量减少,导致土壤肥力难以提高,土壤板结,理化性状不良,影响小麦产量提高。应对措施有机肥不仅含有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  相似文献   

17.
在对豫南漂白黄褐土特性研究的基础上 ,对其开展了深耕和增施有机肥的改良利用试验。结果表明 ,在常规化肥用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耕层深度和有机肥的用量 ,可以改良土壤 ,提高小麦产量。适当补充锌肥也有一定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南京市浦口区汤泉农场做对比试验研究使用翠京元全元生物有机肥对小麦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探究该肥料使用效果。试验表明:该肥料在小麦种植中使用,对提高小麦产量、千粒重,降低化肥用量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甜瓜合理的化肥减施量和有机肥替代量,对甜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为新疆甜瓜高产优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新疆鄯善鲁克沁甜瓜主产区,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以有机肥种类、有机肥施用量、化肥施用量为考察因素,有机肥种类为固体有机肥、液体滴灌有机肥和小麦秸秆;有机肥施用量分别设置为每种有机肥的低、中、高施用量;化肥施用量为常规施肥量、减施化肥15%和30%。化学氮肥为尿素,磷肥为磷酸一铵。测试甜瓜产量、波美度值(含糖量),研究化肥减施-有机肥替代对甜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有机肥的种类是影响甜瓜产量和含糖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有机肥的施用量,而化肥施用量影响最小。甜瓜减施30%化肥仍能获得最高产量和含糖量。【结论】新疆鄯善地区甜瓜施肥策略可采用减施化肥-有机肥替代技术,最佳组合为有机肥可采用小麦秸秆或有机肥,施用量为450 kg/667 m2,化肥用量较常规施肥可减少30%。  相似文献   

20.
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于2005—2015年进行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对不同施肥方式下小麦产量以及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长期定位施肥可以使作物增产;单施有机肥、无机化肥在提高小麦产量上效果相当,差异不大;无机-有机肥混合施用可增产78.6%,效果显著。施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与速效钾含量,有机肥可更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与速效钾含量。[结论]该研究为小麦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