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大肠杆菌病是目前对养鸡场生产造成损失的主要细菌病之一.除改善环境、减少应激外,采用药物防治大肠杆菌病往往也是有效的方法.但是近年来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常导致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因此在临诊治疗前进行药敏试验以筛选有效的抗菌药物为现场提供可靠的用药依据很有必要,通过近年来的药敏试验发现敏感药越来越少,兹将1997-1999年上半年以前某种鸡场所做药敏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药敏试验的结果观察鸡大肠杆菌病的耐药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病原的传染病,该病属于条件性疾病,在一些饲养管理、卫生防疫条件较差的鸡场和专业户的鸡群中,几乎都有发生。由于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种类的增多和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比较普遍,以致鸡大肠杆菌的耐药菌株日益增多,一旦发病按常规的抗大肠杆菌药物进行治疗往往无效,不仅给控制和治疗该病造成困难,而且还加剧了该病对养鸡业的危害。我们以鸡大肠杆菌病病鸡的23批次(每批次2—4只病鸡),病料为肝、脾等脏器,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毒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痢特灵、氨基苄和氟哌酸等11种  相似文献   

3.
防治鸡大肠杆菌病方剂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多种病型,包括大肠杆菌性败血症、气囊炎、肉芽肿、蜂窝织炎、输卵管炎等^[1,2]。采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常因致病菌株血清型的多样性以及致病机理的复杂性而使免疫接种失败和抗菌药物疗效不佳,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残留,给禽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带来诸多潜在危胁。  相似文献   

4.
12日龄罗曼公雏鸡 ,试验接种感染鸡大肠杆菌病 ,然后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蒽诺沙星、培氟沙星、硫酸新霉素进行肌肉注射给药 ,以比较其抗菌疗效。通过临床观察记录、尸体剖检、细菌检验 ,结果表明 :试验药物组与感染对照组差异极显著 ,即试验药物对雏鸡大肠杆菌病有良好疗效 ;环丙沙星对雏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培氟沙星 ,建议今后尽量不用培氟沙星治疗雏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5.
大肠杆菌病在产蛋鸡群一旦发生,往往不易控制,死亡绵延不断.产蛋性能下降.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大肠杆菌对许多抗菌药物产生抗药性,给临诊选药带来困难,许多药物不能控制大肠杆菌病,从而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反复。我们门诊部经过一年多的临诊试验,通过应用病死鸡的内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并做药敏试验,选出敏感药物,指导冶疗大肠杆菌病,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中药治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由于滥用抗菌药物,耐药菌株大量出现,疗效越来越差,而药物残留问题又严重制约着我国猪产品的出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根据中药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鸡大肠杆菌病是危害养殖业的首要细菌病。该病的类型繁多,各种日龄鸡均易感染,用一般药物治疗极易产生耐药性,常规单用西药不能确保疗效,治疗时如配合新型抗菌药物使用,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鸡乙酰甲喹中毒的诊断和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酰甲喹(Maquindox)又称痢菌净,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由于价格低廉,对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等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故在养鸡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对人工感染雏鸡大肠杆菌病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原发或继发性传染病,可引起不同品种和不同日龄的鸡只感染发病,以败血症、肝周炎、气囊炎和心包炎为主要特征。该病主要侵害雏鸡,且常与某些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IB)、慢呼(CRD)并发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新城疫(ND)、法氏囊病(IBD)的流行过程中,病死淘汰率较高,对养鸡业危害严重。因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很多,菌苗的免疫效果尚不理想,故药物防治仍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手段。目前治疗大肠杆菌病的药物很多,但有些因长时间应用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我国在中药防治鸡细菌病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具有安全有效、无残留等优点。养鸡乐是选用具有抗菌活性的多味中药组成的散剂,本试验的目的在于验证其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鸡场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选用多种抗生素,对临床分离的鸡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1.
依赖药敏试验治疗鸡大肠杆菌病是非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养鸡生产中大肠杆菌病日趋严重,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防治大肠杆菌病的主要方法仍然是药物控制。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以及药物使用不合理造成很多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防治效果不理想且易复发。用药敏试验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检查,筛选出高敏药物,以确定合适的剂量、合理的疗程。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笔者在大量药敏试验中发现,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治疗药物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存在诸多问题,养殖户不可盲目依赖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2.
大肠杆菌病中医也称谓“肠黄”是鸡的常见病之一,本病多因外感湿热失于饮喂或感染疫病之气所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目前治疗该病的药物很多,由于常年均可发生大肠杆菌病,经常的使用抗生素药物易产生耐药性,治疗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造成的损失很大。我们根据化验确诊的临床病例,应  相似文献   

