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番茄砧木材料的筛选与青枯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豪葵 《长江蔬菜》2013,(24):54-58
通过广泛收集番茄品种资源,在番茄青枯病区进行自然筛选,采用系统育种方法获得多份6代以上稳定的相对抗青枯病的自交系材料。将其中8份材料进行青枯病菌接种试验,筛选出5份高抗番茄青枯病材料。将筛选出的5份材料在青枯病重灾区作重复对比试验,并与3个不同的接穗品种进行嫁接试验,进一步确定其高抗青枯病特性以及较强的嫁接亲和性与共生性。多项试验证明,筛选的5份材料完全可以作为番茄砧木材料或品种进一步研究利用或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青枯病是一种土壤传播性病害,青枯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4个月,甚至6~7年,该病目前尚没有抗病品种和有效的药剂,利用番茄高抗砧木品种进行嫁接育苗是防治番茄青枯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司玉芹  郑红玲 《蔬菜》2005,(4):22-22
青枯病是一种土壤传播性病害,青枯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4个月,甚至6~7年,该病目前尚没有抗病品种和有效的药剂,利用番茄高抗砧木品种进行嫁接育苗是防治番茄青枯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砧木1号和桂砧1号为试材,分别与大明星和珍红番茄嫁接,研究了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抗青枯病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在青枯病痛原物胁迫下,防病效果为大明星/桂砧1号大明星/砧木1号大明星(CKI),珍红/桂砧1号珍红/砧木1号珍红(CK2,桂砧1号分别嫁接大明星、珍红,防病效果分别为88.06%和90.93%.因此,桂砧1号作为砧木嫁接抗青枯痛效果优于砧木1号.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培的方法在植株现蕾期收集根系分泌物,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组分和相对含量进行分析,探讨嫁接番茄根系分泌物对青枯病菌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和嫁接番茄的根系分泌物能够显著抑制培养基中青枯病菌的增殖,并有效降低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番砧和番砧嫁接番茄的根系分泌物能够明显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从不同植株根系分泌物的乙酸乙酯组分中检测到了烃类、酚类、酯类、醇类、醌类和酮类物质,其中主要成分为酯类物质。自根和嫁接植株根系分泌物的物质成分存在差异,嫁接番茄中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自根番茄低。2,4- 二叔丁基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在嫁接番茄中相对含量较高,推测这些物质可能是嫁接提高番茄对青枯病抗性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对中研红2号番茄和7个番茄砧木品种进行苗期青枯病抗性鉴定,并将7个砧木品种与中研红2号接穗品种进行嫁接栽培比较试验,以中研红2号自嫁苗为对照,研究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的田间生长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研红2号番茄幼苗对青枯病表现高感,不同砧木品种的青枯病抗性存在差异;7种砧木嫁接后的番茄产量相比于中研红2号自嫁苗均显著增加,在生长势、品质方面同自嫁苗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桂砧1号砧木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较好,嫁接后产量较高,对番茄品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正宝砧5号为番茄嫁接砧木,耐热性强,与接穗的亲和力好,嫁接成活率高,尤其适合秋茬番茄嫁接栽培,嫁接苗抗青枯病和抗早衰能力效果明显。宝砧5号是广西桂林市蔬菜研究所新选育的秋茬番茄嫁接砧木专用品种,以从番茄商品种粤星的F5材料中筛选出的耐青枯病、耐热性强、无限生长、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24个番茄嫁接砧木材料的成活率、青枯病发病率、产量、果实性状、品质。试验结果表明,东西方、亲农、勇士3个砧木能有效地控制番茄青枯病的发生,增产率可达18.98%以上,且对番茄品质无不良影响,可选用东西方、亲农、勇士3个品种作为番茄高产、抗病栽培的嫁接砧木。  相似文献   

9.
樱桃番茄嫁接砧木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格格樱桃番茄作接穗,农优野茄、托鲁巴姆、金钻砧木和砧木1号作砧木,进行嫁接和嫁接苗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种砧木与樱桃番茄嫁接亲和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砧木1号、金钻砧木、农优野茄和托鲁巴姆;嫁接苗青枯病发病率与自根苗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嫁接苗产量比自根苗增产15.9%~48.7%,在抗青枯病和产量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砧木为农优野茄和砧木1号.  相似文献   

10.
柳砧二号是以日本砧木品种A6为母本,当地野生番茄种K9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的番茄砧木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根系发达,无限生长型,叶小,叶色浅绿,7~8节始花,果实圆球形,大红,平均单果质量17g。嫁接亲和力强,耐热,耐湿,高抗青枯病,中抗枯萎病,嫁接栽培增产效果显著,增幅达25.9%~100%。适宜番茄产区特别是番茄青枯病发生区作砧木嫁接番茄栽培。  相似文献   

11.
青枯病是危害马铃薯产业的重要病害,选育与推广抗青枯病品种是防控青枯病最高效的手段。目前已有的人工接种和田间抗性鉴定的方法不能有效区分处于潜伏侵染与完全抵抗侵染的材料,而利用GFP标记的Ralstonia solanacearum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笔者通过电击转化法将广宿主载体pBBR1MCS2-Tac-EGFP导入青枯菌P2中,成功获得了能够稳定遗传且不影响其致病力并带有绿色荧光报告的青枯菌菌株P2-Tac-EGFP。通过对感抗材料进行接种,结果表明,P2-Tac-EGFP能够有效区分感抗材料,并且P2-Tac-EGFP在感病材料的根部和茎部大量分布,而在抗病材料的根部仅有少量分布。综上所述,利用GFP标记的R.solanacearum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马铃薯青枯病抗性。  相似文献   

12.
番茄菌根化育苗及对青枯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单一菌剂Glomus versiforme(AM-1)和混合菌剂Glomus spp.(AM-2)分别对番茄进行菌根化育苗试验,分析不同基质和接种时期对菌根形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果园土与蛭石体积比为3∶1的混合物为基质,菌根形成率最高;播种期和一叶期接种对菌根化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二叶期接种的菌根形成率显著降低。温室盆栽条件下,菌根化程度高的番茄苗具有较好的延缓青枯病发生的能力,但后期病情仍会加重。  相似文献   

13.
由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茄科植物萎调病严重危害了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环境友好型天然化合物抑制青枯劳尔氏菌增殖,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围绕近年来有关天然化合物抑制青枯劳尔氏菌增殖的最新研究,从来源角度出发,探究了植物、动物来源的抑菌天然化合物对青枯劳尔氏菌的抑制机理及现状,以期为青枯劳尔氏菌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具有广泛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番茄青枯病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抗源、抗性经典遗传研究、分子遗传研究等方面对番茄青枯病抗性遗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就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防治番茄青枯病内生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从番茄健株根内分离获得内生细菌 ,对其进行平板拮抗番茄青枯菌试验 ,得到 18株拮抗菌。温室控病试验表明 ,0 1 144和 0 1 182号菌株的控病效果分别为 48.6 %和 42 .8%,经鉴定两者均属芽孢杆菌属 (Bacillsspp)。  相似文献   

16.
茉莉酸甲酯诱导辣椒抗青枯病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妙莲  赵显阳  陈明  付永琦  曾晓春 《园艺学报》2017,44(10):1985-1992
为探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A)诱导辣椒抗青枯病效应与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的关系,以辣椒易感青枯病品种‘粤红1号’和抗青枯病品种‘辛香8号’幼苗为试验材料,在0.1mmol·L-1 Me JA喷雾处理后12、24、48、72和96 h接种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对其进行青枯病病情指数与活性氧代谢相关酶——超氧化酶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测定及相互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粤红1号’和‘辛香8号’的病情指数随喷Me JA处理时间的推移表现为先降后升,但都低于对照;而诱导效果则相反,Me JA处理对两个辣椒品种幼苗抗性的最适诱导时间均为接种前48 h。接种后0~96 h,Me JA喷雾处理的辣椒幼苗叶片SOD、CAT、POD和APX酶活性均显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接种后24~48 h达到最高,而MDA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因此,Me JA可诱导辣椒幼苗抗青枯病,其实现途径可能与提高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缓解膜脂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以高抗黑星病的早酥梨为试材,利用从梨抗黑星病抑制消减文库中筛选出病原菌诱导特异表达基因片段,通过RACE技术克隆获得其全序列,命名为PbzsREMORIN(GenBank登录号为HQ901373)。该基因全长897 bp,开放阅读框(ORF)597 bp,编码19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remorin家族保守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受梨黑星病病原菌的诱导;用基因枪法将基因与GFP的融合蛋白转化到洋葱鳞茎表皮细胞中,瞬时表达显示remorin蛋白定位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将目的基因转入烟草品种NC89,共获得27个转基因烟草株系;离体叶片接种烟草青枯病病原菌结果表明,过量表达该基因增强了NC89对烟草青枯病病原菌的抗性。该基因可能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地区番茄生产除青枯病、枯萎病和根结线虫为害严重外,近两年大面积暴发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本试验采用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对20份番茄砧木材料进行对比、鉴定,筛选抗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多抗砧木材料。结果表明,砧木材料T034和T103不但对青枯病、根结线虫、枯萎病具有良好抗性,而且对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表现出优良的抗性,属于聚合多抗材料。  相似文献   

19.
经田间病圃自然诱发鉴定、温室病圃诱发鉴定和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对引自国内外的番茄青枯病抗性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筛选抗源材料,结合农艺性状比较研究,从其分离后代中选出F9819-2-1、F9802-1-1、600-1-1、599-1-1等4份高抗青枯病、农艺性状优良、性状稳定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