13.
鸡大肠杆菌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首要细菌病。该病的类型繁多,各日龄鸡均易感染,用一般药物治疗极易产生耐药性,常规单用西药不能确保疗效,治疗时如配合新型抗菌药物使用可达到理想效果。1流行特点(1)各时段、季节、日龄的鸡均易感染该病,其中以幼雏居多。  相似文献   

14.
新肥素预混剂 ( Neomix Premix)作为抗菌药物 ,添加于畜禽饲料中 ,用于治疗鸡、火鸡和鸭的细菌性肠炎 (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 )以及猪、牛、马、绵羊、山羊的细菌性肠炎和貂的细菌性肠炎及下痢。该产品在国外已使用多年 ,为使在我国的畜牧业生产中推广使用 ,我们在已完成新  相似文献   

15.
随着集约化养鸡场的增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鸡的细菌性疾病越来越复杂,特别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鸡大肠杆菌病已成为养鸡场的常见多发病.常引起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很多,引起鸡大肠杆菌病越来越严重.致病性和耐药性也一年比一年强.很多鸡场反映,常用抗菌药物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不佳,甚至无效。临床盲目超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浪费十分惊人,随之也带来药物毒副作用、菌群失调等不良后果。更重要的是动物源性带耐药质粒的肠道菌可通过畜禽产品的加工、食用等过程传播给人类。兽医临床大剂量盲目使用抗菌药不但给兽医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而且助长了耐药菌的产生.加剧了治疗和用药的恶性循环,对人构成潜在的危害。因此,有必要测定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寻找疗效最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对人工发病的大肠杆菌病病鸡进行了治疗试验 ,结果表明 ,达诺沙星 ,环丙沙星对该病治疗效果较好 ,而青霉素、强力霉素效果较差。发病后及时投喂敏感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而延期治疗则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防治禽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禽大肠杆菌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禽病之一,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给养禽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于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多采用抗菌药物,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近年来,大肠杆菌的耐药谱不断扩大,抗菌药物的防治效果下降,且易在禽体内形成残留,影响了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近年来临床实践表明,中草药及中药复方制剂对禽大肠杆菌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具有残留低、治愈率高、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符合当今社  相似文献   

18.
复方红霉素对鸡败血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respiratorydisease,CRD)是经呼吸道感染的接触性传染病,可水平和垂直传播,高度集约化、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可加速本病的扩散,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CRD的预防目前尚无效果确实的疫苗,利用抗菌药物防治是目前国内外采取的主要措施,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林可胺类抗生素及氟喹诺酮类等,其中许多药物由于价格或耐药性方面的问题,在生产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且使用单一的抗菌药不利于防治MG的混合感染及预防耐药性产生,合理的联合用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红霉素具有一定的抗支原体作用,磺胺嘧啶钠具广谱抗菌活性,甲氧苄啶对二者的抗菌作用均有增效作用,且价格低廉.本研究将其进行联合用药,对实验性鸡败血支原体病进行治疗试验,进一步验证这些药物在治疗鸡败血支原体感染中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商品肉鸡养殖规模迅速发展,但由于饲养条件较差等原因,肉仔鸡大肠杆菌病发病率明显上升,鉴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目前很多抗菌药物都不能有效控制鸡群的大肠杆菌病。而氟苯尼考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禽大肠杆菌的有效药物,但氟苯尼考不溶于水,现在临床上用的水溶性氟苯尼考有效成分含量低,效果不理想,且治疗成本高。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兔场流行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一型养殖户存栏的仔兔死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次流行的特点是,以糊状,胶冻样粪便和脱水为特征,剖检病变为胃肠道充满气液混合物,回肠内容物呈胶状半固体,表现覆有黏液,再根据生物学试验和生化试验,结果诊断为兔大肠杆菌病,通过紧急接种和抗菌药物治疗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